航母戰力的此消彼長:“兩鶴”缺席與“約克城”奇蹟

文|郭曄旻

據說,發動“太平洋戰爭”的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後來的甲級戰犯東條英機有一句狂妄的“名言”,“軍人的責任就是化不可能為可能”。他大概不會想到,被“皇軍”輕視的“米(美)國鬼畜”,倒是能夠真正做到這一點。

1941年12月7日,日軍在偷襲珍珠港中將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主力戰列艦送到海底,但未能摧毀這個海軍工廠,美國仍然擁有一個設施完善的基地。與美國西岸的造船廠相比,珍珠港基地離戰場移近了2300英里(3700公里)。當“約克城”號進入珍珠港後,早已等候在港內的幾艘拖船,前拖後推,立即將其送進船塢。塢門剛剛關閉,塢內水還沒有抽乾,工人們就爭先恐後地爬上了航空母艦。連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海軍上將也趕來船廠,挽起袖子,穿起橡皮褲和工人一道大幹起來。艦上的水兵們奉令不準離港,他們個個莫名其妙,弄不清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這是一個壯觀的場景:“約克城”進港以後,1400名修船工人立即放下一切工作,加班加點,搶修這艘受重創的航空母艦。海軍以及修船廠的工作人員就意識到,這將會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緊急維修任務。一切工作都越過了常規:根本沒有時間設計,沒有時間按比例作圖,需要換上的部件先在艦上做出木模板,迅速送修理車間依樣加工,旋即拿回換上。為保證同時啟動的眾多電焊機用電,甚至切斷了夏威夷的居民用電。

航母戰力的此消彼長:“兩鶴”缺席與“約克城”奇蹟

停泊於珍珠港內旱塢中進行維修的“約克城”號

由於維修工人們通宵達旦地輪班工作,“約克城”號突然活了過來。5月29日早上,開始往“約克城”所在的乾塢內注水,用厚鋼板補好艙壁、油艙、隔艙,被日軍炸彈弄出的破洞則用鋼板焊上並更換了表面的鋪木。已完成主要修補工作的“約克城”號小心翼翼、一點一點地從幹船塢滑出,進入正常泊位停下。在此,它開始裝載油料、彈藥、替換飛機和各種生活補給。此時數以百計的修船工人仍然待在艦上,敲敲打打,進行一些比較次要的修補安裝。

夏威夷的修船工人果然創造了奇蹟,只用3天時間就完成了3個月的工作量。在“約克城”留廠修理的48小時多一點的時間裡,“用等重、等強度、等剖面係數的材料換下了艦上被炸燬和損壞的部分”。無須諱言,修理工作如此匆忙,修理得也很不徹底。如果認為“約克城”離開船廠時與早先進來時沒什麼兩樣,那就錯了。全世界的海軍歷來都注重整潔,但現在不是講究外表的時候。“約克城”艦上那些不影響作戰或艦體安全的部分就沒有得到修理。“艦殼與一號艙壁之間的框架和橫板”雖被近失彈打壞,但由於仍有足夠的材料撐著艦殼而未被換掉,只是把艦殼上的漏縫鉚牢焊實⋯⋯,至於一些嚴重受損的艙室則乾脆做了臨時性的封閉處置,一切都要等到擊退日軍這一波進攻再做考慮。

不管怎樣,“約克城”號航空母艦已經能夠開動——雖然速度已大大降低——也能夠起降飛機了。這當然還不夠,畢竟“約克城”號在珊瑚海之戰中也損失了不少艦載機和飛行員。好在美國海軍的組織體系遠比日本同行靈活得多。他們的航母飛行大隊是相互獨立(但可以互相交換)的作戰單位,必要的時候可以從這艘航母轉移到另一艘航母。這時,“約克城”號上的大部分飛行員都已是經歷過數次戰鬥經驗豐富的老兵,但也都精疲力竭,前幾次戰鬥也造成了一定的人員損失急需補充。與此同時,“薩拉託加”也已註定趕不上中途島的“命運之戰”。於是,美國人當機立斷,為“約克城”號航空母艦更換了三個飛行隊。原屬“薩拉託加”號的第三轟炸機中隊VB - 3替代了“約克城”號上在珊瑚海海戰中傷亡慘重的VB - 3。類似情況,第三戰鬥機分隊VF-3替代第四戰鬥機分隊VF-4,而第三魚雷機分隊VT-3則換下了第五魚雷機分隊VT-5。

到了第二天(5月30日)早上9點,“約克城”號在幾千名修船工人和尼米茲海軍上將的歡送下,啟航出港,併成為美國第17特混部隊的核心。它又一次擁有了76架艦載機——25架戰鬥機、37架俯衝轟炸機和14架魚雷轟炸機。“約克城”號由2艘巡洋艦和8艘護衛艦護航,徑直向中途島全速駛去。當時,很多電工和機械師依然身處甲板,最後一名修理人員甚至是在開戰之後才乘坐摩托艇返回的。

三天以後,“約克城”號在中途島以北預定海域趕上了先期抵達的同級艦“大黃蜂”和“企業”。富有作戰經驗的弗萊徹海軍少將接過了指揮權,坐鎮“約克城”,負責指揮三條“約克城”級航空母艦協同作戰。美軍已具備了與聯合艦隊機動部隊抗衡的起碼實力,正在中途島海域嚴陣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