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流转,四季风物,从长沙掠过……

秋收冬藏,虽然疫情正紧,但一切终将过去,不如做一下旅行计划。说到旅行,什么都不如吃来得舒服。跟着地图吃,照着攻略吃,是吃货,吃遍东南西北,五湖四海,佩服啊;边走边吃,循着地理人文,咂摸着传说民俗来尝,那是美食家,崇拜啊。

我也想厚脸皮一回,学一下孤独的美食家,跟风小森林,以一个行者的视角聊长沙四季吃食,为什么要这么吃,好吃么?这个地方、这些应景吃食的人文地理以及传说故事。

here we go!

时光流转,四季风物,从长沙掠过……

这里是长沙

春天

一切都从春天开始。春来长沙旅行,应该是不虚此行,错开旺季,很悠闲。

春节

立春一般在春节前后,而说吃不能不提到春节。作为省会城市,长沙吸纳了很多省内各地市的人群,乡音可以藏匿,胃口却无处可逃。所以长沙过年的吃,就是湖南各地过年的吃的集合。

长沙人在春节会吃什么呢?鸡、鸭、鱼这些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团圆菜式,当然有,显得富裕和隆重。也有一些本地的硬菜,比如墨鱼炖肉,用墨鱼和五花肉一起炖,那香味是所有长沙人无法忘记也不愿替代的,透鲜滴;还有粉蒸肉、姊妹团子都是稻米和肉的不谋而合,再加上腌菜扣肉,这都是上得了桌的长沙菜。

上世纪20年代初,长沙火宫殿,年轻漂亮的姜氏姐妹摆了一个卖团子的摊担,她们制作的团子既好看又好吃,被人交口称赞。姊妹团子因此而得名。其颜色瓷白,晶莹透亮,小巧玲珑。糖馅团子甜香不腻,肉馅团子鲜嫩上口。其味糍糯柔软,别具风味。

时光流转,四季风物,从长沙掠过……

至于名声在外的剁椒鱼头,谁家也不爱做,没那么大锅啊,再说鱼头炖豆腐、鲫鱼炖萝卜丝才是最爱。大名鼎鼎的辣椒炒肉,这是几乎每家都做的家常菜,不必在过节吃。

时光流转,四季风物,从长沙掠过……

▲长沙人都喜欢腊味,就会有腊味合蒸。长沙往西,湘西北都是山区,这里的土家、苗族最喜欢也最擅长熏制腊味,这种腊味也非常对长沙人的胃口。两广的腊味多是晾干入味,甘香清淡,而我们的腊味是柴草、果壳熏得入味,霸道得很。讲究的人家一定要沸水煮过去掉浓重的烟熏味才行。

过年的时候,长沙人过去会吃一些特色小零食,小屁股最喜欢小花片,但是油炸货吃多了嘴巴舌头起泡,特别上火。

时光流转,四季风物,从长沙掠过……

宴席

说到春节就想起宴席,有一个出名的长沙上菜典故:“第六道菜不能上鱼。”以前长沙人因为经济困窘,摆宴席的时候一般菜不过五碗,第六碗就上鱼,暗示人们不要再伸筷,“鱼到酒止”,尽欢散席。日子好过了,你第六道菜上鱼,就是赶客的意思。有老长沙说起,如果是下馆子吃饭的话,第六道菜上的鱼,那这餐饭就可以不给钱或者“呷完掀桌子”。

真把这个典故当回事的人已经不多了,但是运气好碰到这样的情况,就真是可以开开眼界了。不要想多了,最后的结果当然是要给钱,店家给打个折,大家都找个台阶下。

发物

似乎南方都有发物一说,在长沙尤为要紧。特别是在春天,老人说,发得很厉害!

“发物”是古代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发现的一些易导致过敏反应,可以诱发或者使病症加重的食物。

我印象中的发物有:鲤鱼、春笋、香椿、蕨菜、韭菜、公鸡、海鲜、河鲜。还有一些听得少不记得了。虽说如此,香椿煎蛋、蕨菜炒肉依然是长沙人的心头好。

时光流转,四季风物,从长沙掠过……

每个长沙长大的孩子都会被父母、老人家灌输,不要吃发的东西。身体好的孩子一般百无禁忌,身体不那么好的只有乖乖听命,所以长沙很多孩子一生都记得有些东西吃不得,要少吃。

发的东西很奇怪,一般都很鲜美。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春笋了,笋子是大发物,春笋是最厉害的。不怕承认,我从小到大几乎没有大口吃过笋子,小时候是不敢吃,长大也就没有了特别的念想,无所谓了。但是老人们都说,春笋没有冬笋好吃,冬笋有肉的味道,最知名的吃法:冬笋炒腊肉。白的冬笋、红的腊肉、绿的蒜叶,很香,很甜,很鲜,必须咸!

春卷

长沙人是真爱吃春卷,以致于都忘了春卷是为了应景而有的吃食。原来在小巷子里,天天有炸春卷的嗲嗲娭毑,一个小炉子,一口油锅,春卷里面多见韭菜、香干、鸡蛋、粉丝、碎肉,包得像个小枕头,好看加好吃。运气好的话,还能碰到跟春卷一同入锅的炸馄饨,比煮的有味多了。嗲嗲娭毑老的老,走的走,炸春卷的越来越少了。

时光流转,四季风物,从长沙掠过……

三月三

三月三,地菜子煮鸡蛋。地菜就是荠菜,长沙话为了押韵顺口,喜欢把名词后面加个子。比如指甲子,细伢子,妹子,打弹子……

时光流转,四季风物,从长沙掠过……

三月三是南方地区才有的一个时令,本来是多个少数民族过的节,大约因为这里的春天太潮湿,温度上升植物开花传粉,很容易有人不适,因为所以,长沙人很好的传承了这个时令,而且必须要吃地菜煮鸡蛋,为了“祛风”,所谓的风大体指的是皮肤过敏,长沙话“长坨”,身上长疹子。除了地菜,还要放枫球、红枣、桂圆一类,清香微涩,放点糖的话味道还蛮好。长沙人在三月山那天都要吃上一两个蛋,还有喝一些煮蛋的水。真的不长疹子么?好像,可能,也许吧!

腌咸蛋

咸蛋一般是在春天快到夏天的时候做,长沙的做法是用泥巴包住鸭蛋,然后就是舍得下盐,封到缸子里静静放着,等到了夏天就可以吃了。这是最原始的做法,现在基本消失了,小区里没有地方取土,实在要自己做都是用水腌制了。泥巴做的味道真的不一样,好吃。

夏天

长沙人都是熟人,因为热,都烤熟了。我却最喜欢夏天,因为吃的东西多了,也没有什么顾忌。夏天来长沙,满街美女让你热上加热。

端午

刚进夏天就是端午,全国各地都吃粽子和咸蛋。长沙人还吃另一种东西——包子。因为屈原跳江以后,老百姓就往水里投吃的,投五彩粽子的很多,可能长沙老百姓比较实在,把手上的包子也丢江里去了。

长沙的粽子是碱水粽,黄黄的,尖尖的,碱香夹杂粽叶香,清香扑鼻。碱水粽有原味和咸味,有人喜欢把原味的沾白糖吃,一般是女生和小孩的最爱。

时光流转,四季风物,从长沙掠过……

老长沙人吃包子讲究,包子要吃德园,买一个肉包和一个盐菜糖包,在中心各撕开一个口子,然后口子对口子,挤压在一起吃,又甜又咸,又香又鲜。我不喜欢,视为奇葩。不过盐菜糖包很好吃,热的、凉的都好吃。

时光流转,四季风物,从长沙掠过……

端午节我们还要吃的大蒜子烧肉,这其实是红烧肉的一种变化,加入很多大蒜一起烧,大蒜跟肉一起炒的时候表面有些焦糖化,带甜味,随后又烧得烂熟,吸饱了肉汁,真的很好吃,胜过肉。

端午节是我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在我国古代这个时候是疫情的高发期,吃大蒜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端午节那天是最好的解毒时节,大蒜是解毒杀菌的好东西。

雄黄酒,几乎没有人喝,长沙人把雄黄酒里放上大蒜子,放在柜子里,每年打开添点酒投点雄黄、大蒜,家里也没什么毒虫鼠蚁,老人说可以用来涂“长坨”的地方。

刮凉粉

北方人爱说冬天饺子,夏天凉面。长沙人的夏天少不了刮凉粉。这是一种豌豆粉制成的吃食,在别的地方也有,就叫凉粉。因为长沙人用一种刮子刮成一根一根的,所以叫刮凉粉。刮凉粉很容易入味,调味跟凉面和凉皮基本一样,味道很好。相比凉面,刮凉粉晶莹剔透,又凉又滑,足以慰藉酷夏里对什么都食之无味的胃。

时光流转,四季风物,从长沙掠过……

太极图

太极图不是图,而是鳝鱼的一种做法,不要开膛破肚,活的直接油爆,然后再炒。盘中的鳝鱼都盘成一圈圈的,有点像阴阳鱼太极图,故此得名。

时光流转,四季风物,从长沙掠过……

这道菜一定要放紫苏啊!紫苏是一种长沙人很喜欢的佐料,在做腥味的河鲜时,必须要有紫苏。吃太极图是有技术的,不吃完一盘是学不会啊。小时候,我跟着大人吃了一中午,才基本学会吃这道美味。

炸泥鳅

不记得哪个嗲嗲跟我说过,除了花生米,最好的下酒凉菜就是炸泥鳅。花生米一年四季都有,炸泥鳅是夏天的专属。炸泥鳅看起来有点像太极图,但是口感完全不一样,内外都是脆的,外壳还焦香四溢。现在想起来都要流口水。

时光流转,四季风物,从长沙掠过……

口味虾

全国闻名的麻小就是从我们这传出去的吧?其实小龙虾本身没什么特别,又脏又腥。聪明的长沙人洗干净以后,用各种去腥提鲜的办法来烹饪,成就了一道美食传奇,也引领了夏季夜宵十几年。我个人觉得现在的口味虾的味道反而是画蛇添足了,什么卤的、蒸了再沾酱料的、泰式的、各种秘制的,选择起来麻烦,还是最基本的葱姜蒜、紫苏、青红辣椒来得简单,足以诠释这道美食。

时光流转,四季风物,从长沙掠过……

▲长沙有个文和友,跟幽兰拿铁一样出名,把口味虾、臭干子、葱油粑粑等等长沙的吃食融为一店,装修得非常与众不同,不土不旧不见人,反倒趋之若鹜,外地朋友必去打卡。

起伏

长沙人很看重起伏,因为三伏天是我们最辛苦的日子之一。中医说冬病夏治,长沙人也认可三伏天也要补补身体,祛除暑热湿气。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长沙人起伏要吃鸡,要吃路边荆煨鸡。这种草就是路边一种野草,有药用价值,可以祛湿、清热、解毒,先用来煮水,再用路边荆的水煨鸡。味道出奇的好,鸡肉很好吃,而且煨出来的汤有点粘稠,我可以泡在饭里连吃几碗。从头伏开始,接下来的二伏、三伏、末伏,妈妈们都会做这道菜,属于夏天的长沙美味。

有意思的是,长沙人还有个莫名的讲究,吃伏狗。先不说吃狗太残忍,我也是不吃的。狗肉很燥热,三伏天气吃,还要喝白酒,不是开玩笑的哦,这是我见过长沙人最强悍的吃法。据说,这叫以毒攻毒,扶强不扶弱,意思是你身体好可以锦上添花,舒筋活血,壮阳滋阴,身体不好就不要靠近了,躲远点,消受不起。

因为太热了,下雨又潮湿,姜是最好的祛湿佐料,长沙人总是喜欢在三伏天做一道价廉物美的汤——老姜肉片汤,浓香扑鼻,姜狠辣,但是吊出了肉的鲜,一碗汤喝完,肯定出汗,暑热也消减了。

紫苏梅子姜

夏天太热,没有胃口的时候,长沙人发明了紫苏梅子姜,酸甜香辣咸融为一体,不吃不知道,一吃让你忘不掉,特别是小姐姐们,基本上就迈不动脚了。这道小吃也是夏天的专属,冰镇一下,美滋滋。

时光流转,四季风物,从长沙掠过……

秋天

长沙基本上没有秋天了,动不动就热到短袖,一夜之间又要穿羽绒,但是按照时令来说,秋天有秋天的吃食。秋天来长沙很好旅行,但要做好准备:就是依然天热,蚊子咬,今天穿短袖明天冷得叫。

水煮花生

新花生上市了,这是顶重要的事。你要是吃油炸或者五香花生米,还没你什么事,但你要是注重养生,讲究吃,这就是大事了。经常有市郊的农民装一筐子来卖,洗干净做水煮花生,放些八角桂皮什么的,加盐煮入味,凉了当零食吃,绝对很舒服,再来一杯好茶,就着水煮花生,看着秋叶变黄,这就是过去的装B吧。当然咯,长沙的秋天要不热死,要不阴冷,或者大降温,这样应景的时候着实不多。

时光流转,四季风物,从长沙掠过……

茶颜悦色

奶茶一年四季都有吧,觉得秋天的有点短,所以放在这里了。仔细想想,秋天干燥,喝杯温温的奶茶还是挺惬意滴,九零后都开始养生了,我一个老干部有什么理由没事端杯冰水瞎嚷嚷?

时光流转,四季风物,从长沙掠过……

奶茶品牌满天飞了,太多外地的大牌涌入长沙。外地人说他们有喜茶,长沙人说我们有茶颜悦色;外地人说他们有奈雪,长沙人说我们有茶颜悦色。茶颜悦色只在长沙经营,别无分号,而且还是网红,每次上街看着一群人排队买茶颜悦色,就觉得真厉(赚)害(钱)!!!

没有喝过幽兰拿铁、声声乌龙……,是不是等于到了长沙忘了打卡?

错过夏天才有的当季款,是不是要在明年夏天再来一次长沙?

粑粑

秋天开始丰收了,南瓜和红薯个大香甜、软糯,煮熟了跟面粉合在一起油炸,香甜美味,吃一个想两个。很多摊子到了秋天才开始炸这两种街头美食。我个人更喜欢红薯粑粑,一颗颗正正方正的红薯粒镶嵌在粑粑上,外面脆里边软,而南瓜粑粑就比较软糯,随便放一下就软踏踏的,少了口感。

至于糖油粑粑,有个上过天天向上的嗲嗲,经营着一家李公庙糖油粑粑,只在秋天才开始营业。糖油粑粑是糯米粉做的,粘牙,外面裹着厚厚的糖浆,最佳的口感是外面稍微硬脆,里面喧软。这东西除了好吃还扛饿,吃了一碗就不想再吃别的了。

时光流转,四季风物,从长沙掠过……

臭干子

秋天凉了,吃臭干子不那么烫。夏天太热了,哪个长沙人也不想多吃一口烫的东西。

各种介绍里都说臭干子是闻着臭吃着香,其实跑偏了,最臭的其实是卤水,出了卤水的臭干子也不怎么臭,炸了以后喷香的。所以呢,严格来说,顾客是闻不到臭味的!臭干子是毛主席的最爱之一,在第一师范求学的时候就经常吃校门口的臭干子。(我看恰同学少年里是这么演的,钱枫在里面还很清秀)

臭干子,外地人认火宫殿,长沙人认那种小街小巷的小摊点。

时光流转,四季风物,从长沙掠过……

红薯片、酸枣片

长沙周边的郊区有制作红薯片和酸枣片的习俗,所以到了秋天的时候,我们就能从家有亲戚在郊区的朋友那里吃到正宗的红薯片和酸枣片。红薯片有油炸的和晒干的,油炸的又香又脆,大人小孩都喜欢吃,甜甜的味道不知不觉就吃上火了。晒干的有点硬特别有韧性,撕下来要用力扯,吃到嘴里要用力嚼,偏偏就有人喜欢这种口感,至少比嚼槟榔健康。

酸枣片就是特产了,制作工艺还挺复杂,味道有甜有咸还有辣,还有中草药加入,小姐姐最爱。

时光流转,四季风物,从长沙掠过……

猫鱼

长沙人管腐乳叫做猫鱼,深秋是做猫鱼的时候,也能尝到第一口新做的猫鱼。

猫鱼与长沙的民俗有关,乳字长沙话音同鱼,腐字同虎。但是,虎字在长沙老风俗中是有忌讳的。早上吃早饭前,龙虎鬼梦这四个字以及同音的字都是不能说的,不然这一天就会有些不顺。

小时候见过别人家做过,要把豆腐块摆到稻草杆上,盖上毯子发霉,等到毯子下散发出一阵阵鲜香味道时候,就把一块块的发霉的豆腐丢到辣椒粉里头,舍得下盐,在倒入谷酒,投入点花椒一类的香料。安静的等个半个月,差不多就可以尝鲜了。

长沙人吃到一块好猫鱼的第一反应是:赶快端碗饭来。ps:湘西人叫腐乳为霉豆腐,很实在。

寒菌

时光流转,四季风物,从长沙掠过……

寒菌又称雁鹅菌,成熟期为每年的农历三月和八月,是湖南区域比较独特的一种菌类,味道极为鲜美。

深秋的长沙市场上,经常看到有卖寒菌的,一直糊里糊涂的吃着,原来只是一种比较普通的菌种,要放在中国的野生菌里是出不了头的,但长沙人很着迷这种菌子,大概因为它是本土的,也是记忆里曾经熟悉的味道。寒菌要跟肉一起做菜,植物的鲜和动物鲜混合在一起才是最美味的。长沙人一般用来烧排骨,或者炖肉。

冬天

冬天的长沙依然是绿色的,还有很多叶子挂在枝头,在冬天里慢慢的落掉,直到春天才秃。冬天的美食温暖养人,陪伴长沙渡过又冷又湿的季节。冬天的长沙依然很迷人,来旅行也是很合适,就是比较潮湿。

筒子骨炖萝卜

这绝对是属于长沙冬天的最上镜的例汤,不单家里常做,食堂大师傅也很喜欢。因为它太简单了,放到高压锅里炖就可以了,关键看食材的品质和厨师的个人小技巧。有的人家里只放白萝卜或者红萝卜,也有人家里比较懒,全扔到锅里炖,我们叫红萝卜炖白萝卜。

长沙人秉承着冬吃萝卜夏吃姜的原则,这点好像全国都一样。

鱼头炖豆腐

前面说过剁椒鱼头是馆子菜,家常一般是鱼头炖豆腐、鲫鱼煮萝卜丝。冬天的长沙虽是南方,但是比北方难受,特别是家里,阴冷潮湿,外面大太阳,家里也暖和不起来。晚餐时候如果有鱼头炖豆腐,一切都暖和了,再下一点黄芽白,有荤有素,谁也不想出去下馆子。

湖藕

夏天吃的藕还很年轻,也不贵,叫莲藕,到了冬天就稀罕了,藕的价钱飙升,这就是湖藕。

湖藕,又名粉藕,表皮光滑微红,藕丝浓密而绵长。湖藕的含糖量较低,淀粉含量丰富。生食甜脆可口,熟食炒不变色,煨炖汤汁清澈,口感颇佳,老少咸宜。其中以莲藕排骨汤最为出名。

看过舌尖上的中国才知道冬天挖湖藕有多造孽,以后吃湖藕一点都不能剩。

时光流转,四季风物,从长沙掠过……

甜酒冲蛋

甜酒冲蛋并不是长沙独有,隔壁的武汉管这叫蛋酒,似乎更简洁,但长沙人更喜欢自己的表达。甜酒放到锅里煮,有的还放一些小粒汤圆,碗里敲上一个鸡蛋打散,用沸腾的甜酒冲到碗里,蛋液瞬时成了蛋花飞舞,放上白糖。还没完,一定要放点胡椒粉,这是长沙人最得意的妙笔。胡椒祛湿暖胃,冬天的早上喝一碗甜酒冲蛋,全身都暖和了。

时光流转,四季风物,从长沙掠过……

长沙周边有个还比较出名的甜酒牌子,地处汨罗,就是屈大夫投江那个地方,名字取得挺好——长乐甜酒,城里人喜欢托人带。但是店里做甜酒冲蛋一般都是自己做甜酒,心里有数,成本也好控制。

冬至糯米饭

冬至大过年,北方人特别重视,北面南米,他们吃饺子,长沙要吃糯米饭。糯米提前泡一夜,与腊肉丁,红萝卜,豌豆一起焖熟,很好吃。在皇权时期,冬至是最盛大的节气,因为从这天起,阳胜阴,阳气涨阴气衰。

糯米适合冬天吃,养身体又温暖,消化时间长比较扛冻。

后记

都说长沙是个鬼地方,夏天热,冬天冷,这里的人也像极了天气,爱憎分明,对于吃食也是一样,时光从齿间流过,长沙人在四季已经不分明的当下依然沿袭着应时吃的习惯。味道总会改变甚至消失,回忆终究不会那么完整,但有回忆可以回忆也挺好的。

来这旅行,带好拍摄装备,光是美女就拍不够。如果能吃辣又适应这里的美食,阿弥陀佛,施主恐怕要胖三斤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