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南唐后主李煜,这两人真的是流芳百世,而宋太宗赵光义确是遗臭万年吗?

心系V娜


研究历史的目的在于借鉴,追求历史客观真相劳心费力,意义还十分有限。所以,回答此类问题意义并不大。这是因为:

第一,首先要弄清并界定他们三个人比什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他们三人各有千秋,南唐后主李煜在文学水平比宋太祖、宋太总强很多,但在治国治世能力上宋氏兄弟和李煜有云泥之别。在道德上他们却都有污点,宋太祖忤逆犯上、篡夺后周政权。宋太总有烛影斧声害兄夺位之嫌。李煜醉心享受,苟且偷安,等等,不一而足。他们因为什么流芳百世,遗臭万年?条分镂析罗列出来事实需要鸿篇巨制,直接和间接推导而来的结论将有无数个,不可穷尽。

第二,李煜的文学水平高于宋太祖的结论有何意义?研究和讨论历史问题要具备历史观,倘若没有科学的历史观,只追求历史真相毫无意义。

我们了解的历史大多是具有不同史观的研究者得出的结论,这些结论已经不是历史原本的客观历史真实,而是带有研究者思想的所谓历史事实。

具有史观的历史事实,虽然有加工的成分,但是有意义,纯天然的真实历史事实借鉴意义反而极其有限,所以,比较他们三人谁在哪方强,谁在哪方面弱,除了乐趣以外,现实意义不大。





徐大乎


宋太祖赵匡胤、南唐后主李煜、宋太宗赵光义,这三个皇帝在历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但也不能完全用流芳百世或遗臭万年,如此简单的评价去盖棺定论。

比如,赵匡胤,他确实是历代少有的雄才大略的君主,但他也有夺人之国、抢人帝位的经历,抢夺人家的,总是一种违背良心道德的行为。

倘若忽略掉赵匡胤篡权夺位的那一部分让人内心有占翻腾的记忆的话,那么,他倒真的算得上一位杰出的皇帝,足以流芳百世。

赵匡胤起于行武,经历军阀混战、城头变幻大王旗的五代之乱,利用自己后周殿前司都点检的兵权,逼迫周世宗柴荣之子柴宗训禅位于自己,然后顺时应世,先南后北,将大部分南方割据政权收复,实现了国家的基本统一,让人民修养生息,发展生产,恢复经济,奠定了北宋王朝的基本格局。

赵匡胤重用文官,推行“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策,使许多优秀的读书人走到台前,实现政治理想,也使国家拥有了一大批顶尖人才,为宋朝的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因此,赵匡胤是一个有作为、有担当、有开创、有贡献的开国皇帝。

而把流芳百世用在南唐后主李煜身上,却有不符。

确实,李煜会填词,是词之圣手,词中之帝,他的词放在整个历史长河,或者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学史的坐标中来考量,都是最优秀的文学作品。所以,他的词不但感动了五代末、宋朝初那一个短暂的时代,而且,也感动了以后的人们,时至今日,被李煜的词感动得稀里哗啦的,还大有人在。

可以说,李煜是感动了整个历史的伟大词人。

然而,李煜也仅仅是一个词人而已,即使伟大,也只在于填词,而非治国。

在治国上,李煜极度平庸,不但平庸,甚至昏庸。

李煜的昏庸,有哪些表现呢?

一是不务正业。他当皇帝,不像赵匡胤这种皇帝,赵匡胤当皇帝,想起统一的事都茶饭不思,大雪纷飞的晚上,还要去宰相赵普的府上去商量讨论,可谓念兹在兹。而李煜就是火烧到眉毛了,还在填词作诗。李煜没搞明白,他的主业是当皇帝,而不是当词人。

二是没有决断。皇帝最需要决断,有时哪怕是错误的决策,都要明确果断。但李煜处理国家大事却优柔寡断,宋太祖攻打南唐早是囊中之策,他却老是寄希望于和谈,又是献地、又是降格(降为国主)、又是乞求,诸多叩头的事情做完后,自己的江山也完了。

三是自断手足。赵匡胤的进攻野心,其实很多南唐大臣大将早有洞察,而且多次提醒李煜要及时做准备。正因为他的优柔寡断,结果丢掉了最佳防守期,等到赵匡胤命曹彬率大军抵达后,他连最后一点谈判的资本都丧失掉了。

而同时,他不但听不进不同意见,而且将多次建议要抵抗宋朝入侵的大臣杀掉,可谓自断手足。所以,当曹彬攻破金陵后,李煜只得乖乖投降。

赵光义这个人,用遗臭万年却极为不妥,这源于坊他对他的谣言很多。

赵光义这个人,因为兄终弟及,很多人认为他是杀兄夺位,因此对他评价不堪。其实,他的皇位来得正,本来就是赵匡胤传他的,这参照“金匮之盟”可知。

而同时,我们对赵光义的误解,不单在继位上,他对宋朝和历史的贡献上,我们也知之甚少。

比如,在北宋初期的统一上,赵匡胤收复南唐后,不久就去世了,赵光义继承兄长遗志,之后连续收复了闽南、吴越等南方割据政权,又经过残酷的战争,夺取了北汉。可以说,北宋的基本统一,是在赵光义手里实现的,功劳很大。

而且,赵光义在位期间,认真总结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的教训,推行了扬文抑武的国策,发展生产、恢复经济、广征图书、扩大科举、重用文人,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治国理念一以贯之,之后,才最终形成了宋朝文化的空前繁荣。

所以,造极于赵宋之世的文化兴盛,真正的推动者和杰出贡献者,是宋太宗赵光义。


帝国的脸谱


宋朝开国君主赵匡胤,虽然武将出身,但心胸宽广,其生前对知识及读书人非常尊重,留下“太祖雪夜访赵普”的千古佳话,国家统一后不杀开国功臣、留下杯酒释兵权的美谈;优待被其灭国的南唐后主李煜,从不刻意羞辱。他还留下遗训,刻在誓碑上藏于太庙密室,教导后世继位子孙遵守“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等誓言。有宋一朝,文化昌盛、经济繁荣,在中国历史上达到了新的高峰,这与宋太祖赵匡胤对士大夫的尊重以及宋朝后世皇帝较好地遵守其遗训是分不开的。

宋朝及后世人称赵匡胤为艺祖,即有文德才艺之美誉。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所谓“待之以国士,报之以国士”是也。南宋朝最后在广东崖山被蒙古所灭时,十万军民蹈海殉国,充分表明了宋朝知识阶层对赵宋王朝知识分子政策的认同以及对文明被野蛮湮灭的最后抗议。因此,从很多方面看,宋太祖赵匡胤作为有远见卓识的开国君主,其器识宏远,有大魄力、大胸怀和大手段,而且开明仁慈、包容仁厚,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社会文化的向前发展,可谓是流芳百世。

南唐后主李煜,是宋太祖赵匡胤发动的国家统一战争的失败者和阶下囚,但李煜明白大局时势,不作太多无谓的反抗,投降宋朝,避免国家过度损失,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尤其是,李煜的艺术才能空前绝后,他的词作承接汉唐五代、开启宋明后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无愧于一代词宗的伟大称号。从很多角度来说,李煜同样也是流芳百世的。

而宋太宗赵光义,虽然参与协助其兄建立宋朝,但史料记载赵光义是个志大才疏,又寡廉鲜耻之人。他是“烛影斧声”这一千古谜团的主角。大多数史学家都认为:烛影斧声是有预谋的弑兄篡位。后世有伟人也批判赵光义“不择手段,急于登基”。且赵光义心胸狭隘,虐待害死已经投降被控制、不再有任何危险性的南唐后主李煜;并且逼奸李煜妻子周薇,留下“熙陵强幸小周后”之丑事,还让人作画宣扬,可谓恬不知耻。当时及后世的不少人,从几个角度,认为赵光义遗臭万年,可见史笔如炬、无从逃避。


长风法雨


想知道的历史,不得不说的真相。大家好!我是史道驿站x,感谢关注与点评。

开国皇帝基本上都是流芳百世的,亡国之君一般只能是遗臭万年的。这不是历史规律,这是历史事实。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大宋,虽未完全统一,但基本上结束了五代十国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李煜作为南唐后主,才华了得,可却是南唐的亡国之君,他只所以能流芳百世,并不仅仅因为他是南唐皇帝,而是他在诗词方面的贡献。宋太宗赵光义能够做皇帝,传说很多,什么‘’金匮之盟‘’,什么‘’斧声烛影‘’,都跟他有关,这些都会让后人对他有抵触心理。

赵匡胤也不是什么厚道之人,尽管他救过周世宗郭荣的命,可周世宗郭荣(柴荣)对他也不薄,临死前把他升为殿前都点检,并把继位的儿子柴宗训托付给他,可赵匡胤直接来了个替代。我们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赵匡胤的做法虽说不厚道,可也是事出有因,赵匡胤不上,也许还有李匡胤、王匡胤,毕竟主少国疑。何况赵匡胤也谦虚的说了,黄袍加身我也无可奈何,表示他也是没有办法。

赵匡胤建立大宋,功高至伟,只是他在位时间不长,没有很好的完善和巩固大宋的统治,不过他的‘’杯酒释兵权‘’,深深的表达了他对统治延续的担忧,正因为他得位的不正,因此极力削弱武将的权力,重文轻武之风形成。经过几代帝王的努力,大宋在真宗和仁宗时期达到了鼎盛,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大统一的局面,唐宗宋祖也成了后人崇拜的帝王。

南唐后主李煜是个很悲情的皇帝,他本想做个艺术家,曾一度回避政治,可却在历史的偶然中,被父亲李璟安排下,成了皇帝。李煜到底有没有能力,我说有,可他的能力不是在治国上,他文学造诣很高,尤其是在诗词方面,他是所有帝王之中文学成就最高的,在政治方面却显得不足。当时的五代十国更替变换,他为了避免同宋的战争祸害人民,一再让步于宋,显得非常软弱。当然就算是换一个人,也不一定能阻挡大宋的大军,南唐的灭亡是注定的。面对大宋的欺凌,李煜也是奋起反抗,无奈势单力薄,战败亡国。李煜被俘后写了很多名篇,‘’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他心迹的最好流露。李煜的词对后世词的发展,影响很大。李煜的作品通俗易懂,情真意切,他的文学成就没有几人可比,流芳百世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宋太宗赵光义,后人对他的印象并不深,主要是他没有什么丰功伟业。在宋太祖赵匡胤去世的事情上,也是谜团很多,矛头都直指他,不少人认为赵匡胤之死与他有关,他继位也是让人不可理解,因此才有‘’金匮之盟‘’、‘’斧声烛影‘’等故事,不管这些是不是真实的历史,但宋太宗赵光义陷害赵匡胤儿子赵德芳和赵德昭,以及弟弟赵廷美却是事实。赵光义把大宋江山的传承权留给了自己一脉,直到南宋高宗赵构把皇位传给赵眘后,才算是把皇位还给了赵匡胤一脉,因此宋太宗没有留下好的口碑。


史道驿站x


所谓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宋太祖赵匡胤毫无疑问是被公认为中国历史上雄才大略的超一流皇帝。

实际上宋太祖赵匡胤开疆拓土的功绩明显不及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等,甚至赵匡胤在世的时候五代十国还没有完全实现统一,燕云十六州更是在北宋时期一直被契丹人建立的辽朝控制。

因此赵匡胤的功绩主要体现在他开创的北宋王朝包括后来的南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最发达,国家与人民相对最富裕的一个王朝。

而且赵匡胤比较仁慈,他没有大肆屠杀功臣,而是采取杯酒释兵权的办法对待功臣。赵匡胤虽然是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皇位,但赵匡胤对待后周皇帝与皇族也比较温和。

赵匡胤重用文官,推行“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策,使许多优秀的读书人走到台前,实现政治理想,也使国家拥有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赵匡胤还留下遗训,刻在誓碑上藏于太庙密室,教导后世继位子孙遵守“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等誓言。

有宋一朝,文化昌盛、经济繁荣,在中国历史上达到了新的高峰,这与宋太祖赵匡胤对士大夫的尊重以及宋代后世皇帝较好地遵守其遗训是分不开的。

当然赵匡胤也并非十全十美的完人,比如赵匡胤为霸占美若天仙的花蕊夫人,毒死后蜀亡国之君孟昶,比如赵匡胤放纵大舅子王继恩杀害并吃掉很多美女。比如赵匡胤杀害救命恩人功臣张琼。当然这些瑕疵与赵匡胤的丰功伟绩相比是次要的。

南唐亡国之君李煜能够流芳百世主要是他杰出的艺术才能,他是书法家音乐家文学家,尤其李煜的留下很多流传千古的著名词句,号称千古词帝。

比如最著名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留下很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词,说李煜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词人实至名归。


当然李煜作为皇帝是非常不称职的,他有杰出的艺术才能,但政治军事才能却非常平庸,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不务正业的昏君,最终落得南唐被北宋消灭国破家亡的悲惨结局。

宋太宗赵光义虽然是一代明君,比如平定北汉吴越等彻底统一五代十国,比如使北宋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比如冬季对饥寒交迫的老百姓雪中送炭等。

但赵光义在历史上留下的名声却比较差,他更像是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的奸雄,比如他烛影斧声谋害哥哥宋太祖赵匡胤篡位,逼死赵匡胤的两个儿子与弟弟赵廷美。还嫉妒杀害赵匡胤的宠妃花蕊夫人,毒死南唐亡国之君李煜并强奸霸占李煜的妻子小周后。


厚德载物49847


南唐后主李煜,本于后周大将赵匡胤关系很好,称兄道弟,李煜见南唐大势已去,不想再将皇帝当下去,投顺了赵匡胤,在赵营中,常写写词歌,闲來二人谈谈国事,到也逍遥。

。郑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后周柴世宗,柴荣禅让,建立北宋称帝,帝号宋太祖。几年后身体不适,背上生了个大疮,古称发背。有天初夜其亲弟弟赵光义探望兄病,后出现斧声烛影,内情外人不知,第二天内廷传出太祖皇帝薨逝,弟弟赵光义登位。

。李煜本有美貌妻子,被赵光义看中并霸占已有,李煜系弱群体而没办法,借自已的突长,写了一首祠歌依‘’斧声烛影‘’为题才,然后到大街小巷教给儿童,作为童谣儿歌,经赵光义得息而杀之。其妻知夫死,也自勿归终。

。南唐风流皇帝,就此结束。


老龚166916589


历史上有很多事似乎在重复。南唐和北宋初年的事好象在重演!

大宋江山是太祖赵匡胤以点捡(最高军事长官)从陈桥兵变夺取的江山。这也奠定了大宋三百年的基业。而南唐李后主却不是这样,他和北宋末的徽宗可有一比。都是某领域的大才,但治国却是庸才,都是亡国之君。

有一句俗语叫选错了行、投错了胎!两人都生在帝王家,有着高深的文学造诣,偏偏选择了不内行的帝王,造成结局悲哀!一个北国受辱,一个在逊李唐遭害。

著名的的词作:……今夜小楼又东风,只是朱颜改,……问君能知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竟成了李煜最后的绝作。竟被宋太宗毒死。

宋太宗赵光义千年来名声甚差。烛光斧影做为千年疑案,他杀兄篡位至今洗不清。后为周后的美色杀其丈夫李煜,更为后世人难容!不论从史还是演义,他都不是一个光彩的角色。

当然历史自有自我调整的一面。南宋从赵构起,后代传承人均又归于赵匡胤一脉,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巧合?谁又能说得清?


晚亭与落霞同晖


赵匡胤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完全符合一位开国之君,李后主文才很好,又是皇帝,比较符合文人骚客的理想,如果宋太宗成功收复燕云之地降服契丹,凭借这份功劳就可以被文人吹捧成第二个【李世民】了


叶落知秋雨冷风


不太正确,虽然宋太宗赵光义确实弑兄登基,为后人所批判,但人家并没有改国号。而宋太祖造反,夺得皇位,黄袍加身。后主没有天子气节,投靠赵匡胤。赵光义下旨毒死李煜,,正好突出了赵匡胤的善念,后主的才气。从另一种角度来说,赵光义敢做。


强创客


非也。宋太祖和宋太宗在政治上有建树,但诗文修养不是太高,也有丑陋的一面,李煜文有余而治国差,三人都可流芳千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