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宋太宗继位后为何用令人发指的手段处置大哥赵匡胤年轻的妻儿?

刻意的假装


赵光义之所以成为历史上的一个争议人物,就在于围绕着他皇位的获取,他在处理哥哥赵匡胤的老婆孩子,以及自己的弟弟赵廷美上,谜团众多。

(赵光义剧照)

既然是谜团,就意味着过程不明朗。因此,赵光义绝对不是用令人发指的手段来处理自己哥哥妻儿的。否则的话,那也就不存在谜团,而是定论了。

之所以赵光义在处理哥哥赵匡胤妻儿上,明明谜团,后人偏偏说赵光义的手段残忍,基于两点原因:一是赵光义上台以后,对记载赵匡胤时期事情的史书《太祖实录》进行过四次修改。四次修改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赵光义本人和史官的意见严重不统一,因此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史官进行修改。很显然,赵光义这样做,是想隐瞒一些事情。二是赵匡胤妻儿的死,对于赵光义确保皇位在自己一脉上延续,而不产生歧义,是有好处的。后世根据“目的论”反推过去,觉得赵光义残杀赵匡胤妻儿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当然了,赵匡胤的妻儿是不是赵光义残杀的,我们需要回到史料现场(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史料现场,不是历史现场,因为历史现场我们是没法知道的)。

赵匡胤去世后,他一共留下了两个儿子和一个老婆:二儿子赵德昭、四儿子赵德芳,老婆是宋后。

(赵德昭剧照)

赵光义上台后,立刻把赵德昭封为京兆尹、侍中,又封为武功郡王。朝廷排位上,位于赵廷美之后,众宰相之前。不久,赵光义率军灭北汉后,顺势前往攻打辽国。不过这一次打得大败,赵光义在回逃中下落不明。众大臣以为赵光义战死了,商量拥立赵德昭为皇帝。但不久又找到了赵光义的下落。

回国后,赵光义一直对大臣们不进行封赏(灭北汉是有功劳的),于是赵德昭便替众大臣向赵光义求情。赵光义很不高兴,说,等你当了皇帝再说吧。赵德昭回去后,当晚就吓得自杀身亡了。

这就是赵德昭的史料现场。虽然并非是历史现场,但赵德昭自杀,却是肯定的。如果赵光义要进行修改,最多可能修改他对赵德昭说的狠话,可能比记下来的更狠。不过,不管怎么狠,总之不是赵光义杀死的。这件事,也说明赵德昭政治智慧和心理承受能力都非常低。如果他有政治智慧,他那么一个敏感的身份,那么一个敏感的时刻,完全不该去给众大臣求情。如果他心理承受能力强,也不至于赵光义说一句狠话,他就吓得自杀。总之,这件事也不能完全怪赵光义。

赵德芳对于赵光义来说,也是一个敏感的人。因为赵匡胤去世后,皇后宋后最先是让太监去叫他来继承皇位的,但是太监把赵光义叫来了。

不过,虽然赵德芳很敏感,但是在史料上他并没有和赵光义有任何冲突。他也就是在23岁的时候,病逝了。后世有很多笔记小说,说赵德芳是赵光义谋害的,但并没有任何可以信赖的证据。后世又把赵德芳塑造成八贤王,不过这也是后人的一种推断臆想而已。

(宋皇后剧照)

赵光义确确实实打击过的,只有赵匡胤的老婆宋后。

赵光义上台后,宋后一直住在后宫里。期间,赵光义让她换过两个住的地方。当然了,说这个是赵光义打击她,也不算。毕竟那时候皇宫确实拥挤。赵光义上台18年后,宋后去世。宋后去世后,赵光义的一些做法,才算是打击。他不为宋后上谥号,不让百官去临丧,不让她的遗体和赵匡胤合葬,宋后的牌位也不让放入太庙。这件事受到了翰林学士王禹偁等人的议论,不过被议论的人,都遭到了处罚。

其实这样做,是不太符合赵光义性格的。赵光义可以算得上是一个高明的政治家。他的皇位既然是从赵匡胤那里得来的,这样不厚道地对待赵匡胤老婆的做法,似乎不是他的作风。不过,也有可能那时候他已经当了18年皇帝,皇位早已坐稳。赵德昭、赵德芳,包括弟弟赵廷美都已经不在人世,他也用不着再“阴谋”下去,可以快意恩仇了。

(参考资料:《太祖实录》《宋史》《涑水纪闻》


张生全精彩历史


赵光义这个皇帝,可以说是披着人皮的色狼,不仅贪婪,而且狠毒。光就他的夺得皇位一事来看,就足以看出,一个能对自己哥哥下狠手的人,不可能会善待兄弟的妻儿。

历史上的宋太宗,曾经几次改名,他本名叫赵匡义,但由于哥哥赵匡胤黄袍加身,为了避讳,赵匡胤改叫赵光义。赵匡胤晚年时,有一天找兄弟进宫夜谈,两人在房内发生了争执,外人将其描述为“烛影斧声”,意指赵光义谋害了哥哥。

赵匡胤死后,掌握军政大权的赵光义,用卑劣的手段登上了皇位,又给自己改名叫赵炅,是为宋太宗。史家对宋太宗的评价,基本还是客观的,认为宋太宗政治有功,但不善武功。

比起宋太祖,宋太宗的确逊色太多。这从他在高粱河的惨败便能看出。公元979年,宋太宗决定炫耀下武力,移师幽州,试图收复燕云十六州。可是,宋太宗不懂军事,也没有死磕的精神,反而被人家打得屁滚尿流,好不容易逃回老巢稳住了脚。

高粱河一战后,宋太宗变得老实了。不过,他却开始对宋太祖的妻儿动气了歪脑筋。毕竟,大哥的至亲,就是自己最大的威胁。

赵匡胤死时,留下一位年轻的遗孀(宋皇后),还有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

起初,宋太宗还保留着伪善的面具,在他登基后,便尊称宋皇后为开国皇后,封赵德昭为京兆尹、武功郡王,让赵德芳去做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虽然这些封赏不大不小,但毕竟也没有太为难她们孤儿寡母。

可是,在宋太宗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征讨惨败后,他开始变得十分没有了人性。当时,赵德昭想为个别有功的将士请功,进行封赏。可是,宋太宗却阴阳怪气地说:等你做了皇帝再说吧。

结果,赵德昭满腹委屈,原本应该继承皇位的,就该是赵德昭,根本没有赵光义什么事儿。可如今,害死亲爹的嫌疑人,却在朝堂上发号施令。就这样,赵德昭回家后便自杀了。可以说,赵德昭,就是被宋太宗给逼死的。

至于剩下的那个赵德芳,虽然没怎么受打压,却不久便英年早逝了。就这样,宋太祖的两个嫡子,稀里糊涂的就都死了。

在失去两个儿子(并非亲生,但名义上为母子)后,宋皇后自然彻底没了依靠。宋太宗怎么对这个年轻寡妇的,正史记载的比较少。不过,宋太宗曾逼着这个寡嫂,搬去了西宫,这便如同打入冷宫一般了。

可以说,宋太宗这个人,自打坐上皇位的那一天起,基本上就不是个有德之君。与哥哥赵匡胤相比,他简直太过汗颜了。当然,宋太祖也绝非就是个完美的人,只是在古代的帝王中,也算是中等偏上的皇帝了。


史海烂柯人


赵匡胤的死十分突然,第一时间知晓消息的是宋皇后。

宋皇后是赵匡胤的第三任皇后,当时她只有24岁,却表现出格外的冷静。面对赵匡胤的突然驾崩,宋皇后不慌不忙,下令让宦官王继恩通知赵匡胤的次子赵德芳进宫。

但宋皇后在政治上还是太幼稚,宦官王继恩比她老练的多,他没有听宋皇后的指令,而是直奔晋王府,把消息报告给了赵光义,并敦促赵光义跟着自己迅速进宫登基称帝。

赵光义继位后,宋皇后先后移居西宫、东宫,直到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去世。此时赵光义的不满情绪终于得到发泄机会,他不但自己不为皇嫂穿孝服,还下令禁止群臣前去吊丧,这种做法既违背礼制,又不符合人伦,引起大臣不满。翰林学士王禹偁私下里说了一句“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就被赵光义安插上“讪谤”的大帽子,贬到滁州。

而赵德芳也没什么好下场,赵光义继位三年后,封他为潭王,然而又过了三年,赵德芳突然病死。而他的大哥赵德昭死的更是蹊跷。979年,赵光义攻打北汉胜利后继续北伐攻打辽国,但是兵败回国。这时候赵光义突然失踪,很多人以为赵光义死了,就提议立赵德昭为帝,后来赵光义回来了,此时就不了了之了。赵德昭提醒赵光义论功行赏,却被赵光义挖苦讽刺,赵德昭回家后便自杀了。


独秀文苑


宋太祖赵匡胤是如何驾崩的,千百年来一直都是个大谜团,正史记载的讳莫如深,民间的流言纷纷(“烛影斧声”),无疑都让宋太宗赵光义难以洗脱“弑兄夺位”的嫌疑。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宋太宗弑兄篡位确有其事,那么他上台后是如何对待年轻的寡嫂宋皇后,以及侄儿们的?


按照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的说法,宋太祖暴崩时,赵光义并没有在宫中,而是在自己的晋王府里。当宋皇后得知皇帝暴死的消息后,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派人通知“法定接班人”赵光义,也没有召唤皇次子赵德昭,而是派大太监王继恩去找皇四子赵德芳(宋皇后养子)。宋皇后这样做,无非是想让赵德芳做皇帝,自己做太后。



然而王继恩并没有服从宋皇后的命令,出宫后直奔晋王府,向赵光义通报皇帝的死讯,并请求他火速入宫。当宋皇后看到入宫的不是赵德芳,而是赵光义时,顿时陷入慌乱之中,过了好一阵,才赶紧向后者下拜,并口呼万岁。不仅如此,宋皇后还哀求小叔父,乞求他饶过自己和赵德芳的性命,而赵光义也发誓,将与宋皇后、赵德芳共享天下。


太祖初晏驾,时已四鼓,孝章宋后使内侍都知王继隆召秦王德芳。继隆以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乃不召德芳,径趋开封府召晋王...后见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见《涑水记闻》(注:当时皇宫并无王继隆此人,实为王继恩之误)。



作为大史学家,司马光的著作以严谨、客观著称,但这则史料的真实性,却让世人大为怀疑。其一,按照“金匮之盟”的约定,宋太祖死后,皇位必须传给赵光义,这是天下皆知的事实,宋皇后怎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推翻这项约定?除非根本没有“金匮之盟”这回事;其二,宋皇后见到赵光义后恐惧至极,甚至到了哀告求生的程度,这说明宋太祖的暴死,赵光义难脱干系。


帝位既然来路不正,宋太宗难免会感到心虚,而为了消除恐惧不安的情绪,他只能拼命地打击、压制寡嫂和侄儿,并不断地强调帝位的合法性。正因如此,赵光义刚登上皇位,便将寡嫂迁往西宫居住,11年后又命她搬到东宫,但无论在哪里,都派人进行严密监视。宋皇后在压抑、孤独中度过19年煎熬时光,最终于至道元年(995年)四月薨逝,年仅44岁。



宋皇后病逝后,宋太宗既不为皇嫂成服(即穿戴丧服),又不许群臣临丧,并拒绝让宋皇后的神主祔庙。更有甚者,宋太宗还禁止宋皇后跟宋太祖合葬,并将她的棺椁安置在普济佛舍长达2年之久,最终才极不情愿地让她葬在永昌陵(宋太祖的皇陵)的北面(详情见《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如此刻薄地对待寡嫂,哪里是一国之君应有的风范?


宋太宗对待侄儿们,同样刻薄寡恩至极。宋太祖共有4子,其中长子赵德秀、三子赵德林皆早夭,唯有次子赵德昭、四子赵德芳活到宋太宗即位后。作为宋太宗最大的威胁,赵德芳在叔父登基后,出任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检校太尉等职务,看似地位尊崇,但仅过了5年时间便离奇地暴死(“寝疾薨”见《宋史·卷二百四十四》),终年才23岁。



而赵德昭的结局,比赵德芳更为悲惨。宋太宗登基后,进拜赵德昭为京兆尹、侍中,封武功郡王,移镇永兴军。为了表示尊崇,宋太宗下诏凡朝会时,赵德昭与齐王赵廷美(宋太宗之弟)的班次,要排在宰相之上。两年后(978年),宋太宗又加任赵德昭为检校太尉。然而仅过了1年时间,赵德昭便遭遇杀身之祸。


原来,在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德昭随宋太宗灭亡北汉,随即又北伐辽国,结果在幽州高粱桥之战中遭遇惨败,宋太宗一度失去踪迹。此时,部分朝臣便提议拥立赵德昭为帝,不久宋太宗返回驻地并得知消息后,心中大为不悦。回到汴梁后,宋太宗因为北伐失利很郁闷,很久都没有奖赏将士们灭亡北汉的功劳。



赵德昭心无城府,某日面见宋太宗时便提及此事,希望叔父能论功行赏、安慰军心。没想到宋太宗听后勃然大怒,冲着赵德昭怒斥道:“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赏也不迟。”赵德昭听后恐惧至极,连连叩头谢罪,等回到王府后,便拔剑自刎而死。宋太宗弑兄夺位,上台后又刻薄地对待寡嫂宋皇后,逼死侄儿赵德昭,让赵德芳也死的不明不白,种种作为,实在是有失为君之道。


四年,从征幽州。军中尝夜惊,不知上所在,有谋立德昭者,上闻不悦。及归,以北征不利,久不行太原之赏。德昭以为言,上大怒曰:“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德昭退而自刎。引文同上。


史料来源:《宋史》、《续资治通鉴》、《涑水记闻》等


文史砖家


赵匡胤和赵光义两人是亲兄弟,但两个人的性格可谓是天差地别。赵匡胤逼迫后周恭帝禅让后,并没有将柴氏的孤儿寡母赶尽杀绝,反而是给足了优待政策。反观赵光义继位后,对待亲哥哥赵匡胤留下了的孤儿寡母却无所不用其极,甚至还逼死了一个侄子。




公元968年,41岁的赵匡胤迎娶了16岁的宋皇后。宋皇后出身名门,是后汉太祖刘知远的外孙女,因此自幼出入宫廷、进退有度,深得赵匡胤的喜爱,两人的感情也因此非常深厚。

然而幸福的生活总是短暂的,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不知什么原因暴毙。关于赵匡胤的死,史料记载的非常含糊,因此留下了“斧声烛影”传闻。



赵当时赵匡胤得了重病,在十月十九日晚上召见了赵光义议事。由于两人屏退了太监和宫女,所以他们讨论什么问题,外人不得而知。不过在外面守卫的人远远的看到了屋内起了争执,而后赵光义起身躲避,但很快屋内传来了斧头撞击地面和柱子的声音。

当夜,赵光义离开皇宫后,赵匡胤突然驾崩。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后,宋皇后派遣了太监王继恩去召赵匡胤之子赵德芳入宫,结果王继恩却叫来了赵光义。宋皇后大为吃惊,并哀求赵光义说;“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赵光义随后回到;“共保富贵,勿忧也!”

以上是斧声烛影的全部过程,但由于史料的缺乏,关于赵光义是否杀死了赵匡胤并无法确定。但赵光义继位后,对待寡嫂和侄子的态度不得不让人怀疑斧声烛影事件的真实性。




赵匡胤死后,赵光义随即册封宋皇后为开宝皇后,并且让其移居到了西宫。之后册封赵匡胤的长子赵德昭为京兆尹、武功郡王,而次子赵德芳为仅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


三年后,赵光义北伐辽国,意图收回幽云十六州,无奈他的能力和哥哥赵匡胤的能力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手握赵匡胤留给他的精兵强将以及积攒多年的军需物资还是败了,而且赵光义败的很彻底,自己的大腿都中了一箭,之后主动的抛弃了千军万马,骑着小毛驴一路狂奔才逃回了自己的老巢。

这期间,群龙无首的将士意图让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主持大局,甚至有以为赵光义狼狈逃跑后去世了,所以准备拥立赵德昭为皇帝。后来赵光义知道后很不高兴,回京后不仅经常给赵德昭甩脸子,而且还故意不给稳定败局的将士奖励。



得知情况后,赵德昭准备为北伐有功将士请赏。结果以为自己“帝位”不稳的赵光义小心眼的说了一句话;“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赏赐也不迟。”就这样赵德昭感到了巨大的危机,回到家后就自刎了。

逼死赵德昭后过了两年,赵德芳也突然暴病身亡了,年仅23岁。赵德芳死后,赵光义终于追封了一个岐王。

接下来就只剩下寡嫂了,在赵光义又一次北伐失败之后,宋皇后又被强迫移居到了西宫,折腾过来折腾过去,宋皇后终于在公元995年病逝。宋皇后去世后,赵光义不仅不给皇嫂服丧,而且还下令不允许任何人给送宋皇后服丧,葬礼也不符合皇后的礼仪。



当时有大臣上言宋皇后是先帝皇后,应该用皇后礼仪下葬,结果赵光义找了个理由将这名大臣贬出了京城。在赵光义的命令下,宋皇后不仅没有和赵匡胤合葬,而且神主也没有祔庙。从赵光义的种种行为来看,不得不让人考虑斧声烛影的真实性以及他继位的合法性。


我是越关




公元976年11月14日,宋太祖赵匡胤去世,时年50岁。《宋史》中这样记载:开宝九年冬十月癸丑,太祖崩,帝遂继皇帝位。众所周知的,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接了班,时称宋太宗。

这时的太后是赵匡胤的第三任老婆宋皇后,这次的太后只有25岁。赵光义让宋太后搬到西宫去住,给自己腾地方。977年,赵光义又把宋太后发配到了东宫。

终于在995年,被赵光义软禁了十几年的宋太后在孤苦无依中死去了。礼部按照有关规定追封她为孝章皇后,但赵光义却不为自己的嫂子穿丧服,也不允许大臣们来参加丧礼,更不允许把她的牌位放进袝庙。

赵光义把宋太后的棺椁放在了普济佛舍,两年后才把她葬在了太祖陵墓的北侧。直到70多年后宋神宗在位的时候,才把宋太后的神主放进了祔庙。

赵匡胤共有4个儿子,只有赵德昭和赵德芳活了下来。赵德芳在981年病逝,赵光义还前来哭丧。至于赵德昭则被赵光义逼死,赵光义率部给收复幽云十六州,结果被辽军打得大败,并且下落不明。朝中就有大臣准备拥戴赵德昭为帝,赵光义后来知道后很不高兴。赵德昭建议对功臣们论功行赏,赵光义怒道: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赏不迟。当天夜里赵德昭自杀。



在宋初的历史上,有三大疑案:金匮之盟,烛影斧声,宋皇后之谜。这三大疑案都和赵光义密切相关,下边来一一解开。

先说金匮之盟。宋朝建国后,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要求赵匡胤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赵光义,并把它写在金匮里。当时说的理由是,五代时期不断出现主少国疑的事件,最终被权臣夺权,赵匡胤也是这么做的,但要杜绝类似的事件在宋朝发生。交给赵光义来接班,就可以避免发生这样的事。



那么我们来分析这件事是不是真的。赵德昭出生于951年,赵匡胤死于976年。也就是说赵匡胤时的这一年,赵德昭已经23岁了,作为一个成年男子,完全有亲政的能力。根本就不存在主少国疑的问题,也就是说这个理由有些牵强,至少是站不住脚的。

我们再来看这个金匮是什么时候出现的?金匮是赵普在赵光义当上皇帝的第五年才拿出来的。关于赵光义是不是合法继承皇位的问题,如果真的存在金匮,在即位之初,就应该拿出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



赵普在第五年才拿出来,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换取赵光义对自己的支持。果然不久后赵普就被封为宰相,东山再起,位极人臣。显而易见这个金匮是造假的,一定是模仿赵匡胤的笔迹杜撰出来的。



接下来我们看烛影斧声。这个案件说的是,在赵匡胤死的前一天晚上,他请自己的弟弟赵光义进宫和自己一起喝酒。宫外的人隐隐约约看到赵光义拿着斧头在砍赵匡胤,第二天就传出消息,赵匡胤死了。

根据有关专家研究,宋朝皇宫的斧头实际上是用玉做的,也就是玉斧,根本就砍不死人,只不过是一个工艺品。显而易见,这个故事是编出来的。

根据写过宋史的网络写手高山流水推测,赵匡胤身体一直很好,却突然死于非命。这极有可能是赵光义,用药毒死的。当时有人这样写,赵匡胤死后,他的尸体玉色莹然如出汤沐。

这个颜色是非常不正常的。再联系到在赵光一进皇宫的这天早上,名医程德玄站在他们家门口。后来赵光义就用毒药毒死了南唐后主李煜等人,显而易见,赵光义在这方面是老手。

综上所述,极有可能是赵光义在喝酒时,在酒中下毒,毒死了赵匡胤。在这之前,他已经收买了宫中太监。宫中太监原本是奉太后之命,召赵德芳进宫继位的,这个太监却直奔了晋王府。这才有了宋太后求赵光义保全他们母子的事,赵光义也保证有他们的饭吃。



其实早在之前,赵匡胤和赵光义的斗争就开始了。因为五代十国大臣叛乱的事情太多,赵匡胤征战在外,就把国内的事情交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并且让赵光义担任了开封府尹。

赵光义利用自己在后方的时机,把自己的党羽遍布朝野,基本上完全控制了朝局。等赵匡胤基本上统一全国的时候,才发现了这一事实。于是他就开始做布局,第一步他重点提拔自己的弟弟赵光美,借赵光美来对抗赵光义。

第二步赵匡胤带着赵光义回到洛阳老家祭祖,当然他是另有所图。赵匡胤突然对赵光义说,他要迁都到洛阳,如果有可能的话,未来会迁都长安。

这一招就是赵匡胤的调虎离山之计,因为东京汴梁都是赵光义的人。如果迁都成功,赵匡胤就有把握把洛阳城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轻松截断了赵光义的夺权之路。

这时赵光义说道:在德不在险。虽然东京汴梁无险可守,但是大臣们的家业都在那里。如果皇上贸然迁都,将会失去民心和大臣们的效忠之心。这个心就是德。

表面上兄弟两个人是在商量,实际上是在较量。赵匡胤的建议被赵光义强硬的给顶了回去,这也代表赵光义的羽翼已丰。赵匡胤呆坐许久,才缓缓的对身边人说:晋王之言固善,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这充分说明这个开国之君是非常有政治眼光的,果然百年之后,北宋就被北方的金国灭掉了。无险可守的开封任凭调集上百万军队的救援也无济于事,白白消耗民力,一切于事无补。


新知传习阁


我是刘忙观点,致力于传统文化传播。

赵匡胤死的时候,有两个儿子,一个是次子赵德昭,另一个是四子赵德芳,身体都很健康。而他的皇后孝章宋皇后也才25岁。

这三个人是怎么死的呢?



关于赵德昭的死,起因是这样,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北伐幽州之役后,赵德昭主动给将士们请赏,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因为不管战争成败,国家都应该赏赐,即便是打了败仗,也要发一些抚恤金,要是国家一点表示都没有,以后谁还敢卖命呢?但这个建议招到了宋太宗赵光义的激烈反对。于是宋太宗说了这么一句话: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意思是等你当了皇帝,再赏赐他们也不晚。短短九个字,包含着恐吓、嫉妒、威胁、愤怒。无奈的赵德昭就抑郁的回家了,回家后大吃大喝来解闷,《宋史》记载:赵德昭爱好吃肥肉,最后是吃肉吃死的。这话能相信吗?一个23岁的小伙子会吃肥肉吃死?反正我是不信。司马光的《涑水纪闻》反而比较可信:赵德昭回府后气愤难耐,最后用刀子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关于赵德芳的死法,《宋史》的记载就更离谱:六年三月,寝疾薨,年二十三。车驾临哭,废朝五日。赠中书令、岐王及谥。意思是赵德芳是睡死过去的,年仅23岁。我们当然不排除他有心脑血管疾病、突然去世的可能。但是大多数历史学家都不认可,因为赵匡胤生前有立赵德芳为太子的动机,因此可能是太宗担心赵德芳篡位,故意用毒害死了赵德芳。



而关于宋太后的死法,则是被赵光义折腾死的。一会让她东宫搬到西宫,一会又让她从西宫搬到东宫。还让人监视她的一举一动。年轻的宋皇后去世时只有44岁。宋皇后死后,赵光义不许大臣穿丧服,不允许按皇后的礼节来安葬。把她的遗体放在普济寺一放放了三年。不按皇后礼节,草草下葬。这在当时引起极大反响。

综上所述,这几个人去世的核心原因是宋太宗要和赵匡胤撇清关系,保证自己皇位的稳定,不允许别人有丝毫的觊觎。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接下来,他又害死了自己的弟弟赵廷美。



我们知道,赵光义为了证明自己即位的合法性,和宰相赵普捏造了金匮之盟。意思是他们的母亲杜太后去世之前把兄弟三个叫到榻前,定下了兄终弟及的规矩:赵匡胤死后传位给赵光义,赵光义死后传位给赵廷美。赵廷美死后在反过来传位给赵匡胤的儿子。但这样的说法给自己挖了个大坑,因为赵光义的内心想法是要传给儿子的,他要保证血统的纯正。



于是阴险的赵光义采取了一系列手段:即位后不久就把赵廷美封王,并任命为开封府尹,俨然就把皇位传给弟弟的态势。但好事没几年,赵廷美因阴谋造反罪被罢官,后来又被发配到湖北省,最终抑郁而亡,年仅38岁。

太宗虽然也算个伟大的政治家,但为人实在太阴险了。


刘忙观点


要想说明,宋太宗赵光义残忍的对待大哥赵匡胤妻儿这件事,我们必须要先说一下,宋太宗赵光义是如何当上的皇帝?

大家都知道宋太祖赵匡胤是死于非命,他去世的前一夜,是和弟弟赵光义在一起喝酒。两个人喝了大半夜,然后第二天一大早赵匡胤就去世了。

本来发现赵匡胤去世的人是赵匡胤的宋皇后。

宋皇后明白此事非同小可,所以,她立刻派了太监王继恩去把赵匡胤的小儿子赵德芳给叫来,好让赵德芳即位当皇帝。

但是,太监王继恩没有去叫赵德芳,而是擅自把赵光义给叫来了。

所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这件事太不寻常了。

赵匡胤本来是和弟弟喝酒死去的,太监王继恩在叫人的时候,又是先去叫的赵光义。这其中是不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是不是王继恩早就和赵光义商量好了,万一赵匡胤去世,就立刻去叫他来呢?

否则,一个小小的太监,怎么可能会擅自违抗皇后的命令呢?

我们再说一下王继恩先叫赵光义来的重要性?

赵匡胤去世之前,没有立太子,也就是说,继承人的问题,赵匡胤没有解决。

按照当时的规定,无论是赵匡胤的儿子,还是他的弟弟,只要先到达他陵寝前的,就是可以继承他皇位的合法继承人。

因为赵光义先到的,所以,赵光义就登记当皇帝了。

这就是王继恩,先叫赵光义来的具体缘由。

赵光义当皇帝之后,刚开始为了巩固皇权,他还是对赵匡胤的妻子不错的。但是,等他坐稳了皇帝的宝座。一个又一个的怪异的事情,就接踵而来了。

当时赵匡胤的存活的儿子,还有二儿子赵德昭和四儿子赵德芳。

我们先说赵德昭是怎么死的?

有一次赵德昭在跟随叔叔赵光义打契丹的时候,赵光义这个皇帝,被打丢了。也就是说千军万马当中,没有了皇帝。

宋军都以为赵光义这个皇帝被打死了,考虑到群龙无首,很多人就立了赵德昭为皇帝。但是,那一次宋太宗赵光义并没有死。他是一个人骑着驴,狼狈的逃了回去。

当他回去之后,知道有人拥护赵德昭当皇帝,他十分的震怒。

但是,他又不好发火。

那时候军队去打仗,无论是打了胜仗,还是打了败仗,回去都是要犒劳三军的。

因为赵光义对所有人拥立赵德昭当皇帝这件事不满,所以,他不打算犒劳三军了。赵德昭这个做侄子的实在看不下去了,他就去建议赵光义,要犒赏三军。

但是,赵光义给他的回复是,等你当了皇帝,在犒赏他们也不晚。

就是这一句话,赵德昭听了不是滋味,回去之后,他就找了一把刀自杀了。

我们再说赵德芳,赵德芳死的时候,只有二十二岁。要说这么年轻的人,在没有病的情况下,死亡是距离他很遥远的事情。

但是,他是和自己的父亲赵匡胤一样,不明不白的正常吃饭,正常睡觉死去的。

因为赵德芳的死,过于蹊跷。

所以,大家都认为赵德芳肯定是被赵光义害死的。毕竟赵德芳的存在,能影响到他皇位的稳定性。

在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去世之后,能威胁到赵光义的,也只有他的弟弟赵廷美了。

因为赵光义的皇位是从哥哥赵匡胤那里继承来的。也就是说,若是他的皇位来的比较合法的话,他去世之后,就必须把皇位传给弟弟赵廷美,才是合法的。

可是,赵光义并不想这样做,因为他想把自己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所以,赵廷美也在他三十多岁的时候,离奇的死亡了。

赵光义和赵廷美一死,就没有人能威胁到赵光义的皇位了,这时候他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把自己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了。

那么最后赵光义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嫂子,也就是宋皇后的呢?

宋皇后还算不错,他在赵匡胤去世之后,又活了20多年,应该说她是正常死亡的。

但是,在她去世的时候,令人十分诧异的是,赵光义不让任何大臣去吊丧,还不让她按照皇后的礼节下葬,只是草草的让她按照一般嫔妃的礼节给下葬了。

这说明赵光义是十分在意名份的一个人,即使一个死去的皇后,想要享受的待遇,他都不让给。

他这是在抹杀自己哥哥赵匡胤当过皇帝这件事呀。所以,无论是赵匡胤,赵德昭,赵德芳还是赵廷美的死。赵光义都脱不了干系,但是又没有具体的铁证。

只能说赵光义这些事做的十分的漂亮,他制造了一连串的未解之谜。


史学达人


说起赵光义的继位,大家第一时间就会想起“斧声烛影”,绝大多数人认为是赵光义杀掉了哥哥赵匡胤,自己夺取皇位。这件事虽然缺乏直接证据,尚未得到完全证实,但赵光义继位后对待赵匡胤立下的孤儿寡母的举动,却让人不得不坚信这一点。

赵光义继位之谜

公元976年10月,赵匡胤生病了,春秋年盛的他以为这原本是一次小病,却没想到病情越来越重,直到一天午夜,赵匡胤突然召自己的亲弟弟、晋王赵光义入宫。

赵匡胤摒去左右,只留两人在宫内,谁也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但在屋外的太监宫女却隐隐看到烛光映照下,赵光义的影子突然站起来,双手摆动,做出推辞谢绝的动作。

紧接着,又有人听到赵匡胤拿着柱斧戳地,大声说:“好为之”。

片刻后,噩耗传来,赵匡胤驾崩,赵光义继位。

以上便是“斧声烛影”的故事,听起来神秘奇异,让人真假难辨。

作者认为,无论“斧声烛影”是暗示赵光义杀兄篡位,还是证明赵匡胤遗嘱传位给赵光义,这个故事都不太可信,真正可信的是赵匡胤死后,当事各方的反应。

争夺皇位的暗流

赵匡胤的死十分突然,第一时间知晓消息的是宋皇后(亦称开宝皇后)。

宋皇后是赵匡胤的第三任皇后,当时她只有24岁,却表现出格外的冷静。面对赵匡胤的突然驾崩,宋皇后不慌不忙,下令让宦官王继恩通知赵匡胤的次子赵德芳进宫。

赵匡胤有两个儿子,长子赵德昭时年25岁,次子赵德芳17岁,这个时候召赵德芳进宫,宋皇后的意图十分明显:谁来得早,皇位就是谁的。

宋皇后为什么舍长子赵德昭,召次子赵德芳入宫?因为她和赵德芳关系更亲近,召赵德芳抢先一步入宫,背后很可能有宋皇后的政治考量。

但宋皇后在政治上还是太幼稚,宦官王继恩比她老练的多,他没有听宋皇后的指令,而是直奔晋王府,把消息报告给了赵光义,并敦促赵光义跟着自己迅速进宫。

宋皇后听得有人进来,抬头一看竟是赵光义和王继恩,刹那间明白了一切,她迅速示弱,向赵光义说到:晋王来了,今后我们母子都靠您了!

赵光义点头道:好说!好说!

赵匡胤皇后之死

在王继恩的帮助下,赵光义顺利继承皇位,但宋皇后绕开自己召赵德芳进宫继承皇后的举动一直让他如鲠在喉,甚至是记恨,这种不满情绪直接体现在他对待宋皇后的举动上。

赵光义继位后,宋皇后先后移居西宫、东宫,直到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去世。此时赵光义的不满情绪终于得到发泄机会,他不但自己不为皇嫂穿孝服,还下令禁止群臣前去吊丧,这种做法既违背礼制,又不符合人伦,引起大臣不满。翰林学士王禹偁私下里说了一句“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就被赵光义安插上“讪谤”的大帽子,贬到滁州。

更过分的是,在赵光义的授意下,宋皇后的棺椁始终无法和赵匡胤合葬,也不能祔太庙受供奉,一直到几十年后的宋神宗时,宋皇后的牌位才得以升祔太庙,赵光义这种薄情之举不但在当时引起非议,也遭到后世的广泛批评。

很明显,赵光义对宋皇后当初的举动一直耿耿于怀,他的所作所为都在发泄对宋皇后的不满,他在宋皇后生前找不到借口,只好在宋皇后死后做出“令人发指”的举动。

赵匡胤儿子之死

赵匡胤的两个儿子也没有得到好下场。

长子赵德昭早已成年,赵光义在继位之初没有刻意压制他,反而不断抬高他的政治地位,因此赵德昭一开始的生活还不错,但在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光义亲征幽州大败,自己还受伤狼狈逃窜,心情十分不爽,连提前说好给将士们的封赏也不兑现了。

这个时候,赵德昭出了一个昏招,他居然找到赵光义说“皇叔说话要算数,征邮政虽然败了,但打北汉胜了,你之前说给将士们灭北汉的封赏,应该兑现。”

赵光义正在郁闷,听到这句话,没好气地回了一句:等你自己当了皇帝,再行赏也不迟!

赵德昭知道自己说错话了,他回到家后,支开随从,拿着一把水果刀就自裁了。

赵德昭死后,据说赵光义很后悔,亲自赶到现场,抱着侄子的尸体痛苦不已,至于到底是猫哭耗子假慈悲,留下几滴鳄鱼的眼泪,还是发自内心的悔恨,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不幸的是,赵德昭死后仅2年,赵德芳又病逝了,时年23岁。

这样一来,赵光义即位六年内,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全部去世,后来赵光义又成功以“谋反”之名废掉皇弟赵廷美,彻底扫平了传位给自己儿子的道路,这就是为何北宋皇帝全部都是赵光义一脉的根本所在。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宋太宗就是赵光义,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大家都知道大宋,是赵匡胤通过黄袍加身得来的。

本来大宋的江山,是应该有赵匡胤的这一支血脉来继承的。

但是,因为宋太祖赵匡胤的离奇去世,改变了这一切。

之所以说赵匡义是离奇的去世的,是因为他去世的时候,只有四十九岁,而且在他去世的前一天晚上,他还和弟弟赵光义在一起喝酒。

这说明当时赵匡胤的身体,一直都是很健康的。否则,怎么可能饮酒到半夜?

但是,可疑的是,那一晚自从他们哥两个喝完酒之后,赵匡胤第二天就一命呜呼了。

也就是说,弟弟赵光义有杀害哥哥赵匡胤的嫌疑。

还有,赵匡胤去世后的种种表现,都指向了赵光义确实是杀人凶手。

因为在赵匡胤去世的时候,第一个发现赵匡胤去世的人,正是跟随他多年的宋皇后。宋皇后,发现赵匡胤去世了,也没有声张。

因为她明白这件事非同小可,搞不好就有亡国的可能性。

所以宋皇后就找了皇帝身边的太监王继恩,让他去把赵匡胤的小儿子赵德芳给找来。好让赵德芳继承皇位。

正是因为赵匡胤生前没有指定接班人,所以,只要是第一个赶到宋太祖赵匡胤尸首身边的人,都有可能继承皇位。

当然了这些人仅限于是赵匡胤的儿子和弟弟们。

令宋皇后想不到的是,太监王继恩找来的并不是赵德芳,而是赵光义。

宋皇后知道大事不好了,所以,她见到赵光义之后,就直接给赵光义磕了一个头,然后说自己的身家性命,以后就掌握在了赵光义的手里。

意思就是以后让赵光义手下留情。

赵光义当然会客气一下了,他说会让宋皇后和赵匡胤的儿子,保持荣华富贵的。

所以,正是因为赵光义先来的,他就顺利的继承了皇位。

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何太监王继恩会擅自改变了宋皇后的旨意,把赵光义给叫来了呢?

也许,这早就是赵光义和王继恩密谋好的事情,也就是说王继恩是留在皇室里,属于赵光义个人的眼线。

也只有他们提前商议好了,所以,王继恩才敢在赵匡胤去世的时候,擅自改变皇后的命令,去叫赵光义来的。

所以说赵匡胤的离奇去世,肯定是和弟弟赵光义有关系的。

那么赵光义当了皇帝之后,又是如何处理的赵匡胤留下的妻儿的呢?

赵匡胤去世的时候,他留世的两个儿子是二子赵德昭和四子赵德芳。赵德昭的死是和赵光义有关。

因为赵光义怀疑赵德昭有谋反,当皇帝的心思,所以,他对赵德昭的态度不是很好。赵德昭觉得自己的叔叔怀疑自己。

所以,他就找了一个刀自杀了。

赵德芳的死和他的父亲一样,也是离奇的去世的。他去世的时候,只有二十多岁,没病没灾的吃肥肉给吃死了。

这个年纪去世的人,当然是离奇的死亡了。

总之,他们的死肯定是和赵光义有关的。毕竟他们的存在,影响赵光义儿子继承皇位。因为这个江山是人家赵匡胤得来的。

赵光义当了皇帝,总不能在哥哥赵匡胤有后人在的时候,让自己的儿子来继承皇位吧。但是,一旦把赵匡胤的儿子给杀了,那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所以,这就是赵光义处死他的两个侄子的原因。

最后我们再说赵光义是如何处理宋皇后的?

说实话他对宋皇后应该还是不错的,毕竟宋皇后没有被杀,她是活到了自然死的。

只是宋皇后去世之后,赵光义不承认她这个皇后的名份,非着要让人家,按照一般妃子的礼节下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