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南唐後主李煜,這兩人真的是流芳百世,而宋太宗趙光義確是遺臭萬年嗎?

心繫V娜


研究歷史的目的在於借鑑,追求歷史客觀真相勞心費力,意義還十分有限。所以,回答此類問題意義並不大。這是因為:

第一,首先要弄清並界定他們三個人比什麼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他們三人各有千秋,南唐後主李煜在文學水平比宋太祖、宋太總強很多,但在治國治世能力上宋氏兄弟和李煜有云泥之別。在道德上他們卻都有汙點,宋太祖忤逆犯上、篡奪後周政權。宋太總有燭影斧聲害兄奪位之嫌。李煜醉心享受,苟且偷安,等等,不一而足。他們因為什麼流芳百世,遺臭萬年?條分鏤析羅列出來事實需要鴻篇鉅製,直接和間接推導而來的結論將有無數個,不可窮盡。

第二,李煜的文學水平高於宋太祖的結論有何意義?研究和討論歷史問題要具備歷史觀,倘若沒有科學的歷史觀,只追求歷史真相毫無意義。

我們瞭解的歷史大多是具有不同史觀的研究者得出的結論,這些結論已經不是歷史原本的客觀歷史真實,而是帶有研究者思想的所謂歷史事實。

具有史觀的歷史事實,雖然有加工的成分,但是有意義,純天然的真實歷史事實借鑑意義反而極其有限,所以,比較他們三人誰在哪方強,誰在哪方面弱,除了樂趣以外,現實意義不大。





徐大乎


宋太祖趙匡胤、南唐後主李煜、宋太宗趙光義,這三個皇帝在歷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但也不能完全用流芳百世或遺臭萬年,如此簡單的評價去蓋棺定論。

比如,趙匡胤,他確實是歷代少有的雄才大略的君主,但他也有奪人之國、搶人帝位的經歷,搶奪人家的,總是一種違背良心道德的行為。

倘若忽略掉趙匡胤篡權奪位的那一部分讓人內心有佔翻騰的記憶的話,那麼,他倒真的算得上一位傑出的皇帝,足以流芳百世。

趙匡胤起於行武,經歷軍閥混戰、城頭變幻大王旗的五代之亂,利用自己後周殿前司都點檢的兵權,逼迫周世宗柴榮之子柴宗訓禪位於自己,然後順時應世,先南後北,將大部分南方割據政權收復,實現了國家的基本統一,讓人民修養生息,發展生產,恢復經濟,奠定了北宋王朝的基本格局。

趙匡胤重用文官,推行“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策,使許多優秀的讀書人走到臺前,實現政治理想,也使國家擁有了一大批頂尖人才,為宋朝的文化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因此,趙匡胤是一個有作為、有擔當、有開創、有貢獻的開國皇帝。

而把流芳百世用在南唐後主李煜身上,卻有不符。

確實,李煜會填詞,是詞之聖手,詞中之帝,他的詞放在整個歷史長河,或者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學史的座標中來考量,都是最優秀的文學作品。所以,他的詞不但感動了五代末、宋朝初那一個短暫的時代,而且,也感動了以後的人們,時至今日,被李煜的詞感動得稀里嘩啦的,還大有人在。

可以說,李煜是感動了整個歷史的偉大詞人。

然而,李煜也僅僅是一個詞人而已,即使偉大,也只在於填詞,而非治國。

在治國上,李煜極度平庸,不但平庸,甚至昏庸。

李煜的昏庸,有哪些表現呢?

一是不務正業。他當皇帝,不像趙匡胤這種皇帝,趙匡胤當皇帝,想起統一的事都茶飯不思,大雪紛飛的晚上,還要去宰相趙普的府上去商量討論,可謂念茲在茲。而李煜就是火燒到眉毛了,還在填詞作詩。李煜沒搞明白,他的主業是當皇帝,而不是當詞人。

二是沒有決斷。皇帝最需要決斷,有時哪怕是錯誤的決策,都要明確果斷。但李煜處理國家大事卻優柔寡斷,宋太祖攻打南唐早是囊中之策,他卻老是寄希望於和談,又是獻地、又是降格(降為國主)、又是乞求,諸多叩頭的事情做完後,自己的江山也完了。

三是自斷手足。趙匡胤的進攻野心,其實很多南唐大臣大將早有洞察,而且多次提醒李煜要及時做準備。正因為他的優柔寡斷,結果丟掉了最佳防守期,等到趙匡胤命曹彬率大軍抵達後,他連最後一點談判的資本都喪失掉了。

而同時,他不但聽不進不同意見,而且將多次建議要抵抗宋朝入侵的大臣殺掉,可謂自斷手足。所以,當曹彬攻破金陵後,李煜只得乖乖投降。

趙光義這個人,用遺臭萬年卻極為不妥,這源於坊他對他的謠言很多。

趙光義這個人,因為兄終弟及,很多人認為他是殺兄奪位,因此對他評價不堪。其實,他的皇位來得正,本來就是趙匡胤傳他的,這參照“金匱之盟”可知。

而同時,我們對趙光義的誤解,不單在繼位上,他對宋朝和歷史的貢獻上,我們也知之甚少。

比如,在北宋初期的統一上,趙匡胤收復南唐後,不久就去世了,趙光義繼承兄長遺志,之後連續收復了閩南、吳越等南方割據政權,又經過殘酷的戰爭,奪取了北漢。可以說,北宋的基本統一,是在趙光義手裡實現的,功勞很大。

而且,趙光義在位期間,認真總結五代以來的藩鎮割據的教訓,推行了揚文抑武的國策,發展生產、恢復經濟、廣徵圖書、擴大科舉、重用文人,將“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治國理念一以貫之,之後,才最終形成了宋朝文化的空前繁榮。

所以,造極於趙宋之世的文化興盛,真正的推動者和傑出貢獻者,是宋太宗趙光義。


帝國的臉譜


宋朝開國君主趙匡胤,雖然武將出身,但心胸寬廣,其生前對知識及讀書人非常尊重,留下“太祖雪夜訪趙普”的千古佳話,國家統一後不殺開國功臣、留下杯酒釋兵權的美談;優待被其滅國的南唐後主李煜,從不刻意羞辱。他還留下遺訓,刻在誓碑上藏於太廟密室,教導後世繼位子孫遵守“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等誓言。有宋一朝,文化昌盛、經濟繁榮,在中國歷史上達到了新的高峰,這與宋太祖趙匡胤對士大夫的尊重以及宋朝後世皇帝較好地遵守其遺訓是分不開的。

宋朝及後世人稱趙匡胤為藝祖,即有文德才藝之美譽。人與人之間的尊重是相互的,所謂“待之以國士,報之以國士”是也。南宋朝最後在廣東崖山被蒙古所滅時,十萬軍民蹈海殉國,充分表明了宋朝知識階層對趙宋王朝知識分子政策的認同以及對文明被野蠻湮滅的最後抗議。因此,從很多方面看,宋太祖趙匡胤作為有遠見卓識的開國君主,其器識宏遠,有大魄力、大胸懷和大手段,而且開明仁慈、包容仁厚,極大地推進了中國社會文化的向前發展,可謂是流芳百世。

南唐後主李煜,是宋太祖趙匡胤發動的國家統一戰爭的失敗者和階下囚,但李煜明白大局時勢,不作太多無謂的反抗,投降宋朝,避免國家過度損失,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尤其是,李煜的藝術才能空前絕後,他的詞作承接漢唐五代、開啟宋明後世,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傳世之作,無愧於一代詞宗的偉大稱號。從很多角度來說,李煜同樣也是流芳百世的。

而宋太宗趙光義,雖然參與協助其兄建立宋朝,但史料記載趙光義是個志大才疏,又寡廉鮮恥之人。他是“燭影斧聲”這一千古謎團的主角。大多數史學家都認為:燭影斧聲是有預謀的弒兄篡位。後世有偉人也批判趙光義“不擇手段,急於登基”。且趙光義心胸狹隘,虐待害死已經投降被控制、不再有任何危險性的南唐後主李煜;並且逼奸李煜妻子周薇,留下“熙陵強幸小周後”之醜事,還讓人作畫宣揚,可謂恬不知恥。當時及後世的不少人,從幾個角度,認為趙光義遺臭萬年,可見史筆如炬、無從逃避。


長風法雨


想知道的歷史,不得不說的真相。大家好!我是史道驛站x,感謝關注與點評。

開國皇帝基本上都是流芳百世的,亡國之君一般只能是遺臭萬年的。這不是歷史規律,這是歷史事實。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了大宋,雖未完全統一,但基本上結束了五代十國各自為政的混亂局面。李煜作為南唐後主,才華了得,可卻是南唐的亡國之君,他只所以能流芳百世,並不僅僅因為他是南唐皇帝,而是他在詩詞方面的貢獻。宋太宗趙光義能夠做皇帝,傳說很多,什麼‘’金匱之盟‘’,什麼‘’斧聲燭影‘’,都跟他有關,這些都會讓後人對他有牴觸心理。

趙匡胤也不是什麼厚道之人,儘管他救過周世宗郭榮的命,可週世宗郭榮(柴榮)對他也不薄,臨死前把他升為殿前都點檢,並把繼位的兒子柴宗訓託付給他,可趙匡胤直接來了個替代。我們站在歷史的角度來看,在那個動亂的年代,趙匡胤的做法雖說不厚道,可也是事出有因,趙匡胤不上,也許還有李匡胤、王匡胤,畢竟主少國疑。何況趙匡胤也謙虛的說了,黃袍加身我也無可奈何,表示他也是沒有辦法。

趙匡胤建立大宋,功高至偉,只是他在位時間不長,沒有很好的完善和鞏固大宋的統治,不過他的‘’杯酒釋兵權‘’,深深的表達了他對統治延續的擔憂,正因為他得位的不正,因此極力削弱武將的權力,重文輕武之風形成。經過幾代帝王的努力,大宋在真宗和仁宗時期達到了鼎盛,經濟繁榮,社會穩定,基本上形成了一個大統一的局面,唐宗宋祖也成了後人崇拜的帝王。

南唐後主李煜是個很悲情的皇帝,他本想做個藝術家,曾一度迴避政治,可卻在歷史的偶然中,被父親李璟安排下,成了皇帝。李煜到底有沒有能力,我說有,可他的能力不是在治國上,他文學造詣很高,尤其是在詩詞方面,他是所有帝王之中文學成就最高的,在政治方面卻顯得不足。當時的五代十國更替變換,他為了避免同宋的戰爭禍害人民,一再讓步於宋,顯得非常軟弱。當然就算是換一個人,也不一定能阻擋大宋的大軍,南唐的滅亡是註定的。面對大宋的欺凌,李煜也是奮起反抗,無奈勢單力薄,戰敗亡國。李煜被俘後寫了很多名篇,‘’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他心跡的最好流露。李煜的詞對後世詞的發展,影響很大。李煜的作品通俗易懂,情真意切,他的文學成就沒有幾人可比,流芳百世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宋太宗趙光義,後人對他的印象並不深,主要是他沒有什麼豐功偉業。在宋太祖趙匡胤去世的事情上,也是謎團很多,矛頭都直指他,不少人認為趙匡胤之死與他有關,他繼位也是讓人不可理解,因此才有‘’金匱之盟‘’、‘’斧聲燭影‘’等故事,不管這些是不是真實的歷史,但宋太宗趙光義陷害趙匡胤兒子趙德芳和趙德昭,以及弟弟趙廷美卻是事實。趙光義把大宋江山的傳承權留給了自己一脈,直到南宋高宗趙構把皇位傳給趙眘後,才算是把皇位還給了趙匡胤一脈,因此宋太宗沒有留下好的口碑。


史道驛站x


所謂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宋太祖趙匡胤毫無疑問是被公認為中國歷史上雄才大略的超一流皇帝。

實際上宋太祖趙匡胤開疆拓土的功績明顯不及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等,甚至趙匡胤在世的時候五代十國還沒有完全實現統一,燕雲十六州更是在北宋時期一直被契丹人建立的遼朝控制。

因此趙匡胤的功績主要體現在他開創的北宋王朝包括後來的南宋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最發達,國家與人民相對最富裕的一個王朝。

而且趙匡胤比較仁慈,他沒有大肆屠殺功臣,而是採取杯酒釋兵權的辦法對待功臣。趙匡胤雖然是發動陳橋兵變奪取後周皇位,但趙匡胤對待後周皇帝與皇族也比較溫和。

趙匡胤重用文官,推行“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策,使許多優秀的讀書人走到臺前,實現政治理想,也使國家擁有了一大批優秀人才,趙匡胤還留下遺訓,刻在誓碑上藏於太廟密室,教導後世繼位子孫遵守“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等誓言。

有宋一朝,文化昌盛、經濟繁榮,在中國歷史上達到了新的高峰,這與宋太祖趙匡胤對士大夫的尊重以及宋代後世皇帝較好地遵守其遺訓是分不開的。

當然趙匡胤也並非十全十美的完人,比如趙匡胤為霸佔美若天仙的花蕊夫人,毒死後蜀亡國之君孟昶,比如趙匡胤放縱大舅子王繼恩殺害並吃掉很多美女。比如趙匡胤殺害救命恩人功臣張瓊。當然這些瑕疵與趙匡胤的豐功偉績相比是次要的。

南唐亡國之君李煜能夠流芳百世主要是他傑出的藝術才能,他是書法家音樂家文學家,尤其李煜的留下很多流傳千古的著名詞句,號稱千古詞帝。

比如最著名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留下很多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詞,說李煜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詞人實至名歸。


當然李煜作為皇帝是非常不稱職的,他有傑出的藝術才能,但政治軍事才能卻非常平庸,甚至可以說是一個不務正業的昏君,最終落得南唐被北宋消滅國破家亡的悲慘結局。

宋太宗趙光義雖然是一代明君,比如平定北漢吳越等徹底統一五代十國,比如使北宋經濟文化進一步發展,比如冬季對飢寒交迫的老百姓雪中送炭等。

但趙光義在歷史上留下的名聲卻比較差,他更像是為了個人利益不擇手段的奸雄,比如他燭影斧聲謀害哥哥宋太祖趙匡胤篡位,逼死趙匡胤的兩個兒子與弟弟趙廷美。還嫉妒殺害趙匡胤的寵妃花蕊夫人,毒死南唐亡國之君李煜並強姦霸佔李煜的妻子小周後。


厚德載物49847


南唐後主李煜,本於後周大將趙匡胤關係很好,稱兄道弟,李煜見南唐大勢已去,不想再將皇帝當下去,投順了趙匡胤,在趙營中,常寫寫詞歌,閒來二人談談國事,到也逍遙。

。鄭橋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後周柴世宗,柴榮禪讓,建立北宋稱帝,帝號宋太祖。幾年後身體不適,背上生了個大瘡,古稱發背。有天初夜其親弟弟趙光義探望兄病,後出現斧聲燭影,內情外人不知,第二天內廷傳出太祖皇帝薨逝,弟弟趙光義登位。

。李煜本有美貌妻子,被趙光義看中並霸佔已有,李煜系弱群體而沒辦法,借自已的突長,寫了一首祠歌依‘’斧聲燭影‘’為題才,然後到大街小巷教給兒童,作為童謠兒歌,經趙光義得息而殺之。其妻知夫死,也自勿歸終。

。南唐風流皇帝,就此結束。


老龔166916589


歷史上有很多事似乎在重複。南唐和北宋初年的事好象在重演!

大宋江山是太祖趙匡胤以點撿(最高軍事長官)從陳橋兵變奪取的江山。這也奠定了大宋三百年的基業。而南唐李後主卻不是這樣,他和北宋末的徽宗可有一比。都是某領域的大才,但治國卻是庸才,都是亡國之君。

有一句俗語叫選錯了行、投錯了胎!兩人都生在帝王家,有著高深的文學造詣,偏偏選擇了不內行的帝王,造成結局悲哀!一個北國受辱,一個在遜李唐遭害。

著名的的詞作:……今夜小樓又東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知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竟成了李煜最後的絕作。竟被宋太宗毒死。

宋太宗趙光義千年來名聲甚差。燭光斧影做為千年疑案,他殺兄篡位至今洗不清。後為周後的美色殺其丈夫李煜,更為後世人難容!不論從史還是演義,他都不是一個光彩的角色。

當然歷史自有自我調整的一面。南宋從趙構起,後代傳承人均又歸於趙匡胤一脈,是歷史的必然還是巧合?誰又能說得清?


晚亭與落霞同暉


趙匡胤軍事才能和政治才能,完全符合一位開國之君,李後主文才很好,又是皇帝,比較符合文人騷客的理想,如果宋太宗成功收復燕雲之地降服契丹,憑藉這份功勞就可以被文人吹捧成第二個【李世民】了


葉落知秋雨冷風


不太正確,雖然宋太宗趙光義確實弒兄登基,為後人所批判,但人家並沒有改國號。而宋太祖造反,奪得皇位,黃袍加身。後主沒有天子氣節,投靠趙匡胤。趙光義下旨毒死李煜,,正好突出了趙匡胤的善念,後主的才氣。從另一種角度來說,趙光義敢做。


強創客


非也。宋太祖和宋太宗在政治上有建樹,但詩文修養不是太高,也有醜陋的一面,李煜文有餘而治國差,三人都可流芳千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