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中山證券李湛:流動性有“定海神針”,聰明錢正持續抄底

“A股用這種慘烈的開盤方式來迅速完成調整。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說明恐慌情緒用極端的方式來發洩。”3日早間一位資深交易人士感慨道。

對肺炎疫情的負面影響不能視而不見,A股短期拋售屬於正常、客觀。但是,與SARS類似疫情衝擊有短期性特徵,且相比以前更加協調一致的宏觀政策正在推進。

2月3日上午滬深兩市超3000股跌停,但並未出現極端恐慌情緒。而從數據上看,外資持續流入,再一次成功“抄底”,全天淨流入超過180億。

“疫情發展至今備受關注,春節延長假期,境外股市有較大下跌,A股短期拋售情緒集中,是非常正常的。”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對第一財經記者稱,測算髮現,電影、旅遊、餐飲零售等行業一季度直接經濟損失接近1萬億。但是另一方面,醫藥、遊戲、遠程辦公、在線教育等行業將被動受益,得到提振。

他認為,疫情對股市的衝擊是短期的,央行、銀保監、證監會等多部委政策措施也及時到位,但需要重點關注的是疫情衝擊行業的現金流風險,應當給予更多支持。

否則,一季度部分受衝擊較大的企業將面臨資金鍊斷裂風險。

調整迅速,外資持續加倉

投資者對待鼠年首個交易日的大跌多有心理準備,態度反應也相對理性。在交易人士看來,不同產品策略造成的被動砍倉結束之後,市場下跌的壓力會進一步得到釋放。

“央行1.2萬億資金投放計劃對股市、債市的流動性寬鬆,以及對沖負面情緒,都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李湛對記者稱,目前監管部門政策豐富,長短期結合,並持續關注疫情影響,相機而動。與以往相比,監管協調性大大提升,預期管理也更加科學、更加提前。

2月1日,央行等五部委發佈30條支持措施,央行明確表示將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常備借貸便利、再貸款、再貼現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向市場提供流動性。

同日,證監會副主席李超以答記者問方式公佈多項支持措施,針對疫情衝擊較大的企業加大政策傾斜,明確表示優先為疫情嚴重地區相關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的直接融資服務,幫助支持他們戰勝疫情災害影響。

2月2日,央行宣佈1.2萬億資金投放計劃,銀行體系整體流動性比去年同期多9000億元,並全額覆蓋2月3日即將到期的10500億元。

同日,證監會再宣佈對股權質押給予展期支持,對兩融給予更長寬限期。對銀行和信託公司提供的股票質押貸款,銀保監會也同樣作出相應安排。

2月3日,按照前一日的預告,央行如期向市場投放1.2萬億元流動性,本次投放是通過開展9000億元的7天期逆回購操作和3000億元的14天期逆回購操作進行,對沖到期的1.05萬億元資金後,實現淨投放15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央行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購中標利率皆較前次下調了10bp。

“證監會、協會、交易所都對參與主體的交易成本做出了短期減免,短期對兩融、股票質押的措施,也會對市場短期下跌起到一定作用。顯然,監管部門已經考慮了短期風險。但是政策力度到底要多大,還要根據疫情實際情況,相機抉擇。”李湛稱。

在他看來,監管部門面臨一對權衡因素,一面要抗擊疫情、維護市場信心,但另一方面又必須不能過度干預市場。過度的行政干預,往往引發市場採取對沖措施,反而對市場起到不利影響。

一片大跌之下,外資持續流入成為一抹亮色。3日下午一開盤,北上資金突破100億,其中滬股通淨流入超過67億。

“外資機構是中長期配置,從春節前開始外資整體都是在流入,不管A股在漲還是跌,都是流入。節後也還是延續,外資對中國經濟中長期的信心一直是有的。我們說,外資是聰明資金,會引導國內大的機構,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險資金,會做類似組合的投資。”李湛認為,內外機構之間聯動之後,會起到穩住短期衝擊的作用。

關注資金鍊,疫情衝擊企業需扶持

疫情對部分行業企業的衝擊立竿見影,一季度業績將作出顯著反映。

據李湛測算,受衝擊最大的電影、旅遊、餐飲零售,三個行業一季度直接經濟損失接近1萬億,接近2019年一季度GDP28萬億的4.5%~4.6%。

與此同時,這些行業企業的到期償付壓力也不小。2020年公司債、企業債、中票、短融到期規模比較大,總體5.26萬億元。李湛統計,陸運到期規模有1032億,餐飲旅遊有314億,食品有311億元,文化傳媒有211億。

“這些行業的現金流受到疫情的衝擊是比較大的。如果這些行業裡面的企業,正好一季度債券到期,正常來說,它的現金流是可以彌補利息甚至本金的支付的,但是資金鍊斷裂,就會影響本息支付,導致違約。”他對記者表示,如果短期扶持不能及時到位,甚至可能會出現行業性的違約。

事實上,對於疫情衝擊企業的償債風險,央行等五部委下發的30條支持措施中都有提及。

其中第三條措施提出,“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遊等行業,以及有發展前景但受疫情影響暫遇困難的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到期還款困難的,可予以展期或續貸。通過適當下調貸款利率、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等方式,支持相關企業戰勝疫情災害影響”。

證監會也針對一季度公司債到期情況作了專門安排。一方面,對疫情防控期間到期的公司債券,發行人生產經營正常的,我會通過設立綠色通道等措施,支持發新還舊;另一方面,積極引導投資者對疫情防控期間到期的公司債券,通過與發行人達成展期安排、調整還本付息週期等方式,幫助發行人度過困難期。

李湛認為,上述措施中長期效果明顯,但是短期可能還需要更進一步的專項支持。

“企業短期就受到了衝擊,一季度企業整個收入就沒了,或者微乎其微了。不抽貸不斷貸,是不去斬斷資金鍊;但還需要’補’,一行兩會之外,地方政府也可以進行一些針對性的貼補和支持。在不僅不抽貸的情況下,還要給予更進一步的資金支持。”他具體提出三方建議。

第一,出臺結構性專項支持措施。比如,地方政府給予適當補貼,此前備用的紓困基金,也可以及時起用;比如,銀行方面,給予臨時性過橋資金支持,幫助企業度過一季度資金鍊危機;再比如,投保基金成立專項基金,在一季度到二季度提供專門過橋支持。

第二,儲備特殊債券品種。比如儲備涉及“疫情債”,在極端情況下推出,來續個別受衝擊較大行業的債券。

“債市與股市相比,有所特殊。如果一個行業債券違約引發拋售壓力,一定會傳導到高級別債券或其他行業,再進一步傳染一定會影響金融債或利率債。”李湛認為,本息支付違約風險,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另外,股權質押風險依然需要保持關注。證監會2日數據顯示,當前場內股票質押融資餘額0.88萬億元,較峰值時下降45%以上,絕大多數融資期限為1至3年,整體履約保障比例約213%。

“這一次市場的槓桿,比2015年肯定低很多。我們一直在降槓桿,持續進行了兩三年的不規範資金的清理。不過,股權質押風險2019年雖有所緩解,但這個隱患一直在。”李湛提示,疫情衝擊較大的行業、企業,可能面臨股票下跌造成的槓桿風險,與疫情衝擊造成的償債風險的雙重疊加,需要格外關注。

第一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