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手死於歷史PE低點「抄底」的邏輯是什麼?

現在太多人認為“底”快到了,特別是對於個股股價或者細分行業指數,似乎“到底”論氾濫。

股市最具迷惑性的時候是熊市半山腰和牛市半山腰,熊市半山腰讓老手死於“抄底”,牛市半山腰讓老師慚愧於“逃頂”。

PE通常被拿來作為廣義的估值牛熊判斷指標,簡單說PE可能太糙,更理性點的指標被認為是剔除非正常因素後的PE,或者說用自由現金流DCF,來判斷低估高估。

但是這種指標直接拿來判斷頂底是很具有迷惑性。不管是PE還是DCF,其實都只是短期指標,而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是未來經濟是變好還是變壞。

當認為PE和DCF處於很低估值位置時,其實市場主流參與者的預期是未來經濟變差,因為股價先於財務報表體現預期,未來悲觀預期下的股價P,除以現在尚且未變差的報表E,自然看上去PE顯得很低(DFC同理)。

如果未來經濟變壞的走勢如市場主流參與者所預測,那麼即便股價未來不漲甚至下跌,但是企業盈利能力下降,PE和DCF估值自然變高,而現在看上去像是“底”的低估指標在未來看來將不再存在,且股價還一直陰跌過。反之,如果未來經濟變好,與市場主流參與者預期相反,那麼股價P上漲先於財報E上漲,則看上去就表現為現在的PE是底值。

因此,不難看出,所謂的歷史低點PE,形成的原因根本不是漲跌或情緒波動規律,而是由兩個條件(充分必要)導致的:1、市場主要參與者現在對未來的經濟相當悲觀;2、未來事實證明現在的市場主要參與者是錯誤的。

注意以上兩個條件必須同時存在,具備充分必要性。

死於“抄底”的老手們,號稱價投,死因往往是隻有條件1的時候就信心滿滿以為到“底”了,而對於條件2的風險視而不見。

中國未來的經濟,會比現在差多少,真的有人仔仔細細半定量分析過嗎?

死於曾經大白馬長安汽車的老手們,屍體尚且還未涼,應當足以作為警示。(作者:Okaili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