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帝國最年輕的戰神霍去病猝死真相,死於疾病?還是死於陰謀?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

漢帝國最年輕的戰神霍去病猝死真相,死於疾病?還是死於陰謀?


霍去病是名將衛青的外甥,善騎射,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善於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 17歲遠征漠北,挾輕騎八百就能直搗匈奴巢穴,勇冠三軍。19歲三徵河西,將匈奴逐出祁連山。21歲統帥三軍,縱橫漠北如入無人之地。在兩次河西之戰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歸,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

然而,在公元前117年,霍去病,這樣一位歷史上的天才少年將領,如同流星劃過天空一般,離奇的猝然離世,不得不說是個遺憾。

那麼霍去病究竟是怎麼死的?與霍去病同一時期的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詳細記載了霍去病葬禮的流程、墓地的規格,甚至還解釋了諡號。但詭異的是關於霍去病的死司馬遷並沒有給出一個字的解釋。僅有簡單一句,“驃騎將軍自四年軍後三年,元狩六年而卒”,是司馬遷漏掉了?

花費濃重的筆墨去描述霍去病的葬禮卻忽視霍去病的死因?這種因小失大的錯誤司馬遷是不會犯的。所以這不太可能是史書的失誤遺漏,而是故意語焉不詳,官方有意隱瞞和封鎖消息。

既然留下了疑點,我們不妨嘗試分析一下霍去病的死因。當時的太子是漢武帝的嫡長子劉據,雖然劉據看上去宅心仁厚,像個大善人,但是圍繞在太子劉據身邊的實力太強了,內有親媽皇后衛子夫,姑姑兼舅媽平陽公主;外有大將軍衛青掌兵,姨夫公孫賀時為太僕,後來還成了丞相。再加上衛青的外甥霍去病,劉徹後背發涼是肯定的。他不怕外戚爭奪皇權,就怕太子控制這些強人,從而架空他,於是分化衛氏集團就成了劉徹的當務之急。他把突破口選擇在了年輕的霍去病身上。放到漢朝的歷史環境中,當時能對衛氏集團霍造成威脅的,只有霍去病。

有人可能會說,霍去病就出自衛氏,衛氏集團為什麼要殺他?沒錯霍去病雖然是衛氏分支,但是他的崛起,衛氏家族從中沒有獲得絲毫利益。

霍去病和衛青不同,霍去病始終是一個孤立的個體,而衛青所代表的則是整個衛氏家族,更可怕的是,衛氏集團還掌握著太子劉據,漢武帝必須找人來扼制衛氏集團,這個人就是霍去病。

所以尊霍抑衛就成了漢武帝的政策,當霍去病作為衛青部下而戰功赫赫時,對衛家來說是錦上添花,當他威脅到衛青地位的時候,他便是整個衛氏家族的頭號敵人了。

但以衛青寬和大度的性格,殺人這種不擇手段的事情他是做不出來的,審視一下衛氏集團,能做到這一點的只有善於宮斗的平陽公主一人。

作為衛氏集團背後真正的掌局者,平陽公主和衛氏集團榮辱與共,所以當霍去病威脅到自己的丈夫——衛青的時候,最恨、最想除掉霍去病的一定是她。而且她完全有能力有手段做到這一點。

那麼霍去病是怎麼死的呢?小編覺得刺殺不太可能,也不可能是故意製造的意外殺人,如果是這樣那麼根本沒必要虛構一個病死的藉口。根據《史記》記載來看,霍去病死因最大的可能就是賜死,和秦朝蒙恬一樣被假詔書賜死。

在霍去病死後發生了一件大事,衛青長子衛伉因矯詔而被免去了侯爵,《史記》記載:“自驃騎將軍死後,大將軍長子宜春侯伉坐法失侯,” 毫無疑問這兩件事緊密相連。矯詔就是假傳聖旨,這在古代是死罪,衛伉此時不過十幾歲,他沒有必要去假傳聖旨,他又有什麼資格去假傳聖旨呢?

霍去病暴斃,受益最大的就是衛氏集團。認為霍去病是因為北擊匈奴時感染了動物腐屍傳播的瘟疫,純屬無稽之談。感染瘟疫還能在三年後才病發?要是瘟疫,他霍去病不可能活著回到長安。至於累死說,更是無從談起。兩三年沒有戰事,年紀二十四的小夥子怎麼會突然累死?仔細分析一下,霍去病之死,不可能是瘟疫,也不可能是累死,最大的可能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但他具體因何而死,可能會是一個永遠的謎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