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抵抗過321次瘟疫:那些打不敗我們的,終讓我們更強大

文|白茅如玉

2020年的春節,因為新型肺炎,中華民族再一次接受考驗,這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個春節。

中國歷史上抵抗過321次瘟疫:那些打不敗我們的,終讓我們更強大

在中國中醫研究院編輯出版的《中國疫病史鑑》中提到上下幾千年的中華歷史上,這不是我們接受的第一次考驗。

從西漢到清末,我國竟曾抵抗過321次瘟疫!

在《明實錄》中記載,僅明朝,在北京地區就曾發生過16次瘟疫!而中國歷史上的瘟疫大多為鼠疫、天花、流感等。

中國歷史上抵抗過321次瘟疫:那些打不敗我們的,終讓我們更強大

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的瘟疫

公元2年,青周大疫,漢平帝詔曰: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

公元2年,西漢時期發生了疫情,當時的漢平帝就發佈詔令,將感染瘟疫的患者安置在類似現在隔離的醫院,隔離處置,給予治療。

直接影響戰爭結果的瘟疫——赤壁之戰——打敗曹操的不僅是諸葛孔明和周瑜,還有瘟疫

赤壁之戰發生在東漢末年,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孫權與劉備結盟,孫劉聯軍在長江赤壁一帶(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打敗了曹操大軍。

中國歷史上抵抗過321次瘟疫:那些打不敗我們的,終讓我們更強大

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少有的以少勝多,以弱制強的著名戰役,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

中國歷史上抵抗過321次瘟疫:那些打不敗我們的,終讓我們更強大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曹操敗北,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赤壁之戰的勝利,離不開諸葛亮和周瑜的運籌帷幄,著名的“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便出自這一戰。

《三國演義》四十九回:孔明索紙筆,屏退左右,密書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當時,因為曹操帶領的北方大軍不適應水戰,他便想出了將船隻都栓在一起的辦法,降低船隻在水上的波動,使得人馬於船上如履平地。

曹操的這一舉措給了孫劉聯軍可乘之機,周瑜想到了火攻。只是火攻需要風勢助陣,周瑜做好了一切準備,可惜風不給力。

中國歷史上抵抗過321次瘟疫:那些打不敗我們的,終讓我們更強大

恰逢冬季,長江一帶多刮西北風,沒有東南風,等不來風的周瑜急得病倒了。

諸葛亮作為劉備的代表也在軍中一起出謀劃策,他說自己能“借”來東風,要周瑜為他搭了七星壇,他在壇上假裝做法。

中國歷史上抵抗過321次瘟疫:那些打不敗我們的,終讓我們更強大

果然在大戰那天,颳起了東南風,孫劉聯軍用火攻一舉打敗了曹軍。

其實諸葛亮只是擅長觀風向,預測天氣而已。周瑜想到了計謀,諸葛亮鎖定了進攻時機。

離曹軍還有二里多遠,那十艘船同時點火,火烈風猛,船像箭一樣向前飛駛,把曹軍戰船全部燒光,火勢還蔓延到曹軍設在陸地上的營寨。頃刻間,濃煙烈火,遮天蔽日,曹軍人馬燒死和淹死的不計其數。周瑜等率領輕裝的精銳戰士緊隨在後,鼓聲震天,奮勇向前,曹軍大敗。

中國歷史上抵抗過321次瘟疫:那些打不敗我們的,終讓我們更強大

後來史學家發現在“赤壁之戰”中,劉備和孫權聯合大軍之所以能取勝,不僅是因為諸葛亮和周瑜的聰明才智,還有老天爺幫忙——曹操在戰役中被打敗以後,如果不是因為一場“大疫”肆虐,也許還能原地整頓,不至於立刻敗走回去。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第一》記載“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

推動朝代更迭,加速明朝走向滅亡的瘟疫

從嘉靖中期到明朝滅亡,100多年間,北京發生了大大小小共13次瘟疫,平均每8年一次。

明末1633年,鼠疫在山西爆發,1643年蔓延到了北京周邊。

崇禎「七年八年,興縣盜賊殺傷人民,歲饉日甚。天行瘟疫,朝發夕死。至一夜之內,百姓驚逃,城為之空」。

崇禎十年(1637年)以後,山西全境瘟疫大流行「瘟疫盛作,死者過半」,疫情傳到河南地區,「瘟疫大作,死者十九,滅絕者無數」。

榆林府「大瘟,……米脂城中死者枕藉,十三年,夏又大疫,十五年,……大疫,十六年,稔,七月郡城瘟疫大作」。

1644年,北京更迭了三個皇帝,鼠疫在北京的流行達到了高峰,累計造成北京20%-30%的人口死亡。

中國歷史上抵抗過321次瘟疫:那些打不敗我們的,終讓我們更強大

北京出現了“人鬼錯雜,日暮人不敢行”的人間地獄景象。

崇禎末年,山西、直隸、河南三省在疫情中死亡的人數達到了三省總人口的40%。

苟延殘喘的明末在這時被李自成帶領的農民起義軍輕易就攻破了帝都。誰知李自成的帝位還沒坐熱,瘟疫就在他的軍隊中蔓延開來。

中國歷史上抵抗過321次瘟疫:那些打不敗我們的,終讓我們更強大

原本驍勇善戰的農民軍隊在疫情的打擊下不堪一擊,被多爾袞和吳三桂聯軍一舉擊敗——清朝統治的開始離不開當時瘟疫的“神助攻”。

死亡人數最多的瘟疫

1855年,中國西南地區發生了大型鼠疫,這場瘟疫被載入了世界疫情史冊,被認為是世界第三次鼠疫大流行的前奏。

19世紀50-70年代期間,雲南有大約500萬人死於鼠疫。清朝末年,在瘟疫、侵略、黃河氾濫等多重打擊下,中國歷史進入了最悲慘的時期,人口損失過億。

中國歷史上的瘟疫總是與天災、戰爭形影不離

中國歷史上瘟疫的發生,總是伴隨著旱災、洪水等天災,或戰爭(人禍)。因為在這些時期,百姓大多食不果腹,衛生條件也難以保障,於是附著在老鼠身上的病毒、細菌便悄然肆虐。

中國歷史上抵抗過321次瘟疫:那些打不敗我們的,終讓我們更強大

比如在明末,中國北方遭遇了連續四年的大旱,糧食收成銳減,老鼠吃不飽,體質下降,大量死亡,病毒伺機而動。

中國歷史上抵抗過321次瘟疫:那些打不敗我們的,終讓我們更強大

鼠洞內溫度的升高,又促進了鼠疫桿菌的繁殖。

百姓因為戰爭和天災流離失所,飢腸轆轆,開始吃老鼠,疫情便在人群中傳播起來。

中國歷史上抵抗過321次瘟疫:那些打不敗我們的,終讓我們更強大

感染上瘟疫的人死亡後,屍體得不到妥善的處理,天氣炎熱、乾旱,蒸發屍體,病毒擴散到空氣中,瘟疫也隨之擴散得越來越廣泛。

瘟疫雖然給中國人帶來了災難,但從世界範圍來看,聰慧的中國人在控制瘟疫危害上已經算是比較厲害的了。

1347年—1351年,黑死病在歐洲大陸橫行,直接導致了歐洲死亡2500萬—5000萬人。

中國歷史上抵抗過321次瘟疫:那些打不敗我們的,終讓我們更強大

一場瘟疫帶來如此大的死亡數據,即便在中國321次的對抗瘟疫歷史上也未曾有過,這不僅要歸功於執政者的果斷決策,同時還離不開我們的中醫學。

聰明的中國人總能在與瘟疫的搏鬥中積累經驗,為世界醫學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在歷史影視劇中,我們就可以看到,古代遭遇疫情時,中醫已經懂得隔離病人進行治療,戴面紗防止被感染,並將病患的衣物焚燬,防止擴散傳染。

中國歷史上抵抗過321次瘟疫:那些打不敗我們的,終讓我們更強大

女醫·明妃傳

  • 中醫的貢獻

1、中醫經典名著《傷寒論》裡論述了多種對抗傳染性疾病的不同療法,其中的方藥沿用至今,因此張仲景被後人尊稱為“醫聖”。

中國歷史上抵抗過321次瘟疫:那些打不敗我們的,終讓我們更強大

2、名醫華佗發現用青嫩茵陳蒿草治療流行性“黃疸病”的療法,現代醫學從新鮮青蒿中分離出了青蒿素,用以治療流行性瘧疾。

3、宋代,中醫研製出了以人痘接種法來預防天花

中醫將天花患者的皰漿挑出來,陰乾之後吹入到健康人的鼻孔中,這就是古代的“疫苗”。

中國歷史上抵抗過321次瘟疫:那些打不敗我們的,終讓我們更強大

還有人用天花病人穿過的沾有病毒的衣服去感染未患過天花的人,由於這種感染源的“毒性”相對較弱,被感染的人一般只會有輕度天花反應,體內就會產生抵抗天花的抗體,從而獲得對再次感染天花的免疫力。

後來,人痘接種法傳到了國外,被逐步完善後又傳回國內,天花就此在世界範圍內滅亡,其中包含著中醫的貢獻。

  • 明代執政者對瘟疫的處理方法

1、組織掩埋屍體,有效阻止瘟疫進一步擴散。

《明憲宗實錄》:成化7年五月大瘟疫,憲宗皇帝就親自發上諭,“崇文、宣武、安定、東直、西直、阜城六門城外,各置漏澤園一所,收瘞遺屍”。

萬曆年間的大瘟疫,官方也是給民眾提供草蓆棺木讓民眾掩埋死者。

2、祈禱。

中國歷史上抵抗過321次瘟疫:那些打不敗我們的,終讓我們更強大

瘟疫,一般伴隨有天災和戰爭。在封建社會,人們常常認為瘟疫的發生是上天示警,是皇帝犯了過錯。

一旦發生瘟疫,皇帝要下個罪己詔,派官員誠心禱告祈求上天原諒。

3、派遣官方的醫官問診施藥。

我國在明代已經建立了完善的醫療體系:官方皇帝的太醫院有上百位醫館,地方上有惠民藥局。

瘟疫爆發時,皇帝就會下令太醫院開門,令太醫們深入民間問診、施藥。

中國歷史上抵抗過321次瘟疫:那些打不敗我們的,終讓我們更強大

據《世宗實錄》記載:明世宗親自撰寫方書,製成《濟疫小飲子方》,“頒下所司,遵用濟民”,並命令禮部向民間散發藥方。

除此之外,政府也會向民眾發放錢財、動員民間醫生。

據《神宗實錄》記載:萬曆10年,皇帝不僅命令太醫問診施藥,還直接動用太倉官銀,給每個患病者“銀六分、錢十文”。

  • 民國時期,伍連德封鎖山海關,抵抗鼠疫傳播

1910年10月25日,兩名來自俄國大烏拉爾、被染上鼠疫的工人在滿洲里暴亡,引發了鼠疫疫情,疫情迅速在東北大地上傳播。

彼時,31歲的伍連德被緊急任命為“東三省防疫全權總醫官”,前往疫區組織領導防治工作。

中國歷史上抵抗過321次瘟疫:那些打不敗我們的,終讓我們更強大

通過研究,伍連德認為東北的鼠疫不是傳統的腺鼠疫,而是更為兇險的肺鼠疫——由土撥鼠攜帶病毒,可以人傳人,傳播途徑是飛沫及空氣傳播。

根據研究結果,伍連德迅速做出抗疫決策——封鎖山海關,停運鐵路,建立軍事化防線,阻止疫情向南傳播,並採用集中焚屍的方式銷燬病毒,阻斷疫情進一步擴大。

中國歷史上抵抗過321次瘟疫:那些打不敗我們的,終讓我們更強大

在疫區內,伍連德要求地方連夜趕製口罩給所有人強制佩戴,有效預防感染。

中國歷史上抵抗過321次瘟疫:那些打不敗我們的,終讓我們更強大

這場與瘟疫的戰鬥最終在1911年4月結束,共持續六個多月,伍連德指揮防疫67天,封鎖山海關47天,整個東三省1400萬人口中因疫情死亡6萬人——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成功有效地攔截鼠疫,堪稱奇蹟。

1911年4月3日,萬國鼠疫研究會在哈爾濱召開,來自英、美、法等11個國家的34名醫學代表參加。伍連德出任會議主席。世界醫學界承認中國的鼠疫是新型的“肺鼠疫”,肯定了伍連德的理論與方法,他的防疫方案也成為迄今為止全世界用來處理突發傳染病的最佳手段。

“瘟疫”在歷史上就意味著滅頂的災難,但勇敢的中國人從沒有被它打趴下。如今,我們再一次面臨考驗,就像我們的祖先,我們也一定能眾志成城,戰勝疫情。

中國歷史上抵抗過321次瘟疫:那些打不敗我們的,終讓我們更強大

那些無法打敗我們的,終將使我們更加強大!加油,中國!

-end-

(本文系白茅如玉原創,今日頭條首發。轉載請聯繫作者,歡迎轉發。文中所有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涉侵權,聯繫即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