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面前,中小企業的艱難抉擇

文 | 政委工作室 小高同學


從2019年12月開始,一場關於疫情的“戰爭”在不斷的升級。作為普通人,我們是這場“戰爭”的親臨者。在這場“戰爭”中,我們見到了兩類人:第一類是“逆行英雄”,他們是在前線抗擊病毒的醫護工作者、是研究病毒疫苗的科學家、是為疫情防治奔走的公職人員、志願者……

當然,我們也見到了另一類人,他們與這些“逆行英雄”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們是見利忘義發“國難財”的人,是居心不良“造謠生恐”的人……

不過,今天本文的主角並不屬於這兩個群體,而是與你我一樣同屬普通人的中小企業經營者。

在與疫情作戰時,我們往往忽視了他們,但事實上,隨著疫情的持續,他們正逐漸陷入一種“兩難抉擇”。

接下來,本文將分兩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本文列舉出網友們一些有著激烈交鋒的觀點,在這裡我並不會評判誰對誰錯,只是為了讓讀者們對這件事有一個初步瞭解,因為你我並非都是中小企業經營者,並不瞭解他們正面臨的“困境”。

在第二部分中,本文將對中小企業者所面臨的“兩難抉擇”的成因進行理性分析、並做出“價值判斷”,即便不能緩解中小企業經營者所面臨的困境,但也要讓中小企業者的“苦”受到關注。

下面我們先看網友觀點(為節省讀者時間,後面都有觀點概括):

疫情面前,中小企業的艱難抉擇

以上這個觀點轉自朋友圈,筆者已經無法追蹤到他的原始出處,但不得不說的是這個觀點的提出者所使用的話語可謂十分巧妙。

既說出了身為中小企業經營者在面對疫情時的無力——“不開工就無法有資金週轉,企業生存成為了大問題”;又表達了自己的正向價值判斷——“在非常時期,為了自己和員工的安全,一定服從國家的統一安排”;同時向政府提出了相應建議——“希望疫情結束時,政府能出臺相應的減稅、補貼、扶持措施,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疫情面前,中小企業的艱難抉擇

以上這兩位網友的觀點出自微博評論區。第一條評論提出了中小企業所面臨的另一個重大壓力“銀行貸款”。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低,正常情況下還好,只要開工就有營收,負債壓力不會那麼大。然而到非常時期,不能開工,每天零收入,還款壓力日益增大。

第二條評論則稍顯情緒化,前面半句批評了部分工薪階層不懂老闆的苦,後面半句則在訴苦的同時也說出了一些真實情況,停工對於一兩天或許對於工薪階層沒什麼,但對於中小企業經營者來說卻是致命的打擊,花費都還在,但是卻沒有收入。

疫情面前,中小企業的艱難抉擇

以上這位網友的觀點來自微博。該網友認為這次疫情帶給商家(中小企業租戶)的損失不能讓商家自己承擔,要減免(部分)房租,這樣能讓中小企業有時間“恢復元氣”,也有助於穩定我國的經濟環境。此外,他也建議中小企業在平時要做好風險預案,這樣才能有備無患。

疫情面前,中小企業的艱難抉擇

以上三位網友的觀點來自微博。可以明顯的看出,以上三位網友的觀點與之前的觀點呈現對立。

第一位網友言簡意賅——“錢能買命嗎?”這顯然是一種價值判斷,批判了那些無良資本家,是正確的。但如果將這句話作為對前文觀點的回應是不合適的。因為從言辭上看,前文的中小企業者都在非常時期服從了政府的安排,並承受了全部(大部分)損失,如果這時候還批判他們,中小企業經營者也著實有種“啞巴吃黃連,有種說不出的感覺。”

這裡我先跳過第二位網友的觀點,說第三位網友的觀點。第三位網友只說了一個簡短的陳述句,在感染力上雖然不如第一位網友,但卻更富有邏輯性,因此也更擲地有聲。其言下之意在“今年儘管有疫情,但工廠以往開工在正月十五,這還沒到呢!也沒耽誤您(工廠經營者)賺錢,您先別叫屈!”

當然,觀點有交鋒,本文在這一部分也只是在呈現一件事的兩面,讀者朋友們如果有自己的見解也可發表評論。

接下來我將以第二位網友的觀點作為引子引出本文的第二部分內容。

該網友說:“如果疫情爆發,就不是失業率上升,經濟停滯,甚至是倒退的問題了?”

可以說這位網友此句話直接揭示了中小企業經營者現在面臨的兩難!

何謂“兩難”?難在經濟效益,難在社會責任。面對疫情,“不開工”——沒有經濟效益中小企業就難以生存;追求經濟效益——“開工”,一旦疫情擴散,中小企業經營者那就是沒有社會責任感的罪人!

這種“兩難抉擇”給予了中小企業經營者巨大的心理壓力,而這種心理壓力又隨著疫情的持續而日益增大。

從學理角度看,經濟效益是中小企業經營者追求的首要目標,但社會責任卻又是中小企業者不得不承擔的義務。

在通常情況下(沒有疫情發生時),我國的中小企業者不需要承擔很大的社會責任,因為我國有一個“大政府”。“大政府”為中小企業者分擔了社會責任。這對中小企業的起步發展是有利的。

因為如果要中小企業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那麼就需要增加其更多經營成本,而成本的增加則會讓經濟效益降低,這顯然不利於中小企業的發展

然而在特殊時期(本次疫情發生時),平日裡中小企業經營者已經習以為常的“大經濟效益”和“小社會責任”的配比卻突然變為“小(無)經濟效益”和“大社會責任”。

這種突然的改變讓中小企業經營者們猝不及防,再加之平日裡又沒有足夠的風險防護預案,致使“兩難困境”產生。

從目前來看,出於疫情防範、阻斷社區性感染考慮,一些地方政府已經有相關措施出臺,飯店、浴池等服務型中小企業已相繼開始暫停營業或推遲開業時間。

除此之外,部分縣、村級政府也已開始進行運輸、道路管制。“只出不進”的舉措,讓以養殖場、工廠為首的生產型中小企業逐漸陷入“兵糧寸斷”的境地。

當然,這裡我有必要先做一個價值判斷。

在面對一場全國性的疫情時,中小企業承擔起它們的社會責任是必須的。我也相信每一個有“良心的”中小企業經營者都會願意承擔起這份社會責任來和政府、社會公眾一起做好疫情防範。

但是我們一定要注意到的是中小企業經營者們在面對這樣一場疫情時也是措手不及的,他們沒有準備。

中小企業經營者們在承擔社會責任時,他們面臨的是停業和缺乏供給。他們每分每秒都在承受著損失。事實上,他們面臨的壓力相較於工薪階層要大得多。

此外,相較於大企業來說,我國的中小企業本身的抗風險能力也並不高,當下關於疫情的“戰爭”仍在進行,沒有人可以預測這場“戰爭”何時結束,而中小企業經營者卻正不斷陷入困境。

官方的講,中小企業是推動國民經濟發展,構造市場經濟主體,促進社會穩定的基礎力量。它們之於我國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這次疫情中,我們真的需要關注到中小企業的生存狀況,不能讓那些已經承擔了社會責任的中小企業經營者們“有苦說不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