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殺、放生還是帶回家?新冠危機讓動物實驗室陷入“生死”抉擇

作者丨許悅

捕殺、放生還是帶回家?新冠危機讓動物實驗室陷入“生死”抉擇

由於大學關閉而被重新安置的龜類卵,在幾天後孵化。圖片來源:Jessica Rene Bock Páez

捕殺、放生還是帶回家?新冠危機讓動物實驗室陷入“生死”抉擇

Solomon David的魚卵孵化計劃(幼體如圖所示)暫停,因為成年魚不得不被野外放生。圖片來源:Solomon David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蔓延,國外許多大學也紛紛採取了停課封校措施。據《自然》報道,這使得一些科學家,不得不對實驗室內的實驗用動物去留作出艱難抉擇,或放生,或重新安置,在這個特殊時期,研究者們都在努力保護他們的研究和重要“實驗夥伴”。

爬蟲學家Vivian Páez和同為爬蟲學家的丈夫Brian Bock正在為即將孵化的龜類卵發愁,他們不確定這些脆弱的小傢伙能否順利存活。

這些被安置在Páez家車庫的卵,是她和丈夫Bock在哥倫比亞安蒂奧基亞大學實驗室裡培養的近100個對溫度十分敏感的海龜卵。由於疫情影響,大學暫停了所有的研究和教學活動,因此Páez和Bock不得不把所有的卵搬進了車庫。Páez表示,這是一場令人膽戰心驚的行動,因為搬運過程中的動作、噪音和溫度變化都可能影響卵的健康。

好消息是,到目前為止Páez車庫裡已經孵化了約15個卵。這些孵化出來的龜長約6釐米,與夫婦兩人剛從大學歸家的19歲女兒共用一間臥室。此外,海龜們在家裡門廊的位置還擁有兩個魚缸。他們打算飼養這些動物,直到取消封鎖限制,把它們送回野生棲息地。“至少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的‘實驗夥伴’不是美洲豹或鱷魚。”Páez說。

事實上,各地研究人員在因疫情而封鎖、關閉大學和待在家中的命令下,都面臨著如何處理研究用生物的“生死”抉擇。

一些科學家能夠待在實驗室用常用設備照料研究動物,而這需要動物護理人員採取額外的預防措施來達到社會疏散效果。其他的,像Páez和Bock一樣,已經把動物帶回家或將這些野生捕獲的動物放生野外。可悲的是,儘管如此,許多試驗用動物仍需面臨死亡,它們中特別是像小鼠這樣的小動物,有的已經或將要被殺死。

美國許多大學實驗室已經這樣做了。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的一名研究員不得不對超過三分之二的實驗用小鼠安樂死;卡內基梅隆大學的一名研究人員報告說,他們宰殺了600只老鼠;哈佛大學的兩名科學家不得不殺死近一半的研究用小鼠;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一個小組被要求必需的試驗用動物保留不超過60%。

而在某些情況下,特別是對於那些野生捕獲研究動物的科學家而言,在維持或保持研究方面幾乎沒有選擇。美國尼古拉斯州立大學魚類生物學家Solomon David上週決定將他和同事兩週前採集的48只野生斑點雀鱔重新野外放生。David原計劃從這些成魚身上收集胚胎並將其運送給合作者,現取而代之的是,同事把它們裝進兩個大冷箱,拖到碼頭,放歸河口。

當然,還有一些比較幸運的研究人員和實驗動物,未受到疫情影響。意大利米蘭大學的動物福利管理者Giuliano Grignaschi說,學校在動物護理方面,沒有什麼變化。他負責監管擁有約1萬隻老鼠、2000條斑馬魚,還有兔子和爪蟾的實驗室工作。他表示,米蘭大學沒有對任何實驗用動物安樂死。

米蘭大學希望研究人員能夠在疫情結束後儘快恢復工作。科學太重要了,不能停頓太久,“還有那麼多其他疾病的患者仍在等待治療。”Grignaschi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