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好多單位招工都是勞務派遣,合同工,卻幹著正式工的工作,工資卻比正式工低?

北漂的90後


問這個問題的朋友,顯然自己的思維有點亂啊,我來先給捋一捋。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用人單位的用工制度。

拋開政府事業單位不談,我們單單拿企業來說。

當前,企業的用工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

固定合同工:簽訂勞動合同,按照實際需要,1年2年3年或者其他的時間不等,有一定的固定合同期限,合同期滿,看雙方意願,可以續簽或者解除勞動合同。

無固定期限合同工:類似於長期合同工,沒有固定期限,可以理解為“終身合同工”,如果沒有特殊的事項,一直幹到退休才解除勞動合同。

合同工都屬於用人單位的正式員工。

勞務派遣工:勞務派遣工是用工單位向勞務派遣單位租賃的員工,勞務派遣工的勞動關係在勞務派遣單位,不在用工單位,使用勞務派遣工,除了遵守勞動法,還需要遵守國家相關的勞務派遣法規,勞務派遣單位和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之間簽訂勞務派遣用工合同,勞務派遣相關費用由用工單位統一支付給勞務派遣單位,勞務派遣工的工資、福利、社保費用等由勞務派遣單位負責支付。用工期滿後,用工單位將派遣工退回至勞務派遣單位,由勞務派遣單位自行安置。

勞務工:勞務工是用人單位為了完成某些工作任務,不定期向社會招募的非全日制員工。勞務工和用人單位之間不存在勞動關係,但是存在勞務關係,用人單位按照約定向勞務工支付勞務費用。

一般而言,勞務派遣工和勞務工,可以視同為“臨時工”。

其次,正式工的工資一定比派遣工要高嗎?

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勞務派遣工和正式工同工同酬,從明面上來看,雙方的工資甚至是一些福利都是一致的,從目前一些用工大戶招募的派遣工來看,確實也能基本上做到這一點,當然,不排除有些單位會給正式員工一些隱形的福利,這也可以理解,畢竟派遣工的勞動關係在勞務派遣單位,不在用工單位。

事實上,在一些短期派遣用工的實際操作中,尤其是在用工高峰期人員緊張的時候,勞務派遣單位往往會在勞務派遣工的工資之外,給員工設定一些激勵獎金,這些獎金原來是用工單位額外給勞務派遣單位的服務費用,如此一來,有時候短期派遣工(3個月到6個月)明面上的收入,甚至要比用工單位裡裡同期的正式員工要高出不少,一般每月會高出1000到2000元,少的幾百,更多的也有,看什麼類型的企業和用工時段,前段時間,有勞務派遣單位給勞務派遣工甚至開出了三個月返費8000到1萬的離譜返費。

所以,題主問到的所謂工資比正式工低,那還真的不一定。

更多的職場話題和故事,歡迎關注《三昧人間》詳細瞭解,或者直接評論留言。

三昧人間


這話題讓我感到沉重,甚至憤怒。我就是勞務派遣其中的一員。乾的多,累。拿不到人家退到後勤的正式工。人家坐傳達室。風颳不著,雨淋不著。一月拿5,6千。一線全是臨時工。風來雨去,還有工傷危險,一月拿不到3000。公平嗎?合理嗎?變相剝削。可恥。可恨。可嘆。


大君君551


這種狀況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機關都普遍存在,但成因是完全不同的。

1. 政府機關及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以前是有固定編制的,編制內的工作人員叫正式工,編制之外的工作人員一般都是合同工。


政府機關及事業單位正式職工所享受的在職待遇與退休後的待遇要優於合同工及社會上其他人員的,這就是俗稱的雙軌制,它是歷史遺留問題,近年來,體制改革的一部分就是消除這種雙軌制,所以以前的正式工都不太願意辭職,因為一旦辭職,就算能再進入同一單位,也享受不到以前的待遇了。


2. 外資,私營,民營企業勞務派遣工的出現是為了規避勞動法的相關規定。


早期企業與勞動者都是直接簽訂勞動合同,在新的勞動法頒佈實施之後,勞務派遣工這種形式出現了,許多企業不再直接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而是派遣公司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企業再與勞動派遣公司簽訂中介合同。之所以有這種變化,主要是企業為了規避法律風險,降低管理成本。


從企事業單位的利益出發,當然更願意僱傭合同工而非正式工,正式工的的收入,社保,職稱都要比合同工高,另外除非正式工違反法律法規或者企業的規章制度,企事業單位是無權單方面解僱正式工的,而合同工就沒有這種保障了。


合同工與正式工的出現其實就是勞方與資方不斷博弈下,雙方妥協的產物。


羅貓的歷險


從職前菌的瞭解來看,很多單位使用勞務派遣,合同工,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節約成本,所以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工資會比正式工低了。


自從勞動法頒佈後,無論是國企,還是機關事業單位,把臨時用工都外包給了人力資源公司,所以臨時工現在叫勞務派遣工,他們不與用人單位簽署勞動合同,而是與勞務派遣公司簽署合同,他們雖然與企業存在事實上的勞動關係,但是企業的風險比過去要小得多,既然都不是企業的員工,當然是幹最累的活,拿最少的錢了。



雖然勞動法規定,臨時工和正式工享有同等的待遇,比如同工同酬同福利。但是掌握勞動用工權都是有編制的正式工,他們享受著臨時工無法享受的待遇,他們不願乾的工作往往由臨時工來完成。


據紐約時報報道,谷歌2019年3月份在全球擁有正式員工10.2萬人,而非正式員工的數量高達12.1萬人。這些臨時用工會為谷歌節省大量的開支,每個崗位至少10萬美元一年。不過谷歌方面表示將在2022年底之前,對第三方勞務外包公司要求落實非正式員工可以享受谷歌正式員工的全部福利待遇,比如全面的醫保、帶薪產假以及 15 美元最低時薪。


就題主說提到的同工不同酬問題,菌菌建議:如果用人單位支付的工資,符合當地最低工資規定,即合同約定的最低工資,不低於政府公佈的標準,並且按勞動法規定支付加班費, 就不違法,否則就是違法行為的,可以向當地勞動仲裁部門或者其他相關部門進行投訴。


應屆生求職網


我就職於某大型國企,有正式工、勞務工、臨時工。雖然大家都幹著相同的工作,但是工資待遇有高有低,差距還是挺大的。

有的人覺得這種情況不公平,事實上,工資待遇是有一定滯後性的。

過去的你努力、認真,專注、拼搏,現在的你就能夠收穫高工資;

現在的你努力、認真,專注,拼搏,未來的你就能夠收穫高工資。

在我們單位,正式工都是大學本科畢業生,十年寒窗苦讀暫且不提,為了謀求當前的國企工作,他們都經歷過層層選拔、考試、面試的。是對於他們過去學習生涯的回報和認可。

在我們單位,勞務工、臨時工大多都是高中畢業,甚至是初中畢業。他們進入我們單位的難度相對要低,工資待遇也就相對低些。我覺得這是公平的,因為過去他們和人家正式工的努力程度不一樣。

雖然我說的有點扎心,但是這就是事實。唸書和不念書還是不一樣的。前期的努力決定現在的你。現在的努力決定未來的你。所以,工資的有高有低,在某方面講是公平的。

當然,我們單位有很多勞務工轉正的機會,只要你努力,認真,是可以轉正的。我們完全可以通過現在的努力和拼搏,讓未來的自己升職加薪。


魏晉寒


說實話非常討厭勞務派遣下來招聘,記得有一次我們直接去廠家面試,二十一塊一個小時,後來勞務派遣拿出來招十五塊一個小時,還有的發工資也是勞務派遣發,還有的居然壓身份證,還有的去面試他們找的工作,說有廠車接送,但是首先還要充一百塊錢報道才有廠車,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掛羊頭賣狗肉,有名無實,所以特別討厭拿農民工的信任去過他們賺錢[呲牙]


用戶漂泊的人生


我在濟寧第二人民醫院上班,當時招我們的時候給承諾一年後籤勞務合同,讓我們自費花三千塊錢出去學習,說回頭報銷。一年到頭的上班,毫無休息一說,時不時還得利用睡覺時間加班,每天干正式工的活,還得以人家的名義幹,幹完還得籤人家的名,結果到現在就快兩年了還沒有籤合同,只是用再等等,估計下個月就差不多了這種藉口來拖住我們,最近從小道消息聽到醫院裡從來就沒有過給我們籤勞務合同的打算。國企單位真是精,套路真是深啊。以籤勞務合同的幌子把我們忽悠住,讓我們能長期的認真工作(不會幹兩個月就走了),一直以語言鼓勵的方式給我們洗腦,讓我們抱有希望。哎,現在真的是後悔至極,之前明明有月入過萬的店鋪做著,為了就是能有個正經單位,放棄了所有來到這裡,沒想到浪費了兩年的青春,還要從頭再去打拼,現在真的是後悔都晚了


用戶9444243879644


就拿我自己來說,我以前也是勞務派遣工。之前在化工廠裡面當一個勞務派遣工,而我師傅是一名正式工。

我們勞務派遣工全部是幹體力活的,而對於那些正式工他們基本都是當大爺的。在化工廠裡面總有那一些最危險最累的活基本都是勞務派遣工在幹,

而且還要隨時擔心,可能單位不要你或者是解聘你。因為對於勞務派遣制來說,公司和你沒有簽訂任何用人關係,勞務派遣制其實相當於公司和員工之間隔了一箇中介。

勞務派遣公司就是這個中介,他們公司裡面。那相應的分成,而且也要在員工裡面拿回扣。所以一般來說勞務派遣制的員工工資都不是特別高,一般都是在4000左右甚至是3000左右。

而對於公司來說,他們給這位勞務派遣制員工所要發的工資要比實際員工拿到手的至少要高出1000塊錢。這也就是說勞務派遣公司其實不用幹什麼就可以賺取中間至少1000塊錢的勞務報酬。

所以我在企業裡面待了兩年以後,感覺沒有什麼發展前途,在第三年的時候就一心一意的考公務員,最好考到行政體制內。所以我奉勸那些還是勞務派遣員工。

一定要提早進行準備。能轉正式工的早點轉正式工,如果轉不了正式工那就想辦法離開這個公司。因為勞務派遣制乾的活最多卻收到的回報最少。


公考遴選寫作大講堂


這種情況我們單位也是這樣,我們合同工在他們正式工眼裡也就是臨時工,幹一樣的工作,工資能差3倍,可是正式工就不幹活,想來就來不想來就不來,所以我們這些個合同工沒有一個願意好好幹的,都是混日子,乾的再好也沒用,所以都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那些個幹了十幾年的合同工個個都盼著單位倒閉然後那賠償走人!


對噯xin承諾


我18年五月份入職,也是勞務派遣合同,三個月轉正以後變公司合同,去年公司為了節約成本,降低企業風險,把大部分人的勞動合同轉到人力資源公司,我現在合同沒轉出去,但我們公司員工跟勞務派遣工資也沒啥差別,只不過合同甲方不一樣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