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为孔府题词,却故意写错2字,300多年来为何无人能改?

用户68852507


纪晓岚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儿时就有神童的称号,在童子试的时候取得过优异的成绩,后来就跟着他父亲进入京城读书。



期间他的仕途并没有很顺利,他三十一岁才正式开始了他的仕途之旅,没过多久却遇到了父亲去世,回家服丧三年,还曾因为给贪污受贿的e两淮盐政卢见曾通风报信而受到处罚,被遣送到乌鲁木齐去赎罪,后来因为刘统勋赏识他的才华,向乾隆皇帝推荐他去修书,他才得以回京。

但在此之后,他又因为自己的次子渎职拖欠赋税而受到牵连,被上司给降职调任了,还好乾隆欣赏他的才华,他才没有被调走。而在这些事之后,他的官途才开始通畅起来了,被乾隆重用,而且平安的活到了八十二岁才病逝。


而在纪晓岚一生中,民间流传着不少有关于他的故事。其中一个就是他在孔府大门题词的时候,被人说他故意写错了两个字,而且至今也没有人想要把这两个错字纠正过来,很多人都很好奇这其中的原因,为什么要保留这两个错字呢?

有人将这副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中的“富”上面缺少一点,解释为富贵无边无际,永远都没有尽头,将“章”字一竖通到立字上,解释为文章里的才华横溢,直冲天际,而这都是在夸赞孔老夫子的气派。


但也有人认为这种解释太过于勉强了,纪晓岚那么聪明有才华的人,而且还很尊重孔夫子,又怎么会故意写错字呢,这不合理呀,他们认为“富”和“章”字是纪晓岚的俗体字写法,就是民间有些字的写法跟正规字书上的写法不一样,并且在民间很流行这种写法的通俗字体,它比较不合规范,但写起来比较方便,有时会改变字的笔画或者是更换偏旁,很容易就被流传起来。

所以“富”字在民间的通俗写法有很多种,而且有好几种写法上面都是没有一点的,而“章”字也是,有些写法的确是一竖通天,所以纪晓岚根本就没有写错字,在当时这种写法也是被默认了的,因此在三百多年来也没有人想要修改他的写法。而这种解释应该是比第一种更为合理一些。


夏目历史君


因为纪晓岚写的根本不是错字,自然也就没有人去改!


哪两个“错”字?


纪晓岚题的字是: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如下图:



我们可以看到被人认为写“错”了的两个字是:“富”和“章”。


“富”:“富“字少了一点,如下图:


“章”:”章“字穿过了日,如下图:


因为“富”字和“章”字在清朝和我们现在的写法是一样的,所以人们认为纪晓岚写错了。


可是纪晓岚是《四库全书》的主编,也是《阅微草堂笔记》的作者。一个学富五车的才子,怎么会写错这两个常用字?


于是就有这些猜测:“富“字上面少一点,代表孔家富贵无顶,与国同休的意思。而”章“字穿过了日,代表孔家文章通天,影响巨大的意思。


原因真是如此?当然不是!这也太“牵强附会”了,只能当作传说故事听。

这么说的理由有两点:

1.纪晓岚身为读书人,能在孔府大门上题字,自然是一种荣幸,当然会小心对待。哪怕真写错了字也会重新再写,不然留着可是会成为千古笑柄的。

2.孔府大门相当于孔家的“脸面”,岂能留着错字?纪晓岚又不是乾隆皇帝,孔家当然不会接受这么牵强的解释。


所以,这两个“错”字真不是错字。


因为纪晓岚写的是一种"俗体字"。俗体字是指:各个时期与字书上写法不合的主要流行于民间的通俗字体。通俗的讲就是和正规的字的写法不一样,但得到了人们认可,相当流行的,被人们广泛运用的一种字体。


(富字,一些古人的写法)


这种字体当然不会用到国书,外交这些需要十分正式的文书上。但是民间写字,题字都是可以的,因为人们都是接受了这种写法的。比如同一个字,用楷书和草书写,一个很端正,一个龙飞凤舞的,但人们都是认可的。


(章字,一些古人的写法)


所以,纪晓岚写的“富”字和“章”字根本就不是错字,而是一种“俗体字”,是受到人们认可,相当流行的,被人们广泛运用的一种字体。


既然不是错别字,自然也就无人去改。


灵魂有趣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这幅对联是清代大才子纪晓岚为曲阜孔府题写的,极言孔圣人的文章道德和曲阜孔氏的荣华富贵。当然,这幅对联最大的亮点不是对孔圣人的崇敬,而是其中的两个错别字。


富字少一点

首先是上联中的“富”字少了一点,就是宝盖头上的那个点。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富字无头,没有顶点,寓意曲阜孔氏的富贵永久持续下去,没有头没有顶。

不过,从历史上来看,曲阜孔氏还真的是“富贵无头”。虽然孔圣人生前并不得意,政治主张得不到发挥,在秦朝更是被“焚书坑儒”,但自从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孔老爷子的孝子贤孙们就开始转运了。

历代统治者,不管是汉人还是外族,都对他们尊敬有加,政治上、经济上优惠多多,曲阜孔氏很快成为一个不劳而获的大地主集团。而孔圣人的后人也很上道,不管谁当权,他们都举双手欢迎,极力配合,面对异族入侵者也毫不犹豫,即便是残忍的日本侵略军也不例外,也难怪曲阜孔氏能“富贵无头”了。


文章破日出

其次是下联中的“章”字,最下面的“十”字向上延长,穿过了上面的“日”字。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文章冲破日头,直冲天际。

我们知道孔子被尊称为“至圣”,他提倡建立的儒家文化体系被后世统治者树立为官方正统思想,他著书立说,诲人不倦,道德文章水平足可与天地齐寿,与日月争光。

到清朝时,我国封建统治达到顶峰,满清统治者为了有效统治汉人,特别推崇孔子及其儒家思想,使得曲阜孔氏的地位达到顶峰。作为清朝乾隆皇帝蓄养的“文学优娼”,纪晓岚当然要对孔圣人大力鼓吹,所以才高度推崇孔子及曲阜孔氏的道德文章影响。


纪晓岚这两个刻意的错字寓意深远,十分讨巧,所以后世即便明知错误,也没人指出,更没有纠正,何况书法本无对错,一些文字出现书法变体也是常见之事,反而传为美谈,这也是汉字独特文化魅力的重要体现。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孔府门前的对联是这样的:上联是“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下联是“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据史料考证,这副赞扬孔子功德的作品,是清代大学士纪晓岚所著。纪晓岚的才行那是被捧上神坛的,按理来说无论是书法作品的磅礴大气还是对联的工整都应该没有问题,但是在后人的眼里这副对联却出现了两个错别字。



对联中,上联的“富”字无缘无故少了一点,而下联的“章”字最后一竖却破“日”而出。若是其他平常之辈所写,出错字的几率倒是很大。但是这副对联是纪晓岚所著,而且还从清朝一直被标榜到现在,所以写错的几率几乎为零。

而查阅简体字和繁体字的书写规则,“富和章”都没有这般的缺胳膊短腿或者画蛇添足,可偏偏纪晓岚是不可能犯如此粗心的书写错误,所以可以推测这副对联纪晓岚是有意而为之。

古人有避讳之说,避讳父母的字或者是君王的名字,通常会换一种字来代替,或者是故意在相同的字上减少笔画,但是观察清朝历史,这两个字并没有触及到清朝某位君主的忌讳。所以排除这一条,那就是纪晓岚本人想要借机做些什么。


因为是题在孔府门前,博学多才如纪晓岚也不敢说文学造诣能比得上孔子他老先生,自然纪晓岚无意之间便会流露出对孔子的膜拜之情。正如这两个字,“富”字少一点寓意孔子“富贵无头”,“章”字最后一笔穿过“日”寓意“文章通天”,这完全是在借机高捧孔子。当然,这也算是古人所玩弄的一种文字游戏,倒是不足为奇。

其次孔子乃是纪晓岚敬佩之人,纪晓岚以“富贵无头、文章冲天”来借喻孔子,可不是也表达自己的宏伟志气。所以既然这首诗既是歌颂孔子功德,又是借此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又怎么可能会被误认为是错别字呢?

其次文字的发展历程中,其实出现过“富”字少一点,“章”字一竖冲日的情况,只是在后续发展过程中,逐渐被摒弃而已。这种写法为俗体字写法,在《宋四家书法字典》中曾经有15个“富”字,其中八个都是少了一点。可见在当时这种写法在文人之中是极其推崇的。虽是在今日看来像是错别字,但是在古代却是文人之中标新立异的一种书法体。


何况,乾隆皇帝爱慕汉文化,虽然说书法造诣不行,但是对待一些字体的写法也是了解的,其中对待纪晓岚这位大才子也是礼遇有加。纪晓岚能够写出这副作品,想必乾隆皇帝也是知晓的,想必当时的纪晓岚也是多加解释了一番。乾隆皇帝对待这两个堂而皇之的错别字都没有说什么,底下人自然是不敢妄加评论,自然这两个字也就能够流传下来,直至今日都没有人废除。


小镇月明


大学士纪晓岚写错的两个字,不是别人不敢改,而是根本就不是错的!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圣人,一个是武圣人关羽,一个就是文圣人孔子。在孔子的故乡有孔林,孔府和孔庙这三孔用于纪念圣人孔子。


堂堂中华圣人庙前的对联为何会有错字?

然而当你走到孔庙面前之时,你就会发现孔庙前有一副对联,据传说是清朝时期大学士纪晓岚所做作。

上联是“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下联是“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这副对联可谓是相当有名,出自《四库全书》主编之手,而且意蕴深刻,书法气势磅礴,又是矗立在文学鼻祖孔子庙前,可谓传世之佳作。


但令人诧异的是,这两副对联当中居然有两个错字!上联当中的“富”字居然上面没有一点,而下联当中的“章”字居然出头,冲过了日。

三百年来,无数人参观孔庙,稍微有点文化程度的人都能看出这两个错别字。难道作为《四库全书》主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纪晓岚,会看不出来吗?

当然不可能,要知道当时清朝的统治者对于孔子的祭奠是非常之严格的,不要说对联中出现两个错字了,即使这两幅对联意蕴稍微有一点不对,都不可能允许它矗立在孔庙之前如此之久。这几乎关乎到皇家的颜面问题,所以这两个字根本不可能是错字。


那么会不会是纪晓岚故意写的两个错别字呢?

古往今来一般有文化的人写错了字,最后也就改变了这个字的走向。于是,有人就认为纪晓岚是故意写错这两个字的。而且写错这两个字,还有非常深的意义。

首先“富”字上面没有那一点,就代表着圣人孔子“富贵无顶”,孔家人富贵没有边境。“章”字下面的“十”字冲破了“日”字,就代表着圣人孔子的才学冲破了天。


这样一解释下来,大家也都赞叹纪晓岚,实在才华横溢。

然而纪晓岚是真的故意写错的吗?

这里就要科普一下关于文字学的知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发展到今天有很多文字,改变了写法。

也就是说在我们现代人眼中看上去错误的字,在古代其实是正确的。”富”和“章”没有点和冲日的写法是古代中俗体字的写法,在清朝那个年代基本上都是采用俗体字的写法。到后来民国与新中国时期对文字进行简化,“富”合”章”才慢慢变成如今这副模样。


在《宋四家书法字典》当中,“富”字有15种写法,其中有8种是没有加点的,可见不加点一直是“富”字一种比较流行的写法。而在唐代颜元孙的《干禄字书》之中也有关于“章”字出头的写法记载,是比较通俗的一种写法。

因此纪晓岚写错的这两个字,其实在当时看来并不是一个错字,300年来自然也没有文化人会去更改。

策神历史作家团出品,敬请关注!


策神历史


到了山东曲阜市的孔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孔府的正门上有一个粉白色的大照壁,大门两旁有一对2米高的雌雄石狮子,威风凛凛地看护着“天下第一人家”,孔府大门正上方有一块蓝色底金字“圣府”匾额,在门两旁的明柱上悬挂着一副很有趣的对联:上联是,与国成休安富尊荣公府第;下联是,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这样一幅拥有豪华气派的对联,却一连出了两个“错别字”,“富”和“章”,这幅对联是清期的大文豪纪晓岚写的,他为孔府题词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



纪晓岚的文学才华,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赏识,他曾纂修过《四库全书》,当过太子的老师,是中国文学史上很有贡献的人。这样一位学识渊博的人,不可能在闻名世界的孔府门前,连出两个“错别字”。所以,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纪晓岚故意这样错写的,并且“错”的别有一番内涵。 纪晓岚在对联中,把“富”字少写了宝盖头上的一点,“章”字的最后一竖破日而出。因为这两个字都是简体字,而不是繁体字,所以被人认为是错别字。


纪晓岚在写这个“富”字时,宝盖头上的一点没有写,“富”字头上无点,意思就是“富贵无头”,寓意钱财和地位不封顶,钱财、官位、社会影响力都蒸蒸日上,无边无际。从古以来,富贵最难求,也是人们希望得到祝福的意思。 纪晓岚在对联中写“章”字时,他把“章”字下面的一竖故意写出头了,他要表达的意思是“文章通天”,这里是赞扬孔子的非凡成就,与天地并存,日月同辉,并且还借此希望孔子的所有后人,在文化上面更加有所突破。


所以说这副对联写得很绝妙,还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许可,因此才得以在孔府门前一直挂着。并且,清朝的皇帝都很崇拜孔子的思想,经常去孔府祭拜,皇帝准许的对联谁也不敢去改正。 由此可知,这些“错别字”的存在,都有很深刻的内涵,孔府那副对联的字,被纪晓岚赋予更吉利更强大的意思,更得皇帝的欢心和认可。


后来的人出于对历史人物的尊重,以及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所以几百年以来从没人修改过。


迷萌乐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这是写在孔府门上的一副对联,据考证,这是清代才子纪昀的作品。不过,我们在纸面上看,这对联并没有什么毛病,仄起平收,对得很工整,上联夸孔府对国家的贡献,以及孔府的兴盛;下联极力夸孔夫子的文章影响之大,这影响甚至是与天同老的。

但是,如果我们去了孔府真正地看一眼,就不难发现,这上面的字,竟然有两个错字!哪两个字写错了?一个是上联的“富”字,这个字上面少了个点;另一个是下联的“章”字,下面的“十”,一路捅破了中间的“日”。

难道是纪晓岚学艺不精,不小心暴露了薄弱的文化功底,直接给写错了?写错是不可能的,孔子的思想,在我国两千年发展历程中,有常人难以想象的作用,历来都是统治者定国、兴国的重要工具。即便是凶残的元人,也多次拨款修缮孔庙。

历史上,这里曾多次被火烧毁,历朝历代加起来,累计对这里大修15次,中修超过30次,小修至少有百次,这里的神圣,不次于皇家的脸面,敢在这上面写错字,恐怕是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

这里最后一次失火是在清朝的雍正年间,为了修复这个神圣的地方,前后花去了6年的时间。作为雍正的继承人,乾隆当然不会容忍别人对此地亵渎,更何况他饱读诗书,学的也是孔孟之道,对联这种充作门脸的东西,如果真有错字,他一定是要干涉的。所以,不存在写错的可能,必然是有别的原因。

其实,古代的文人,在写字方面是很有讲究的,字上面有了变化,往往是要表达一种思想的。

那么,“富”少一点,究竟有什么讲究?

纪晓岚在写这副对联的时候,想到了孔子后人传承两千年,历来受到人们的尊崇。其后人才子辈出,本身家族里也很富有。

在上联里写的就是这么意思,既极力盛赞孔府的富贵,但是又感觉这本身就是人们的共识,他再说一遍也没什么新意,于是就想到,孔家已经传承了这么久,以后也会继续传下去,所以他们的富贵是没有穷尽的,所以聪明的他就把富字上面的点给去掉了。

意思就说“富贵永远没有顶点”。这就是拍马屁之言了,说孔家会用永远昌盛下去。

“章”字又是何解?

章,就是文章的意思,下联也是在夸人家的文章。当然,我们知道他并没有留下什么文章,流传下来的,是其弟子总结的他的思想。他想夸的,其实是文章里思想的影响,但是这样的影响很难表达,于是他就直接把下面的“十”给捅了上去,意思说:这文章太厉害,能够破日冲天!

当然,这些都是后人的揣测,具体什么意思,纪晓岚没有对此做过解释,并且,这幅对联究竟是不是他写的也是个疑问,只是通过考证,最可能是他写上去的而已。究竟其中什么意思,这真的要自由发挥了。


小小嬴政


纪晓岚给孔府大门上写的对联中写错的“富”与“章”两个字是对孔子一生的写照,即“孔子乘破车,富贵无一点”之意。即讨好了乾隆,又写出了孔子的一生。又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成”富贵无头,文章捅破天。”

乾隆去孔庙拜祭孔子时,纪晓岚给孔府题词上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下联是“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其中“富”字少了上头一点,文章的章字底下一竖穿破章字的日子,表达什么意思,纪晓岚没有解释,乾隆也没有表态。

孔子一生穷困潦倒,到处讲学,走到哪里却被驱逐,曾被围困在陈蔡七天七夜,师徒走散,因此才有了成语“丧家之犬”。并没有享受荣华富贵,因此,“富”少一点 ,即可理解为孔子富贵一点没有。

孔子一生并没有著书立说,《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在孔子去世后将孔子的言论回忆编写的,因此,说孔子文章破天是不实之词,章子下边一竖穿过日字,就成了上边一个立,下边一个車少了上边一横,車少一横即为破车,说明孔子整天之站在破车上。

乾隆是一个高傲自大的皇帝,认为自己天下文采第一,享尽了荣华富贵,因此老年自封“十全老人”。如果纪晓岚写的对联表达出孔子富贵文章胜过他的话,乾隆肯定不高兴。

因此,二人心有灵犀,谁也不说破,任由世人去猜。


南极冰火


纪晓岚故意写错?这是不存在的!


我们先来说大家口中的错字,便是孔府门前的这幅对联中的“富”与“章”,上联是;“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下联是,“同天並老文章道德圣人家”,这幅对联可以说是难得的佳作,但其中的“富”字的上面少了一点、“章”的最后一竖直接冲破了“日”字而出。

  • 但这其实不是错字,因为这不允许出错,所以就不存在网上流传的故意写错这一说法。


众所周知,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历朝历代都对孔子的推崇一发不可收拾,孔子也成了“圣人”,在清朝更是达到了巅峰。如果这2个真的写错的话,绝对不可能挂在孔府门前长达300余年。因为清朝的皇帝是绝对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出现,一旦出错,直接打的就是皇家的脸面

其次纪晓岚堂堂“河间才子”、《四库全书》总编辑,其文学水平必定不差,能将这两个常用字写错?更何况这是要挂在“天下第一家”衍圣公的大门上的!

  • 那就只有一个解释,在当时“富”字少点、“章”字出头都是规范性书写,作为“俗字”被广泛应用。只是在简化汉字的过程中,被我们所淘汰了,以致如今很多人以为这是错别字。


我们先看少了一点的“富”字—“冨”,这是一个正确的写法,且是一个颇受古人喜爱的写法。

在唐代的《干禄字书》中就已经将此字收录,并注明了为“富”字正体的俗字。其次我们也可以从上图中看到在《宋四家书法字典》中看到无点的“冨”字比加点的还多(加点的有7个,不加点的有8个),这起码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无点的冨是正确的,也是一个颇受古人喜爱的写法。

接着我们再来看“章字出头”,在这里像素整理了一些,汉、隋、元、明等朝代的一些带有“章”字的碑帖(如上图所示),我们可以看到这里的“章”字都是出头的,且应用于行、楷、隶书等字体中。

其次《干禄字书》也有将此字所收录,并注明了为“章”字正体的通字。所以“章日出头”是正确的,并非错别字。

最后像素想说的是,其实这种情况不只发生在这件事情上,我们在阅读一些古籍的时候,也常常会如此,包括像素本人在内。作为孔府的楹联,其书写者必为当代鸿儒、博士,故不可能说会有错字或“故意写错”之说,大家却莫信导游口中的“富字无头”代表富贵无顶,“章字出头”代表孔子文章通天,其实这只不过是古人一种正常不过的写法。


像素说


大家都到过曲阜吗?去曲阜的人们肯定要到孔府看看。孔府大门的两侧贴着一副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这幅对联正是纪晓岚为孔府的题词。

细心的人都看出这幅对联中有两个错字:“富”字上面少一点,“章”字通了日。

是纪晓岚故意写错这两个字的吗?为什么300多年都没人能把这俩字改过来呢?

纪晓岚是清朝学识渊博的的大学士,相当于现在的学霸,在历史上非常有名气,乾隆皇帝命令他去修订《四库全书》,这么大的一个修书工程在他的领导下圆满成功,由此可见他的文学功底之深。

孔子在我国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作家,他一生写出了无数的优秀作品,深深的影响着后人,在世界上都享有极高的声誉。

孔子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在他的家乡修建了孔子庙,还有孔林、孔府。因为孔子生前就是第一大学者,也是许多文人墨客的膜拜偶像,所以关于孔庙的题词到底由谁来写呢?最后大家都想到了大学士纪晓岚。


纪晓岚痛快的答应了,因为这也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很有面子,他很快就写出了上面所说的那一副对联。

这副对联工整巧妙,可就是这两个错别字作何解释呢,是纪晓岚故意写错的?还是忘了怎么写呢?

这副对联已经在孔府门前挂了300年了,如果没有正确的解释,估计早会被换掉了。

所以这两个错字被认为是中国最有文化的错别字,富字少了一个点,代表着富贵无顶,章字出头,代表着文章通天,所以是纪晓岚故意而为之,表达了他对孔子的敬仰和爱戴。



这样就很容易理解了, 是纪晓岚故意这样写的。

事实情况真的如此吗?纪大才子真是这样想的吗?当然无从考究,咱们只能从文字的角度来研究。

这两个字的这两种写法,只不过是俗体写法,后来在汉字简化的时候,俗体写法都被淘汰掉了。但是在古代俗体写法非常受欢迎,甚至在现在很多书法家写“富”字的时候都喜欢写不加点的,“章”字在唐代颜元孙的《干禄字书》就有标注,通日的章就是俗体字。

还有清朝的历代统治者,都对孔子非常尊重,祭孔活动非常重视。如果这两个字真是写错字的话,清朝皇帝们怎么可以允许挂在孔府门上,那岂不是丢了皇帝们的脸面吗?!

历代的富字和章字写法如下:


从上面两个图片可以看出来了吧?富字真有不带点的,章字真有一竖到顶的,没文化太可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