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泥沙百年后会填满渤海,外海永远填不满,为什么不改道外海?

东航船


渤海,古称沧海,我国四大海洋之一,我国面积最小的内陆海洋,南北长560公里,东西宽300公里,面积约7.7万平方公里。渤海被山东、天津、河北、辽宁包围,东部与黄海相连。其平均水深仅18米,最深处也仅仅85米,20米以上的海域面积占一半以上,渤海总容量为1730亿立方米。有黄河、海河、滦河、辽河、小清河、大凌河、大辽河等淡水资源大量注入,约为1000亿立方米,河流带来丰富的饵料,使渤海成为了天然的水产养殖基地,水产丰富。



黄河,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之上,呈“几”字形,长度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80亿立方米,年携带含沙量16亿吨左右,世界上含泥沙量最多的河流,我国第二长河;黄河自西向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黄河有包括洮河、湟水、汾河、渭河等四大支流在内的众多支流。


黄河泥沙百年后会填满渤海,是真的吗?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仅以数据计算,渤海容量为1730亿立方米,黄河年平均携带泥沙量16亿吨,计算一下:1730/16=109年,也就是如果单从数据来说,黄河自己填满渤海所需时间为109年,真的存在这个可能。但是除了黄河,还有其它几条主要河流携带泥沙量也不少,像海河年平均携带泥沙量428万吨,辽河年平均携带泥沙量1920万吨,滦河年平均携带泥沙量2270万吨,还有其它河流,加起来也要有1亿吨左右,因此渤海被填满所需要的时间更短。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黄河因携带大量泥沙注入渤海湾,每年造陆仅12.4平方千米,向渤海推进速度为每年0.5-2.2公里,而且由于黄河中上游植被环境改变,黄河携带泥沙量锐减到3.35亿吨,黄河口造陆速度越来越慢。其实就算黄河携带泥沙量没有减少,渤海也不会在百年内被填平。原因很简单:其一,渤海海峡的存在,便于沉积于渤海湾的泥沙被海水“搬走”到大洋深处,无法沉积下来。其二、大海是运动的,洋流的循环影响,带动渤海海水与外界进行海水交换,从而将渤海中的泥沙大量“”带走”。其三、渤海海底地形本身就是一个“U”型,独特的地形,使泥沙很难沉积于渤海岸边,泥沙会顺势像渤海深处沉积,方便大量泥沙“逃入”外海。因此渤海百年内不会被填满,千年内也费劲。



外海永远填不满,为什么不改道外海?渤海是我国的内海,属于太平洋水系的一部分,而我国的黄海、东海、南海也都属于太平洋的一部分,但是它们地形开放,就是我们所说的外海。而黄河历史上真的改道过,注入黄海,这是不争的事实。历史上遇到降雨较多的灾年,黄河曾泛滥多次。史书记载,从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间,几千年间,黄河下游决口1590次,大的改道26次。黄河流经黄土高原,给下游带来大量泥沙,长期堆积瘀塞,久而久之成为“悬河”,稍有变故,就会决堤改道,变迁无常。黄河决堤,曾多次南北摆动,南下淮河河道入黄海,北上海河河床入渤海,解放后黄河河道才成为了现在的模样。



个人观点,谢谢阅读。


这么近那么远F4


黄河泥沙百年后会填满渤海,外海永远填不满,为什么不改道外海?

不得不说这个问题问得好,很显然如果黄河改道外海,既可以免费的填海造陆,而且还能保持我国最大的内海之渤海的海域规模,真是一举两得,但实际上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首先是关于黄河泥沙能否在100年内填满渤海这个问题,这是一个简单的计算题,只需要掌握黄河每年向渤海输入的泥沙总量和渤海的容量以及渤海与外海的水体交换就能大概得出答案。

我们都知道,黄河虽然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故而自古就有“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说法,但并不是说黄河的含沙量是一成不变的,相反随着中上游地区特别是黄土高原一些列治理水土流失措施的实施,每年地表径流所携带的泥沙已大幅减少。根据2018中国河流泥沙公报数据显示,黄河多年输沙量为9.78亿吨,这比多年前的12亿吨或16亿吨下降的不只是一星半点。

如果按照黄河泥沙25&在沿途的河床沉积、75%则连同水流汇入渤海,根据黄河多年平均输沙量为9.78吨计算,2.445亿吨沉积在河床上,7.335亿吨被带到了渤海。再根据泥沙的密度为1.7吨并结合密度的计算公式p=m/V和V=m/p计算,每年输入到渤海的泥沙体积约431470588.2立方米。

上文中计算出了每年输入到黄河的泥沙的体积,下面我们再来算一下渤海理论上的容量有多大。

渤海是我国最靠北的近海(内海),它由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和中央海盆组成,总面积约为7.7284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约为18米,按此计算渤海的容积约为139111200立方米,简单的用这个数除以每年输入到渤海的泥沙体积得出的数字是3224.117791,也就是说不考虑其他外力作用,理论上黄河泥沙填满渤海至少需要3224年之久。

但实际上黄河泥沙是难以填平渤海的,这与渤海的地形环境和封闭程度有关。

首先,渤海并非是一个封闭的海域,它通过渤海海峡与外海(黄海)相通,这种三面环陆一面敞开的结构实际上不可能使所有泥沙完全在渤海海峡西侧沉积,而是在泥沙自身的重力以及水流等作用下向外海延伸;
其次,渤海海盆的地势由三湾向渤海海峡方向呈倾斜态势,非常有利于渤海内部沉积物质向外海输送;
最后,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勘察资料显示,渤海实际上在地质上属于华北地台的一部分,目前仍在沉降,而且沉降的速度远远要大于黄河泥沙沉积的速度。

综上所述,黄河泥沙想要填平渤海,基本上与古人所说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差不多。

至于黄河为什么不改道外海这个问题,我觉得一是没必要、二是不现实,为什么这么说呢?

众所周知,黄河由于多沙善淤、变迁无常,因此成为我国历史上决堤、改道次数最多的河流之一,仅有记载的决堤和改道次数分别是1590次和26次,并且上演黄河夺淮入海的次数也不止一次,可以说黄河的每次决堤和改道,都给沿岸的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

而现如今,由于国家和地方对黄河河道的治理以及对河堤的加固,再加上黄河径流量较历史上有所降低,甚至还出现过断流,因此可以说现代的黄河难以实现改道。

并且,现在的华北平原是我国人口最为密集、工农业最为发达以及交通等基础设施最为繁忙的地区,黄河改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黄河的改道也是不被允许的。

以上内容,欢迎补充和点评!


地理那些事


黄河泥沙百年后真的会填满渤海吗?前期头条讨论过此问题,大约需要200多年,这个数据来源于很早以前,在黄河泥沙年输出量16亿吨基础上推演的。如今黄河流域持续四十多年的干旱,径流的下降导致泥沙输出量减少了很多,其次黄河流域内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多大变化,黄土高原区降水量增多,弃耕还林,退耕还草,很多地方山青了,水也绿了,植被覆盖度也提高起来。流域内河流含沙量也减少了许多,据目前资料,黄河泥沙由原来的16亿吨减少为2~4亿吨,减少5倍多,理论上计算可延续到千年之后才填满渤海。

当然这组数据里面我们看不到是因为生态环境改变还是因为年径流量变化导致的泥沙量减少的比例,但有一点生态环境变化具有可持续性发展,因为流域内,人口集聚到城市里,退耕还林还草力度还在加大,所以黄河水变清了,如今变成的现实,也许黄河携带的泥沙埴平渤海将遥遥无期,我们还有必要人为改道吗?

历史上大约有七八百年时间,黄河袭夺淮河从江苏入黄海,离我们最近的一次是1942年黄河决堤,直到1952年才改为经山东流入渤海直至今日。那么六十多年前的这次改道给北方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给南方又带来了什么样的弊端呢?如果今天人为地将黄河改回经江苏入海,付出多大的成本呢,会遇到什么样的阻力?

首先对于华北平原来说,黄河的存在不仅仅是生我们养我们的母亲河,而且是救命之水,目前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生态环境正在恶化。

因为缺水,地下水超采,地面出现的漏斗,超采额度70~80亿立方米。

因为缺水,华北地区停止播种小麦,因为小麦是农业生产耗水最严重的农作物,每亩地国家补贴500元。

因为缺水,打井深度越来越深,有的井深达上百米,最后,原来的灌溉井变成枯井,饮水井变成了无水井。

因为缺水,华北地区工业部门受到了很大影响,耗水多的企业只能面临关停,GDP受到很大影响。

此时此刻改道黄河,对北方各省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雪上加霜,伤口上撒把盐。

我们再看看黄河故道的变化,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山东到江苏的铁路、大桥、管线早已是密密麻麻,牵一发而动全身。原古道两侧的民居、楼房、耕地阡陌连片,又将涉及无数农民的利益,这个成本比修建高铁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其次黄河改道还要修建大堤,围堤,相当于我们又重新建一条黄河,这个工程量大的惊人,虽然说在现有条件下,我们国家被称之为”基建狂魔“,工程量可以藐视,工程难度并不是很大,但实际操作太难了,我们已失去了实施的最好时机,黄河改道我们目前改不了。


地理纵横


放心。科学家说了,随着地球的升温,南北极冰雪融化而造成的海平面升高,您的担心将是多余滴[大笑][呲牙][笑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