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重力飛船是否在理論上能造出來?

一誠不染


不能。因為目前根本沒有發現可以在人類尺度上應用的反重力原理。但人類並不是對反重力原理一無所知,雖然知之甚少,但還是有線索的。

因此個人認為反重力飛船的理論很難建立起來。


反重力是什麼?

要回到這個問題,我們要反過來問——反重力不是什麼?

  • 反重力不是沒有重力,或者失重

  • 反重力不是反物質產生的重力,反物質仍然產生重力,因為反粒子的質量與正粒子質量相同;

上圖:反重力不是反物質產生的。


人類反重力的研究史

  • 據說美國空軍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曾對重力控制進行過研究。

  • 美軍前中校安塞爾·塔爾伯特上校曾撰寫了兩篇報紙文章,聲稱大多數主要的航空公司在1950年代就開始了重力控制推進研究。

  • 格倫·馬丁公司(Glenn L. Martin Company)是公開進行重力控制研究的公司,併成立了研究院。

  • 1973年的曼斯菲爾德修正案終止了對反重力項目的軍事支持。

  • 1988年7月,羅伯特·L·弗雷德(Robert L. Forward)在美國航空航天學會/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美國工程教育協會第24屆聯合推進會議上發表了一篇論文,提出了邦迪負重力質量推進系統。


  • 1992年,俄羅斯研究員Eugene Podkletnov聲稱在對超導體進行試驗時發現,快速旋轉的超導體會降低重力作用。但此實驗基本上無法重複。

  • 2013年,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在旨在研究反氫能級的實驗中尋找反重力作用。反重力測量只是一個“有趣的雜耍”,尚無定論。

  • 哥德科學基金會的重力研究所試圖重現許多聲稱具有“反重力”效果的不同實驗。該基金會為可重現的反重力實驗提供了100萬歐元的獎勵。但迄今為止,該小組通過重現過去的實驗來觀察反重力作用的所有嘗試均未成功。


上圖:正質量的飛船與反質量恆星的科幻假設。


人類關於反重力作用的線索是什麼?

我們對引力已經有了相當的瞭解,從牛頓的蘋果到愛因斯坦的時空的幾何,以及最近科學家提出的富有顛覆性的關於引力的“信息”本質認知。引力已經被充分地闡述。但是反引力作為邏輯合理的概念,仍然像是一個迷。反重力產生的可能性取決於在量子尺度上對重力的檢測和描述。截至2019年,物理學家尚未發現引力的量子性質。目前人類關於反重力的理論假設集中在下面幾個方面:


  • 負質量:反重力在廣義相對論的框架下是非法的。在廣義相對論下,重力是由局部質量引起的空間幾何形狀變化的結果,而重力實際上是變形空間的特性,而不是真正的力。儘管並不存在“負幾何”的定義,但可以通過“負質量”來產生“反重力”。實際上,適用於我們宇宙的相關數學模型和物理公式本身並不排除負質量的存在。廣義相對論和牛頓引力理論似乎都預示著負質量將產生排斥性的引力場。尤其是赫爾曼·邦迪爵士在1957年提出,負重力質量與負慣性質量相結合,將符合廣義相對論的強等效原理以及線性動量和能量守恆的牛頓定律。邦迪的證明產生了相對論方程的無奇點解。

上圖:負質量導致反重力的示意,這只是理論上的情形。
  • 與反物質無關:在廣義相對論下,任何形式的能量都會與時空耦合,從而形成引起引力的幾何形狀。一個長期的問題是這些相同的方程式是否適用於反物質。該問題在1960年隨著CPT對稱性的發展而被認為已解決,這表明反物質遵循與“正常”物質相同的物理定律,因此具有正能量,並且也像正常物質一樣引起引力(並對其產生反應)。

  • 暗能量是潛在的候選之一:但是人類對於宇宙膨脹現象的觀測逐漸獲得了越來越多的證據,自哈勃以來,宇宙不斷膨脹的各種觀測證據確切地證明了宇宙正在不斷以與萬有引力吸引有質量物體相悖的方向發展,這種現象暗示了一種反重力的作用力,目前科學界普遍稱之為“暗能量”,但也有學者稱之為“第五元素”。暗能量確實有對抗引力的作用,但它的內涵並不完全與引力相對。因為暗能量不依賴於天體的質量而存在,也就是說暗能量跟質量無關。但暗能量似乎也是宇宙的某種幾何,這類似引力是被描述為時空的幾何,宇宙中天體的運動像是兩種幾何體系的疊加作用,這兩種幾何體系的作用在某種意義上部分抵消,但不完全相對——重力讓天體靠近,但暗能量讓天體遠離(但實際上是讓宇宙的網格上的點相互遠離,這種描述有點不恰當,但為了表達那個意思……)。

上圖:一種關於利用暗能量來推動的星系重力引擎(只是科幻而已)。


上面提到的負質量根本沒有證實,而反物質已經被排除了,那麼暗能量是唯一可能的反重力的解決方案。但是暗能量的作用尺度太大了(屬於宇宙範圍的),即便人類能夠解釋,但最終也難以利用,我們下面來說一下。


反重力飛船需要恰當尺度上可應用的反重力原理

尺度的匹配是應用的前提。就像人類對四大基本力之一的強力瞭解不少(至少概念明確有數學模型),知道這是一種非常短程和強悍的作用。但是強力的作用尺度太小(大約在 10^-15~10^-10米的範圍內),只能在夸克級別發揮作用,因此無法被應用到人類尺度的需求上來,解決很多人類的實際問題從理論上就不可行。對強力的理解和應用只能侷限在微觀世界。

同樣在宏觀世界也是一樣,一個比較好的例子就是電磁波。不同波長的電磁波對應了不同尺度的觀測對象和應用——諸如紅外線對物質原子有加熱作用,而較低頻率和較高頻率的電磁波則不適宜這樣的而應用,這根本在於一種尺度的匹配。如果用波的原理來解釋的話,這類似一種共振機制。

上圖:作用需要尺度的匹配,也就是某種共振關係。


物質之間的波長尺度如果不匹配,那麼就難以形成“共振”,因此在某方面就難以相互作用,使得如同人類的世界與螞蟻的世界實際上存在著一定的不想幹性一樣,雖然你偶爾踩死那麼一兩百隻螞蟻其實並不影響這世界上螞蟻世界的總體繁榮。

所以反重力飛船需要的是飛船尺度的反重力原理和相關的那種反重力作用力。在目前可見的線索當中,這種尺度的匹配並不存在。


總結

個人覺得反重力飛船沒戲,在理論上都沒有。


小宇堂


半徑為10米,轉數為7500轉的陀螺,其邊緣線速率就能達到逃逸速度。配重合理,功率夠大,就能飛起來。

比如:用水銀配重,高速旋轉時,水銀就能通過離心作用,集中在了邊緣的管狀存儲艙裡。


王歡充


我只從人類現在已經掌握的物理學的一般知識和概念出發,談點看法。“重力”是什麼?“是萬有引力”。而”萬有引力”也許是物質世界而非反物質世界人類的認識。人類現在似乎察覺到了“反物質”、“反能量”或者說是“暗物質”、“暗能量”的存在,可是遺憾的是至今仍沒有確鑿的證據。如果人類在𣎴遠的將來能有所發現,製造出“反重力”火箭也指日可待。而現在一些“反重力火箭”的概念不外乎利用“萬有引力”的一些基本原理。


李和平868


反重力是不可能的,除非能找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的漏洞。廣義相對論認為重力是空間扭曲造成的,重力只是空間扭曲的表現形式,,重力是空間扭曲,空間扭曲怎麼反?最多是空間不扭曲而已,也就是最多做到沒有重力而已,所以在相對論被修正之前,反中你是不可能實現的。


千之一


二戰時期德國就已經造出來了…不過不要問為什麼德國還會輸掉戰爭?其實他們現在以另一種方式贏得了世界


阿福171601307


可以,外星文明早就造出來了,反重力,無慣性,超光速,不過先要了解宇宙中那96%是什麼,否則只在4%的物質宇宙中折騰,永遠不行。


8578997642aghjk


什麼叫反重力,地球讓,質量加引力,,就是重力。為了克服這種重力,必須要有一個反作用力。目前能做到這種反作用力動力,多是用燃料,化石能,礦石能,太陽能,等,這能暫時克服重力,隨時間為耗盡或損壞,沒有永遠這個定義。哈哈哈,如果產生永動類機械,可誰也不是永遠運動下去,至一定年限,疲勞,磨損,到最後失去動力,除費,一種新元素,能產生這種反作用力,可惜目前一直找,也沒找到。你想想,暫時克服反重力是成在,長期克服是沒有,多必須要吸收,維護,誰能保持長期反作用力目前是成在的。


bapldp


反重力就是一個能量問題,在未來能把所有物質的質量轉化為能量,克服重力進行行際旅行就能實現


15292026635汪新環


磁力差已做出來了,可實現磁共振可大幅擺動使磁力得到利用。可見本人頭條視頻


真能成磁動力


ji

可能是空性飛車?

也就的利用幾何結構構建動力系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