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連環畫到繪本,《水滸傳》是如何演繹的?

易安小童


《水滸傳》又名《忠義水滸傳》是我國古代長篇小說的經典之作,也是我國第一部以白話文寫成的章回體小說。《水滸傳》的版本很多,自金聖嘆改編的七十回本流行之後,其他版本流傳的就少了。

到了近代,隨著研究古典小說的人增多,於是各種不同的版本被挖掘了出來,《水滸傳》流傳的更為廣泛。現在流傳最廣的是一百二十回本。作為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在現在各種版本更足層出不窮,再加上電視劇的播出,使水滸故事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普及。同時 出現了各種連環畫本和簡化本,更適合兒童和青少年閱讀。使得水滸故事深入人心,尤其是武松打虎和魯智深打鬧五臺山的故事,可以說童叟皆知。

拼音本與繪圖本的發行,減少了閱讀難度,增加了閱讀興趣,使人們在輕鬆愉快的情況下學習到傳統文學知識。當然,有能力閱讀原著的最好是閱讀原著,如果再加上閱讀金聖嘆評點版本,收穫會更大。





故園聲


《水滸傳》是一部以北宋宣和年間宋江等聚眾起義為主的故事,作者施耐庵。這部名著屬於英雄傳奇的章回體長篇小說,以水泊梁山起義為背景,敘寫了農民反封建鬥爭的發生,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

《水滸傳》在民間影響深廣,有眾多版本發行,其中以卜孝懷,墨浪,任率英等共同繪製的《水滸傳》連環畫被稱為是小人書歷史上的經典之祖。這套連環畫二十六本,曾經多次再版印刷,很多六七十年代出生的讀者對它印象頗深,那時候,一冊在手,可以忘掉吃飯和睡覺。

八十年代後,日本的漫畫繪本被引入中國,對傳統的連環畫造成了大的衝擊,新一代讀者的閱讀興趣發生了偏傳,連環畫也慢慢的退居在閱讀舞臺的一角,慢慢的走進了收藏的行列。

連環畫是中國的好東西,是中國的"民間國粹",中國的傳統故事應該有適應今天時代的表述。為了讓《水滸傳》這部連環畫適應新的讀者和新的閱讀習慣,用繪本讓《水滸傳》連環畫重生。

繪本,即圖畫書,就是畫出來的書。繪本以圖畫為主,並附有少量文字。繪本可以講故事,學知識,也可以幫助孩子建構美好的精神世界。繪本,是國際上公認的最適合幼兒閱讀的圖書。當然,繪本也有成年人的讀物。

人類的所有文明都具有圖畫敘事的功能,文字也起源於圖畫。從小人書變成繪本,文字的變化精減了,圖書的畫幅開本變大。如同電影一樣,放大的細節,可以使讀者進入歷史的某一空間。繪本與我國傳統的連環畫相比較,好像是供低幼兒童看的一部電影,即展示出寬廣的視野,又有細節的特寫,而且情節有趣,劇情緊湊。很受當代讀者的歡迎。

繪本《水滸傳》和連環畫《水滸傳》擁有不同時代的讀者群,各有偏愛喜好。繪本《水滸傳》也算是連環畫的一種新的表現形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