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学二年级有必要读四大名著吗?

宏伟蓝图66708243


我认为二年级,还没必要读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




首先我们分析的是,《三国演义》,《水浒传》。


这本书我觉得建议四年级孩子看




西游记,适合一、二年级看


而红楼梦,适合五、六年级的学生看





综合起来,我觉得二年级的学生可以听这些书,或者看这些连环画。


杨大人6875


其实这些书并不必要分年纪。

有人说,读水浒传,怕读成混混,读西游,怕整天空想神神怪怪,读红楼,太深奥,读三国,太心机。

实际上,这些都是想多了。

读书,不等于生活。没有谁因为读书,就把书里写的,完全当成生活中的事儿了。

我也是大概这个年纪开始读水浒三国的,记得那时候读的是非常旧的书,开头几页都不见了,而其他小伙伴看电视,我们每天会将书里描述的和电视里演的做对比,大家都其乐无穷。

至于红楼梦,很多人都误会成这本书应该是成年人读的书,其原因就那几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于是一堆成年人告诉你这书孩子不能读,只有成年人可以读,然而他们也没有读过,人云亦云一辈子。

仔细看红楼梦,你会发现男女主人公都只是十二三岁的孩子,和小孩子看的动漫里的主人公年龄差不多,大观园,其实就是青春乐园,为什么孩子就不可以读呢。

这四本书,在大浪淘沙中留下来,最首先不是它的价值,而是故事足够吸引人,人们都愿意看,才会存留下来,其次才是其作为经典的价值。

作为孩子,他看这些书,并没有什么不合适,甚至推荐直接看原著,看不懂的跳过就可以,而不是去看那些所谓的翻译版本。

相信孩子如果能够看完,对他的成长,一定特别有意义。


大雄老师


我儿子今年刚上一年级,已经开始接触四大名著了,买的是少儿版的,识字量少,每天的阅读都是我读他听,他挺喜欢听的,我觉得你也可以是少儿版的,不求孩子能听懂,只是先让孩子接触并且让孩子了解中国的四大名著


最爱德云天团


小学二年级有没有必要读四大名著?我的建议是————没有必要。

我是一位小学语文老师,从二年级开始就有和班里同学共读一本书的习惯,但是直到五年级我才给孩子推荐读四大名著。

同时我也是一位妈妈,家有女娃上二年级,我有和孩子每天读书的习惯,但是我从未推荐孩子读过四大名著。

这是由四大名著本身的特点和低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四大名著是经过历史检验的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其文学价值和深厚的内涵是毋庸置疑的。

  • 从语言上看四大名著都属于明清小说,其语言并不完全是白话文,对于刚刚丢掉拼音,自主识字的二年级学生来说,读起来难度过大。
  • 从内容上看四大著所涉及到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都比较的深,已经远远超出了二年级学生所能认知理解的水平,即使读过,也只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无法汲取其精华。
  • 从字数上看四大名著动辄几百万字,十分考验孩子的阅读毅力,二年级阶段正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良好时机,过早的阅读大部头的书籍,容易使孩子望而却步。

虽然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的四大名著的简编版,但我个人是不赞同孩子阅读的。

简编版虽然字数少了,但也删掉了很多的精华的东西,孩子虽然能够匆匆读一遍,得不到什么收获,反而自以为读过了四大名著,对读原著失去了兴趣。

过早的给孩子阅读四大名著,就像给一个肠胃尚未发育成熟的婴儿喂食成人的饭菜一样。饭菜虽然可口,但已经超出了婴儿肠胃的接受能力。

总而言之,我不建议二年级学生过早读四大名著,可以在四五年级的时候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阅读能力的时候再来阅读原著。二年级还是建议阅读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书籍,比如说《大林和小林》、《木偶奇遇记》、《大脸猫和小糊涂神》等等。


且听丰吟


读名著很有必要。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是因为经典。读名著可以培养阅读能力,增强语言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1、通过名著可以让孩子知道很多经典的故事,而这些经典故事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和写作的时候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果写作时用到这些故事既能让作文内容更加丰富,而且作文也能比较准确表达出意思。


2、通过名著,你可以了解到很多古代中国风土人情、各类知识,拓宽你的知识面。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面是否广泛是一个很重要的考察点。尤其是现在马上要来临或者已经来临的大语文时代。

3、名著通常都是经过时间岁月考验的,所以,在这些名著中有很多有深刻意义、经典、引起大多数人共鸣的某些东西,阅读名著,能让你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4、名著中通常有很多正面的、积极的人生态度。阅读名著能让孩子形成比较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对孩子以后的人生会有很大的帮助。学生时期的读书往往也是最深刻的。



对于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培养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阅读能力是要从小培养的。但是,知识和道理从来就不是单纯从书本中能获得的,父母还要言传身教,多与孩子互动沟通,这样还能增进与孩子中间的感情,当然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可以让他以后少玩手机。


还有最好别买所谓的少儿版,不是多点图或者带着拼音就真正的适合儿童了。


很多少儿版质量参差不齐,正常买就行,可以带着孩子一起读,顺便自己也读一读名著。


鲁南小倪vlog


虽然小徐老师是一名常年从事一线教育的老师,而且也知道我国的四大名著是中小学生必读书目,但我不主张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就去读自己不喜欢或不理解的书。一来,小学二年级不考四大名著上的内容,二来,什么时候才可以读四大名著是有时间要求的,过早的读根本无法了解书的妙处。而且还浪费时间,打击孩子的阅读兴趣。

那么四大名著几年级会考,考什么内容,几年级该读,要读到什么程度?下面小徐老师就简要说一说:

一、小学一二三年级可以读《西游记》注音版。因为《西游记》情节简单,内容生动有趣,符合孩子们的认知及生理特点和兴趣特点。但是一二年级也不会考《西游记》上的内容。读纯粹是因为适合。如果不喜欢读《西游记》,让孩子看看电视剧也不错。毕竟一二年级孩子的学习任务还不重,提高建立对名著《西游记》的初步认识要比看弱智的动画片强得多。

二、小学四年级开始学生可以接触一些简缩本的《三国演义》《水浒传》,也可选择听书。比如凯叔讲故事中讲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都非常适合孩子们听。同时《西游记》也可以重读一遍少年儿童版的,对故事情节和其中的描写做更深的认知。

小学四年级的孩子随着知识含量的增加,理解能力也大大增加。《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既有一定的历史基础,又有丰富的小说情节,市面上少年儿童版的名著一方面简缩了晦涩难懂的部分,将文言文词语全部改为简单好懂的白话文,因此在四五年级让孩子来读,一方面可以了解那段历史,同时也可以了解故事主要人物和内容。、

三、五年级的小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的孩子就可以试着读点原著了,但是《红楼梦》因情节太过复杂,因此仍然不适合小学生阅读,但《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都可以试着读一下原著了。并对原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做最大的了解。

另外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整个一单元分别选了《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水浒传》中的《景阳冈》,《西游记》中的《猴王出世》。

虽然往往篇幅不大,但却都是选自原著。因此也意味着从五年级开始,直到六年级和小升初,这几部名著中的部分人物和故事情节都会有有所考查,但大部分考查作者、主要内容、故事情节等。

具体小升初期间需要学生们掌握的四大名著中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如下图所示:

一、《西游记》重点考查知识点:

二、《三国演义》重点考查知识点

三、《水浒传》重点考查知识点


综上所述,四大名著作为中小学必考文学常识,小学除了《红楼梦》不考外,其他三书会有主要人物和情节的考查,即使孩子不读书,对以上图片中提到的人物及情节也应该有所了解。


指尖教育帝国


我觉得一点都没有必要。

孩子才小学二年级,且不说是否认识书中的大部分字,就算是认识所有的字,那么也无法理解书中的故事,那看了又有啥意义。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会慢慢学习选自四大名著里面的一些很经典的片段,当孩子开始学习这些片段并表示对这些片段很感兴趣的时候,便可以给孩子看看,不过《红楼梦》是真的不建议小的时候看。

我家宝贝也是二年级,我从来没有叫他去看一些很有名的一些书,去书店也是孩子喜欢什么样的书就买了,四大名著完全没有涉及。之前跟朋友了解的少儿编程,我家孩子上个学期就已经开始学习了,所以我们偶尔会去买少儿编程的书去看,孩子喜欢并能看懂就够了,孩子长大后就会慢慢接触这些东西,不要着急。

我家宝贝现在天天跟着少儿编程的老师在那学习做小动画小游戏,小家伙学会了之后很自信,每天都跟我们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学校表现也很好,老师经常打电话说小家伙脑袋瓜子转的快,听到老师的夸奖,我很谦虚,但是心里还是暗搓搓的高兴。

我觉得孩子该在那个年纪做什么,他就会接收什么。不要急于去让孩子接受。


开心妈ma


我是小学语文老师,在小学20年了。我的答案是没必要。理由是:

一、二年级孩子还小,识字量不足。拿起四大名著中任何本,都读不通几句话。读不懂,反而让孩失去兴趣。

二、四大名著内容不适合二年级孩子读。无论是三国计,水浒义,还是西游幻、红楼情,二年级孩子都理解不了。

三、二年级学生鉴赏水平不足。四大名著作为小说的代表,其艺术水平之高,不是一般小说可比,即使读完高中也不能说鉴赏的来,更别说年级孩子。

最后,四大名著都带有文言文表达方式,二年级学生没接触过文言文,读起来会非常吃力。实在想让孩子了解四大名著,可带孩子看少儿版的绘图本,带拼音的。效果会更好。至少上初中以后去读原著。

我是田园春晴,欢迎关注我,一起讨论教育问题。


田园春晴


我觉得小学二年级学生有必要阅读我国《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等四大名著。

因为,只要是在校学生,都应该有在业余时间学习四大名著的权利和兴趣,这个影响了众多中国人甚至外国人的国粹中的历史和文学相结合的文化精髓,是炎黄子孙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除非教科书里没有编入四大名著,除非学校和老师不让学生们学习。那么,学习四大名著是学生们的题中之义,而且学习得越早越好,学习文化和知识,必须是从儿童时期培养其兴趣和爱好开始,小学生不自觉地学习和不知不觉地、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和知识,是最好的教育学习方式。

我曾经问过一位有文化的朋友,你平常是如何导指导你的孙女学习的。这位朋友答道:我们都没有管她教她的,她长大了进幼儿园、进学校读书,自然会学习知道的。我听后,无言以对。只是心里在想,你一个当爷爷的,连中华传统美德的尊老爱幼的最基本的知识都没有给你孙女讲过吗?

我的孙女自会说话以来,我就给她用普通话讲故事、读绘本、朗诵古诗词、朗读《三字经》给她听,让她在不自觉的学习中习惯了聆听。就这样到了她19个月的时候,忽然有一天,她不要我给她朗读《三字经》了。我当时觉得很奇怪,便试着考查一下,结果呢,把个《三字经》前面的一段背得溜溜熟,我很欣喜,又一直说出上一句 ,而她就说出下一句,一直到她背诵完毕。

紧接着,我就是教她的古诗词、名言、拼音和英语字母和单词等知识,她只听我给她朗诵3~5遍《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水调歌头·游泳》、《水调歌头·中秋》、《石壕吏》、《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采桑子·重阳》、《十六字令三首》等等诗词,她便背诵得十分流利精彩。更可喜的是,孙女还要逐句逐句地问我,杜甫的《石壕吏》写的是什么意思啊?我当然是耐心地给她讲解,直到她明白为止。

由此,我得出结论:学习要从娃娃抓起,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在寓教于乐的学习中,在不自觉的“灌输”中,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教育和启发,培养出了学习兴趣,使其得到了锻炼和成长。


杨厘V13368314267


四大名著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包括《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四大名著对于孩子的教育非常有帮助,而我们家长的引导也至关重要。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重要的还是对于他们兴趣的启发,这个阶段的孩子不适合进行太深层次的阅读,如果家长想要提前对孩子进行文化熏陶的话,不妨先从四大名著中一些简单易懂的小故事开始讲起。

兴趣为先导

大多数二年级的孩子对文字的理解还比较浅薄,枯燥的文字往往难以对他们产生吸引,所以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引导孩子进行理解,将四大名著中经典的片段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孩子们听,既避免了孩子对于复杂文字的抵触情绪,同时通过家长生动的叙述来引起孩子的兴趣,为之后的系统阅读打下好的基础。

其中,四大名著中《西游记》的故事最适合先给孩子普及,西游记本身是童话故事,其中的诸如石猴诞生、三打白骨精、智斗牛魔王等故事可以片段化地讲给孩子听。一般孩子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内容理解是关键

当孩子到了四、五年级的时候,可以给他们买一些带有插图和拼音标注的简版书籍,让他们开始尝试独自进行阅读,而父母也要从旁引导,帮助孩子将书中的内容理解清楚。不需要有太深入的思考,重要的是对各个人物和情节的理解。

这个时候,可以尝试着把《西游记》、《三国演义》的简易版故事给孩子读。但此时,还不建议把《水浒传》、《红楼梦》给孩子阅读。因为这两本书的情节相对比较成人化,一般的孩子接受起来可能还存在一定难度。

思想塑造是目标

四大名著的优秀在于作者通过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故事片段,为我们传承了很多优秀的品质和人生的哲理。当孩子开始有了自己对于生活的认知和感悟的时候,可以让他们尝试进行原著的阅读,从中进行思想的挖掘,也能够帮助他们塑造更好的品格。

经典著作的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并不是一遍阅读就能吃透的,每个年龄段的阅读感悟是不同的。小学阶段的名著阅读重在兴趣引导,故事性的讲解是主要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