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歐洲人始終不承認俄羅斯是歐洲人,認為他們是蒙古人的後代呢?

幸福地帶2


鐵木真的大兒子朮赤的地盤,欽查汗國,存在250年,列寧的父親和今天防長紹一鋪的父親都是蒙古人


檢檢子


歐洲人不承認俄羅斯族人是歐洲人,主要是以下原因引起的。


有點黃種人的味道!

第一,俄羅斯族人屬於斯拉夫民族,與南斯拉夫、西斯拉夫(波蘭),東斯拉夫(烏克蘭以及白俄羅斯和俄羅斯),一樣,都是斯拉夫民族的一個亞種。但是與歐洲的其他人種例如日耳曼人、英格蘭人,法蘭克人不同,更多的俄羅斯人信奉基督教分支~東正教,而不是信仰基督教分支~天主教。換句話說,歐洲人覺得俄羅斯人與自己的宗教信仰有差別。

第二,俄羅斯是橫跨歐洲大陸的國家,不僅僅是歐洲國家,還有亞洲部分。所以歐洲人覺得俄羅斯就是一個大雜燴。不同的地域決定了不可能是同一個人種。

第三,俄羅斯本來就是一個歐洲莫斯科公國,但是由於歷代統治者推行擴張政策,攻城掠地也包括了歐洲各國,使得許多歐洲國家對俄羅斯的侵略擴張政策特別反感,所以以不承認他們是歐洲人,進而對俄羅斯族人心存戒心,注意防範。

第四,公園十四世紀,蒙古的欽察汗國佔領了莫斯科公國,又推行了初夜權制度,使得烏克蘭俄羅斯的血液裡流淌著蒙古韃靼的鮮血,因而俄羅斯烏克蘭又有黃俄之稱。的確有這段歷史,所以歐洲人就把這段歷史抖出來,讓俄羅斯人感覺沒有面子。其實還是防範俄羅斯推行侵略政策。


第五,俄羅斯國家不是單一民族,不僅僅有俄羅斯族人,只是俄羅斯族人佔據俄羅斯民族總數的70%,但是還有其他少數民族佔有20~30%。不僅有信仰東正教的,信仰天主教教的,還有信仰伊斯蘭教的,也有仰佛教的,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錦繡中華一捧土


傳統意義上的歐洲,不是地緣上的歐洲,而是文化意義上的歐洲,這是從中世紀的查理曼帝國繼承過來的。因而,在歐洲人的意識裡,只有信仰天主教的地方才能從文化意義上稱之為歐洲人。



這裡的歐洲人包括了日耳曼人,高盧人,羅馬人,盎格魯-薩克森人,西班牙人以及維京人,甚至包括了南歐的希臘人,可是對於斯拉夫人,吉普賽人和猶太人歐洲人卻不予承認。不僅不承認,而且還爆發過多次宗教戰爭。曾經強盛一時的波西米亞帝國就是在清教徒的洗劫之下沒落的。

至於俄羅斯人,其本身屬於北斯拉夫民族,更信仰東正教,在地緣上又在歐洲大陸的最東邊。在傳統的歐洲人眼裡,這裡已是蠻荒地帶,因而生長在蠻荒地帶的民族也就是野蠻民族,歐洲文明自然是無法接受野蠻民族進入歐洲文化圈的。



再加上歐洲歷史上的兩次“上帝之鞭”都是從東方而來,匈奴人,蒙古人都是在佔領了這一地方之後向西進發的。這讓傳統的歐洲人從心理上就無法接受自己被野蠻民族征服的歷史,更無法認同其為歐洲文化圈中的一份子。也因此,無論是拿破崙還是希特勒,最終都要入侵俄羅斯的目的,就是要雪恥。



而當俄羅斯帝國建立之後,這個帝國的野蠻擴張也的確讓傳統的歐洲感到了恐懼。以至於,彼得大帝為了消除這一恐懼,讓俄羅斯融入歐洲,下重禮迎娶了普魯士的公主。即使這樣,在傳統歐洲人眼裡,他們依然是另類,依然無法成為歐洲文化圈的一份子。


傅斯鴻


一、 俄羅斯人的民族性格跟歐洲不同。

歐洲人不承認俄羅斯是歐洲人,不是覺得他們長得不像歐洲人,而是說他們骨子裡流著蒙古人的血。原來的俄羅斯人和歐洲人一樣單純,純正的俄羅斯人熱情好客,文明禮貌,待人接物、一團和氣,高貴不傲慢,斯文不低賤,不卑不亢,是純粹的農村紳士。

俄羅斯在古時候既不是一個大國強國,也不是一個好戰的國家,他們反而膽小怕事、愛好和平。準確地說,俄羅斯的變異,從蒙古人開始。蒙古人對這裡進行了200多年的統治,先後建立起的兩個國家金帳汗國和白帳汗國,都是俄羅斯的天朝上國。從此之後俄羅斯脫胎換骨像換了一個人一樣,面目全非。

在蒙古鐵蹄踏入東歐平原的時候,那裡存在三個國家——也烈贊公國、弗拉基米爾公國以及諾夫哥羅德公國。成吉思汗派兒子來這裡的時候也有恃無恐,就像鬼子進村那樣大搖大擺,也沒帶多少人就殺過去了。

也烈贊公國在蒙古騎兵來的時候,並沒有大敵當前的感覺,象徵性抵抗一下就投降了。

弗拉基米爾公國在當時對也烈贊蒙難袖手旁觀,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天真地像個觀眾看著鄰國滅亡,也沒有積極備戰,結果唇亡齒寒。

最後一個國家諾夫哥羅德公國也懶得跟成吉思汗的軍隊廢話,打開城門,直接投降。

蒙古人在歐洲東部這兩個世紀也沒有閒著,在女性身上播種好戰種子,留下了好鬥基因。

蒙古時代結束後,滲入蒙古基因的俄羅斯人就像打了雞血一樣,驍勇無比,殘酷血腥,野蠻好戰,俄羅斯人開始了無窮的擴張,幾個世紀把疆土擴大了幾十倍。所以說,歐洲人覺得俄羅斯人異類。

二、 俄羅斯的經歷和特質與歐洲不同。

俄羅斯人外形跟歐洲沒有什麼區別,而且沙皇跟歐洲各國的君主也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但俄羅斯的歷史進程和俄羅斯人的心路歷程跟歐洲其它國家截然相反,俄羅斯沒有文藝復興、沒有工業革命,沒有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的飛奔,也沒有走向真正的共和。

相比歐洲人的紳士、包容和契約精神,俄羅斯人野蠻、粗魯,失信像溼水,翻臉像翻書,沒有原則、沒有底線、不講道義。他們為了目的不擇手段。而且喜歡鋌而走險,即使是到了近現代,俄國的領導人也喜歡把核大戰掛在嘴邊,信奉領土問題沒有談判只有戰爭。這在歐洲人看來是不可思議、難以理解的。

三、 俄羅斯人的思維跟歐洲不同。

歐洲國家早在兩百年前已經實行了君主立憲,甚至在更早的時候就實行了輪流執政和分權,可是俄羅斯人更喜歡集中,更習慣專斷,喜歡強人。俄羅斯歷史上從未出現過君主立憲,頑固堅持落後制度;除了沙皇強勢外,也跟俄羅斯人民族性格有關。

他們不太在乎個人自由,也不介意吃的好壞和吃飽沒有,更在意國家地位;因此在全世界都追求更好制度的時候,俄羅斯人還把斯大林當成神來崇拜,在蘇聯解體後的新千年,普京出現了,他一點也不比斯大林弱勢,普京的出現不是偶然,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

俄羅斯人寧願餓肚子也要在國際舞臺上呼風喚雨,而歐洲其它國家,內閣走馬燈似的解散,換領導人比換鞋墊都勤,他們的人民喜新厭舊,如果出現普京這樣一干20年的領導人,人民早就炸窩了。

從擴張方式上俄羅斯人也非常極端,跟歐洲人大相徑庭。

歐洲人在殖民過程中手段也非常血腥,對於敢於反抗的當地人民也是毫不留情、殘酷鎮壓。但局勢穩定後,他們就採取相對較平和的懷柔政策,當然他們也不是什麼天使,只不過是為了更好掠奪當地資源,穩定他們的殖民統治。

相比之下,俄羅斯人的擴張過程就叫人不寒而慄,更加殘忍。

他們每到了一個地方,要領土、要財富,什麼都要,就是不需要當地人。對於當地人採取能殺就殺、能趕就趕的策略,一個

不留。所以俄羅斯人佔領的地方,當地原住民沒有生存下來的可能,不是逃亡就是被殺掉,填補真空的就是俄羅斯人或唯俄羅斯人馬首是瞻的外遷至此的少數民族了。

俄羅斯人咄咄逼人、沒有妥協精神,喜歡強權,這是歐洲人難以接受的。俄羅斯人的做法不僅在歐洲,即使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都是異類。日本軍國主義罪惡滔天,日本侵略者禽獸不如,但他們佔領殖民地,往往還搞點虛假繁榮,給臉上貼金,多少投入點精力搞建設,要是換了俄國人佔領,對不起,除了往殖民地拼命移民,大概看不到他們其他的舉措。

因此歐洲人無法接納俄羅斯,他們防範俄羅斯,敵視俄羅斯,把俄羅斯看做是文明世界的最大威脅。歐洲人的做法也許有失偏頗,但俄羅斯是歐洲的另類,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歷來現實


其實與其說歐洲人不承認俄羅斯是歐洲人,不如說歐洲人看不起俄羅斯,至於認為俄羅斯人是蒙古人的後代,只是自己的口舌之快罷了,俄羅斯是和蒙古人有一定的關係,但絕不能說俄羅斯不是歐洲人。不僅從地理還是人種來看,俄羅斯人是歐洲人這點毋庸置疑。

我們看下俄羅斯演變的過程,被蒙古人統治是在1240年開始的,這期間蒙古人統治了俄羅斯地區250年之久,但只是統治,雖然享有新婚的初夜權等等,但是本質上俄羅斯人還是俄羅斯是人,主體部分依然是歐洲人為主。當地有蒙古人的後裔,那也只是少數而已。

俄羅斯人的主體民族應該是歐洲的東斯拉夫人,在中世紀時期,維京人曾經征服過東斯拉夫人,俄羅斯人經過第一次的混血,後來逐漸分裂成今天的白俄羅斯人,烏克蘭人以及俄羅斯人,但他們依舊是歐洲人!

在金帳汗國統治俄羅斯期間,雖然有很多人與蒙古人通婚,但那只是上層人士,你平明百姓還想嫁個蒙古人?或者你娶個蒙古女人?這在當時是很難實現的,因此蒙古人與俄羅斯人的通婚只是在一個小圈子裡,並沒有改變主體民族。

另外俄羅斯處在歐洲邊緣地帶,本身的文化等方面與歐洲相差很大,歐洲人普遍看不起俄羅斯人,在西方針對俄羅斯人是蒙古人的言論中,有一句話很震撼:“撕開一個俄羅斯人的皮,你就會發現一個韃靼人 (蒙古人)。”他們認為俄羅斯人應該是和中亞那一片打成一片,俄羅斯人根本不配和我們驕傲的歐洲人做朋友!

其次,俄羅斯沒有文化不錯,但是應了一句話:沒文化真可怕。咱沒文化,但會打你們有文化的,在歐洲史上,俄羅斯人曾多次進入歐洲腹地,俄羅斯的擴張速度實在是太可怕了。歐洲人必須團結起來,並醜化俄羅斯,以此同仇敵愾共同對抗這一霸主。

還有一點就是俄羅斯人與歐洲人的信仰不同,雖然都是基督教,但是俄羅斯是東正教,歐洲基本上是天主教,這又加深了對俄羅斯人的討厭之情。可是不管你怎麼說人家俄羅斯,他就在那裡,有本事直接武力解決,用文字侮辱,誰不會啊?這難道就是高貴的歐洲文化?不覺得丟臉嗎?


歷史深度揭秘


對於歐洲人不承認俄羅斯人為歐洲人,這使得俄羅斯非常的尷尬。反過來亞洲國家更不承認俄羅斯為亞洲人,俄羅斯作為一個橫跨歐亞兩大洲的國家,無論是從人種民族和宗教信仰以及歷史文化來看,俄羅斯都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歐洲國家。



只不過由於俄羅斯在近代史上的侵略掠奪,在亞洲部分擁有超過其歐洲部分的大面積領土,事實上也是俄羅斯在16世紀中葉,從歐洲越過烏拉爾山向東方亞洲方向擴張過來的。那麼歐洲人為什麼一直不能承認俄羅斯人的歐洲身份呢,這裡面有俄羅斯民族發展的一個特殊過程。


特別是在歷史上俄羅斯被蒙古人從1240年征服開始,統治時間近250年,俄羅斯人無論語言文化和生活習俗,以及在人種上,方方面面都受到了蒙古人很大的影響。歐洲人認為俄羅斯是蒙古人的後代雖然不免有點誇大,但還是有一定道理的。蒙古人給俄羅斯人留下了深深地烙印,不過俄羅斯人主體上還是歐洲人。

一、俄羅斯人是歐洲的東斯拉夫人,俄羅斯民族的形成有兩次大規模混血。第一次是在中世紀時期北歐海盜維京人入侵中東歐平原,征服了東斯拉夫人也就是俄羅斯的初級階段。維京海盜和東斯拉夫人的結合混血有了基輔羅斯公國,現在的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以及白俄羅斯人都是從基輔羅斯走出來的。後來因為內部分裂成為一些小邦國,13世紀蒙古人西征基輔羅斯徹底滅亡。



因為戰爭其中一支羅斯人東移成為俄羅斯人,其它兩支分別成為現在的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 13世紀初蒙古人入侵東歐徹底征服羅斯人,俄羅斯所居住的東歐平原,屬於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的金帳汗國統治。雖然蒙古人武力強大,但是從人數比例上仍然是少數,蒙古人就利用扶持傀儡政權的辦法進行間接統治。


在蒙古人統治俄羅斯的多達200多年裡,俄羅斯的王公貴族為了交好蒙古統治者,爭相與蒙古人通婚。俄羅斯人或娶或嫁都以與蒙古人通婚為有身份,這麼多的幾代人下來,佔20%的俄羅斯人大部分是上層貴族與蒙古人有混血通婚。沙皇一家就先後娶了6位蒙古公主,而佔俄羅斯人口多數的農奴和苦力反而沒有這個機會。

所以現在俄羅斯人看上去是歐洲人,但仔細留意一下就很容易發現,也有長著蒙古東方人臉型的俄羅斯人。這就是說,俄羅斯人確實與蒙古人曾經大規模通婚混血,但是還不足以改變俄羅斯人的整體外貌。偶爾也經常可以發現長相像蒙古人的俄羅斯人,這就是雙方通婚混血的結果。俄羅斯人與維京海盜混血不影響外貌,而蒙古人是東方人長相,歐洲人認為俄羅斯人從人種來看,也已經嚴重混血。

二、因為蒙古人統治了俄羅斯人兩個多世紀,不僅有人種通婚混血現象,而且在對於國家制度和文化習俗上,對俄羅斯人有很大的影響。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蒙古人的幫助,俄羅斯作為一個統一的公國也很難形成。俄羅斯從蒙古人哪裡學到了軍事制度和行政管理,特別是蒙古人彪悍的尚武精神。沒有前面蒙古人的征戰歐洲,就沒有後來俄羅斯所謂的“戰鬥民族”,蒙古人嗜土如命的掠奪擴張理念都被俄羅斯人全面繼承。

三、俄羅斯人在歐洲人眼裡本來就是一個異類,俄羅斯地處歐洲邊緣,經濟和文化上長期落後於歐洲。俄羅斯人對於歐洲文明沒有什麼貢獻,在歐洲歷史上存在感很低。歐洲人大多數信仰天主教或者基督新教,而俄羅斯的信仰是東正教。等到歐洲人抬頭看到新的俄羅斯出現的時候,俄羅斯已經蛻變成為四處征戰掠奪土地的蠻族,幾乎與當年蒙古人一樣。

所有的俄羅斯歐洲鄰國,幾乎無一例外的都受到了俄羅斯的領土掠奪,都有切膚之痛。俄羅斯從小小的莫斯科大公國開始侵略擴張,侵吞了超過原來自身幾百倍以上的領土面積,領土橫跨歐亞。歐洲人對俄羅斯是既恨又怕,認為俄羅斯的表現更像蒙古人,但又無可奈何,歐洲人從心裡討厭俄羅斯。美國人實際上就是歐洲人移民,傳承的是歐洲文化,對於俄羅斯的認識與歐洲觀點完全一致。

綜述、歐洲人不承認俄羅斯為歐洲人身份,是出於文化和歷史上的偏見。俄羅斯民族雖然與外族混血現象嚴重,但主體上應該還是歐洲人,不過是俄羅斯人繼承了一些蒙古人的文化和生活習俗。歐洲人歧視俄羅斯人的深層次原因,是俄羅斯在近代史上的侵略擴張。

俄羅斯全盛時期領土面積達到2240萬平方公里,面積之大超過兩個歐洲。就是蘇聯解體成為15個國家之後,俄羅斯現在仍然有1700多萬平方公里面積,還是世界第一領土大國抵得上兩個美國。如果說俄羅斯人像蒙古人,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嗜土如命的戰鬥民族精神。


亦新湖


對於位於東歐的俄羅斯,雖然西歐國家不至於將其開除歐洲洲籍,但是,面對來自東方的蒸汽壓路機和鋼鐵洪流,西歐國家在瑟瑟發抖的同時,一直將俄羅斯視為野蠻粗魯的代表,視俄羅斯人為鄉下人,蒙古人的後代。很顯然,在西歐白種人的眼裡,“蒙古人的後代”、有了蒙古血統的俄羅斯人,自然不再是“高貴”的純種白種人。

俄羅斯人

西歐國家對於東歐地區的俄羅斯歧視由來已久。例如在二戰時期,納粹德國除了將以斯拉夫人描述為“劣等民族”之外,對於俄羅斯人,他們還有一個稱呼,即“蒙古野蠻人”。可見在中西歐人眼裡,尤其是德國人眼裡,雖然俄羅斯人也是金髮碧眼,與白種人無異,但是,他們並不認可這一點,直接將俄羅斯人視為蒙古野蠻人。

其實,西歐人將俄羅斯人視為蒙古人的後代,除了根深蒂固的歧視和偏見之外,也並非毫無道理。事實上,俄羅斯與蒙古的確有著極為深刻的淵源,甚至其體內的確有蒙古人的血統,而這,就要追溯到蒙古帝國時代。

自成吉思汗在蒙古高原上崛起,併成為整個蒙古遊牧民族的統治者以來,在成吉思汗的率領下,蒙古就開始了有史以來人類最大規模的遠征。在將幾乎整個亞洲大陸納入統治範圍的同時,蒙古鐵騎的兵鋒開始踏上了歐洲,最遠時蒙古騎兵甚至達到了歐洲多瑙河流域。位於東歐的俄羅斯自然也在蒙古的征服之列。

俄羅斯

成吉思汗和其繼任者經過多年的征戰,最終建立起了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龐大蒙古帝國。但是,面積高達數千萬平方公里的龐大帝國,以當時的通訊條件,根本無法做到統一,因此,根據蒙古的傳統,成吉思汗將蒙古帝國分成了若干個封地,將其封給了他的子孫及功臣們。最終,這些封地演化成了著名的四大汗國和元朝。

這其中,佔據瞭如今俄羅斯大部分疆域的汗國,就是著名的金帳汗國,也被稱為欽察汗國。公元1236年開始,著名的長子西征開始,在成吉思汗孫子,也就是他的長子朮赤次子拔都的率領下,蒙古鐵騎先後征服了烏拉爾河以西、伏爾加河流域的諸多部族。西征之後,拔都返回了伏爾加河流域,建立起了欽察汗國。

金帳汗國和其實蒙古汗國

作為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的金帳汗國,拔都及其子孫對於南俄草原及伏爾加河中下游流域、黑海北岸等廣闊地區的統治,長達兩個半世紀之久。如此漫長的統治,在蒙古人的影響之下,哪怕在金帳汗國衰落沙俄崛起之後,俄羅斯依然深受蒙古的影響。

例如,東方專制主義政體一直在和沙俄國內具有深遠的影響,同時,俄羅斯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社會、生活等諸多方面,也帶有濃重的蒙古特色,這顯然與西歐國家的截然不同。也因此,他們西歐國家顯得格格不入。

金帳汗國

最重要的是,且不說蒙古在征服東歐地區時的燒殺擄掠造成的人口銳減,在金帳汗國統治當地的250多年間,作為統治階層,蒙古的人口也一直在迅速增長,同時,在金帳汗國覆滅之後,這些蒙古人也最終融入了俄羅斯民族,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因此,如果說有些俄羅斯人具有蒙古血統,並不奇怪。

與此同時,雖然同屬白種人,但是,俄羅斯人屬於斯拉夫人,他們與應法德等國的日耳曼人並不是同一民族,本身就有巨大的差別。而且,雖然同屬基督教國家,但是,俄羅斯人信奉的是東正教,而西歐國家則主要以天主教和新教為主,依然存在巨大的差別。

正是俄羅斯與西歐諸國存在如此巨大的差距,俄羅斯在與西歐國家格格不入的同時,也受到了以西歐國家的諸多歧視,例如不承認俄羅斯人是歐洲人,例如,將他們視之為蒙古野蠻人。


鳶飛九天2018



歐洲人之所以這樣認為是有根據的,俄羅斯本身就曾受蒙古統治過,而且時間很長,影響範圍很廣,裡裡外外都透一種蒙古擴張氣質,至今它的領土已經囊括歐亞,也曾拜蒙古的興奮所賜,甚至一度威脅歐洲,所以歐洲人一直把它看成另一個蒙古人後代的原因。在俄羅斯下轄一些地方還保留蒙古地區,比如韃靼共和國,圖瓦共和國,布里亞特共和國,卡爾梅克共和國,基本覆蓋它領土大部分地區,尤其是金帳汗國統治時期,整個俄羅斯基本受蒙古統治,在其境內除了北面諸公國以外,克里米亞半島的克里米亞汗國,伏爾加河流域的喀山汗國和阿斯特拉罕汗國,往東是位於西伯利亞地區的鄂畢河流域西伯利亞汗國,哈薩克地區的諾蓋汗國,白帳汗國,藍帳汗國,這些國家後來都組成為今天俄羅斯帝國的領土,這也無怪乎今天歐洲人不承認它的緣故,因為它佔有了成吉思汗後人的地盤,甚至一度還將外蒙古納入附庸區,就是成吉思汗老家,可見俄羅斯和蒙古親密的關係是很難分開的。


早在它萎縮於北歐時,就和蒙古政權有緊密的聯繫,那時成吉思汗長孫拔都帶領西征軍橫掃歐洲,首先俄羅斯諸國首當其衝,所以最終在俄羅斯地區最後確立了統治,建都薩萊,國號欽察汗國,這塊地方算作成了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領地,拔都正統治的核心就在俄羅斯,所以算作是它的一個朝代而已。可俄羅斯卻不承認這個觀點認為是俄羅斯的枷鎖,使歐洲人對喪失信任的開始,但事實上他們不得不承認一點,沒有蒙古人也許他們更弱小,在與西方鬥爭中連主動權都不會有,蒙古人也給他們找來了自信,使他變成了全球第一的領土大國。


在俄羅斯當時只有三個小公國,很不起眼只算作小城鎮而已,有弗拉基米爾公國,諾夫哥羅德公國,也列贊公國,沒有蒙古到來憑他們一己之力,在到莫斯科公國走向擴張遠景上是很渺茫的,原因他們根本就不瞭解外面的世界有多大,也不會想到這樣做,也許他的仍處在原來的狀態。再與主子金帳汗國交往中這才明白汗國下轄的地區有多大,和其他兄弟國,比如伊兒汗國,察合臺汗國,元朝。


畢竟這一時期,金帳汗國輝煌的時代大部分處在元朝,元朝恰恰是它的宗主國,忽必烈的孫子元成宗封金帳汗國國王為寧肅王,金帳汗國仍食元朝的部分俸祿,領朮赤平陽食邑。所屬領地俄羅斯公國是瞭解這個情況的,他們為此還組建了元朝其中之一的斡羅斯衛。所以東西方那時通過絲綢之路是很便利的,西方使節出使蒙古每每通過俄羅斯才抵達蒙古,而對於金帳汗國內部而言,他們不止互通有無,還聯姻,有的蒙古貴族甚至成了大公,王公貴族的姓氏起源。根據統計,俄羅斯曾有蒙古血緣的大公92個,50個王,13個公侯、300多個貴族姓氏,所以歐洲人一直認為俄羅斯是蒙古人後代的原因,蒙古不僅幫了俄羅斯還造就了俄羅斯,他將原來的政局有所改變,由原本的基輔為核心的勢力轉移到莫斯科是一大成就,再造了一個永不磨滅的輝煌,成為歐洲史上首次超過羅馬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的頭號陸上大國。這就有後來為什麼俄羅斯帝國皇帝自稱沙皇的原因,承認自己是羅馬帝國的繼承者。


可是歐洲人並不那麼認同,相反卻不承認他是歐洲人,地理上雖然將烏拉爾山和烏拉爾河以西劃為歐洲,但政治意思卻存在嚴重差異,認為俄羅斯曾受亞洲人很長時間統治,已經認同了它的不同屬性,雖然很臨近,已經意識上將俄羅斯和歐洲劃分開對待。其次他們這樣認為主要原因是因為俄羅斯擁有大部分亞洲地區,也算亞洲國家。還有政治意思上的差異,在俄羅斯地盤上出現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它成了西方歐美國家的冷戰,時至今日,歐洲都不願接納俄羅斯加入北約,由於大陸相連,過去俄羅斯對土地過於獨愛,蠶食了他們不少,所以寧願和隔海的美國走在一塊也不願意和俄羅斯走在一塊,這也是情有可原的。


龍文說史


  俄羅斯領土面積約為171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從地理位置上來看,俄羅斯地處亞歐大陸北部,雖然跨越了兩個大洲,而且其領土在亞洲的面積遠超歐洲,但從歷史和政治的角度來看,我們通常認為俄羅斯是一個歐洲國家。不過,歐洲人(尤其是西歐人)卻並不這麼認為。他們認為俄羅斯是亞洲國家。他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認識呢?原來,歐洲有一句諺語:剝開一個俄羅斯人,會跳出一個韃靼人。這句話是說,俄羅斯人的體內,實際上是流著亞洲蒙古人的鮮血,因此不應該屬於歐洲人。

  

  俄羅斯的國土面積巨大,但首都莫斯科卻建立在靠近歐洲各國的位置,它內心是非常希望假如歐洲這個大家庭的。曾經蘇聯數次向假如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聲稱所有歐洲國家一起協商合作替代軍事聯盟,以此維護世界和平,還要加入歐洲集體安全協議。人家北約建立的目的就是要防範蘇聯的威脅,他還想加入進來?面對蘇聯的這一腦洞大開的要求,西方國家想都不想,以“本質上不值得討論”直接否決了。

  

  俄羅斯族人屬於斯拉夫民族,與南斯拉夫、西斯拉夫(波蘭),東斯拉夫(烏克蘭以及白俄羅斯和俄羅斯),一樣,都是斯拉夫民族的一個亞種。但是與歐洲的其他人種例如日耳曼人、英格蘭人,法蘭克人不同,更多的俄羅斯人信奉基督教分支~東正教,而不是信仰基督教分支~天主教。換句話說,歐洲人覺得俄羅斯人與自己的宗教信仰有差別。

  

  最重要的是,且不說蒙古在征服東歐地區時的燒殺擄掠造成的人口銳減,在金帳汗國統治當地的250多年間,作為統治階層,蒙古的人口也一直在迅速增長,同時,在金帳汗國覆滅之後,這些蒙古人也最終融入了俄羅斯民族,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因此,如果說有些俄羅斯人具有蒙古血統,並不奇怪。與此同時,雖然同屬白種人,但是,俄羅斯人屬於斯拉夫人,他們與應法德等國的日耳曼人並不是同一民族,本身就有巨大的差別。而且,雖然同屬基督教國家,但是,俄羅斯人信奉的是東正教,而西歐國家則主要以天主教和新教為主,依然存在巨大的差別。正是俄羅斯與西歐諸國存在如此巨大的差距,俄羅斯在與西歐國家格格不入的同時,也受到了以西歐國家的諸多歧視,例如不承認俄羅斯人是歐洲人,例如,將他們視之為蒙古野蠻人。


烏拉雜談


遠慮近憂讓歐洲人很難認同俄羅斯人,雖然俄羅斯出美女氾濫。

一、歷史上俄羅斯人對領土的慾望讓歐洲人感到顫抖。

公元15世紀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的莫斯科大公國只是一塊1300平方公里的土地,當時還在蒙古人建立的金帳汗國的統治之下,1547年史稱第一任沙皇的伊凡四世使用集權暴力手段,開始了俄羅斯領土擴張的步伐,先後滅掉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大諾蓋汗國和巴什基爾亞,使北高加索許多民族歸順俄羅斯,俄羅斯開始成為多民族國家,同時向波羅的海擴張。此時的俄羅斯實力已經勝過蒙古人,莫斯科大公國也從一個蒙古的附庸國成為了一個戰鬥力劇增的區域性強國。

俄羅斯能有這樣的成就,離不開這位暴戾又偉大的伊凡四世。他的母親葉琳娜是蒙古金帳汗國大汗的後裔,蒙古人熱衷於領土擴張的天性遺傳給了伊凡四世。在當時金帳汗國的統治下多數俄羅斯貴族都與蒙古韃靼人有連續的姻親關係。在俄羅斯的沙皇制度下,總共有6位皇后具有蒙古人的血統,在一段時期內,俄羅斯具有蒙古人血統的大公達到了92位,產生了300多個貴族姓氏,至今我們熟悉的沙俄第一名將庫圖佐夫元帥、蘇聯元帥鐵木辛哥、前俄羅斯總統葉利欽都有蒙古血統。同樣在好鬥的民族性格上,俄羅斯人和蒙古人不相上下,所以西方有句諺語:

“扒開一個俄羅斯人的皮,就能看到一個蒙古人的血脈。”

俄羅斯人在看待沙皇擴張領土的邏輯是:勝利者不應該被指責。秉承這個口號, 俄羅斯的領土疆域從1300平方公里擴張到1709.82萬平方公里。雖然俄羅斯的地位沒落了,但從近些年對車臣、南奧塞梯的戰爭中可以看出,俄羅斯戰鬥民族的屬性不沒有消失。

二、現在的俄羅斯立場很尷尬。

二戰後在俄羅斯的土地上誕生了第一個社會主義聯盟-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後來形成了以俄國為首的華約組織,與當時包括歐洲大多數強國在內的西方陣營-北約形成對立,差點擦槍走火引發第三次大戰。雖然蘇聯已經解體,但是俄羅斯還是繼承了大量的制度、文化、軍事力量。

俄羅斯的國土面積巨大,但首都莫斯科卻建立在靠近歐洲各國的位置,它內心是非常希望假如歐洲這個大家庭的。曾經蘇聯數次向假如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聲稱所有歐洲國家一起協商合作替代軍事聯盟,以此維護世界和平,還要加入歐洲集體安全協議。人家北約建立的目的就是要防範蘇聯的威脅,他還想加入進來?面對蘇聯的這一腦洞大開的要求,西方國家想都不想,以“本質上不值得討論”直接否決了。

1990年戈爾巴喬夫訪美時也半開玩笑對老布什說俄羅斯也想加入北約,被老布什無情拒絕。葉利欽主政期間實行親美政策,國內也出現了不少加入北約的呼聲,但是北約人愛答不理。

現在國際舞臺上,俄羅斯與美國也是明裡暗裡的爭鬥,而國際問題上唯美國馬首是瞻的英、法、德諸多歐洲強國也不會認為俄羅斯是歐洲的一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