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師的三個基本標準,你做到了嗎?

好教師的三個基本標準,你做到了嗎?

  什麼是好教師?是特別會“教書”、充分掌握課堂話語權的教師?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有課堂掌控力、會教書、特別能講通常是評判好教師的標準。如果說19世紀和20世紀的好教師都是‘教的專家’,那麼21世紀的好教師則必須成為‘學習行為的設計者’,要達到這一目標,教師必須做好以下三點:

  第一、少教多育

  教與育是兩個概念,如果教是“陽”,育就是“陰”。現實教育的問題是教得太多、育得太少,以致許多學校充斥著教訓、教導、訓練,而“育”卻少之又少。什麼是“育”,其實就是讓孩子在愛的環境裡自己體驗、感悟、成長。

  中國古代教育家都是少教多育的典範,孔子自不必說,商朝宰相伊尹輔佐了五位帝王,作為太子的老師,其核心教育思想就是少教多育。鬼谷子培養的幾個弟子,決定性地影響了戰國紛爭的局勢,其教育成功的秘訣是“以修身之道馭治世之術”,其教育方式亦是少教多育。

  第二、少教多學

  教與學也是兩個概念,如果教是“陽”,學就是“陰”。之所以要課改,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減少教師滿堂灌、填鴨式教學,讓學習真實地發生在學生身上。

  教師為什麼要少講?因為少講才有可能把控教與學、教與育之陰陽,減少對學生的干擾、控制、傷害,利於學生早日發現自己、成為自己。

  第三、少他多自

  換句話說,就是減少“他主”,注重“自主”。一個人不可能改變另一個人,除非他願意改變。從這個意義上說,好的教育本質是自我教育,好的教學本質是自我學習,好的管理本質是自我管理。

  現實中,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無論是學校管理還是班級管理,“他主”仍處於主導地位,成人對孩子控制過多,進而導致成長中的傷害,讓孩子不能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

  走向“自主”,就是教育者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選擇,更多的是提供愛的環境,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讓成長成為自己的生命常態,而不是自己不成長卻要求孩子成長,自己不讀書卻強迫孩子讀書,自己不學習卻強迫孩子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