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到底有多難?

崔博


實話說,高中數學難不難取決於人,對於邏輯思維好,理解能力強,空間想象能力強的人來說,高中數學不要太簡單,高考數學145分以上的人不要太多好吧。

當然反之,對於理解能力差、邏輯思維欠缺、空間想象能力不佳的人來說,高中數學確實有一定難度,但就應試而言,只要頂著不耐煩努力去學,把基礎分都拿到,數學上110根本就不是難事。

說高中數學難最後連110都考不到的,就幾種可能,第一是學校確實不行,老師的教學有問題,第二種是嘴上說好好學了其實根本就沒學,第三種就是智商問題了。話雖然不好聽,但確實是這樣,高考很多人以為是靠天賦?壓根就是看每個人的努力程度。

很多高中數學極佳的人,考上了一些理科院校的數學系,然後被現實挫敗的例子比比皆是,因為高中數學真的是太基礎了,對於數學而言,大學數學才是高等數學的起點,隨便找個數學系的同學問問,高中數學之於高數來說是個啥?


為什麼近年來大公司招聘不再只滿足於大學本科,甚至研究生學歷的還要求你本科也必須是985、211?很多人說是歧視,其實就是歧視,因為作為高考這麼一個根本輪不到靠天賦的考試來說,你都不夠努力上不了全國前50名的學校,憑什麼畢了業想進全國前50名的公司?而在所有的高考科目中,數學是最好考高分的,因為文科尤其是語文想考到140以上非常難,但數學學好了則遠比語文容易得多。


所以說,如果數學能力不好,只要努力都能考到110分以上,如果考不到真的不是數學太難,上面三點原因自己分析吧。反過來說,數學連110都考不到,985?211?跟他們說拜拜吧。


未泯雙瞳


高中數學有多難?以我女兒的親身經歷告訴你,孩子今年開學是準高一,但由於是實驗班的孩子,所以已經提前上了一個學期的課。最近一次數學考試全班的成績千差萬別,整體不容樂觀,平均分為78.6,最高分132,最低分50。雖然我們學校不是重點學校,但是這些孩子也是從一堆孩子裡選拔出來的,基礎相對還是較好的,可見高中數學跟初中數學相比還是難很多。

老師和前幾屆的家長告訴我們這種成績非常正常。問題出在高中數學對學生的理解、消化、邏輯能力要求較高,初中所學的知識只觸及皮毛,孩子只要認真聽課後,多做題就可以學得很好,高中所學的概念已經很抽象,知識的內涵深,而且外延又非常廣,要想取得好成績,就需要把概念公式徹底理解,這對學生提出了要改變以往的學習模式。家長也不用著急,孩子通過慢慢的學習領悟,慢慢的適應成績就會慢慢的上來。老師對孩子提出了三點要求。

1.調整心態,克服畏難情緒。很多孩子還沒上高中,就對數學產生了恐懼,尤其是女孩子,這種學習心態萬萬不可有,你都沒有試過,努力過怎能說自己不行。從初中到高中的學習這是孩子自身進步的體現,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練習總結才能逐步的提升自己。

2.提前預習。進入高中之後,學習壓力明顯要比初重,如果沒有養成提前預習的習慣,上課就容易跟不上老師的節奏,學習效率大大打折扣。預習時遇到不懂的地方,上課就會自覺認真聽講,一旦理解,思想上豁然開朗,印象就特別深。通過預習還能發現自己的知識漏洞,通過複習彌補漏洞,一環扣一環,知識就學得更紮實。

3.及時複習,碰到不懂的虛心向同學和老師請教。老師上課的內容,孩子一般都能聽得懂,但是孩子一定掌握了這道題嗎?不一定,讓他自己做就不一定做得出來,就是訓練不到位,課後一定要多加練習,熟能生巧。碰到不會的題目一定要虛心請教,而不要把它交給百度,是懂非懂,沒有消化吸收,肯定不是你掌握的這道題。

孩子要積極轉變心態,堅持培養思維習慣,給數學花費更多點時間,熟練基礎,掌握難點,加大練習,及時複習,提高學習效率,一定可以學好高中數學。

加油,高中黨!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歡迎分享和交流育兒路上的點點滴滴,關注萌萌的逗。


逗媽聊教育


你好,我是一名北大在讀博士,當過8年高中生家教。

考入大學之後,我就開始當高中生數學家教,教過上萬名的高中生,根據高中生在學習數學中遇到的困難與困惑,結合歷年高考數學考試大綱的解讀,總結出一套高效數學答題策略與解題技巧。針對如何學習數學,快速提高數學成績以及在高考中提高數學做題技巧都給出了詳細方法。

如果有需要領取這本書的家長及學生,私信:領書,我會免費送給你。

我先講一個自己的學習經歷。

我剛上高中的時候,第一次數學考試,我只考了90分。按照自己當時的成績,是完全不可能考入北大。經過那次考試,我開始總結數學學習方法,總結失敗經驗,高考時數學成績考取145分,被北大錄取。

數學難嗎?難!但數學容易提分嗎?它是所有科目中最容易提高分數的一門科目!

因為高考數學中有80%的題目都是基礎知識的考查,也就說,如果你能掌握這些基礎知識,你的數學成績至少在120分,而能夠數學120分, 其他科目能夠保證基本分數線,那麼一定能夠考入一所本科院校。

而我國年年本科率僅有44.7%,連一半都不到,也就是說,考入本科,已經戰勝了很多人。

那我們應該如何學習數學呢?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科目,它需要更多的是技巧。高考數學時間緊張題量大,如果你掌握了做題技巧,那麼一定能考取好成績。

我總結了很多數學做題技巧,比如我自己研發的一個學習方法叫“交併集”理論,這種方法運用在選擇題中,能花費時間少,正確率高。

除此之外,運用6步就能做出導數問題,大題當過小題。

如果有需要這些學習方法的學生或者家長,私信:方法,我會免費送給你。

高中數學難,但總有破解的方法,而掌握了正確方法去學習,才是一個高效率且明智的學生。

學習需要努力,但更多的是需要技巧與方法。


北大博士教數學


我高中選的是理科,數學真的是非常讓我頭疼的一個科目。我還記得剛文理分科的時候,因為我初中數學學的不錯,所以我很有自信的選了理科。但真的是一失足成千百恨,高中數學難度真的很大,要是想考優秀真的很難,但要是拖成績後腿也真的不容易(除非你一點都不學)


1.先說選擇填空:高中選擇填空真的和初中不一樣了,在分值上就有很大差別,一般初中的都是一題三分,而高中則是一題五分。基本上都是最後一道選擇和填空最難(基本靠蒙),我還記得我高考的時候最後一道選擇就沒蒙對😭因為分值佔的比較大,所以前面的最好不要錯(前面也一般都是基礎的和難度適中的題)。

2.三角函數:三角函數一般在填空後,它要簡單是真簡單,但難起來真的要人命。不過不管難不難,一定要熟練掌握好公式,這真的是非常重要。


3.選做題:選做題真的會比後面大題要好做(一般情況下)所以一般要先做,實在是碰到了難的,那你就認栽吧。一般是有關圓的題或是函數什麼的。

4.導數:導數真的是非常難,一般能做對第一問就差不多了,第三問一般人別想了。

5.排列組合:這真的是很考思維的一道題,我當時真的被這種題整得很懵。一度覺得這是要靠天賦的。所以考試的時候只能祈禱考簡單一點的。

總之,高中數學豈是一難字可形容的!


懸疑扒


說到高中數學,這個話題感覺離我已經很遠了。

但是高中數學給我留下的印象還是很深刻的。

以前一直覺得自己數學很好,但是上了初中之後我開始有些懷疑,等到上了高中之後,我就確認我的數學不好。

因為我的空間立體幾何思維真的很差。

高一的時候的數學還是偏代數一點,我的能力完全可以應付,所以每次數學考試分數都還可以,也沒有過於擔心什麼,後來選擇文科也是因為物理不好,才選擇了文科。

從高二開始吧,開始學習一些立體幾何的知識,我的反應就奇慢,別人可以很快反應出來老師講的東西,我不行,也試著去做過專項練習,但是還是效果不大,所以高二的數學一直維持著不上不下的水平。

等到高三,因為要應對高考,所以高考數學題會出一些很綜合的大題,我更跟不上了,但是我把數學基礎題做好,基本上也沒有拉我太多的分,但是相比其他科目來說也是短板了。

高中的時候我們班數學考滿分的男生每天都在玩魔方,那時候我還不知道玩那個有什麼用,現在想想,那是在鍛鍊自己的立體思維。如果你覺得可行,也可以試試,通過玩魔方鍛鍊一下自己的思維方式。


師兄說教育


反正數學課是基本上沒有聽懂過吧,後面學到什麼雙曲線啊什麼解析幾何的簡直要命。

其實結合大學的學習情況,我覺得是高中的課程太多也有關係,上大學的時候能把自己悶在圖書館一個上午去學習微積分,也是能學進去的。高中基本上一直在一個學不會的循環裡面。作業量那麼多,每天晚上做完別的科目的作業以後就剩下數學了,這時候腦子也不想動了。

我屬於那種老師講什麼數學公式定理還能記得住的,但是我就不會運用,等到解題的時候就卡在那做不下去了。其實當時學理科都是聽說將來就業比較方便,其實我更感興趣的還是文科,這樣數學的難度也不至於那麼高。


百萬瀟灑哥


我是一名教高中數學的老師,從事高中教育工作有近9年了,我來談談我對高中數學的看法。

1,高中數學確實有難度。

學習的內容多,知識點很多,並且比較細。考試的題目往往很靈活,有難度,這就需要學生多做題,這樣才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才能很快把題目做出來。雖然題目千變萬化,但是萬變不離其宗,考的仍然是那些知識點。

考的題目往往計算量大,有的題目算起來還比較麻煩,一些計算問題不好處理,如果學生計算能力不強,不熟練,就很難適應它,自然就覺得高中數學比較難。比如,解析幾何的大題第二問,計算量一般很大,並且不好算。很多學生直接就放棄了第二問。

思維含量大。如果學生沒有學懂,沒有理清楚思路,就很難學出解答題的完整過程,特別是立體幾何的大題,過程往往比較長,而且思維嚴密。

公式多,容易記混淆。特別是三角函數和解三角形,公式很多,但是隻要學生理解了就可以自己推導公式,尤其是把相關公式結合起來記憶就不會弄混淆。這樣就好很多。

2,高中數學也不是那麼難。不然為什麼那麼多學生考高分,甚至考滿分?我曾經高中數學考過4次滿分。我的秘訣就是主動學習,大量做。數學主要靠思維和計算,只有多做題,你才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才能提高計算能力和解題速度,才能考高分啊。

很多學生向我抱怨數學成績遇到了瓶頸,總是無法突破90,她們又想考高分,又不肯多做題多下功夫。這是不可能的事。世界上不可能有這樣的事,不付出努力就能收穫果實。

想突破數學,考高分,就必須腳踏實地多做題,做好題。

高中數學絕對比高中物理化學要好學一些,簡單一些!

3.我是荊州的鄧老師,近9年來一直從事高中數學教育工作,編寫了30多本高中數學資料,供我的學生們使用,我的資料正在走向全國各地,幫助更多的高中生突破瓶頸,找回自信,提高數學成績。我會陸續在頭條的悟空問答,就把我的一些心得和經驗分享給大家。

4.我編寫了30多本高中數學學習資料,上面收錄了荊州市最近5年質檢的題目,還有荊州中學八校聯考和沙市中學四校聯考的題目,還有荊州中學週考的題目。難度略大於高考,只要把我編寫的數學資料學懂了,拿下高考數學問題不大!

2018年高考,用過我資料的考生高考數學得分都在120以上,總分550以上。

荊州中學的一名理科生陳同學,從高二開始在我這裡補課,一直補到高考,在不到2年的時間裡,做完了我編寫的30多本資料,數學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從剛開始的35分提高到90分,然後逐漸突破110.120,每次考試,分數都在不斷上升,從未下調過。這是很罕見的,因為他學紮實了,他就能一直考高分,無論卷子難不難。他得到提高的不僅僅是考試分數,還有學習高中數學的濃厚興趣!到後期,他還能問我一些深奧很有價值的數學問題,我感到很欣慰。






高中數學鄧老師


數學學習只有兩點,一個是技術,一個是聰明。

兩者皆有就是大學霸,兩者皆無就是小學渣,而大部分同學是有一個缺一個。

什麼是技術?

我們把從小到大,掌握的數學公式定理稱之為技術。舉幾個例子,大家可能更清晰。

  • 小學時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用的方法是假設籠子裡都是雞,然後利用腿數的差趣推裡出擊的個數。這種方法不好理解,但是沒有辦法,因為技術有限,只會整數的加減乘除,但是到了初中之後,會學到解二元一次方程組,這時候可以設雞的個數為x,設兔的個數為y,通過列方程組,解方程組,可以輕鬆求解。這就是技術進步帶來的好處。
  • 初中時一次函數和二次函數問題,裡面會用到很多平移,旋轉等技巧,在初中也是難題,但是到了高中之後,我們有點到直線距離公式,兩點間距離公式等,可以輕鬆解除初中的難題。這仍然是技術進步帶來的好處。

什麼是聰明?

聰明就是接受能力的快慢,舉一反三的能力,有些同學在聽懂一道題後,就可以做出好多類似的變形題,這個能力確實不簡單,要練出來也非一朝一夕。雖然在成長的過程中,聰明程度會隨著做題增多而緩慢提高,但是父母給的基因要佔決定性因素。

很多小朋友看到這兒會很悲觀,其實不用,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是不聰明的,我教過很多學生,大概有幾萬名,讓我印象深刻的聰明人,只有兩個。其中一個是四天學完了高中所有課程,還有一個是隻要老師講過的題就一定不會錯。做不到這兩點就不要談聰明!



高中學的更多是技術?

高考數學歷經幾十年,雖然總有改革出現,但是題型始終萬變不離其宗。所以題型推陳出新的頻率也很慢,那麼,在打高考卷的時候,根本不需要聰明,只要技術到位就可以。所以高中數學你要練幾個技術,這幾個技術練好了,數學成績一定沒有問題。

  1. 計算。 該能力應該在初中練成,但是很多高中生計算能力欠佳,明明思路OK的題,總是不定時的出現錯誤,導致結果錯誤。計算是個大事兒,練習計算要做到滴水不漏,做到穩準狠。在我教的學生中,只要計算能力過關,目前考多少分都有辦法把他提上來,而且是很輕鬆的提上來。
  2. 公式。高中對公式的要求要做到能推會背, 你可以按照教科書的方式推導出來,同時也能不假思索的背誦出來。只有掌握這兩點,才能在考試中熟練應用。
  3. 二級結論。二級結論就是不在教科書中的結論,同時考試還經常用到,我們把這些結論也背下來,在考試用到時會讓我們如虎添翼。我總結過很多的二級結論,會不定期的在圖文中更新,有需要的學生可以關注我。
  4. 題型模板。高考數學中的題都有固定的解題模板,我們要做的是把模板練熟,等題來時直接套用即可, 比如說遇到二次函數的最值問題,直接上來一個模板,分幾個情況討論就搞定了。關於模板的問題,我曾想過放到圖文中,但是操作起來太麻煩,在今年高考過後,我會錄視頻傳到頭條上,高三的同學就不用關注了。

如果能做到以上四點,高中數學不僅能做對,還能很快的做對,甚至說不需要選擇題的排除法,試選項法等等,就可以從頭到尾,一個一個的做,那樣打得也比別人快。給人一種很聰明的感覺,其實不然,只是技術比較熟練而已。


數學你新哥


很多家長都跟我聊過,說: 伍老師,我的孩子已經很努力了,可數學成績總是50多分。初中可不是這樣的,高中數學究竟有多難?向我這樣發問的家長是在太多了。即便是重點高中的學生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可以說有太多學生因為數學成績,而拉低了高考的分數。從而錯過了理想的大學,這樣的案例數不勝數。那麼,高中數學難在哪裡,又該怎麼辦麼?



1、抽象性難度增加,學好數學需要提高理解能力

剛上高中,首先會遇到的是函數,整個高中最重要的章節。隨後再加上立體幾何,空間想象能力又不可能一下子建立起來,所以學習起來就會比較困難。

高中數學思維方法與初中階段大不相同。初中學生學數學,靠的是一個字:練!高中學生學數學,靠的也是一個字:悟!

2、從記住解題技巧到真正靈活運用,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需要不懈堅持。

老師在課堂上講的知識,感覺完全聽懂了,但佈置的課後作業,卻很有可能做不出來。即使平時做練習沒有問題,到了考試,那些自我感覺良好的題目,還是沒能得分。



究其原因,是因為還沒有做到熟能生巧,百鍊成鋼。因此,不熟練就會出錯,做不到高質量練習,這是高中數學的難度所在。

3、知識點複雜模塊多,無力應對,需要更加刻苦高效的學習,堅持不懈。

很多模塊相對獨立,要學好它們,學生需要不停的轉換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函數剛有感覺了,立體幾何又讓人飽受打擊,而壓軸題必考的解析幾何,綜合性題目幾乎無處下手。

在多個模塊中,會讓數學成績不停起伏——學到容易的地方,成績就高,難的就低,身心都受到折磨。這樣磕磕絆絆地學,等到高考總複習,需要面對模擬題時,會頓覺茫然無措。



我是一名重點高中教師,9年的高三教學經歷。如果你在數學學習中遇到困難,努力很長時間,成績不見提升與突破,可以私信我,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高中數學伍老師


只要上過高中的人,百分之八十的人都覺得數學很難!到底有多難呢?也許難道你用上一本草稿本都未必把某道題算出來。 記得那是一個星期前的數學課, 我筆掉到地上彎腰去撿, 從此再也沒聽懂數學........高中數學如果學的好,那高考的時候就有很大的優勢。

高中的數學學習的內容多,知識點很多,並且比較細。考試的題目往往很靈活,有難度,這就需要學生多做題,這樣才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才能很快把題目做出來。雖然題目千變萬化,但是萬變不離其宗,考的仍然是那些知識點。


考的題目往往計算量大,有的題目算起來還比較麻煩,一些計算問題不好處理,如果學生計算能力不強,不熟練,就很難適應它,自然就覺得高中數學比較難。有永遠搞不懂的函數關係、數列變化、導數……雖然題型幾乎不變,但只要改變一個符號,對大多數同學來說,這又是一個新題。高中數學,理科生還好,理解能力比較強,很多通用的題目對他們來說不是難事。他們往往可以做出解析題的第一問甚至第二問的前半段。

但是對於文科生來說,很多東西形成了一個固定的思維,習慣去用同一種方法看問題。所以導致很多文科生在做題的時候把自己逼到死衚衕裡面。自然而然會覺得數學很難。

我們高中老師常說,高考數學不難的!都是基礎題,平常時練好及格不是問題。事實上到了高考的戰場上,數學仍舊是拉後腿的那一科。基礎題只有選擇題的幾道題,填空題幾乎就是猜數字,並沒有那麼簡單。而且計算量也大,很多人算到一半思路就沒有了。都說做題要從容易的開始做起,但是數學,貌似從解析題開始就不是容易的題目了。


習慣性的只看第一問,要是第一問沒有完全解出來,根本不會去看第二問,這就導致了很多同學沒有信心和耐心寫數學。所以高考數學真的讓同學們覺得很難! 難與易是相對的,掌握了方法就很容易,沒掌握方法就是相當的難,在歷年高考中數學考到140+大有人在,甚至有滿分的考生,但也有幾十分的考生,很拉分的一個科目,方法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對學數學的興趣,對數學有興趣的人學起來簡直易如反掌。對數學沒有興趣的,學起來就簡直是魔鬼。當然,也有天分的因果關係。


不管怎麼說,高中學好數學是非常重要的,學好數學,意味著你有很大的機會與別人拉開大差距。加油吧,其實高考數學也不可怕,平常心對待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