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诸葛亮等杰出人士是战无不胜的吗?

隋香明


刘邦西汉开创者、但还不是杰出木,诸葛亮蜀汉军师兼丞相、历史上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但均不是战无不胜。刘邦没有汉初三杰的帮助根本打不下西汉江山成为一国之君,诸葛亮再厉害若无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若无蜀汉的勇将,他也难开创自己的辉煌功业、一世威名,刘备苦无谋臣良将也建不成短暂一时的蜀汉,跻身三国立之一成为一代帝王。


小龙女5505


世界上根本没有“战无不胜”的人,更不要说刘邦、诸葛亮。刘邦之所以得天下,不是因为他战无不胜,恰恰是他能“累败累战”。

刘邦以一介布衣,提三尺宝剑斩白蛇,诛暴秦灭霸王定天下,创建了大汉王朝。他的成功就在于能败敢败会败: 其一,他“知人善任 ”。刘邦一介草莽,居然登上皇帝宝座,引用他自己的话说:“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刘邦聚集天下英雄,知人善任终获成功;其二,他“舍得封赏”。 刘邦懂得感恩和激励,他不吝啬封赏,对功臣舍得加官进爵,对士兵舍得奖励,大家都愿意为他出生入死;其三,他“好色不贪色”。刘邦攻入秦阿房宫,也为宫中声色犬马所动,但听到张良的劝诫,非但没有生气 很快还军霸上;其四, 他“从谏如流 ”。名士陆贾谏言:“你可以马上得天下,但能马上治天下吗?”刘邦虽面有惭色,仍然虚心听取以资借鉴,他能广纳良言,得以兴邦;其五,他“知错能改”。刘邦称帝后追求享乐,在京城长安兴建“上林苑”,供自己享乐。萧何上书反对,他虽然不乐意,仍然接受了萧何的批评意见,还亲自赔礼认错;其七,他“有远见 ”。刘邦临终前,把国事托付萧何,之后曹参,之后王陵并陈平辅之。他还可见 ,刘邦虽短学问却有见识,能识人有远见。

诸葛亮之所以辅佐刘备“三分天下有其一”,不是他战无不胜,而是他能够在“败中取胜”。《舌战群儒》中张昭怼诸葛亮曰:“先生自比管仲乐毅,刘豫州未得先生之前,尚且纵横寰宇,割据城池;今得先生,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反不如其初也?”怎一个“败”字了得。难能可贵的是诸葛亮辅佐刘备,总能“败而不亡”,以弱小之力仅存于魏吴两强之间,并一步步走强,曾一度出现蜀汉鼎盛,大有夺取天下的可能。

$发光的金子


潮哥1495582530712


刘邦

汉朝开国皇帝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 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和强大有突出贡献。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 历任沛县泗水亭长、 沛公、砀郡长、 汉王。秦时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久,刘邦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 不久投奔项梁。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霸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 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 楚汉战争前期,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击败项羽后, 统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 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毛泽东对刘邦的评价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事先扬声走斜谷道取郿,让赵云、邓芝设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军攻祁山(。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关中震响。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率领步骑五万人前往,大破马谡于街亭。而同时赵云寡不敌众,失利于箕谷。诸葛亮乃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第一次北伐失败。

所以说。杰出人才并非不会失败,只是失败后的做法,是屡败屡战总结经验,最终胜利。还是一蹶不振,退缩不前,决定是否杰出人才。


古建的魅力


怎么可能战无不胜 , 所谓天时地利人和, 很多种原因 ,一个人在怎么厉害,双拳难敌四手。 谋略,智慧, 勇敢,果断等等的品质缺一不可 。


带你走进中国历史长河


刘邦诸葛亮等杰出的人物,都是一个时代代表,并不是战无不胜的人物,中国有句,叫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个天,就是广大的人民。


绍明6481


刘邦在垓下之战钱都是胜少败多,诸葛亮在刘备死后,六出祁山多数也是无功而返。哪来的战无不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