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皇帝到底是中兴明主还是窝囊无能之辈?

独钓秦时月


隆庆外号小蜜蜂,意思是他对那事非常勤奋,经常白天也啪啪啪,还收了个洋妞。但是其实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隆庆能力确实很一般,但是他懂得放权给张居正高拱,比他爹任由严嵩父子乱搞要好得多,至少国家没出什么乱子,张居正的改革如果实施和磨合好,那么大明至少一些尖锐的、致命的土地问题、税收问题能得到缓解,国家经济上不出大问题,进取不足,也能自保。可惜隆庆命短,和张居正君臣俩只能有始无终。


天怒人怨鬼见愁II


明世宗去世后,隆庆继位。接着就把明世宗时期抓起来的,刚直不阿,经常得罪权臣的海瑞给放了出来,而且官复原职!


隆庆皇帝放权给徐阶、高拱、张居正,张居正针对明朝吏治腐败,朝廷上下一片乌烟瘴气,土地集中在大地主大官僚手中,他们想尽办法逃避赋税,导致国家财政匮乏进行了改革。



高拱的改革措施是大力任用青年官员,提拔优秀人才。徐阶当首辅也有改革的想法,裁减冗员,平反冤狱,改善士兵们的生活。不过他们的改革都没有触动当时的社会问题的本质,所以是治标不治本。同时他推行的*一条鞭法*,减少了农民贫民们的税赋,这些错施加快了货币流通,促进了市场商品经济的发展。

张居正认为,地方豪强和官府两者互相勾结是众害之源,他率先加强各级官员的监察。今后考核官员以钱粮为标准,那些对地方豪强追缴不力的官员一律受到惩罚,这样国家的税收逐渐的变得增加。

所以说:*是良臣遇到了明主*,等隆庆皇帝死后,张居正被反对改革的保守势力集团陷害致死……


隐者康司马


隆庆皇帝明穆宗朱载坖( jì)是中兴之主,不能说是窝囊无能之辈。在位初期任用徐阶、高拱、张居正,吏治清明、社会安定,史称隆庆新政;但执政后期党争矛盾激化、沉溺女色,颇为后世诟病。

裕王称帝,朱载坖自幼备受冷落

朱载坖是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璁第三子,因为十分迷信的朱厚璁一直认为次子朱载壡(ruì)并非凡人,所以立为太子,朱载坖被封为裕王,弟弟朱载圳被封为景王,可惜太子朱载壡14岁就去世了。按道理太子去世朱载坖作为朱厚璁第三子理应被立为太子,可他却以朱载壡被立为太子后早早去世为由,迟迟不立新太子。


此时朱厚璁比较喜欢景王朱载圳,权臣严嵩也期望朱载圳能成为新太子,而一直得不到父亲喜欢的朱载坖只好备受冷落,成天战战兢兢,还在有徐阶为首的一帮人支持。朱厚璁一直崇信道教,在“仙道”陶仲文的忽悠下,相信“二龙不能相见”,所以开始疏远自己的子孙。不久有朝臣上疏,请求立太子,却被朱厚璁诛杀,这让朱载坖更加感到害怕。由于朱厚璁迟迟不立太子,朝野上下议论纷纷,为了安定朝局,他让景王朱载圳就藩安陆,不久朱载圳病逝,这一年是嘉靖四十四年,朱载坖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储君,但直到朱厚璁驾崩,他也没被立为太子,所以朱载坖是以裕王的身份继位的。

朱载坖继位后的举措:隆庆开关、隆庆和议

朱载坖继位后,重用徐阶、高拱、李春芳、张居正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先是废除了父亲朱厚璁的弊政,清理冤狱,恢复了之前被罢官员的职位;对于冤杀的予以平反,并安抚后人,海瑞被释放重新启用,任大理寺卿;并停止了所有道教仪式,处死了父亲朱厚璁崇信的方士王今、刘文斌等一干人等;同时免除百姓一年赋税,抑制土地兼并,重新制定皇亲国戚的田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使民生得到了恢复。


同年隆庆帝采用福建巡抚涂泽民的建议,大开海禁,允许民间商人出海贸易,史称“隆庆开关”。有专家分析认为:朱载坖在位六年时间海外流入明朝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

朱载坖继位后军事上重用戚继光、俞大猷等训练新军,在位期间,基本上肃清了东南沿海倭患,为东南地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于北方军事部署,令李成梁镇守辽东,防御东北边患;令宁夏总兵雷龙出塞大败河套诸部。

对于鞑靼俺答汗的入侵,在高拱和张居正的斡旋下,双方议和,开通互市贸易,缓解了两国之间的矛盾,加强了汉、蒙之间的了解和团结,自此,北方蒙古再无大规模战事发生,史称“隆庆和议”。

党争加剧,沉溺女色,纵欲过度,服用春药过量而亡

隆庆帝朱载坖宅心仁厚,虽然亲贤远佞,重用不少能臣干吏,但是对于这些官员却没有有效的制衡,最后高拱挤走了自己的老师徐阶,张居正进内阁后,又与高拱不合,从而引发了明朝党争的开端,内阁关系十分紧张,彼此互相倾轧,可对于这些,朱载坖却束手无策,放任其发展。


朱载坖这个人可能是因为在藩邸时长时间备受压抑,所以当上皇帝之后,在取得了一些成绩之后渐渐的开始放纵自己,沉溺后宫女色,并不断服用春药,以至于仅仅才当了六年皇帝身体就垮了,据历史记载,在隆庆六年,朱载坖曾因为纵欲过度而导致连续两个月没有上朝,一度传出病危的消息,还在两个月后有所好转,但身体早已被掏空,刚在朝堂上坐一会儿就头晕眼花四肢无力,只能再次回宫休息,又拖了两个月,年仅36岁的隆庆帝就一命呜呼了。

总结:

隆庆帝总体上说是一个好皇帝,是一位中兴之主,毕竟人无完人,他性格的缺陷,也给后世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党争的开启,加速了大明的灭亡。


古曲古风


隆庆皇帝即是明穆宗朱载垕,他是明朝的第十二位皇帝(1566年-1572年在位),嘉靖皇帝的三子。他虽然只在位6年,但他任用贤臣,革除弊政,发展经济,一举开创了隆庆新政,其中最为人知的便是“隆庆开关”。最后虽因沉迷媚药而亡,然,我们不能否认他所创下的有利于大明的那些功绩,所以小编认为他是中兴明主


政治举措:革除前朝弊政,施行新政

朱载垕登基后,任用徐阶、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辅佐朝政,废除父亲嘉靖皇帝时期的做法,施行新政。

(1)平反冤狱,宣布从正德十六年(1521年)以后到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以前,所有因上谏而获罪的大臣,还活着的免其罪并召用,已经死的了发抚恤金。

(2)罢除一切斋醮,撤西苑内大高玄殿、国明等阁、玉熙等宫及诸亭台斋醮所立匾额,停止因斋醮而开征的加派及部分织造、采买。

(3)加强对官吏的考察,即使是不予考察的王府官员也在考察之列,并且坚决赏廉惩贪。

(4)减免赋税,救济百姓,减少百姓灾后的痛苦。

(5)抑止土地兼并,限田,制定了勋戚宗室依世次递减制度,清田,清查诡寄、花分钱粮和皇室勋戚田庄。

(6)亲贤远佞,朱载垕非常痛恨方士乱囯一上台便将世宗信任与宠爱的方士王今、刘文斌等人一并逮捕,下狱论死。另外,重新启用像海瑞这些忠臣,让他们为国出力。

明穆宗的这些做法,对巩固当时的局势起了很大的作用。他没有走他父亲世宗的老路,而是摒弃父亲遗留下来的这些弊政,革新政治。

经济举措:隆庆开关

隆庆元年(1567年),福建巡抚涂泽民上书曰“请打开对外贸易,变私下贩卖为公开贩卖”。不久开放福建漳州府月港(今福建海澄),并以月港为治所设立海澄县,设立督饷馆,负责管理私人海外贸易并征税。不久后,朱载垕便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从此,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一个合法的地位,东南沿海各地的民间的海外贸易也进入了一个崭新时期。

明朝出现一个比较全面的开放局面。

虽然开放的月港只是一处小港口,但民间私人海外贸易至此得到了朝廷的正式认可,只要遵守朝廷制定的管理限制,民间私人海外贸易就是属于合法的经营。

“隆庆开关”使得民间私人海外贸易摆脱了走私非法境地,开始有条件地公开进行和较为正常地发展,并迅速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此,明朝的经济比嘉靖朝有了一个重大的改观和发展,它在明王朝向一个繁荣时期发展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过渡作用。

军事成就

朱载垕当太子时,便非常关注国家的边疆事宜。他一登基,就启用抗倭名将戚继光总管京城门户防卫与东北边防,戚继光发明了车马阵;任用曹邦辅为兵部侍郎,与将军王陵都督宣府、大同,总管西北边防。总督王崇古、谭纶主管剿匪事务,天下大定。

另外,朱载垕又升任李成梁为辽东总兵,大修战备,积极防御东北边患。任命宁夏总兵官雷龙出塞拦击河套诸部,大败河套各部。八月十四日,允许河套诸部互市买卖。九月二十四日,修成三镇贡市。

在军事上,朱载垕主要是采取防守的策略,为巩固明朝的边防做了很多努力并且取得了显著的防卫效果。

外交:隆庆和议

隆庆四年(1570年),蒙古鞑靼部落首领俺答的孙子把汉那吉因为家庭纠纷愤而投奔明朝,俺答率领全鞑靼之兵到明朝边界要人,在内阁大学士高拱和张居正的策划与安排下,明朝派出使者与俺答谈判,并最终用把汉那吉交换了背叛明朝投奔鞑靼十余年的汉奸赵全,同时两国封贡互市,事件和平解决, 史称“隆庆和议”。

隆庆五年(1570年)三月初八,朱载垕亲自下令执行和蒙古的通贡互市协议,并册封俺答为顺义王 。同年,两国边境市场正式开放,各地客商纷纷赶到这里,开展贸易活动。

开展互市贸易,互通有无,不仅缓解了大明与北方蒙古族的矛盾,而且还使得北方汉、蒙人民有了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从而加强了汉蒙两族人民的团结。北部边境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和平安宁景象,自此以后再也没有爆发蒙古族大规模入侵中原的事件。

总结

从以上隆庆皇帝所做的这些方面来看,他还是一位有作为的君王。他懂得废旧革新,要与时俱进,解海禁,打开对外贸易,发展经济,正如学者王裕巽所分析的那样,从1567年到1644年这段时间,海外流入明朝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 可见,明朝经济有了一个快速的发展。另外,他布防边关,为大明边防巩固做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显著的防卫效果

。尤其是和蒙古议和,并且开通互市贸易,缓解了汉蒙两族的矛盾,加强了汉蒙两族人民的团结

所以说,他是中兴明主并不是窝囊无能之辈。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点评、建议。


点点文史


嘉庆皇帝在清朝历史上算是一个知名度不高、存在感也不强的皇帝。在他之前,是清朝处于鼎盛时期的康雍乾三代帝王,其知名度可谓家喻户晓;在他之后,则是进入近代的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和宣统诸帝,起码也都在历史教科书上出过场。唯独嘉庆帝,既没有文治武功的辉煌成就,又没有经历过近代的历史,所以这位在位长达25年的皇帝几乎就被尴尬地“忽略”掉了。

但是平心而论地说,嘉庆帝其实并不能算是个混日子的皇帝。尤其在他即位之初,还是对国家的前途命运很是有过一番思考的,对他爹乾隆晚年的种种弊政和错误也都有深刻的观察。他认识到,经过了他爹乾隆长达六十年的统治之后,大清王朝已经是弊病丛生了——吏治腐败、奢侈靡费、土地兼并、流民日多、武备废弛、河工失修……所以,在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去世、嘉庆亲征之后,他便立即从整肃巨贪和珅开始,拉开了国家政治整顿的序幕。

嘉庆亲政初期,除了整肃和珅集团,严厉禁止奢侈靡费之风外,还特别注意广开言路、积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他曾不止一次地下诏求言,希望大小官员们能够就各方面的问题都积极进言。他在诏书中说:“诸臣务须宅心虚公,将用人行政、兴除利弊、有裨实政者,各抒诚悃,据实敷陈,佐朕不逮,用副集思广益之意。”诚挚之情可谓溢于言表。为了向大家证明自己的诚意,嘉庆还亲自平反了两起乾隆晚期因言获罪的案子。一件是御史曹锡宝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上书弹劾和珅家奴刘全营私舞弊、贪墨钱财的案子。此案当时因为和珅正得势,曹锡宝的上书最后被乾隆批复“查无实据”,反被斥为“诬陷”,革职回家,几年后含恨而死。嘉庆亲政后,称赞曹锡宝“不愧诤臣之职”,为其平反,恢复名誉和官职;另一件则是礼部侍郎尹壮图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上书,建议取消“议罪银”制度的案子。因为尹壮图的上书触怒了乾隆帝,结果被判“斩决”,后改判为降级礼部主事。嘉庆亲政以后,立即为尹壮图平反,恢复其官职。

应该说,嘉庆亲政初期的这一系列举动,证明了他确实还是很想成为大清的“中兴之主”的。而对于乾隆晚期已经习惯了闭嘴避祸的大臣们来说,新皇帝广开言路的诚意也是很足的。因此一时之间,朝廷的风气为之一新,敢说实话、敢提意见的大臣越来越多了。《啸亭杂录》记载说:“今上即位,首下求言之诏,故一时言官,皆有丰采,指摘朝政,改如转圜”。看着这一片大好形势,嘉庆的“中兴梦”似乎就要变成现实了。

然而,历史却在这个时候给人们泼了一盆凉水。就在嘉庆亲政半年之后的嘉庆四年(1799年)八月,一篇言辞激烈、直指时弊的上书摆在了嘉庆帝的案头。这篇上书的作者,是翰林院编修洪亮吉。这位洪亮吉才学过人,对社会问题的观察尤其敏锐。他曾就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写下过著名的《治平篇》,堪称中国人口学的开山之作。而在这封给嘉庆的上书中,洪亮吉保持着他一贯的大胆、直率和尖锐的风格。他在上书中说:“……风俗则日趋卑下,赏罚则仍不严明,言路则似通未通,吏治则欲肃而未肃。何以言励精图治也?”这等于直接指出嘉庆亲政以来的各种措施其实根本不到位,并没有达到真正的效果。更厉害的是,洪亮吉还在文中直接指出:“自三四月以来,视朝稍晏,窃恐退朝之后,俳优近习之人,荧惑圣心者不少……”这段批评可谓是要了命了。因为大臣们都知道,嘉庆是个超级大戏迷。在即位之初的时候,嘉庆曾经创下了在宫里连续看戏十八天的记录。洪亮吉如此说,不是直接戳到了嘉庆的痛处了么?

果然,嘉庆看到洪亮吉的上书后,大发雷霆。他下诏痛斥洪亮吉“语涉不经,气无伦次”,说自己“孜孜图治,每日召见臣工,批阅奏章,视朝时刻之常规,及宫府整肃之实事,在廷诸臣皆共知”,认为洪亮吉对他的批评全是污蔑。最后下令将洪亮吉革职,发配新疆。这就是嘉庆朝有名的“洪亮吉大案”。直到第二年春天,怒气已经消散的嘉庆,重新看了洪亮吉的上书,才感到“实无违碍之句,仍有爱君之诚”,下令赦免了洪亮吉,将他从新疆释放回原籍。可是,洪亮吉因言获罪的恶劣影响已经无法挽回了。大臣们看到嘉庆的所谓广开言路原来不过如此,根本容不得对他本人的批评,都怕落得和洪亮吉一样的下场,于是“言事者日见其少,即有言者,皆论官吏常事,而于君德民隐相关之实,则绝无论及。”嘉庆亲政初期的那短暂的新兴风气,很快就消失了。而嘉庆的“中兴梦”,也就在“万马齐喑”的沉默中跟着一起消散不见了……


没有雨伞的人要努力


隆庆帝朱载垕的一生,基本上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他唯一的爱好就是女人,他最大的优点就是他的无能。万历二年(1574),张居正主持修纂《穆宗实录》,对刚刚过世的穆宗有极高的评价:“上(穆宗)即位,承之以宽厚,躬修玄默,不降阶序而运天下,务在属任大臣,引大体,不烦苛,无为自化,好静自正,故六年之间,海内翕然,称太平天子云。”相比较而言,穆宗的性格确实是正德以后历代皇帝中最谦和的。

在他之前,是终日沉迷于道教而略有些变态的嘉靖皇帝;在他之后,是一个在偏激、厌世及对官僚政治的轻蔑中度过30年岁月的万历皇帝。所以,只有明静、宽仁的隆庆帝,才让大臣们有足够的空间来施展抱负。隆庆一朝,只有六年。但是,其间人才辈出,徐阶、张居正、高拱,都是人中豪杰。


WANG072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朱载坖即位,改元隆庆。他信用徐阶、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革除前朝弊政。又采纳阁臣高拱、张居正等的建议,与蒙古俺答议和,促成隆庆和议。隆庆元年(1567年),废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

隆庆皇帝是个守成之君,他本人其实并无多大建树,也没有多大的治国能力,好在他人性格小心谨慎,易于相处,并且比较有自知之明,懂的放权,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才做打理。

但是因为他跟他父亲嘉靖皇帝一样,迷信丹药,并沉溺女色,很快一病不起,最终撒手而去,终年36岁。


老贾先声


隆庆皇帝即是明穆宗朱载垕,他是明朝的第十二位皇帝(1566年-1572年在位)他虽然只在位6年,但他任用贤臣,革除弊政,发展经济,一举开创了隆庆新政,其中最为人知的便是“隆庆开关”。最后虽因沉迷媚药而亡,然尔我们不能否认他所创下的有利于明朝的那些功绩,个人认为他是中兴明主。

政治举措:革除前朝弊政,施行新政

朱载垕登基后,任用徐阶、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辅佐朝政,废除父亲嘉靖皇帝时期的做法,施行新政。

(1)平反冤狱,宣布从正德十六年(1521年)以后到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以前,所有因上谏而获罪的大臣,还活着的免其罪并召用,已经死的了发抚恤金。

(2)罢除一切斋醮,撤西苑内大高玄殿、国明等阁、玉熙等宫及诸亭台斋醮所立匾额,停止因斋醮而开征的加派及部分织造、采买。

(3)加强对官吏的考察,即使是不予考察的王府官员也在考察之列,并且坚决赏廉惩贪。

(4)减免赋税,救济百姓,减少百姓灾后的痛苦。

(5)抑止土地兼并,限田,制定了勋戚宗室依世次递减制度,清田,清查诡寄、花分钱粮和皇室勋戚田庄。

(6)亲贤远佞,朱载垕非常痛恨方士乱囯,一上台便将世宗信任与宠爱的方士王今、刘文斌等人一并逮捕,下狱论死。另外,重新启用像海瑞这些忠臣,让他们为国出力。

明穆宗的这些做法,对巩固当时的局势起了很大的作用。他没有走他父亲世宗的老路,而是摒弃父亲遗留下来的这些弊政,革新政治。

经济举措:隆庆开关

隆庆元年(1567年),福建巡抚涂泽民上书曰“请打开对外贸易,变私下贩卖为公开贩卖”。不久开放福建漳州府月港(今福建海澄),并以月港为治所设立海澄县,设立督饷馆,负责管理私人海外贸易并征税。不久后,朱载垕便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从此,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一个合法的地位,东南沿海各地的民间的海外贸易也进入了一个崭新时期。明朝出现一个比较全面的开放局面。

虽然开放的月港只是一处小港口,但民间私人海外贸易至此得到了朝廷的正式认可,只要遵守朝廷制定的管理限制,民间私人海外贸易就是属于合法的经营。

“隆庆开关”使得民间私人海外贸易摆脱了走私非法境地,开始有条件地公开进行和较为正常地发展,并迅速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此,明朝的经济比嘉靖朝有了一个重大的改观和发展,它在明王朝向一个繁荣时期发展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过渡作用。

军事成就

朱载垕当太子时,便非常关注国家的边疆事宜。他一登基,就启用抗倭名将戚继光总管京城门户防卫与东北边防,戚继光发明了车马阵;任用曹邦辅为兵部侍郎,与将军王陵都督宣府、大同,总管西北边防。总督王崇古、谭纶主管剿匪事务,天下大定。

另外,朱载垕又升任李成梁为辽东总兵,大修战备,积极防御东北边患。任命宁夏总兵官雷龙出塞拦击河套诸部,大败河套各部。八月十四日,允许河套诸部互市买卖。九月二十四日,修成三镇贡市。

在军事上,朱载垕主要是采取防守的策略,为巩固明朝的边防做了很多努力并且取得了显著的防卫效果。

外交:隆庆和议

隆庆四年(1570年),蒙古鞑靼部落首领俺答的孙子把汉那吉因为家庭纠纷愤而投奔明朝,俺答率领全鞑靼之兵到明朝边界要人,在内阁大学士高拱和张居正的策划与安排下,明朝派出使者与俺答谈判,并最终用把汉那吉交换了背叛明朝投奔鞑靼十余年的汉奸赵全,同时两国封贡互市,事件和平解决, 史称“隆庆和议”。

隆庆五年(1570年)三月初八,朱载垕亲自下令执行和蒙古的通贡互市协议,并册封俺答为顺义王 。同年,两国边境市场正式开放,各地客商纷纷赶到这里,开展贸易活动。

开展互市贸易,互通有无,不仅缓解了大明与北方蒙古族的矛盾,而且还使得北方汉、蒙人民有了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从而加强了汉蒙两族人民的团结。北部边境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和平安宁景象,自此以后再也没有爆发蒙古族大规模入侵中原的事件。

总结

从以上隆庆皇帝所做的这些方面来看,他还是一位有作为的君王。他懂得废旧革新,要与时俱进,解海禁,打开对外贸易,发展经济,正如学者王裕巽所分析的那样,从1567年到1644年这段时间,海外流入明朝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 可见,明朝经济有了一个快速的发展。另外,他布防边关,为大明边防巩固做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显著的防卫效果。尤其是和蒙古议和,并且开通互市贸易,缓解了汉蒙两族的矛盾,加强了汉蒙两族人民的团结。

所以说他是中兴明主


用人莫疑


明朝的隆庆皇帝,是明朝历史上不得不提的一位君主。在所有皇子中,隆庆是不被看好的皇子,但他敢于放权,张居正、高拱得以大展拳脚。隆庆的父亲嘉靖,十分强势又面临亡囯。隆庆继位后缓解了官僚之间的矛盾,将明朝从亡囯的边缘拉了回来。

隆庆在位期间勤俭节约,减轻百姓赋税,而且跟蒙古议和,推行新政使囯家的经济得到了稳定的发展。可惜的是,隆庆帝留下的家底被万历常一朝所耗空,被后来崛起的努尔咋赤把明朝灭亡了。所以在《明史》中将其定位为中兴之主。


王玉洁507


隆庆皇帝是个中兴之主。因为隆庆时期,互市和开关,两大政策,互市结束了长达两百多年的战争,使百姓受惠,尤其是边疆百姓生活安定下来,从事农耕作业,再也不会提心吊胆,流离失所。开关,使走私船只合法化,虽然仅仅开了小港口,不能出海到日本,但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货船航运经济发展起来,增加了国家税收,民族资本逐渐产生,促进了社会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