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项羽明明在战场上战无不胜却为什么在战略上刘邦却处于上风?

沈静轩


刘邦只赢项羽一点,那就是在用人方面。




如果项羽能做到知人善用,那么他也不会输得这么惨了,或许楚汉争霸的胜利者就是他了。

项羽最大的缺点就是刚愎自用,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如果他能听取范增的意见,重用钟离昧等良将,或许结局还会好一点,但是项羽就喜欢和他一样的猛将,比如龙且。

当然,我不是说龙且差,但是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一个集团只有猛将却缺少谋士,没油具体的战略目标,没有看局势,运筹帷幄的手段,这能是一个合格的集团吗?



就简单的拿韩信来说,韩信一开始投靠的就是项羽的集团,韩信曾多次向项羽献计,但都没被采用,韩信也是觉得自己不被看中,后才转会到刘邦那里的。

项梁败,(韩信)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韩信)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史记》

那如果项羽重用了韩信呢?楚汉争霸的结局会不会有所改变呢?

当然,历史也没有如果,但是项羽确实就输在了用人这一点上。

反观刘邦就不一样了,“知人善用”这一词真的是贯穿了他的作战生涯。

就拿他开国后评价萧何等人的话来说,就可以看出他确实做到了知人善用。

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其实我们如果去看刘邦的整个作战生涯,可以发现没有几个主意是他自己出的。



就算是刘邦有自己的想法了,他也会和谋士商议,而张良就是那个专门指出刘邦错误的人。

那刘邦为什么这么听张良的话呢?

其实在刘邦初期,刘邦自己偷偷的做了一个事情,那就是刘邦在入关中之后,直接把关中封锁了起来,项羽也是因为此事才会发怒,欲攻打刘邦。

后来还是在张良的劝说之下,情况才得以缓和,后才有了鸿门宴这一出。

所以说,刘邦能用能人和能听进别人的建议就是他最大的优点,也是因为这些,他才能在面对如此强大的项羽时,能做到对抗,能做到反杀。


郁黎话史


项羽确实是一生只有一败,他和刘邦打,回回都是打的刘邦屁滚尿流,然后刘邦就和个牛皮糖一样,你打我就跑,你撤我就追,你打我还跑,你攻我就守,就这么一点一点把项羽给拖败了。

这和项羽定都彭城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彭城,也就是徐州,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就是《孙子兵法·九地篇》里所说的争地,谁得谁有利,为什么,因为他交通发达,四面八方都可以出兵也好,运粮也好,但同时,也就是一个易攻难守之地,但项羽就不怕,因为他在,没人敢打这个主意,但你人要不在了,那就说不准了。

你就说后来,项羽在彭城,刘邦打荥阳,项羽去荥阳打刘邦,刘邦就跑,彭越就在后面打彭城,项羽再去打彭越,彭越就跑,刘邦又打荥阳……

就这么反反复复,论你项羽再英雄,你架不住狼多啊,无形之中把自己的战线拉长了。

试想一下,如果当初项羽不这么狂妄,那他肯定就能有这个长远的战略眼光,定都关中,首先,你刘邦就从汉中出不来,你东边再有盟友,他扣关肯定要打函谷关,项羽在这你们谁打的进来?你韩信也不行。

也不可能出现后方被骚扰的情况等等,你包括后来韩信的十面埋伏都不可能。

所以说,项羽败,还是那句话,就败在了性格上。


有条可待


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刘邦较项羽而言,更懂“营销自己”,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刘邦起义开始,就为自己塑造了一个“赤帝子斩白帝子”的神话,以此来告诉世人,自己是上天选定灭秦之人,这就是所谓的“君权神授”。其实类似的历史典故很多,当时陈胜,吴广揭竿起义也采用了类似的方法;另一方面刘邦起义之时,已是四十八岁,他刻意将自己塑造成仁厚的长者形象,而项羽素有残暴的名声,因此当时楚怀王选定刘邦西攻函谷关,而派项羽去攻打章邯大军;

其次,刘邦比项羽更有自知之明;一开始刘邦是社会最底层之人,他深知自己谋略等能力的不足,因此更愿听取有识之人的高见,并实实在在的采纳他们的意见(刘邦刚遇张良时,就耐心的与张良讨论太公兵法,因此捕获了张良的芳心),而项羽则截然相反,项羽自身就具备十分出色的军事能力(否则也不会有巨鹿之战的胜利),因此他更多的是相信自己的判断。其实这个方面也不难理解,试问一下,如果我们碰到这样的两个领导,我们会选择跟谁呢?

第三点,刘邦比项羽更懂人心;楚汉之争后期,刘邦号召韩信,彭越一同攻打项羽,最开始他们是拒绝的,并未响应刘邦的号召,而后刘邦采用了张良的建议,答应与二人一起三分天下(至于事成后刘邦对待二人的态度则另当别论),因此才有了后来垓下之战的决定性胜利;而项羽据说是把官印磨平了还舍不得给有功之人,因此大家都相信跟着刘邦才会有出头之日;

第四点,带一点玄学,刘邦运气比项羽好;刘邦有一次被项羽围攻,毫无退路之时,平地里突然刮起了大风,飞沙走石,导致项羽这边的将士完全看不清方向,因此刘邦侥幸逃脱。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乃每个朝代之规律,项羽最后虽未取得江山,却也是当时那个时代一颗耀眼的明星,历史的重重迷雾依然折射出他的星辉。





青史之尘


一.项羽。

1.项羽对人性的阴暗面认识不足。

他成长于贵族世家,受家庭文化的薰陶,为人处世,沿袭传统。喜欢突出自己光明磊落、正人君子的形象。不擅长搞阴谋诡计,不屑于研究方法与手段。总把自己置于明处,他的对手却在暗处。往往他还在酝酿之时,别人就捷足先登办成了大事。

他的悲剧个性在鸿门宴上体现得非常明显:曹无伤告密后,项羽决定杀刘邦。项羽接受刘邦的玉璧后,又心软了下来,就无所谓计划与决策了,导致自己的追随者曹无伤最终被诛。有此一幕,足见项羽多么缺乏战略眼光:他随时改变决策,依自己的喜怒哀乐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这样的人怎么能成就大事呢?

2.项羽爱面子,喜欢以武力征服对方,这样干脆利落,能显出英雄气概。他不愿动脑子,作为武将,这是他的致使缺陷。当年,始皇南巡到会稽,项羽看见了排场后说:“彼可取而代之”,意思自己可以把秦始皇给取代了,尽显项羽的英雄气概。但是,也暴露了项羽的轻视和傲慢性格,他太自负了。

3.项羽多疑、无容人之雅量。

幸亏早期身边有个范增在为他出谋划策,所以,他可以节节胜利。但受敌反间计之后,范增也不能受他信任了,完全靠自己单打独斗,自然赢得不了战略层面的胜利。

二.刘邦。

1.刘邦是实用主义者,没有虚荣心。

刘邦是农民子弟,从小就吊儿郎当,受过长期的社会大学教育,接触了不少三教九流的人物,他深知谋生之道 。所以,养成了厚脸皮:吕公设宴、他没有贺礼---说假话硬 撑,没钱喝酒---赊账,聚不起媳妇——半夜去敲寡妇家门以解决生理问题。他是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人!

现实中,这种人易于成功:吕公后来把自己的千金小姐嫁给了她,他赊下的账因为他有一帮狐朋狗友,老板惹不起而不了了之,曹寡妇后来还为他生了个儿子,就是齐王刘肥。可见,人不要脸,天下无敌并非诳语。

2.刘邦有人缘。

尽管不事稼穑,但他上至萧何、曹参,下至周勃、樊哙都能交好!表面上今朝有酒今朝醉,骗吃骗喝,毫无大志。实际上,他有长远眼光,他懂得做大事需要人和。所以,所以,斩白蛇起义前,刘亭长绝非行尸走肉,他有战略眼光———在为成就大事笼络人心。



3.刘邦心胸开阔,广纳谏言,志向远大。

刘邦文有张良,武有韩信,治国有萧何,弥补了个人缺陷。他秦始皇出巡的盛大场面时,说了句:“大丈夫当如是也”。意思是大丈夫就应该有像秦始皇这样,威加海内,雄霸天下!他的雄心壮志当时就显露无疑。


希望星晨58298869


项羽出身于贵族之家,又是武将出身,受到家庭文化思想的薰陶,办事和做事都按规矩来。项羽总以个人的武力值征服对方,总是光明磊落地在面前决战,看得出项羽爱动武,不愿动脑,不善计谋,这是他的一大缺陷。从性格上讲,好义气,耿直,脾气爆而又犹豫不决,不爱纳谏听劝。虽然在战场上所向无敌,连司马迁就佩服项羽:“羽之勇猛,千古无二”。但是在策略谋划上是短处,先还好有范增的谋划,项羽还听,节节胜利,而受敌反间计之后,范增下放,项羽开始走下坡道了。

如果说项羽的爱姬虞姬,要有范增的一半智谋,她跟随项羽左右出谋划策,项羽肯定听她的,也可能没有输得哪么惨。可是虞姬不是助夫成就大业的人。项羽的失败综合多方面原因,但主要的原因,项羽性格与处事决定了他的前程。在瞬息万变的战斗中,没有调整好自己性格和远大规划,最后从一头雄狮变成了一个丧家犬。

刘邦出身农民之家,从小就吊儿郎当,在社会上接触了不少人员,深知在下层怎么生存。出身这样光看到利益,不计较脸皮,你看刘邦下地干活嫌累,他的找个生存的活法,便与社会上结识人员今朝有酒今朝醉,骗吃骗喝,混成三十多了连个媳妇也没混上,在生活上也不俭点和一寡妇勾搭,还生了孩子。刘邦做的这一些都是不要脸的事,但是他知道在低层怎么生存。

刘邦别看一混混出身,性格开朗,做事仗义,爱结交朋友,会借他人智慧,听的劝还很纳谏,知道自己缺点很多,但是用别人的力和智来增加自己的不是。刘邦最大的好处就是看到利益,不惜自己生命,敢闯敢干敢面对事实,敢总结失败教训,最后以智取胜。所以,刘邦成就了大业,是用了文有张良,武有韩信,治国有萧何,正好三人迷补了他的缺陷,至于刘邦是什么魅力迷住这几位高人呢?我认为刘邦是敢闯,敢干,敢想,敢拼搏,敢总结,敢面对,敢解决,这些优点迷住他们成就了大业!


趣谈汉史


在战略上,刘邦会收拢民心,比如和关中父老约法三章,占领咸阳不贪财货美女,也没有杀俘的劣迹。项羽则处处相反,认为凭武力可解决一切,他嗜杀成性,堪称屠夫。虽然在前期凭自身和军队的武勇屡占上风,但终熬不过刘邦的屡败屡战,自刎乌江。

举凡战争,除非你兵力上占绝对优势,像拿波仑和希特勒,他们能横扫欧洲,就因为军力特别强大,让对方难以措手,否则,民心向背就十分重要了。


村夫166752287


项羽在进攻,魄力,战术上都远远好于刘邦,但刘邦得民心,项羽的心胸狭窄,从坑杀降卒,焚烧宫殿充分了狭隘这点


全速热爱


一个年近五十的老江湖和一个二十来岁的愣头青争天下,靠的不是武力,而是智力。



李村蚊


现在的中国就像是汉高祖刘帮当年,老美就像是当年的西楚霸王,现在就是得人心者,得天下,20年以后中国将站在金字塔的尖上。


天道酬勤214753313


和拿破仑一样军事天才,但是政治组织和战略眼光差得太远。历史上这种人有很多,李存勖汉尼拔亚力山大都是这种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