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孩子一生的好习惯,父母一定要逼孩子养成

决定孩子一生的好习惯,父母一定要逼孩子养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最好的教育,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的确,良好的习惯能让孩子受益一生!

儿童阶段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好习惯能成就孩子,坏习惯只会害了孩子。

所以,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需要从小严抓这些习惯!

1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一周孩子迟到2次;

时间观念不强,做作业拖拉,1个小时的作业需要2个小时完成;

吃饭很慢,边玩边吃,吃饭耗时很长;

参与集体活动,孩子永远都是最后一个到;

经常被老师批评迟到;

……

以上的现象,你家孩子是否存在?

随着年龄增长,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会很吃亏。

还记得被称为“迟到天后”的麦当娜。

开演唱会迟到2小时,不少观众都提早离席,社交网络上也是一片争议,不少网友都骂她不守时,不尊重粉丝,一点职业精神都没有。


没有时间观念的人,会因此错失很多机会。

因此,父母需要在孩子小时候,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首先父母需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陪孩子玩时间游戏,让孩子明确时间的意义;

在家给孩子制定规矩,作息时间、做作业时间、玩耍时间;

老师与家长一起配合,父母在家督促,老师在校督促,这样更有效;

父母多提醒,多帮助,让孩子知道时间的重要性。

俗话说:守时的人未必优秀,但优秀的人一定会守时。

所以,父母从小需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做一个守时,让人觉得靠谱的人。

决定孩子一生的好习惯,父母一定要逼孩子养成

2

培养孩子阅读习惯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孩子来说,阅读是一种丰富知识以及巩固学习成果的有效手段。

据调查,爱阅读的孩子,学习成绩平均会高10分以上,80%的优秀学生都爱阅读。

曾采访过一位语文高考状元,问他为什么能考这么高的分,他说:多阅读,书读得多了,就能培养出语感了。

之前,温儒敏曾甩下一句狠话:“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让不少语文老师都惊呆了。

高考命题在改革,以前卷面7000字增加到9000字,将来可能会增加到1万字,题型也在增加,若没有阅读基础,根本应付不了考试。

所以,

教育是一场马拉松比赛,不能只看眼前,需要从长远出发。

父母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是重中之重。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能让孩子受用一生的财富,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需要从以下这几个点开始严抓: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同理,经常带孩子去逛书店,哪有不沾书香。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去书店,通过书店的环境让孩子感受读书的气氛。

不管再忙,记得要抽空陪同孩子一起阅读,这也有利于亲子之间互动。

父母以身作则,放下手机,多阅读。

给孩子良好的阅读环境。

让家里随处都能看到书本,让孩子随时都能阅读。

尹建莉曾说过:“一个孩子,从阅读中获得的,不仅是心灵的滋养,也是心理上的力量。”培养阅读的习惯,家长要同孩子一起努力!

决定孩子一生的好习惯,父母一定要逼孩子养成


3

培养孩子做家务的能力

有一组数据,美国小学生平均每天劳动1.2小时,韩国0.7小时,而中国却只有12分钟。

这结果,一点都不意外。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语:

你只要乖乖学习、乖乖看书就行了,其他的你不用操心,不要动手。

这样,真的是对孩子好吗?

还记得那个“天才少年”魏永康被劝退的事件吧。

17岁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

这么厉害的天才,居然不能一个人生活,这与他母亲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

魏永康在成长过程中,家务活从来没干过,甚至吃饭都是他母亲喂的。

在这种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孩子怎么可能会独立生活。

研究表明,做家务的孩子比不做家务的孩子更优秀。

做家务的孩子,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更加懂得尊重别人。

做家务的孩子,动手能力强,会变得更加自信。

做家务的孩子,他会养成一个良好的家庭观念,会更懂得爱家人。

所以,想让孩子成为优秀的人,父母需要从小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做家务的能力呢?

让孩子参与家务,多鼓励孩子,赞美孩子,让孩子感受成就感。

根据孩子的年龄分配家务,使孩子更好发挥自己的才能。

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增进孩子对家务的兴趣度。

适当奖励,让孩子乐于做家务。

记住,有时,父母付出的越多,反而会阻止孩子成长。

反而,那些舍得让孩子吃苦的父母,往往会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被习惯所塑造的,优秀的孩子来自于良好的习惯,而非一时的冲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