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敘文 陝南往事(一)

記敘文 陝南往事(一)

——引子

一九七三年十一月,我們部隊完成了襄渝鐵路修建任務以後,離開安康嵐河口,轉戰河北灤平,參加沙通線(現稱京通線)建設,距今已有四十多個年頭了。在那片留下我許多記憶的熱土上,有因公犧牲、長眠在那裡的戰友;有給予我們慈母般溫暖的房東大娘;有年輕時曾經戰鬥和生活過的足跡...

我熱愛那方熱土,更懷念那些歷歷在目而又揮之不去的人和事...

記敘文 陝南往事(一)

(一)難忘的小鎮——嵐河口

嵐河口,地處秦、巴山區腹地,是漢江邊上的一個古老而美麗的小鎮。因為有一條常年籠罩山中霧氣的“嵐河”由此匯入漢江,“嵐河口”由此得名。小鎮距下游的安康城九十華里,當時是安康縣管轄的一個行政區——嵐河區委、區政府所在地,也是我們鐵道兵第十一師五十二團修築襄渝線時團部機關的駐地。

清澈湍急的漢江水流到嵐河口呈S形穿過小鎮蜿蜒而過,把嵐河口鎮分割成南北兩部分。

先說說南岸那一半,它北臨漢江,東靠嵐河,背依南嶺,只有一條百米左右、貫穿東西的臨江石板小街,我們團的衛生隊就駐紮在此處。小街南坡是依山而建、鱗次櫛比的民房,一色小青瓦覆蓋,顯得格外古色古香。在此隔江北望,一條山腿伸向江邊當地人稱“王廟嘴”,高處有一處紅牆碧瓦的廟宇,規模不大卻十分顯耀。沿著廟後小道登高再望江南,群峰高聳,壁立千仞,猶如錦屏列障。俯瞰漢江,木船點點,粗曠悲愴的船伕號子時時在峽谷中迴盪。環視兩岸,一大片白沙灘盡收眼底,時而還可聽到船工們那修理木船發出的“叮叮噹噹”聲響;兩岸那片片竹林,青翠欲滴,搖曳多姿。當你信步走入竹林,或遇江風徐徐吹來的時候,那翠竹散發出來的陣陣清香,沁人心扉,讓你陶醉。當你站在漢江岸邊細看那碧波盪蕩的江面,還會發現那倒映在文水中的小鎮宛如一幅飄浮在水面上的潑墨山水畫卷,讓你發出由衷的感嘆:嵐河口小鎮,你太美了!

記敘文 陝南往事(一)

如果你乘坐客輪或者是木船,從嵐河口碼頭登上北岸,沿著不知何年何代鋪就的、高低不平的石階上行,就步入了長不足百米,寬不足四米的石板大街,這是嵐河口小鎮北岸唯一的一條大街。沿街兩旁除了石階高築的《嵐河旅社》是一棟三層小樓以外,其餘都是一色小青瓦平房,並且絕大部分是門頭房,門頭房的門臉不是我們通常所見到的對開大門,而是由若干塊兩米多高、兩寸來厚、每塊寬約三十公分的活動門板,每套門板的數量和高度,也是根據房子門面的寬窄、高度而定。門框四周各有一道凹槽管住門板。走在街上,你會對那些分列兩旁、“僅此一家”的飯店、旅館 、糧店、新華書店、百貨商店等獨特現象感到新穎,又會對“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現象發出讚歎。

由於受地理環境和交通不便等因素的侷限,上千年來,嵐河鎮就一直是方圓上百里的重鎮,是一處山貨的重要集散地。每天,晨霧中的小鎮還沒有完全甦醒,小鎮上已是熙熙攘攘,人頭攢動了。大街兩旁的門頭房外,當地人來賣木柴、山果、野雞、魚鱉的,擺開了一個個地攤。樹上摘的、江裡撈的、山上打的、地裡種的,應有盡有。只要你來逛街購物,就絕對不會讓你空手而歸。

記敘文 陝南往事(一)

在小鎮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最讓人矚目的,是那些來自四面八方,頭上纏著頭巾,手裡拿著“點棍”,身背沉甸甸竹簍的山民,他們是小鎮的主流群體。我們不知道他們是何時從家裡出發,更不知道他們夜裡走了多少崎嶇不平的山路,他們有的是從南岸擺渡過江而來,有的是從四周大山深處彙集於此。山民們把背來的山貨在集市上經過一番討價還價賣掉之後,順便換些油鹽醬醋等生活用品或農具,大多數都捨不得在街上買點吃的,就又邁著疲憊的腳步趕著回家了。這些淳樸善良的山民,他們回家的路可能還得走大半天。他們的生活方式也許非常地單調乏味,然而,有幾人真正體會到他們生活的艱辛呢?

到了傍晚,小鎮靜了,江面靜了,靜得是那樣的含蓄,又是那樣的無奈,放眼望去,只有江中木船上的點點燈火,和那兩岸民房中透出的昏暗燈光...

整理:尤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