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陷入“肺炎恐慌”了嗎?不用怕!這有一份“心理處方”請查收

“焦慮地持續刷微博,從不恐慌刷到恐慌,

看久了會呼吸不暢、胸悶、胃疼、想流淚……

最近三四天幾乎沒閤眼,一直在想,

面對疫情,自己能做什麼?”

最近,不少人給留言說,

自己快要被淹沒在各類信息中,

撲面而來的各種關於疫情的網絡信息

令大家應接不暇。

當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正在全國有條不紊地進行。隨處可見的大口罩,熒幕、新聞上的疫情動態難免讓人“心慌慌”,隨著人們對疫情的逐漸瞭解,在增加防範意識的同時,也可能會產生過度焦慮、失眠、甚至抑鬱的負面情緒,同樣會影響身體健康。


您陷入“肺炎恐慌”了嗎?不用怕!這有一份“心理處方”請查收

穩定的情緒是抵抗病毒的屏障

您陷入“肺炎恐慌”了嗎?不用怕!這有一份“心理處方”請查收

疫情動態難免讓人產生恐慌,然而情緒狀態與免疫力密切相關,穩定的情緒是抵抗病毒的強有力屏障。

做好個人心理調適也尤其重要。

您陷入“肺炎恐慌”了嗎?不用怕!這有一份“心理處方”請查收

面對疫情,人們有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負性情緒:

1.漠視,不相信事實

在最初得知疫情信息時,會對事件的嚴重程度予以漠視或否認,或者認為沒那麼嚴重,毫不在乎,就算有病毒也不會傳染到自己身上,與自己沒有太大的關係,不做任何個人防護。

2.恐懼,過度緊張害怕

隨著疫情的不斷髮展,最常見的情緒反應是恐懼,這類反應一般會伴有輕微的失眠與判斷偏差。輕度的緊張和焦慮可使人能夠迅速進行有效的防護和理性的應對,然而過度的緊張往往會造成高度恐慌,比如害怕自己或家人感染病毒已經到了恐慌的地步,嚴重地影響到個人的心理健康與抵抗力,甚至對周圍其他人的心理狀態產生影響。

3.憤怒,影響人際關係

個體會將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於關注疫情的發展動態,頻繁刷新關於疫情的新聞,轉發、分享各種小道消息,很多人將矛頭指向於事件可能的責任者,產生憤怒情緒。有時甚至會抱怨指責有關部門不作為,甚至遷怒於未進行隔離的疑似病人等,導致輿情問題或人際衝突。

4.由不良情緒導致的行為異常

有人過度刷屏、聽信謠言,有人瘋狂囤積口罩、藥品等,這都是面對疫情所出現的異常行為,這些異常的行為往往會進一步加劇社會的恐慌情緒。

您陷入“肺炎恐慌”了嗎?不用怕!這有一份“心理處方”請查收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些負性情緒,有效調適心理健康水平呢?

1.瞭解認識疫情性質和流行情況

從官方渠道平臺獲取有關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信息,科學認識疫情性質,不輕信傳言,不過度解讀,積極關注防控信息,學習掌握防控知識,堅定戰勝疫情的必勝信心。

2.接納恐懼、焦慮等應激情緒

面對應激情緒,我們越是壓抑和否認,就越是容易被它們支配,影響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所以,我們要正確認識到:面對疫情出現的恐懼、焦慮等情緒,是人在不正常情境下出現的正常心理反應。要看見自己的情緒,並做到理解和接納。

3.進行自我暗示、樹立堅定信念

自我暗示能直接影響言論和行為。相信你現在接受的就是最科學合理、對自己最大保護的解決辦法。這個信念非常重要,有了這個信念內心會變得更加鎮定,有利於作出理性的判斷和正確的選擇。

4.多交流、獲得心理支持

在疫情流行的時期,特別是在疫區,我們經常感到自己孤立無援,這時可以多與朋友交流,相互鼓勵,溝通感情,增強心理上的相互支持。

5.採取積極的應對方式

面對疫情造成的心理壓力,不要採取否認、迴避、退縮、指責抱怨等不良應對方式,不要總躺著看手機新聞、疫情更新,要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飲食平衡,保證睡眠充足。把注意力轉移到有氧運動、傾聽音樂等活動上,這樣我們的焦慮、恐懼的體驗就會變弱,能促進多巴胺的分泌,產生愉悅的體驗。

這裡跟大家分享一個可以緩解緊張情緒、放鬆自我的小妙招——

呼吸放鬆法:先選擇一個舒服的姿勢,然後把一隻手放在腹部胸肋下面,也就是膈肌的位置。可以選擇坐著、站著或躺著,閉上雙眼,保持慢吸氣3-5秒直到肺部已充滿空氣。在吸氣的同時,膈肌伸展到腹部。然後緩慢呼氣3-5秒,在呼氣的同時,膈肌靠近腹部。注意:在練習中通過鼻子進行吸氣與呼氣,要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呼吸的感覺上。

6.尋求專業的心理援助

當恐懼、緊張、焦慮情緒難以承受並感到痛苦時,可以到心理專科醫院或心理諮詢機構找心理從業人員獲取專業的援助。

您陷入“肺炎恐慌”了嗎?不用怕!這有一份“心理處方”請查收

這裡有份“心理處方”請查收

您陷入“肺炎恐慌”了嗎?不用怕!這有一份“心理處方”請查收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固然可怕,但疫情陰影下的心理問題同樣不容忽視。目前針對如何在對抗疫情的同時做好自身的心理防護,心理專家已經給大家提供了很多建議,包括但不僅限於:

  1. 規律作息穩定生活,吃好睡好,運動好;
  2. 轉移注意力,進行一些個人喜歡的室內休閒娛樂活動;
  3. 不要過度刷手機新聞,接受太多消息會加重恐慌情緒;
  4. 學習接納自己的情緒,包括焦慮、害怕、憤怒等;
  5. 進行自我鼓勵和肯定,堅定信心;
  6. 跟親朋好友建立聯繫,尋求或提供支持和關心。

大多數人的情緒反應經過自我安撫和疫情控制等會化解,但仍有少部分人的症狀持續存在,甚至不斷加重影響日常生活,他們需要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

宅在家裡的時候,不妨通過專家提供的解壓方法,創造一個輕鬆的環境抗擊疫情。

武漢同濟醫院專家提出多種居家隔離解壓方法:休息、運動、閱讀、有節制地獲取信息……一起看看↓↓

您陷入“肺炎恐慌”了嗎?不用怕!這有一份“心理處方”請查收

您陷入“肺炎恐慌”了嗎?不用怕!這有一份“心理處方”請查收

您陷入“肺炎恐慌”了嗎?不用怕!這有一份“心理處方”請查收

您陷入“肺炎恐慌”了嗎?不用怕!這有一份“心理處方”請查收

您陷入“肺炎恐慌”了嗎?不用怕!這有一份“心理處方”請查收

您陷入“肺炎恐慌”了嗎?不用怕!這有一份“心理處方”請查收

您陷入“肺炎恐慌”了嗎?不用怕!這有一份“心理處方”請查收

您陷入“肺炎恐慌”了嗎?不用怕!這有一份“心理處方”請查收

您陷入“肺炎恐慌”了嗎?不用怕!這有一份“心理處方”請查收

無論遭遇了什麼,保持一種“不幸只是暫時的,一切總會好起來”的希望感是最為重要的。希望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我們可以在危機中成長,繼而擁有更加強大的內心,愈發熱愛生活。

不論是抵抗病毒、抵抗謠言還是抵抗恐慌,每個人都把自己當成一道防線,穿過風雨,迎來勝利的陽光。



看知識視頻、下學習資料、讀教育資訊、找機構、請家教、上“學樂幫”

APP各大應用市場搜索“學樂幫”即可下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