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三位泄露天机的人有袁天罡、刘伯温,他们的结局如何?

浦昕强


开头说三位,后面又只有两个人,我也不知道这个问题在问些什么。什么泄露天机的,说好听一点是星象学家、相士、风水师,说难听点还不就是个神棍,哪来的天机可以泄露。不过刘伯温终归比袁天罡强太多,如果说后者是纯骗吃骗喝的神棍,那至少前者还是一个谋士,是大明开国功臣之一,是政治家、文学家。当然了,关于结局这块,由于袁天罡民间吹的实在太过了,所以结局已经不可考究。

根据历史记载,袁天罡本身靠着骗吃骗喝的手段成为了太子李建成的幕僚,结果玄武门之变李建成身死,袁天罡又回乡下去算卦了。既然如此,那我就纳闷了,袁天罡这么牛逼算不到“玄武门事变”这么重要的历史事件?《推背图》不都预言了么?

当然啦,就跟以前家里老人相信算命,说很准的时候,我们问他算命先生既然很准,为啥不去买彩票呢?总会有你小孩子懂啥懂来当借口,那么这里的一切,我们也可以看成是袁天罡反问你一个凡人懂啥懂,反正,接着往下看。

袁天罡继续表演他的神术,简直一个准一个。唐高宗继位后听闻民间有如此神人,于是便封其为五品谏议大夫,但是袁天罡一算,不得了啊,自己寿命已到。于是便请辞火井县令,最终果然在任上去世。享年非常吉利的数字,88岁。

记载袁天罡的史书叫做《太平广记》,是宋人编撰的一本偏故事向的书,在其他正史中压根就没记载这号人,更别说死的还那么吉利数字。所以并不是袁天罡泄露天机,他根本就是个虚构人物。

相对于袁天罡,刘伯温自然就真多了,故事也简单的多。辅助朱元璋称帝之后,由于刘伯温是浙江人,所以其和以胡惟庸为首的淮西集团有着根本的利益冲突,再加上明初淮西集团势力最大,所以刘伯温自然就被胡惟庸挤下去了。基本就处于一个不被重用又有虚名的境地,最后身中风寒患病而亡,享年六十五岁。

如果他真是神人,哪还轮的到被胡惟庸欺负哦,不过也正是因为没有依附淮西集团,使得他逃过了朱元璋针对淮西集团所发动的胡惟庸案。


丨青衫染墨意


天机不可泄露,泄露天机过的人是要遭受天谴。而历史上泄露天机最多的三位当属袁天罡、李淳风和刘伯温。因为袁天罡和李淳风合著了《推背图》,预言了此后一千多年的事情,而且还非常准确,而刘伯温的《烧饼歌》也是预言了后世五百多年的历史。那么他们三个人的结局怎么样呢?

袁天罡和李淳风是一对师徒,据说武则天让他们两区找一块墓地,袁天罡先去,他看遍山川大河,最后选中一块风水宝地,就将随身的铜钱放在地下做为标记。后来李淳风也去寻找,他也找到了一块风水宝地,就将头上的簪子插在地上做为标记。后来武则天派人查看他们两选中的墓地,发现李淳风的簪子正好插在袁天罡的铜钱眼中,这就是武则天墓。

当然上面的故事只是一个传说,民间为了吹嘘他们的能力,所以编造的故事,但是李淳风和袁天罡用周易八卦进行推算后世,没想到一算起来就上了瘾,一发不可收拾,竟推算到了唐以后中国2000多年的命运,直到袁天纲推他的背,说道:“天机不可再泄,还是回去休息吧”,因此这本预言奇书得名《推背图》。

泄露天机的两人最后什么结局呢?

袁天罡在太宗朝担任官员,但是很早就看出了朝廷要发生变故,所以辞官回家,到贞观十九年袁天纲推算自己四月份将要去世,后来袁天纲如期死于火井县。

李淳风在贞观朝担任太史令,也受到了唐高宗的赏识,到公元670年,李淳风卒无疾而终,后来唐高宗李治又颁“追复昭”,追复李淳风为“太史令”。

明朝开国谋臣刘伯温,也有《烧饼歌》流传于世,虽然《烧饼歌》有很大的可能是后世杜撰,但是也体现了刘伯温能掐会算的本领。在大明朝统一之后,刘伯温担任朝廷重臣,到1375年正月下旬,刘基感染了风寒,胡维庸趁机下毒药,刘伯温照单抓药之后觉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块挤压在一起,让他十分痛苦。当年三月份刘伯温返乡,不久之后就去世了。

从结局来讲李淳风和袁天罡都是善终,而刘伯温属于谋害至死。同为泄露天机,为何有不同的结局呢?主要原因是袁天罡和李淳风都是修行之人,他们本来是道士,依靠修行躲过天劫,而刘伯温贪恋人间权势,最终结局自然不好。(这是从修行的角度解释)


帝国烽火


先说袁天罡。

袁天罡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算命先生,没有之一。找他算命的,非富即贵,据说他能根据风声风向算命,而且精准度惊人,所以前来找他算命的达官贵人络绎不绝。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就找他算过命。袁天罡先给武元爽、武元庆算了一挂,说是能当上三品大官;又给武则天的姐姐武顺算了一挂,说是大富大贵,但命中克夫;后来保姆抱来了两岁左右的武则天,谎称是男孩,袁天罡看了后,大为惊讶,说这个小孩有天子之相,但男孩只会早夭,女孩方能做天子。

房玄龄跟李审素也来找袁天罡算命,先给李审肃算了一挂,说他以后只能做五品官。后再给房玄龄算命,说他可官至宰相,李审素若想升官,还需指望房玄龄提携。李审肃不以为然,当时他和房玄龄混的都不咋地,他颇为好强,不相信房玄龄能比他混的好。



十年后,房玄龄果然当上了宰相,李审肃还是原地踏步。后来,唐高宗听说了此事,决定给袁天罡个面子,追赠李审肃为五品谏议大夫。

袁天罡预感到,自己的预言已经影响政治了,长此以往,自己必将卷入政治漩涡中不能自拔。于是决定告老还乡了,不久就死在火井县令的任期上。

袁天罡最为著名的,还是其与李淳风合作的《推背图》,据说此图不仅预测了后代诸多历史大事件,如安史之乱、靖康之耻、鸦片战争,还预测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走向富强。

再说刘伯温。



刘伯温其实是个谋臣,以谋略见长,并不会算命,但民间传说却把他塑造成了“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大预言家。

刘伯温最为著名的便是《烧饼歌》,与《推背图》齐名。传说朱元璋正在皇宫里吃烧饼,刚刚咬了一口,太监上报刘伯温觐见,朱元璋想测试一下刘伯温预测能力,于是用碗将烧饼盖住,然后让刘伯温上殿。



朱元璋问刘伯温,碗中何物,刘伯温掐指一算,算出来是咬了一口的烧饼。然后朱元璋又问大明王朝基业如何?刘伯温说,泄露天机,要遭天谴,恳请陛下免死。朱元璋赐了他免死金牌,刘伯温这才放心,于是做了三首预言诗歌。

此三首预言,不仅预言了靖难之役、土木之变、李自成起兵,甚至连清朝入关也一并预测出来。其实说到底,不论是《推背图》还是《烧饼歌》,都是后世别有用心的人杜撰的,刘伯温和袁天罡只不过冠个名而已,哪有什么预言家!



刘伯温的结局令人感叹。刘伯温得了一场大病,朱元璋为表示慰问,派胡惟庸带着太医给他看病,刘伯温吃了太医亲手熬制的药后,不仅没有好,而且加重了。刘伯温知道朱元璋已经心生猜忌,之所以让胡惟庸来探望,无非是来看看自己什么时候死。


一半秋色


三位泄露天机的人,分别是袁天罡、李淳风、刘伯温,他们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唯独不清楚的就是自己的命运。

袁天罡。

袁天罡是唐初人,武士彟在四川广元上当刺史时,袁天罡上门化缘。这天刚好武士彟不在家,于是杨氏让袁天罡给孩子算命。拉出来两个儿子,袁天罡大摇其头,说“仕途不顺,命途多舛,子孙富贵。”杨氏又叫出来两个女儿,袁天罡则说贵不可言。杨氏抱出来刚刚出生的孩子,袁天罡一看是男孩,十分惋惜地说“哎!这要是一个女孩,那是能当皇帝的!”

杨氏抱出来的这个“小男孩”,其实是女扮男装的武则天。武则天刚出生没多久,就被预言当皇帝,袁天罡的观气算命功夫可见一斑!

袁天罡的几乎所有传奇故事,都和武则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野史记载,袁天罡成为晋王李治算命,批语是“观其气,呈龙虎之象。”袁天罡认为李治将来能当皇帝,可是当时李治只是唐太宗嫡子中最年幼的一个。李承乾当太子失宠了,魏王李泰得宠想要夺嫡,忌讳袁天罡,想要杀他。

袁天罡意识到了危险,就主动请辞,在老家四川火井县当了一个县令。

袁天罡计算自己的命运,也是确有其事。宰相高士廉曾问他“你算算自己的仕途和命数怎么样?”袁天罡知道,自己的仕途不由自己控制,而掌握在皇帝和宰相那里,于是袁天罡只是说“仆及夏四月,数既尽。”

袁天罡不敢说算自己仕途,只算了自己的死期。635年的农历四月,袁天罡去世,和自己推算的一模一样。

很多电影电视剧谈到的袁天罡帮助武则天登基,那全是无稽之谈。武则天登基时,袁天罡都已经死了四五十年了。

网上流传的称骨算命法,其实就是袁天罡的创举。称骨算命并不是把人的骨头拆下来称一下,而是通过生辰八字等数据,转化成一些形象化的重量,最终答案是某人命数几两几钱,对应不同的命运。

(称骨算命就是个娱乐,千万别当真)

李淳风。

李淳风和袁天罡同时代,有人说这两人是师徒、也有人说两人是同学,反正这两人肯定互相认识。

公元670年,李淳风第二次担任太史令,然后忽然去世,给人留下很多猜测。

野史记载,李淳风是被唐太宗毒死的,因为李淳风算的“女主武王当有天下”并不准,反而害他冤杀功臣。

可是唐太宗早在公元649年就先走一步了,不可能穿越到死后21年来杀一次。

事实上,李淳风死的时候已经68岁了,死在太史令的任上,差不多也算是寿终正寝了。要知道,唐朝的平均寿命才30岁。李淳风的68岁,相当于现在一个老人活到了120岁。

传说,李淳风和袁天罡一起给李世民算命,袁天罡一下就算出来李世民的命数,正要说话,被李淳风推了一下后背,袁天罡一下醒悟,闭口不言。因为这个动作,才有了第一奇书《推背图》。

《推背图》是唐朝以后最为有名的预言书。在流行的某个版本中,几乎预测到了鸦片战争到21世纪的所有事情。当然,还有很多不知所谓的话,没有人知道是什么意思。

按照科学的解释,《推背图》只有可能是后人伪造的。历史知事认为,所谓的预言,全都不存在,要么是后人附会那些模棱两可的预言,要么干脆就是用迷迷糊糊的话去记载历史事件,说成是预言。

刘伯温。

评价刘伯温最为有名的一句话是“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然而,刘伯温在朱元璋集团中,只做了一个伯爵,当时朱元璋封了6个公爵,100多个侯爵。可见刘伯温并不受朱元璋重视。


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刘伯温太聪明,知道了太多事,朱元璋不敢重用他,不听打压他。

朱元璋打压刘伯温的工具,其实就是胡维庸。当时明朝功勋集团包含两部分,一个是淮西集团,大都是武将,一个是浙西集团,都是文官。胡维庸依托淮西集团,对抗刘伯温的浙西集团,刘伯温为了自保,只好退居二线。

然而,胡维庸并不打算放过刘伯温,去探望刘伯温的病情,然后刘伯温就死了。后来,毒杀刘伯温,就成了胡维庸众多罪名中国的一个。

刘伯温没想到,神机妙算的自己,最终成了朱元璋制造胡维庸案的一个工具。


历史知事


神人死亡之谜。

1.神秘的袁天罡。

咱们先说唐朝神人袁天罡。袁天罡,四川成都人,他是隋末唐初玄学家、天文学家、道士,民间传说他善“风鉴”,就是凭借风声风向,就可以断吉凶,非常灵验。唐太宗此时风头正劲,一心治理国家,听闻其拥有这项神力,便派人将其请入宫中。说起袁天罡,他最出名的事就是与李淳风合作写出了《推背图》这部奇书,另外就是他,一见还是孩子的武则天,就预言武则天以后必定会成为天子,历史已经证明了袁天罡的预言,武则天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还有一件事就是武则天成为皇后以后,曾让他和李淳风分别寻找适合自己建陵墓的风水宝地,先行出发的李淳风用了九九八十一天找到一个地方,用铜钱做了一个记号,后出发的袁天罡用了七七四十九天也找到一个地方,插下一根银簪作为记号,现场呈现的景象让在场的人差点惊掉了下巴,袁天罡的银簪刚好就插在李淳风放置铜钱中间的方孔中。由此可见,袁天罡的相术和风水之术确实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袁天纲后来预感继续在皇帝身边会有杀身之祸,便请求允许他回到家乡,唐太宗准其奏请,任命他为火井县令回蜀郡上任。高士廉曾问他:“君终作什么官呢?”袁天纲回答说:“到了今年夏四月,我寿命就耗尽了。”果然,袁天纲如期死于火井县令的任期上。

2.死于非命的刘伯温。

刘基刘伯温是喜欢明朝历史的人们非常熟悉的一个大谋士,正是他,帮助朱元璋平定天下,建立了疆域广阔的大明朝,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刘伯温是整个大明朝时期最著名的神算者。史书《明史》明确记载,“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明史》的这两点记载非常重要,因为它基本勾画出了刘伯温大体形象:一个是深受传统儒家教育,作为“儒者”的刘伯温,另一个形象是他摇鹅毛扇,和诸葛亮的形象近似,真不知道是不是善于谋算的人都喜欢摇扇子。刘伯温从小就表现出了高人一等的智商,1333年,23岁的刘伯温参加元王朝的科举考试,考中进士,按照元朝的制度,年满25岁的成年男子才能应考,据当代学者杨讷考证,刘伯温当时虚报年龄为26岁,终于蒙混过关金榜题名。后来明朝基业稳定,刘伯温的作用就有所下降,朱元璋也怕刘伯温洞察出他的心思,所以就起了杀机。毒杀刘伯温,这是后来胡惟庸的一大罪状,但下毒是否为朱元璋的授意,已成悬疑,不过这出自朱元璋的授意可能性极大,不知道刘伯温在喝下毒酒前是否已算出自己的大限已到,真相不得而知。


智者说历史


导语:有一句古话说的好,天机不可泄露,泄露天机必遭天谴,但是,在历史漫漫长河里,也确实有几人泄露了天机,既然泄露了,那几个人的结局又待如何呢?

要说到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占卜会算卦的,算来算去也就那么几个人,刘伯温,袁天罡,李淳风等,那么他们作为一代大师,最后是什么结局呢?



袁天罡和李淳风,此二人生于唐朝时期,李淳风精通天文、历算、阴阳、道家之说。袁天罡则擅长根据风声风向判断吉凶,还精通面相、六壬及五行等。一次,唐太宗请他们推算大唐国运,结果李淳风一发不可收拾,竟然足足推算出了唐朝两千年以后的国运气数。奇书“推背图”就是这两位大师所著,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经典的未来学巨著。

两位大师虽然预测了大唐国运,预测了武则天将入大统,写下了预测旷古奇书推背图,但是,两人均得到了善终,得到了老天的眷顾。



刘伯温:刘伯温生于明朝,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擅长军事和演算。正所谓“三分天下诸葛亮 ,一统江山刘伯温”,刘伯温他这一生很多预言都成了真,可惜,刘伯温功高盖主,朱元璋为了为子孙扫平障碍杀死了刘伯温。



汉成帝时期还有个有个叫严君平的人,此人就是一个算命先生,预测占卜还是颇见本事,他就曾提前了20多年预测到了“王莽篡汉”和“光武中兴”两个事件。后来他选择了隐居,也就是隐居的时候算出了这两件大事。可他虽然泄露了天机,但却一直到九十多岁寿终正寝。



看来泄露天机也未必会遭到天谴,还是可以得到善终的,不过,我确是这样认为的,天机不可泄露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就像我,我就不愿意去占卜,去为自己算命,命中注定,自有缘分,没必要刻意的占卜预测。


唯恋无名


天机不可泄露,下一句应该是“泄露必遭天谴”。不过貌似,袁天罡、李淳风、刘伯温,这三人的结局不好不坏,至少没到“天谴”那么严重。袁天罡活了72岁,李淳风活了69岁,刘伯温活了65岁。古代有句老话“60花甲、70古来希”,在古代能活到60多到70岁数,基本上算高寿了,这三人结局也不算很差。

“天谴”报应会不会到了下一辈呢?

袁天罡的儿子袁客师,子承父业,也做算命先生,相传看相也很准,结局怎么?不详。李淳风做过唐朝太史令,他儿子李谚、孙子李仙宗也后来也做了太史令,结局怎样?也不详。既然记载不详,说明就是没多大本事,没名气,泯然众人矣。

比较详细的是刘伯温的两儿子,都是惨死。大儿子刘琏跟胡惟庸的党羽冲突,跳井死了(30来岁英年早逝)。二儿子刘璟,跟朱棣起冲突,被关进监狱,上吊自杀了(50来岁)。刘伯温的孙子刘廌,看到爷爷、父亲、叔叔都当官惹来一身祸,倒是没当官,不过到47也病死了。继承了刘伯温第4代“诚意伯”爵位的刘世延(11代孙),在万历年间,也坐罪论死。刘伯温后代还真是多灾多难——这能表明什么?什么也表明不了,巧合而已。

真实情况是咋样?

其实吧,袁天罡、李淳风、刘伯温这三人,在他们自己的时代,真没那么神。所谓他们“料事如神”都是民间编故事,给神话了。袁天罡他叔叔就是袁守城,袁守城是干啥的?就是《西游记》里跟泾河龙王打赌,害得泾河龙王触犯天条,魏征在梦里斩杀了龙王,等于是袁守城害死了泾河龙王——这事你信吗?

  1. 事实上,袁天罡就是一个稍微出名点的算命了,结交了点权贵,一辈子也就混了个“火井县县令”。为啥当不了更大的官呢?上不来台面呗!他咋不一直隐居呢?还不是还要生活嘛,不得骗吃骗喝。

  2. 李淳风,一辈子也就是“太史令”清水衙门,人家专业是天文、算数和气象。虽然古代天文总要跟占卜有点关系,但是人家不是算命的。人家被老外都称赞为“古代中国最伟大的数学著作注释家”。不知道怎么就被人们杜撰跟袁天罡合伙搞《推背图》了,人家估计感觉很冤。

  3. 刘伯温,人家出名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加上跟着朱元璋打天下,是开国功臣。什么“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都很扯蛋。刘伯温死了二三百年以后,才有这样的说法,你说奇怪不?人家同一个诗文大家,硬生生被民间塑造成写《烧饼歌》的神汉,估计也不乐意。

注:《推背图》号称出自唐朝袁天罡、李淳风,为啥明朝才流行?为啥唐朝到宋元朝都没记载?《烧饼歌》号称出自刘伯温,为啥明清没记载?为啥到了民国才流行?

其实,所谓“玄学”,就是江湖术士“招摇撞骗之学”,要不人家秦始皇气得“焚书坑儒”呢。所谓《推背图》、《烧饼歌》也都是后人江湖术士的骗术“顺口溜”,不要太过迷信。


尔朱少帅


题主所问的是三位泄露天机的人,但这里只列举两位,有书君补充一位:李淳风。

袁天罡、李淳风、刘伯温都是历史上有名的能推演历史、预知前后的牛人。为着服务帝王,传说他们曾泄露天机。

有书君曾听闻风水先生如果向人明言龙穴所在,必会眼瞎。那么袁天罡、李淳风、刘伯温这三人,若是道破了天机,是否遭到了天谴?

还好还好,袁李二人都还算善终,只有刘伯温,遇上了朱元璋这个心狠的,疑似非正常死亡。具体来看下。

袁天罡。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隋末唐初玄学家、天文学家。关于他的传说最厉害的是给襁褓中的武则天相面。

袁天罡早年以相面出名,某日路过武家门口,被请进去相面,轮到武则天时,家人谎称这是个男孩,袁天罡看了后,不无遗憾地说:“如果是女子,以后可为天子”。以武则天日后的成就来看,袁天罡不愧为神算子。

贞观六年,唐太宗听闻其名声,诏入朝收纳为智囊。在皇帝身边的三年间,袁天罡感觉到了自己的预测之能可能会带来危险,于是向太宗提出回老家。太宗应允,并委任他为蜀郡火井县令。

临走时,高士廉曾问袁天罡自己最终会做到什么官,袁天罡回答说:“到了今年四月,我将寿终”。果然,贞观九年四月,袁天罡寿终于四川。

李淳风。道士,道号黄冠子,岐州雍县人。唐代天文学家、数学家、易学家。

李淳风著有《乙巳占》,该书全面总结了唐贞观以前各派星占学说,经过综合之后,保留各派较一致的星占术,摈弃相互矛盾部分,建立了一个非常系统的星占体系,对唐代和唐代以后的星占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李淳风著有《乙巳占》,该书全面总结了唐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李淳风的学术其实是我们所熟知的天文学,但古代科学不发达,人们容易为“天生异象”所惑,而对这些天象有研究的李淳风就被尊为太史令,管观天象,测吉凶。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六月初,长安城中出现了“太白(星)屡昼见”的天象。太史据此占卜得出了一个“帝传三世,武代李兴”女主昌(盛年)的卜象。为此,太宗曾秘密召见太史令李淳风加以垂询。

君臣二人密谈了些什么,外人无从得知,但此次谈话后,李世民并未如前所说,将“武氏屠戮务尽”,可能李淳风向皇上表达了天命不可违的观点和日后李唐终将复兴的预测。

也许是李淳风的机智,也许是唐太宗的达观,更有可能是李淳风并不如后世所传能窥天机,总之,他安安稳稳地活到了公元670年,享年68岁,在那时,算是寿终正寝了。

刘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在民间传说中,刘伯温是料事如神的预言家,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之说。在其所著的《烧饼歌》神书中,预测了许多史实,比如燕王靖难之变、建文逊国、李自成亡明,以及满清必亡等等。

有人说,正是刘伯温的神机妙算让朱元璋心生忌惮。特派胡惟庸带御医前去探病,刘伯温服了这位御医的药后,感觉很不舒服,第二天去见皇上,特意说了这个事,朱元璋听了却不以为意。

刘伯温不久后就病死了,后人据此推论刘伯温的病死与朱元璋貌似有关。有书君对这一点颇为存疑:毕竟刘伯温死时也有65岁了,老年人生病几乎就是常事啊,而且他本人确实甚为机敏,早已不干预政事,辞官归乡了,朱元璋没必要再来打这样一只没牙的老虎呀。倒是胡惟庸排挤他是有可能的。

刘伯温临死前交待儿子,要等到胡惟庸倒台后再向皇帝传达自己的临终建言,充分说明他对胡惟庸是有戒备的。

简略说完了袁、李、刘三位的生平,咱们来聊一聊他们的“神迹”。

对袁天罡、李淳风、刘伯温这三位神人的“神迹”,有书君是持保留意见的。

严格来说,袁李二人事实上是天文科学家,数学家,对天象术数确有研究发现,至于相面一说,且将信将疑吧,毕竟世上不可解释的事确实是有的。

而刘伯温呢,民间未免传得有些离谱了,简直和诸葛亮一样,“多智而近乎妖”啊,他的《烧饼歌》盛传于清末,是不是晚清革命者们借此做反清复明的宣传呢,这真的不好说。

所以,袁李刘三位的结局,事实上应该就是当时社会与政治环境下的正常结局,与他们的泄露天机应该关联不大。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天机不可泄露”是江湖郎中的一句口头禅,不管在历史上还是当下,这帮人都打着算命、看相的旗号处处故弄玄虚、招摇撞骗。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普及,江湖郎中逐渐失去存在的土壤,类似场景只能在电视上看到。

所谓天机,是大自然的规律以及社会运行趋势,有识之士可以利用独到的眼光洞悉。历史上,不乏眼光超前之人,比如刘伯温和袁天罡,他们因生前多次精准的预测(在古代叫泄露天机)而被后世推崇。

明王朝的功勋——刘伯温

在民间,刘伯温俨然已经成了神一样的人物,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节军事诸葛亮,后世军事刘伯温”的说法。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神预测《烧饼歌》,所言句句应验。

刘伯温一生足智多谋,思维缜密,对形势判断准确,能预测事情的发展方向。他是朱元璋的高级顾问,核心能力是谋局、布局、做局、破局、控局,帮助明军先后灭掉陈友谅、张士诚,为大明王朝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

明朝建立后,刘伯温出任御史中丞,背后站着一群浙东籍大臣,形成大明开国初年的浙东集团。与之对应的是李善长,他是淮西籍,位居丞相,背后是一群淮西的大臣,彼此利益相连,形成淮西集团。

朱元璋就在两大山头之间游走,构成一个权力的三角结构。三者之间有时斗得不可开交,有时关系缓和。面对朱元璋即将到来的“大扫除”,刘伯温提前辞官归隐。

1375年,刘伯温病重,朱元璋让胡惟庸带着御医去看望。此时的胡惟庸已经是淮西集团的首领,刘伯温心里清楚,朱元璋派他来自然没安好心。反正自己病入膏肓,倒不如送朱元璋一个顺水人情。

御医开完药,刘伯温服用后更加不舒服。刘伯温抱病觐见朱元璋,跟他说服药后的情形。其实是想让朱元璋安心,自己真的时日不多,同时间接地給胡惟庸按上一个“谋害朝廷命官”的罪名。

几个月后,刘伯温交代完后事就卒于故里。到了明朝中期,刘伯温被朝廷封为太师,配享太庙。

隋唐第一预言家——袁天罡

在古代能人异士中,袁天罡被“神话”得最厉害的一个。例如传说中袁天罡的《推背图》能预测“清军入关”、“辛酉政变”、“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八国联军”等事情,就有明显被“神话”的特点,肯定是不真实的。

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要神话他,说明他有被神话的价值和基础,这也从侧面说明袁天罡的过人之处。

袁天罡是气象学家、相士、道士、风水大师、预言家,精通阴阳五行,凭风声风向,就能推测福祸,生前的许多预言后来都得到证实。

武士彟抱着幼小的武则天让袁天罡看相,故意说怀里抱着的是男婴。袁天罡看了一眼婴儿的相貌,惊叹地说“如果是女孩子,以后可以当皇帝。”

李世民当亲王的时候,让袁天罡预测自己能否当太子。袁天罡只说:“成吉不死,汝无机路”。李世民立刻反应过来,在玄武门扳倒李建成与李元吉,自己成了太子。

公元635年,李世民任命袁天罡为火井县县令,而袁天罡却请求辞官并对李世民说:“到了今天夏四月,我就要寿终正寝。”李世民同意他的请求。到了四月,袁天罡果然如期去世。

烂泥是扶不上墙的,盖起高楼大厦的都是钢筋混凝土。才气纵横的人不需要神话,因为刘伯温与袁天罡本身就是神话。


秋媚读史


我是抽烟侃历史,我来回答一个。

历史上有三位精通玄学的术士,他们除了题主所说的袁天罡、刘伯温,还有一个就是西汉的严君平。我们今天来着重说下大家熟知的袁天罡和刘伯温。



袁天罡篇

袁天罡师承战国时期鬼谷子,是孙斌、庞涓的师弟。具体如何拜师的就不得而知了,就像樊梨花是骊山圣母的徒弟与穆桂英师姐妹相称类似。袁天罡本是修仙之人,入世受劫修行,一直以算命看相为生。



大业末年,袁天罡在四川德阳遇到之后的大唐重臣窦轨,此时窦轨穷困潦倒,便请袁天罡为自己看相卜卦。袁天罡见其前额到发际骨骼隆起,一直连到脑后的玉枕处,你的下巴浑圆肥大,下巴右侧隆起,而且明洁光亮,便说:“建功立业当在梁州、益州”。 武德初年,窦轨跟随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因战功任益州行台仆射。发迹后的窦轨不忘袁天罡大恩,保举其为蜀郡火井县县令。

贞观初年,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人授任利州都督,全家迁往蜀地。一日袁天罡见武则天母亲杨氏,见到怀抱的幼年武则天,说道:“此女命途坎坷,但遇有缘人,将前途无量”。之后,唐高宗李治逝世,武则天遍寻袁天罡,命其以亡夫荫妻之术为李治选墓地。在李治去世后七年,武则天果然当上了皇帝。袁天罡为李治选墓之后,自觉泄露天机、改变天数了,本想回终南山继续修炼,不想被师傅鬼谷子化作老妇点醒,虽坏了修仙之体,但不连累后世子孙。之后不久便病逝了,享年72岁。



袁天罡一生所学天文地理、易经术数无所不知,编著书籍有《九天玄女六壬课》、《五行相书》、《易镜玄要》、《三世相法》、《袁天纲称骨歌》、《太白会运逆兆通代记图》等,其中以与李淳风一起编著的《推背图》最为出名,该书目前市面常见版本是1860年火烧圆明园时流出的,网络流传很广。

刘伯温篇

刘伯温本是玉帝身前以为天神,奉命下界辅助朱元璋驱逐鞑虏、一统中原。这虽是民间传言,但刘伯温本人却是自幼好学、过目不忘。



十四岁,在学府读书。一部春秋经刘伯温个把月就能倒背如流,而且还能根据文中意思,发表前人未发之言论。连老师都时分佩服,称赞他:“真是奇才,将来一定不是个平常之辈!”。

十七岁,刘伯温已是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一不精,天文、地理,兵法、术数更是潜心揣摩。一次游学,在覆船山结识明教圣者,学习之余还受赠《六甲天书》,此书为道教一种较高等的役使鬼神之术,主要祈请六甲天神下界助法。之后该书被拆分为上下两部,分赠朱元璋、徐达。

六十四岁,朱元璋命刘伯温测明朝运数。刘伯温的四个字“遇顺则止”,朱元璋不明其意,命刘伯温详解四个字的意思,刘伯温以泄露天机过多而为借口,不多解释,之后不久便被朱元璋毒酒杀害,享年64岁。



明朝末年,闯王占据陕西,建立“大顺”政权,这是对刘伯温“遇顺则止”的第一次暗合;不久后,另一个大流贼张献忠杀入四川,建立了大西政权,而张献忠的年号非常诡异——“大顺”。而这又是对“遇顺则止”的第二次暗合;最后,满清入主中原,给明朝划了一个真正的句号。而第一个入主中原满清皇帝的年号为“顺治”,这是对“遇顺则止”的第三次暗合。

爱抽烟、好读史,我是抽烟侃历史。点击关注,与你一起分享不同角度的五千年文明史。谢谢点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