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中国象棋的人那么多,然而选手的收入很低是什么原因?普通市冠根本不能靠棋生存?

邂逅3774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普通市冠其实就是个业余棋手,既然是业余棋手,那么,下象棋就只是你的爱好,而不是你的谋生手段。既然如此,谈何以此来养活自己。当然,象棋职业棋手的收入不高也确实是事实。为啥收入不高呢?原因比较复杂,几句话还真扯不清。简单来说吧,一是玩象棋的门槛低,这就造成了人员良莠不齐;二是象棋观赏性差,不懂的人看不懂,连看个热闹都不行。这就注定了没有大变革的话,象棋只会越来越小众化。


军师老月


曾经在苏州打工,领导特爱下棋,公司里到是有几位高手,每天午饭后都下几盘,却不敢和领导见真章(假输),而我却来真的,赢了领导年终奖也不少…如今经常去越南下棋,就是和堂妹,堂弟也是认真的,在越南还是受欢迎吧。至于获奖和奖金也看淡了




会心不远KooL守望孤独


其实在职业象棋界,竞争更加残酷。比如能参加全国象棋甲级联赛(简称象甲联赛)的象棋选手,这就是我们嘴里所说的靠“下象棋”吃饭的职业棋手,他们在象甲联赛下象棋就有收入。竞争有多残酷呢?比如2018年象甲联赛,全国总共有14支代表队,每支队伍能上场比赛的只有4名棋手,总共14乘以4等于56名棋手,加上每队的教练、替补棋手等,每一年参加象甲联赛的职业棋手不超过100人。这是什么概念?中国象棋在我国保守估计也有几千万上亿会下象棋的人,但是能吃“下象棋皇粮”的职业棋手区区100人左右,再加上退休的老牌象棋大师、不能参加象甲联赛的棋手,全国真正意义上靠下象棋吃饭的不会超过1000人。

那么对比围棋和国际象棋呢?我毫不客气的说,在我国,玩围棋和国际象棋的人群数量加起来也比玩中国象棋的人群数量少很多,但是围棋是中日韩三国争霸,国际象棋有欧美西方国家在玩,就算中国的赞助商不赞助,也会有国外的企业来赞助围棋和国际象棋。

所以如今玩中国象棋的人,不管是职业棋手领域,还是业余棋手领域,综合收入都是不高的。王天一是目前职业棋手的“中国象棋等级分第一人”,巅峰时期一年拿8、9个象棋冠军,累计总奖金不过200万人民币。我们普通人可能觉得200万已经很多了,但你要知道这是中国象棋领域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厉害的一个人,收入区区200万,比起围棋领域一个围棋比赛就有200万的奖金,差距实在太大了。

综上,造成如今象棋选手收入低的原因就是没有钱,因为中国象棋领域是我国一家独大,其它国家玩中国象棋的水平都不高,一家独大意味着没有竞争,没有市场,没有新闻话题性,所以赞助商赞助中国象棋的钱就少,这就是根本原因。


象棋爱好者


我认为是下象棋对弈的质量所决定的,中国象棋博大精深,易学难精,源远流长。

我认为普通的市冠在天天象棋纯人评测最多为8一3的阶段,现在的网络很发达,每天都有男子大师在网络中直播讲解棋,分析对弈时的精彩过程,分享开局,中局,残局的构思,经过。如何使自己对弈中国象棋有进步,提高,从而在一定因素中影响到了一些普通市冠靠网络直播的发展。限制了一部分人靠棋艺维持生存。

“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确,会对弈中国象棋的人数特别多,而像胡荣华老师,许银川老师这样的象棋顶尖高手就特别少了,我想,对弈中国象棋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天赋,并加之勤学苦练。认真研究,总结,才会有一个不错的好成绩。顶尖男子特级大师对弈质量让二先,一些普通市冠都还不一定取胜,我们可见,实力与质量的比较特别大。

我也是一位普通的中国象棋爱好者,相信在2019年的努力,研究,明年,农村家乡元宵节举行的象棋比赛,能够获取第一名。




吴光辉3


任何一个体育项目哦,职业和业余的收入都是有天壤之别的,比如就说象棋、来分析一下职业棋手的收入组成,他在棋院签约首先是正式合同,棋院有工资拿的,然后象甲肯定另外是有收入的,然后各种商业比赛的奖金,代言,包括商业代言,棋类比赛活动代言等等吧!然后直播平台入驻,这个肯定是一个大头,不用多说了。特级大师比如像王天一、年收入大几百万应该是保守的了,一般的象棋大师,收入大几十万应该很正常不过了。


大石头小燕子


象棋爱好者上不了亿也有好几千万,关键是没有发现象棋市场的巨大潜力价值,没有实现产业化,更没有人去做,看足球、歌唱演艺市场动辄票价好几百,象棋比赛门票呢?国家级比赛也寥寥无几,现在网上天天象棋直播最高也有四五百万人观看评论,主要是象棋没有话语权,没引起足够重视。


虚己游世2310


象棋这项运动凝聚了中华的智慧,在中国很受老百姓的喜欢。无论是在公圆树荫下,还是在街头巷尾。经常就能看到一群人围在一起观看下棋。这项运动成本不高,主要都是爱好者参与。

但是象棋毕竟是一项脑力运动,不能身在其中。你就体会不到那种每下一步棋都要想好几分钟的乐趣。比起足球、篮球等竞技体育大项,运动员直接面对面肢体较量,观赏程度要弱很多。应该算比较冷门的一项运动吧。

谈起以象棋为业的收入,自然也不能和足球篮球去比。哪些天王级的巨星,在全球拥有数以亿计的球迷,不但是票房的保证,也是广告商的最爱,年收入过亿的不在少数。像拳击这种看似暴力的运动,一场关键的比赛,运动员就可以赚到上亿美元。

中国的象棋锦标赛创办于1956年,每年举行一届。一个棋手要想生活过得很好,必须努力夺取全国个人赛冠军,成为国内的顶级选手。2018年12月7日,碧桂园冠军赛决赛上,中国象棋冠军王天一拿到了这项年终象棋界的饕餮盛宴——70万,这就算相当不错了。这些冠军们经常参赛或者签约棋队,一年有个几百万的收入还是有可能的。

至于其他的职业选手。如果在职业象棋队有编制的一般能享受每月几千元的薪金补贴。得到特级大师称号的棋手, 参加比赛也可以获得收入。象甲联赛的对局费一般是和棋1500元,,赢棋3000元左右,年收入达到20万元左右。另外一些大师棋手全国各地周游献技年收入一般在超过10万元。

至于那一些低级别的地市级冠军,甚至是业余选手。收入就非常低了,想靠象棋来提高生活水平就很难。


一冠篮球


下棋和任何体育项目一样,没产生任何效应,经济效应,社会效应,不像衣食住行一样,是人们的硬件需求。

下棋从古至今就几种赢利模式,下彩棋,职业选手拿工资,找赞助办比赛,办棋院教徒弟,到现在的直播赚钱,以上几种方式往往都只是高手赚钱,省冠,县冠还要倒贴车费。

商业环境不同,国外体育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什么叫良性循环,说白了就是大家都赚钱,从赞助商,广告商,电视台,网站,博彩公司,等等,最关健的是民众愿意掏钱买门票,买版权,下注,当然这和他们的富裕有关,国人穷呀,还要赚钱还房袋呢。另一方面,像国足一样,你愿意掏钱去看烂球吗,也起到很大作用。

时代特点不同,像游戏也属于体育项目,像王者,吃鸡之类的,符合时代特征,多人玩,玩游戏是放松,下棋是伤脑,多人玩就自然有赚钱方法,进入良性循环的商业环境好。


雨夜13646


不光是象棋。中国最牛的是乒乓球,为什么都不能做到一流的联赛。这其实和国情有关。任何商业体育都离不开消费者。

1.先数数外国的。南美盛产足球运动员,而欧洲是足球运营得最好的场所。为什么?首先商业氛围,球队经营者,投资者,管理者都有一个良性的循环。同时带动博彩,餐饮服务,服装品牌等,不仅带动的是消费还有就业。

同样的还有美国的NBA和橄榄球,其实还有棒球。美国的体育商业化运作应该是世界一流的,他们注重的是消费者的权益和长期的经营理念。联赛内部注重平衡和长期的平衡机制。不光是带动就业和消费,还进军慈善行业回馈社会,所以支持者会越来越多,这就是球迷基数带来的好处。

2.说说国内。乒乓球和羽毛球是中国最厉害的。就算没有外国球迷,中国也有十几亿人口,但是为什么没能成为一大联赛呢?

第一就是没带动就业,没有人参与其中。没有就业就没有消费链。没有消费联赛就不会有发展。这是万年不变的宗旨,没有人买票,没有人买你球队运作的商品就没有钱赚。

第二就是商业运作过于低级,只顾眼前利益

第三就是没有一个企业愿意长期投资,基本两三年就转手了,没有一个长期稳定的环境

第四就是没有竞争,长期由国营单位运作,包括人才的选拔机制等等。

我认为中国的体育商业潜力很大,但是改革很难。目前来看,姚明改革的CBA篮球联赛算是成功的,但是路很艰难,也还不够,想要达到NBA的高度万里长征第一步。


游戏玩咔


这个问题从市场角度分析,是因为价值所致。

象棋运动没有足够价值体现,魅力不足。最近一些年,象棋发展的横向比较是在退步,棋类中的地位在后移,说明存在空间进一步被挤压,能够有这个现状就不错了。

要想改变现状,必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勇于变革,而现实非常守旧且顽固,把要饭的碗死死的抱着不放,唯恐别人动一动。之前在悟空问答中,提出“象棋不能变,这种错误认识,为什么普遍存在?”九成的人都在不满,好像说“变革象棋“就是大逆不道。众多业内人士,象棋爱好者深陷惯性之中而不自知。

没有变革就没有活力,没有生命力,没有影响力,产生不了新的价值,棋手只能贬值。如果经济条件下降,还会更惨。

现状的象棋比赛,多数更像施舍和化缘的产物,各种比赛大同小异,这个路还会越走越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