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是如何判断正确与错误的?

活动中心17653708


谢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认知框架君来挑战这个问题。

逻辑思维判断正确与错误,称之为“真”与“假”,对问题修改一下,逻辑思维是如何判断真与假的呢?

这要从判断说起,啥是判断呢?

判断就是对事物的情况进行断定,这种断定的形式,要吗肯定,要吗否定,判断就是以肯定的形式或否定的形式对事物的情况进行断定。

这种断定就会有真、假,要吗真、要吗假,不能亦真亦假,可真可假。

举个例子,桌子上有一本书。这是一个判断,对桌子的情况进行肯定的判断 ,判断桌子上有一本书。

这个判断是真是假,是由桌子的情况来决定的。

如果桌子上真有一本书,那么这个判断就是真的。

如果桌子上没有一本书,那么这个判断就是假的。

以这个例子来讲,判断是由大脑里的认知对桌子的情况作出了肯定的断定。判断了桌子上有一本书。但这个判断的真假取决于“桌子的情况”,桌子上真有一本书,这个判断就是真的。桌子上没有一本书,这个判断就是假的。

判断是由大脑里的认知对事物的情况作出了肯定或否定的断定,但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外部的世界,取决于那一张桌子的情况。



认知框架


逻辑思维是从逻辑思维的形式和规律方面来判断正确与错误的。主要表现在对概念判断和推理的使用情况上。符合要求,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对概念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对概念的定义和划分上面。一般情况下,定义要求严格,不容易出现错误。但是,划分可就不那容易引起重视了。

因此,不重视对概念的划分,不懂得按什么标准划分,就无法保证被划分的属概念与划分后的种概念的正常关系。

比如,“人民”和“人们”这两个概念,其划分标准应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的数量的不同,把“人民”划分为普遍概念。而对“人们”进行划分,则只能根据概念反映的事物是否构成集合体进行划分,把“人们”划分为集合概念。

明确了概念的种类,才能作出科学的判断。比如,“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个判断,用普遍概念的“人民”才是正确的。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這个判断,用“人们”这个集合概念也是正确的。

对概念的使用,有时还要明确概念间的关系。但是,有些概念,有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太好区分;但是,一经将它们构成判断,就一目了然了。不仅如此,以同一素材构成的不同判断是否正确,也能一清二楚了。

比如,“老虎”和“哺乳动物”这两个概念。懂得《逻辑学》和《生物学》知识,就能很快作出判断:

“老虎”与“哺乳动物”是“种属”关系的概念。同样的素材,还可以构成四个判断:

一.全称肯定判断(SAP)

所有的老虎都是哺乳动物。

二.全称否定判断(SEP)

所有的老虎都不是哺乳动物。

三.特称肯定判断(SIP)

有的老虎是哺乳动物。

四.特称否定判断(S0P)

有的老虎不是哺乳动物。

纵观上述四个直言判断,我们就不难判断孰是熟非了。

判断推理的正确与否,也要遵循逻辑推理的规则。遵循规则的推理,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推理的种类很多。但是,每一种推理都要严格遵守推理规则。这是必须的。

以演绎推理的“直言三段论”为例,这种推理要求遵循下列规则。

一.必须而且只能有三个不同的概念。

二.中项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

三.前提中不周延的概念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四.两个否定前提推不出结论。

五.前提之一为否定判断,结论也必然是否定判断。

六.两个特称前提推不出结论。

七.前提之一为特称判断,结论也必然是特称判断。

正是有了上述规则,我们才有能力判断“直言三断论”的正确与否。

比如,下面的直言三段论:

物理学不是社会科学,

光学是物理学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所以,光学不是社会科学。

上述推理是正确的。完全符合上述的七条规则。

再看下面的直言三段论: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我是群众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

这个推理之所以错,是犯了“四概念”的错误。

三段论必须而且只能有三个不同概念,可是上述推理违反了这一规则。

从哪儿看出“四概念”呢?咱们看看大前提的主项“群众”,再看看小前提的谓项“群众”。虽然文字表面上都是“群众”。可是表达的概念却完全不同。

大前提主项的“群众”是集合概念,是表示群众的集合体;而小前提谓项的“群众”,则是非集合概念,它只表示群众中的一员。

由此可见,要弄懂逻辑思维是如何判断正确与错误的,只要深入研究《逻辑学》,把《逻辑学》的科学体系学深悟透,自然就懂得判断正确与错误的方法了。


大鹏142599151


逻辑思维没有那么复杂,其实就是因果关系的证明。我们读书的时候,数学应用题的格式还是否记得:因为...所以...。

逻辑思维举例

因果关系的证明必须要有足够的证据和理论支持,有足够强的支撑。

举个例子,我们平时说:因为我的单车坏了,所以我不能借给你用了。这样的证明关系是足够强的因果关系。

但是换成:因为我的单车坏了,所以我不能把轿车借给你。

这样的因果关系就是不充分的,汽车是否能借出,跟单车坏没坏没有因果关系。

然后,我们再增加一个条件:因为我单车坏了,而我必须开车把单车带出去修理,所以我不能把汽车借给你。

这样增加条件后,因果关系变得就更加充分了。

商业中的逻辑思维

因为我是做商业逻辑分析和创业分享的,所以我具体说一下,商业中的逻辑判断。

如果你做生意,都能用商业逻辑去思考,那么至少可以提高20%以上的成功率。

商业逻辑的核心就是价值的交换关系中的因果关系,任何商业的基础都是价值的交换,离开了价值交换,就无法构成商业。

我们付钱购买任何一个东西,都一定是感觉这个东西对自己产生了价值,并且原因为这个价值付出自己的劳动。

所以,商业逻辑就是证明交换价值的充分条件。

举个例子,我卖一把雨伞,因为我认为下雨的时候,会有很多人需要雨伞挡雨。这样的逻辑看上去没有问题。

但是这个并不充分,因为当天气晴朗的时候,大部分人不会意识到自己需要一把雨伞。所以这个逻辑修改一下:我在下雨天的街边卖雨伞,这样淋雨的人就需要一把雨伞,这样的逻辑关系就充分了很多。

说的再深一点,我们以美团的商业模式举例。为什么美团的商业模式是可行的?

我们就需要证明,消费者愿意付一部分钱给美团,换取美团的服务。

有一部分消费者在家里不愿意出门吃堂食,需要别人做配送,所以美团可以利用配送提供服务。

这其实依然不充分,因为商家可以自己配送。那么美团跟商家的关系就在于,商家没有足够的人手送那么多外卖,我希望有人帮我送。

商家为了赚更多的钱,但是自己雇佣配送员的成本不足以支撑利润,所以商家需要请第三方配送。

第三方配送可以不仅仅配送一家的外卖,而可以配送很多家的外卖,那么平台就成了一个智能分配的价值。

所以商家和消费者都付钱给美团,本质是购买了美团的智能分配的功能,骑手也只是这个平台的一环。

这样的商业逻辑就足够充分合理了,那么你做我也可以做,为什么只有美团和饿了么成功了?这就是另外一个层面的商业逻辑,为什么你有充分的竞争力。

商业逻辑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的去证明,并且因果关系连接足够强,证明结果的条件要足够充分。

总结:罗辑思维判断正确与错误的关键在于原因导向结果的条件是否充分,要考虑到足够的变量。


小渔的创业信条


逻辑思维需要假设、推定、验证。逻辑思维对人生还是很有用的。略举二例:

1.近年P2P横行市场,我的判断是千万不能买。逻辑是这样的,当时向用户支付年利息10%

以上,P2P公司运营成本起码是8%,意味着P2P公司盈利水平超过18%才能维持下去,试想哪个行业利润水平能达到这么高?所以这个行业必将倒闭。正所谓“你惦记利息,人家惦记你的本金”;

2.股票投资更是需要逻辑思维,股票是投资?还是投机?赌博??都不是,是人性轨迹的表现。那你的逻辑思维必须是赢家思维、龙头思维,必须是“真龙”思维,正所谓“短线乱打是回归赤贫的捷径”。真龙怎么找?以九鼎新财材为例,它前面将近20个交易日市场最高板为5板,九鼎新财材突破五板,意味着市场打破前面格局,建立新格局,这是市场的选择,市场的逻辑,必将势如破竹,成为“真龙”,真龙也不会只是一波,必然出现龙回头及,也就是二波 。


道法自然Cc


哲学逻辑是以逻辑自洽来判断是否正确的,比如为什么白马不是马,这是因为逻辑自洽证明白马不是马,所以白马不是马。科学是先假设,后实验检验,比如有人拿白马不是马的逻辑证明让科学去检验,科学马上就会作出判定,白马是马是久经实践检验为正确的,所以马上判定白马不是马的逻辑证明是错误的。逻辑推理在科学假设中的地位相当于指南针,实践检验的地位相当于航海中的航标,无论你认为指南针所指的方向如何正确,只要发现航线与航标发生偏差,就会判定指南针所指的方向出现了偏差,并按航标位置把航线调整过来,这就是逻辑与实践检验在科学体系中各自的位置。


龙一欧


如果你把逻辑归结为事物的规律,而不仅仅是形式逻辑的思维结构,那么正确与错误就有技术性正确与错误与人类方向的政治性的正确与错误之区别。其实任何正确与错误都是通过实践来进行检验的。对于技术性的正确与错误比较简单,只要你实践成功就可以证明你技术正确了。但对于人类方向性的政治性的正确与错误,这个实践的检验还是须要时间的蒸烤,让时间的实践来给予历史实证的正确与错误的证明。


自然法则是真理


思维逻辑需要判断一个事物是否正确首先要去找到该事物的本质。找到本质之后我们再去寻找它的目的地。然后从本质到目地中间划出路径,由上至下逐一进行检查,先找出问题和错误的所在环节。再去做针对性的处理和纠正。这就是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思维逻辑运作模式。先找到事物本质,目的地,划出其运行路径。再逐一探查错误节点。纠正它。问题就解决了。而且还是根本性质的解决办法。


尘飞扬007


逻辑思维,通过现象查动机。其实还是查因果关系,传统文化纳百川,民族都有自身的文化。都有不同语言代号,名可名非常名,名代号也。代号虽不同,语言不同,里面意义都有相同之处。外来文化也同样有同功之妙,关键在触通。各持其词钻牛角尖是没法触合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体现了一个大触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