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關大捷前,毛主席與林彪對日作戰方針出現分歧,其後達到統一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只有4萬多人的八路軍在敵後戰場採取何種作戰形式才能在戰爭中生存發展,在戰場上大顯身手?對此,毛澤東認為,抗日戰爭必須發動廣大人民群眾,實行遊擊戰。

平型關大捷前,毛主席與林彪對日作戰方針出現分歧,其後達到統一

為了統一紅軍高級幹部思想,毛澤東提議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對日作戰方略問題,地點定在洛川。8月20日,毛澤東從延安出發前往洛川。前來參加會議的有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委員和各方面主要負責人,共23人。鄧小平、羅榮桓未到會。會議於8月22日至25日召開,討論異常激烈。一些同志提出紅軍時代的游擊戰過時了,主張以運動戰為主,配合國民黨軍隊多打大仗,擴大影響;兵力不能分散,要比較集中;在出兵問題上,要早出兵,而且全部開出去。毛澤東堅決反對這些意見,他說:“對日本帝國主義,我們不能低估它、看輕它。同日本侵略軍作戰,不能侷限於過去同國民黨軍隊作戰的那一套老辦法,硬打硬拼是不行的。我們的子彈和武器供應都很困難,打了這一仗,打不了下一仗。因此,紅軍的戰略方針應當是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爭。”

會上,同彭德懷等多數將領一樣,林彪不同意打游擊戰。他說:“內戰時期我們可以整師整師地殲滅國民黨軍隊,日本人有什麼了不起?可以考慮以運動戰為主,搞大兵團作戰。”究竟是採取山地游擊戰還是運動戰仍存分歧。由於急著出兵,這個問題沒有時間再討論。8月25日,中央軍委發佈了把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命令。

八路軍下轄3個師,林彪被任命為八路軍第115師師長,並任中央軍委委員和軍委前方分會委員。9月14日,115師抵達原平車站。林彪、聶榮臻等進行戰場勘察後電告八路軍總部:“344旅及師直集中大營,準備待敵佯攻大營東之平型關友軍陣地時,我相機襲擊敵人之左側後,殲敵一部,以擴大戰果。”

這封電報同時轉給了在延安統帥部的毛澤東。毛澤東知道,林彪想集中兵力打大仗、打運動戰。9月16日,他特致電林彪:“我軍應堅持既定方針,用游擊戰鬥配合友軍作戰……基本不應動搖此方針。”

電報發出後,毛澤東仍不放心。17日,再次給朱德、彭德懷、林彪等人發電,指出:“紅軍此時是支隊性質,不起決戰的決定作用。但如部署得當,能起在華北(主要在山西)支持游擊戰爭的決定作用。”

這兩封電報沒能說服林彪。9月18日,林回電堅持己見:“在敵目前正在進攻的情況下,我先頭旅應以作戰殲敵為主要任務……目前須以打仗,捉俘虜,來提高軍民抗戰信心,提高黨與紅軍威信。”

“林彪還在堅持集中兵力打運動戰!他還是想表現自己,想當抗日英雄!”毛澤東非常生氣,以掌擊桌,以致把一杯剛泡好的茶水掀翻了。

平型關大捷前,毛主席與林彪對日作戰方針出現分歧,其後達到統一

由林彪的電報,毛澤東聯想到,抗日遊擊戰的戰略問題遠未使紅軍的各級指戰員全部接受。此時,採取強硬的措施無助於問題解決。9月21日,毛澤東致電彭德懷,表示同意林彪將一個旅暫時集中打仗,但他強調:“今日紅軍在決戰問題上,不起任何決定作用,而有一種自己的拿手好戲……這就是真正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不是運動戰)。”

9月25日林彪與聶榮臻指揮所部設伏平型關,將士冒雨出擊,經6小時激戰,一舉殲滅日軍精銳第5師團21旅團一部1000餘人,擊毀汽車100餘輛,馬車200餘輛,繳獲各種槍1000餘支(挺)、軍馬50餘匹及其他大批軍用物資,取得華北戰場上中國軍隊主動出擊作戰的首次大捷。此戰在全國的輿論工具中成了重大新聞,被各報刊登載。林彪作為作戰的指揮官在黨內的影響更大,在全國也成了知名人物。

然而,勝利背後也有嚴重不足:先是八路軍發起攻擊時,部署在平型關以北的國民黨軍未主動配合。戰鬥中,115師也付出沉重代價,傷亡近800人,許多都是經過長征的老紅軍。林彪本想抓一些俘虜帶到太原去遊行,而日軍寧可自殺也不投降,一個俘虜也沒抓到。

林彪經此一戰大悟,他在戰鬥總結中提出:“我軍在目前兵力和技術條件下,基本上應以在敵後襲擊其後路為主。斷敵退路是我們阻敵前進爭取持久的最好辦法。如經常集中大的兵力與敵作運動戰,是不宜的。”

此後,許多高級將領的思想疙瘩相繼解開,八路軍將士真正接受了毛澤東的游擊戰方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