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感覺畫家和畫家之間很少分享自己的繪畫經驗,只是相互稱讚?

影影圈圈


因為畫家最終追求是個性,因為個性是無法交流與學習,所以他們相互欣賞。





光影書畫


為什麼很多畫家之間總會互相稱讚,而不去分享經驗。其實這個不管是在畫家裡,在其他行業裡面也有這種現象。我們今天通過幾個幾個點來說。

礙於情面,禮節性

畫家詩人呢,其實都是文化人,文化人是指講情面,講禮禮節的,看看別人表揚別人啊,其實是一些客套禮節。即使要給別人的作品進行評價的時候,也會用一些非常隱晦和委婉詞彙。一是怕對方經受不住打擊,二是能夠體現自己的修養,非常的高深。假如畫家直接說你畫的什麼也不是你畫的不好那對方會怎麼想?對於文人騷客來講,面子是最重要的。每個畫家之所以被稱為家之後,肯定是需要一些作品和繪畫精力來建造這個畫家的基礎。如果有一天自己的畫作被別人指指點點,自己不高興別人也會不高興。所以這個行業還是講究禮節和麵子的。

標準不客觀,難以評價

標準不客觀難以評價,對於繪畫來講,即使我們欣賞一幅畫的優劣,根本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這個不像是在理學和數學上,我們可以這樣畫,可以說是通過哪些指標來評價一件事物,那麼在繪畫在詩詞,這些領域是沒法用量化去衡量的。所以對一些話術來講,我們不好不好去衡量。如果衡量不好的話,可能會顯得自己很low。有的時候評價別人,可能就會看到自己的水平。為什麼我們在做一些點評的時候,會找到一些大師和專家?因為出口出口去評價別人,對這個行業來講是特別難。要麼別人高深莫測,要麼自己一文不值。不輕易去評價別人,其實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評價別人可能會鬧笑話,也可能會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層次和水平。

文人是孤獨的

總說文人清高,也總說文人是孤獨的,其實當你的文化造詣達到那個程度的時候。跟其他人是沒法交流的。越武功高強的人越是孤獨的,我們有句話講的是孤獨求敗,高處不勝寒,獨領風騷,其實這類詞都說明了,人在任何場合,任何領域,一旦達到一種唯我獨尊的技藝的時候,那麼這個人其實他本身就是孤獨的存在。每個人都不想被別人超越,特別是同行。在文化,詩詞繪畫等領域,其實有很多記憶,可能是祖傳的或者是獨家的,你掌握了就會比別人高出很多倍。如果別人掌握了,那麼你的飯碗可能就會被被別人搶掉了。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慈善的,慷慨的。在這個生物鏈裡,每個人都會保護自己的所得,這是人和動物的一種本能反應。

說話間很少分享自己的繪畫經驗,其實這個也並不是完全的,這也分場合和對象。如果是跟自己的學生那麼化解,老師也會掏心掏肺的,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自己的學生。在這個社會中,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也不是孤立存在的,相互之間都會有聯繫的,也會有各種利益和榮譽。所以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要堅持普遍和特殊性的原則。


內蒙範兒


我曾在高中和大學學過6年的畫畫,畫家沒領教過,但是我個人認為,我們學畫那會那些畫得好的人,你問他怎麼畫才能好,他們只會說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最經典的一句是,點到為止。還有一句是,不要畫蛇添足。

我認為是根據個人的心境




風中的蘆葦之樂樂媽


我感覺畫家之間很少交流技法,只是相互點贊是很正常的事情,原因如下:

1、繪畫技法是畫家揚名立萬的看家本領,有的技法還屬獨門絕技,如同高新企業的專利技術,讓他拿出來分享給競爭對手,那是不可能的。

2、藝術存在門派,師徒傳承的關係,師徒授業,還可能留一手,更別說畫家之間的交流,大都是面上的東西,很少涉及深層次的東西,表面上互相誇獎,其實,私下誰也不服誰,文人相輕,同行冤家也。人家沒有向你請教,你主動與人分享技法,別人不一定買你的帳,甚至還會認為你是在炫技,所以,吃力不討好,最好別幹這樣的傻事。

3、畫家之間相互捧場還必要的,互相抬高身價是雙贏的事,畢竟都是圈內之人,抬頭不見低頭見,沒必要傷了和氣。

以上幾點拙見,僅為個人看法,如有得罪,望海涵。


江川31


自古代畫家基本都是文人,繪畫是文人舞文弄墨的產物,所以其中有很多儒家中庸的社交心態!現當代畫家各自師從門派不同,所以技法也不同,人生經歷不同繪畫用色、題材也不同,所以又不好相互指點。同時文人多傲骨,畫家也同樣,大都自尊心比較強!也聽不得別人的見解,除非是老師或者大師,但正真德藝兼備的老師能有幾個,大師就少之更少!



濤哥文畫


學術,會在相互的激勵與學習中進步!文學文化,會於時代環境的共融共享中熠熠生輝。作品,既是作者工匠心採的精華,又要在大眾的評論中得到弘揚與傳播,繼而發揮相應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丹青詩書工藝品,應為其所處的時代起正面的揚益作用,而當這正然力量突破混交線的上宇,就會成為跨時代的好作品!

每一位匠工,都有自己特有的立意,構圖,角度,風水,思維,用墨,色和,始終,局化,主題,特寫……等的認識和作工程序不同。這是風景的唯一性,也是每一位工匠的特別專利。而這一點正是作品的精髓所在。

基於臻真的評論,有指出紕漏,也有點贊!

只要是作品,肯定有不足的地方,疏墨多彩,失筆跳手難免,而帶那點缺憾也正是作品的印真,是其特有的發熱處,是作品月缺披紗之美。

正因為如此之多,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審視的眼光中,就看匠人們的人度量了。

話,可以鼓勵人!

話,亦可沉淪人!

好而為之!

一一一一一印真1975


印真1975


這應該是文人雅士之風,贈畫賦詩必提雅正或指正,相互交流,談意不點技。

文人自謙,師徒關係,老師對學生無論畫的立意還是畫技都詳細指導。沒有師承,就不便多說了,因為書畫是立意和技巧的結合,是通過技巧去表達畫家的心情和創作意圖的,看畫不是畫,是讀心。

所以,賞畫只交心,談意境,品味道,而不談技法。只有臨摹和贗品才說技法,論高低。


大梁門主


我就是畫家,我覺得,首先,畫家們藝術水平相差懸殊很大,社會評價各不相同,有的水平一般,但是職位較高,在社會上知名度就比較高,反之,有的畫家水平較高但是由於宣傳力度不大,又不會自我包裝,所以知道的人就比較少,影響力也小,但是你能說哪個的就不行嗎?其次,社會上真正懂得繪畫藝術的人不多,大部分是略知皮毛,再不要說普通老百姓,就更加不知道藝術的深淺和評價標準,只有圈子裡面的人才能給出比較合理的評價,一個真正的畫家應該是懂得評價另一個畫家的藝術水平的,但是也不會直接去評價其缺點,這是因為藝術家深深懂得在藝術上真的是百花齊放 百家爭鳴,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不能憑自己的理解就貿然對一個畫家作出評價或者提出批評。第三,藝術家也懂得只有互相表揚才能互相提高聲望,互相攻擊只有死路一條,在圈子裡面,就是要互相幫助才有共同提高,才能走的更遠。所以藝術圈子裡面就是互相說好話的多,批評的少,其實這種風氣也不利於藝術的發展!


蘭州人間四月天


我因為從事了很長時間書畫的裝裱與修復工作,見識過幾乎每個書畫家在我工作室評價別的書畫家作品那種自己天下第一而其它任何人的書畫都一文不值的情景。而當他們在外互相見面或者筆會活動同時在場時又將對方吹棒上天,此刻是那樣謙虛,彷彿自己的作品才是不文一值。真是可笑!這就是文人的虛偽一面


自遊自在626


我以前也想過這個問題,後來,我覺得自己太幼稚了。20世紀最偉大的十位畫家之首畢加索就曾說過一句話,“我的每一幅畫中都裝有我的血,這就是我的畫的含義”。這句話表達了他對自己繪畫熱愛程度,以及他為繪畫傾注的心血之多。但是除此之外,還有一層含義。那就是:每個畫家的畫都是用自己的“血”畫出來的。不管畫的如何,藝術沒有界限,只要創作出來的作品能被另一個人欣賞,那就是藝術。

而藝術與藝術間,不存在任何評判。他們不去交談經驗,可以總結為以下三個方面。



1⃣️領域不同

每一位畫家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而這個領域可能是他一輩子的鑽研成果,比如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吳冠中的橋。那這樣,畫家與畫家間的交流可能就不會是怎麼畫馬,怎麼畫蝦了,就只變成是欣賞他的藝術作品。


2⃣️繪畫風格不同

藝術流派除了抽象派、印象派還有很多細小的分派,而派與派之間可能所有的存在形式都不一樣,手法,經驗,欣賞的方向等等都可能不一樣,這樣也就沒辦法交流所謂的經驗。

就比如很多抽象派畫家的畫,你放在一些不知名的地方畫當中,讓你看看,誰的畫是最好的,你肯定說不出個所以然對不對。沒有標準,就只能欣賞。

3⃣️對藝術品的敬意

畫家之所以能成為畫家,拿他可能是經歷過了幾年幾十年的學習及練習,他的畫有藝術價值。

所謂的經驗、技巧、方法、體驗那都只是在這個藝術作品產生的過程,畫家懂畫家。

最後我想說,藝術本身就是沒有界限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是藝術家,我們都可以把分享變成欣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