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毫升的迷你保溫瓶,是如何創造年銷120萬支的“迷你風”商機?

最近在逛日常用品百貨的時候,發現不少迷你“保溫瓶”,這個大小大概只有一個巴掌那麼大。這種乍看下性價比非常不高的商品,卻不知不覺竄紅在臺灣的各大日用品創意百貨之中。

究竟這股“迷你風”的背後,有什麼不得不讓人剁手指的魅力呢?


120毫升的迷你保溫瓶,是如何創造年銷120萬支的“迷你風”商機?

誠品120ML不到的保溫水壺


因為好奇而產生的購物衝動

最近在誠品書店的小玩意文具區,或者是臺隆手創館Hands Tailung,在生活賣場的專區,都能看到五花八門一字排開的各式保溫杯,既然推出這麼多款式,想必一定有它特定的客群。這種迷你保溫瓶從日本進口,這類的保溫杯容量只有120毫升,連半杯水都裝不下,原本被日本業界評為“絕對賣不出去”的新產品。


120毫升的迷你保溫瓶,是如何創造年銷120萬支的“迷你風”商機?


不過卻打中一些人的痛點。“這個商品也太奇怪了,怎麼這麼小?”是許多人的反射性的質疑,但也因為這樣吸引了不少客人多看它幾眼。而這一對上眼,客人會情不自禁的,拿起來端倪。拿上手的那一剎那,會覺得“好輕巧!”“好可愛!”等心生“想買衝動”的購物心裡。


120毫升的迷你保溫瓶,是如何創造年銷120萬支的“迷你風”商機?

日本自動販賣機的飲料常常120ML不到,價格就要8塊錢人民幣左右

大家知道在日本的自動販賣機,時常一杯120ml不到的咖啡,就要130日元(8塊左右的人民幣)。而這個大小,剛好相當於一杯易拉罐的大小。很多人背了一整天的水壺,但後來發現,只是徒添重量,因為實際上會拿起水壺喝的地點,只有從家裡到公司的這段通勤距離。在家裡或者在公司,都可以裝水,自然也不會想到水壺。另外一些人也會覺得這種“隨行杯”的概念,很適合時常搭飛機出差的人,不用太重。

有一種角度叫做觀察入微的“體貼”

一開始當這個迷你保溫瓶被髮明的時候,普遍人認為容量太少,實用性低。而首先提出這個迷你提案的是禮贈品代工產業出身的開發者小林裕介,看到企業訂單每況愈下,於是決定轉戰產品設計的市場,鎖定野餐餐具的市場。

120毫升的迷你保溫瓶,是如何創造年銷120萬支的“迷你風”商機?

禮贈品代工產業出身的開發者小林裕介

他開始思考“市售保特瓶飲料的份量,對一般年輕女性來說,應該很困擾”因為,女性的包包等用品都出現了小型化的趨勢,但瓶裝飲料等的大小卻沒有跟著“縮小”。

所以他開始著保溫瓶“迷你化”的改良,但卻遭到員工、廠商、業界採購毫不留情的大潑冷水。“這種不符合CP值的尺寸,誰會買單?”的各種質疑聲。但結果,在2018年的秋季商品展示會上,一舉獲得日本“東急Hands”及“LOFT”這兩大生活雜貨連鎖品牌的青睞。


120毫升的迷你保溫瓶,是如何創造年銷120萬支的“迷你風”商機?

現在的包包越來來迷你精緻化,而保溫瓶卻沒有跟著“縮小”

小林裕介這種觀察入微的“體貼”,使得商品的客群,不僅是年輕女性,也包括無法提太多重物的上班族。銷售量從目標年銷5萬支,一舉衝上20倍之多的120萬支。

客製化的感受

我就想起前陣子聽到的一個行銷策略的分享。有一本書分別有兩種封面,一個是“專門為男生”制定的健身課程,一本是“專門為女生”指定的健身課程。然後這兩本書除了封面內容一樣,其餘的健身內容基本都一樣。但卻給人一種,“啊,這好像在為我量身定做的感受”,我想這就是所謂觀察入微的體貼之一,前幾天奇葩說在辯論一個議題,是對事還是對人,還是對人不對事?我們已經走過工業化渴求溫飽的年代,而在這個時代,需要的是一種體貼的“溫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