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流傳幾千年的春節放鞭,貼春聯,有何寓意,你知道嗎?

刺刺玫瑰


放鞭炮,帖春聯,是我國特有的習俗,是傳承千年的文化好傳統,它不但增加了喜慶的氣氛,還是興旺發達的好兆頭,我深信它還驅魔避邪的功能,我希望不要襟放鞭炮,把一個熱熱鬧鬧,喜慶快樂,興旺吉祥的大年新歲還給民間!


歐三石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柺杖,臂搭袋囊,銀鬚飄逸,目若朗星。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髮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裡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著餘光……;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長弓歷史


大年初夕(對不起,我不喜歡“除”字。)放鞭炮有個演變過程。起初是人們把竹子投到火堆裡,發出的劈劈叭叭聲,後來才改成放鞭炮,傳說是為了不讓叫年的名字的獸進入村中為害鄉里。我個人推測,這鞭炮聲音很象劈柴的聲音。最初應是太陽落山,家家戶戶劈柴作年夜飯活動。後來發展了,人們再也用不著劈柴了,但這個劈柴作為儀式保留下來,不就是聽響嗎!直接找個溼竹子往火堆裡一投不就得了?並且用“年”這個獸表示舊的一年,舊的一年過去了,不要再回來了。是希望新的一年更好,就用對聯表現出來了。上帝在逾越節這一天,告訴以色列人,你們往門框上門框兩邊沫上羊血。上帝見到這個標記,便不殺家中長子和頭生的畜。以色列人照作了,家中長子和頭生的畜沒有一家死的。而沒這麼作的埃及人家中長子和頭生的畜都死了。照這意思看,年三十貼對聯有一家人保平安的意思。現在對聯同以色列人的沫羊血的方式一樣,是從唐朝興起的。唐朝時,信上帝的景教傳入我國看,根據不留名而作品精良看,這符合信上帝人的習慣。所以,我以為現在對聯形式是唐朝時景教徒根據逾越節這個習俗創新的,這也符合其表達宗教信仰的要求。周圍的人見這好,就一傳十,十傳百地也這麼作了。我們現在的對聯都在表達來年更好的願望,同逾越節塗羊血含義一樣。




從北方從日出之地飛來


謝您約題。

古代,人口極少極少,人群居住周邊都是森林草叢,裡面蛇蟲猛獸無數,所以人在家裡須閉緊門,出門在外須弄出大點的響動,以驅趕走動物,確保人外出的安全。

所以形成:打草驚蛇,舉火嚇獸的方法。

種養殖為生後,除敲木弄響聲外,又添了燃爆竹弄出炸響方式,爆竹由此形成。

有火藥後,仍稱鞭炮為燥竹的。

人群聚會也弄出大些的響動,以渲染熱烈熱鬧的氣氛。

再後來,避邪嚇鬼也用爆竹放炮了。

再後來,迎佳賓也放炮了。

最終,迎.賀.祝.慶.喜.喪.節日等都燃鞭炮了。

現在,不是人少,而是人太多噪音太大。所以少弄出點響動,讓周邊清靜點,已成趨向。

貼春聯,是中國人奉兩儀的擴用,更是奉三的體現。

所以,帝王坐處有倆打扇傘的,院內豎兩旗杆,院大門前置兩門石鼓的門墩,官府置兩石獅。

窮人家置不起,由是貼紅紙各門上,大門雙扇的就成兩紅紙對稱式,有會寫字的,就在上寫富字及對仗的吉語,後世有詩人寫成格律詩式,對聯出現。

儀成儀式後,人群最終形式就是儀式了,啥都要弄出點儀式感才顯隆重典雅,使行儀式者顯的有講究有修養涵養。門上貼對聯也成儀式式了,因流傳到今天的。

祝新春好。


味哎兒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的節日,當然少不了放鞭炮,貼春聯。

放鞭炮的來源相傳是古時候為了驅逐怪獸,怪獸最怕爆炸聲,把怪獸驅走了,人們的生活就會安靜。放鞭炮就這樣流傳了下來,寄託了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盼望。放鞭炮也有著辭舊迎新的說法,放鞭炮有著濃濃的年味,讓春節有著更加濃烈的氣氛,炮竹聲聲辭舊歲,寓意著人們對新一年的美好向往。

春聯,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門對子、春貼。春聯最初是由桃符畫像貼在門旁,以此來避邪,通過歷史的長河逐漸地演變成了如今的春聯。貼春聯表達了人們對新的一年美好的心願。

放鞭炮,貼春聯是春節的一個節表現,是中華文化,都是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我們一定要繼承發揚中華文化。








中影


春節放鞭,貼春聯在中國流傳千年,早已從過去單純的僻邪祈福,變成了一個符號與象徵。無論中國人人處何地,只要一到春節,心裡總要想到放鞭、貼春聯這些實質性的東西,這些東西所引起的象徵作用和效果,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

而今春節放鞭、貼春聯的寓意跟國外的聖誕老人的寓意是一樣的!古老的習俗不斷喚醒中國人的民族意識和價值考量,在不斷喚醒中傳遞著,中華幾千年的文化精神!中國新年裡的爆竹,一對春聯,一塊年糕,都會撩起我們深藏心底的那些家國情懷!

春節放鞭、貼春聯流傳到今天,從僻邪祈福變成一個變化情懷載體,充滿了中華文華的精神和靈氣。在不斷髮展傳承中,時刻提醒我們:我們是中國人!











郵都老梁


古人放爆竹是為了驅逐瘟神疫鬼、避邪祛災的。古人放爆竹是為了驅逐瘟神疫鬼、避邪祛災的。據說,古時候有一種兇惡的怪獸,叫“年”,每逢除夕出來害人,但它怕響,怕紅,怕火,春節放爆竹是為了驅魔逐“年”。隨著社會的發展,放爆竹一俗,逐漸淡化驅鬼成分,而僅僅是為節日增添歡樂氣氛罷了。

春聯,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又叫"春貼"、"門對"、"對聯",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春聯,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曉雯May


相傳古時候,有一種怪獸叫作年,怪獸每逢冬天就到人間為非作歹,老百姓都十分懼怕它。相傳一戶窮苦人家,冬天裡連乾燥的柴禾都沒有,只撿到了些溼竹子當作木柴燒來取暖,夜晚,忽然來了怪獸,怪獸闖入這戶窮人家,正要吃人,爐堂裡的溼竹子被火燒裂的噼啪聲響起,竟把怪獸嚇得逃走。從此後,人們就知道了怪獸懼怕竹子爆裂的聲音,每逢冬天,怪獸快來時,就備好竹子對付怪獸,久而久之,怪獸將來的時節就稱作過年,溼竹子也逐漸發展成後來的鞭炮,所以鞭炮也叫作爆竹。人們在爆竹聲聲中企盼來年的五穀豐登,過年放鞭炮的習俗也代代相傳。

古時人家,每逢過年,都要在大門上掛桃木板(據傳桃木有驅鬼辟邪功效)桃木板上貼春聯或是門神,因此,桃符亦指春聯。過春節貼對子,全家人對吉祥美好的願景都融在春聯裡,比如:“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還比如“一帆風順年年好,萬事如意步步高”。



濟滄海291


放爆竹是中國傳統民俗,已有兩千多年曆史。相傳是為了驅趕一種叫年的怪獸。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歲之元” “月之元” “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裡壘“旺火”,寓意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吉祥如意。

在中國,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誌、喜慶心情的流露。經商人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放炮仗是為了新的一年大發大利。不過,據舊習認為,敬財神要爭先,放爆竹要殿後。所以,要想發大財者,炮仗要響到最後才算心誠。

春聯一開始不叫“春聯”,而叫“桃符”,據說貼桃符的起源很早,當時貼“桃符”是為了用來驅除妖魔鬼怪。


黃秀海


古時候,有搞兇猛的怪獸叫“年”,每到年末的最後一天就出來害人。後來,有一位神仙告訴人們,這種怪獸最怕紅色和聲響,於是每年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在門上貼紅春聯,燃放爆竹,為的是驅除“年”獸。以後流傳下來,就有了過年貼春聯、放爆竹的習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