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餐饮企业呼吁救援,西贝挺不过3个月,餐企为何如此脆弱?

前两天,西贝、九毛九、老乡鸡、乐凯撒联合呼吁政府出台政策,缓解疫情中受影响较大的行业,解决资金流的周转问题。西贝莜面村更是表示,2万名员工一个月的工资就需要1.5亿人民币,目前的资金状况只能够支撑3个月的工资发放。

其实这话说白了,这几家餐饮企业,就是希望金融机构可以放点钱出来,并且减免一些利息。很多人可能会非常不开心,赚钱的时候,怎么没见你多捐点出来。

我们不做道德绑架,我相信如果不是被逼急了,应该不会在这个时间点上说出这些话来。这几家餐饮企业都是国内经营最好的餐饮企业,不论从市场规模,还是从盈利情况,应该都是顶尖水平。如果这几家餐饮企业都挺不过去,其他一些本来就在生存线上挣扎的餐饮企业,可能面临更大的困难,只是奈何影响力有限,发不出声音。

4大餐饮企业呼吁救援,西贝挺不过3个月,餐企为何如此脆弱?

餐饮企业为何成为“重灾区”

实体行业在疫情中受到影响,我们都可以理解,但是为什么服装企业没有说,手机行业没有说,偏偏是餐饮行业沉不住气了?

1、线上体系更加脆弱

同样作为实体行业的服装、电子产品,虽然实体店占了一定的比重,但是当疫情到来的时候,这种需求还可以转化到线上购物。

餐饮作为最难标准化的行业之一,网络销售表现的非常脆弱。虽然有美团、饿了么这些平台配送,但是他们更符合以外卖为主体的低端快餐店。对于偏中高端的餐饮店,外卖的出品一定比不上堂食。所以不论是西贝还是九毛九,都是将重点放在了堂食,太二酸菜鱼更是不提供外卖服务,以此差异化来区别低端餐厅。

餐饮的外卖难点,就是在于从商家到顾客手中的45分钟时间,这个时间差距,将体验降到了“吃饱”的标准。

4大餐饮企业呼吁救援,西贝挺不过3个月,餐企为何如此脆弱?

2、重资产投入

以堂食为主的餐饮行业,有三重:硬件投入重、员工薪水重、损耗负担重。

以西贝为例,很多人认为西贝赚了这么多钱,难道账上只有5亿的现金流?其实西贝盈利的钱,大多数都是投入到了新店的开张上面。一个店子开出来,需要经过繁重的装修,还有昂贵的租金。每开一个店子都需要投入相当的资金量。西贝直到今年才尝试对几个城市开发了加盟,之前的店子都是采用直营方式。

员工的薪水占到了餐饮30%以上的成本,特比是以堂食为主,规模较大的餐饮品牌,这个负担非常重。我们经常也可以看到一个中型餐厅,都会有十几个服务员忙来忙去,加上后厨厨师,人员薪水开支很大。

餐饮的损耗也是特别大的,能够经营好一家餐饮店,除了口感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控制住损耗,当疫情出现后,消费骤降,损耗一定会增大,而且采购成本会增加。

4大餐饮企业呼吁救援,西贝挺不过3个月,餐企为何如此脆弱?

餐饮行业未来自救

像今年这种大规模的公共防疫事件,其实对于各行各业来说,属于极小概率事件。没有人会一开始就把这种风险考虑进去,不过一旦出现,对于餐饮行业来说,就是致命的打击。哪怕是一次,可能也会把几十年的积累耗尽。

西贝一边在呼吁政府的帮助,一边也在积极自救。这两天,西贝已经恢复了一些店子的外卖业务。虽然对于每个月几亿的开支来说是杯水车薪,但是也可以看到餐饮行业未来的发展。

作为国内餐饮行业的老大,海底捞的风格跟阿里一直很像,从来都是走在行业的最前面。很早就意识到劳动密集型的餐饮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很低。所以一边在探索无人餐厅,一遍在增加外卖份额。

餐饮行业的互联网化和智能化,将会大大降低运营成本,在理想的供应链状态下,每天的菜品需求会被精确的预测到。店子分为外卖店和堂食店,堂食店除了销售食物外,更多是卖场景。而在堂食店因为意外风险冲击时,体积更小的外卖店可以满足用户在家点餐的需求。

更少的人工,更合理的损耗,更小的占地面积,都可以将餐饮行业变的“更轻”,在面对突发风险时,有更强大的抵御能力。

4大餐饮企业呼吁救援,西贝挺不过3个月,餐企为何如此脆弱?

将非标准化变成标准化,是转型的关键

要做到较少人工、损耗,除了智能化的技术以外,更重要的是餐饮的标准化。其实能够发展成为连锁巨头的餐饮行业,标准化已经做到了一定的程度。因为任何一个强烈依赖厨师个人水平的餐厅,都是难以发展壮大的。

海底捞选择了火锅这个标准化更容易的餐饮类别,所以在外卖领域走到了前面,2018年的外卖营收已经超过了3亿,比2017年增长了50%以上。

但是作为对于口感要求更加严格的西贝和九毛九,如何才能兼顾外卖的便捷性和口感。从软件部分来讲,可以开更多密集的外卖店,建立自己的配送团队,提高配送时效。从硬件部分说,可以开发智能化的烹饪设备,更加精准的模拟人工操作。

4大餐饮企业呼吁救援,西贝挺不过3个月,餐企为何如此脆弱?

未来的餐饮店

2003年的SARS之后,迎来了电商的飞速发展,减小了标准化产品的成本,间接提高了标准化产品的风险抵抗力。2020年的这次新型肺炎,终于让餐饮行业意识到了危机与风险。

不过好在我们的互联网水平和智能化水平都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让餐饮行业的无人化和标准化会来得更加容易。

未来的餐厅,可能不会再有接待你点餐的服务员,也不会出现大批的切菜、洗菜工,甚至连厨师都会变成厨房管理员。

你可能觉得这是天方夜谭,其实这个趋势一直在推进,只是你没有注意到。想象一下,现在有多少小餐厅采用小程序和公众号点菜,多少大餐厅采用智能终端点菜。服务员在很多餐厅,已经减少了70%以上。

在后厨,以前传统意义的“大厨”已经没有了,更多是按照标准化流程加菜叫料的厨师,用多少油,多少盐,多少辣椒,都混合成为了一个标准的包装袋。油锅前面也会出现一个电子表。即使你没有受过专业的烹饪训练,也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做出口感的饭菜。在未来,可能一个机械臂,或者一台机器就代替了这些人工。


4大餐饮企业呼吁救援,西贝挺不过3个月,餐企为何如此脆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