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好幾年了,尤其是天冷了更難受,有什麼好辦法嗎?

風雨人生41229


很多頸椎病患者,往往伴有陳舊性的軟組織損傷造成的棘上韌帶炎症 脊旁筋膜炎,或者因椎間盤突出 椎體失穩引起肌張力過高,都會對氣溫氣壓變化比較敏感,往往在受冷後誘發局部肌痙攣,引起炎症滲出,由於炎症刺激,就會出現疼痛不適的表現。一般對於這類情況,除了要進行手法調整關節,減輕關節壓力,同時可以通過紅外 針灸 超聲波鬆解這類常規保守治療改善症狀,主要還是要配合適當的功能鍛鍊,拉伸脊柱及脊旁軟組織,減輕關節壓力,改善供血,才能有效的預防惡化及復發。


鍾文整脊康復


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疾病,經常表現為頸肩背部的痠痛,有時還會伴有上肢的疼痛或麻木。造成頸椎病的原因主要有,頸椎間盤退行性病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外傷等,由於遇冷病情加重,是因為當有頸椎病時,頸部經絡是不通的,寒則凝,氣血更不順暢,所以會遇寒更難受。


治療頸椎病,現在主要有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但是還是不建議採取手術治療,因為手術會對機體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所以還是使用保守治療會更安全。保守治療包括按摩、推拿、正骨、針灸、刺血療法等。



治療頸椎病應該從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開始,如經常低頭玩手機、長時間的伏案工作等,對於比較輕的頸椎病可以按摩列缺穴,因為在五總穴中有“頸項尋列缺”,所以經常按摩列缺穴可以改善頸椎的不適症狀。列缺穴位於手腕內側(大拇指側下),能感覺到脈搏跳動之處。(兩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橈骨莖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比較嚴重的話可以通過中醫正骨、針灸、刺血療法等治療。針灸取董氏奇穴

天皇穴和天皇副穴(腎關穴),腕順一穴、腕順二穴、中白穴、上白穴等,十四經取穴常用的穴位是風池穴,風府穴,大椎穴,秉風穴,天宗穴,肩俞穴,肩療學等等。


經絡中醫養生


對於很多人來說,冬天是一個可怕的季節,這是因為氣溫的下降,會導致病情逐漸加重,而且以往應對手段的治療效果,也不知道為什麼變得很差。

氣溫下降為什麼會加重頸椎病?

頸椎病的分型較多,單純的勞損危害性不高,主要是看對周邊神經的影響,而神經是比較敏感的,當患者突然遭受低溫刺激,會產生應激反應,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條件反射?),這時候會使交感神經突然興奮,進而加重血管的痙攣,常人可能還沒有太大反應,而頸椎病患者平時的神經就已經受壓興奮了,這時候在受到低溫的刺激,自然會進一步加重病情,在原有的症狀上繼續加重,越演越烈。

那麼有什麼解決辦法嗎?

1,首先肯定是保暖了

我們不能改變大自然,只能自己去適應,我們需要小心的突然性刺激,而非絕對的低溫,要不然我們北方人可就慘了,在外出前穿好棉衣、戴好圍脖,防止冷空氣灌入。

這個部分並不神秘,既然我們知道了頸椎病導致的神經紊亂,那麼在治療前需要更加精準的尋找病灶,導致交感神經椎體病變處,這需要藉助影像學檢查的幫助。


①去除病因:通過微創手術將病灶去除,防止病情反覆發作。

②神經恢復:由於病情持續時間較長,哪怕根源問題消除,神經也難以恢復,這時候就需要抑制神經興奮性,使其恢復正常,擴張血管恢復供血。

4,最後就是術後的康復

微創手術的創傷性極小,本身並不會留存太大問題,但由於其中涉及神經的恢復,這就需要一定的時間了,要知道神經的恢復非常慢,在臨床上我們常用“一天一夜一毫米”來形容其恢復速度。

在恢復期間,儘量減少過大的脊柱活動,同時需要保證充足睡眠,因為在睡眠時,交感神經是處於抑制狀態的,可以稱之為休息。

頸椎病患者不光需要警惕秋冬低溫天氣,哪怕夏天同樣需要小心,因為一切的原因是神經受到突然的溫差刺激,而炎熱的夏天突然進入溫度較低的空調房裡,依然會使病情加重。


(我是羅民,三甲級醫院在職主任醫師,有著三十多年臨床一線工作經驗的“老”醫生,我的努力只為收穫大家的認同,如果我的回答可以幫助您,希望您能點贊、關注,如果有什麼問題,可以評論或私信我,我會盡力幫助大家!)

羅民教授


多年頸椎病,天冷症狀加重,這是很典型的常規頸椎病表現,之所以天冷會加重,這是由於頸部的肌肉和筋膜有損傷,在溫度下降的時候,肌肉和毛細血管進一步收縮,導致症狀加重,因此,保暖是第一步!

及時就診



在頸椎病發生之後,應該及時的去就診,有些問題是自己難以恢復的,尤其是多年的頸椎病,這表示病痛的程度已經超過了身體的自愈能力,應該通過醫生的幫助來把造成症狀問題找出來,及時的處理好!

⒈肌肉問題

如果說下雨陰天、降溫加重,頸部肌肉的問題應該首先考慮,肌筋膜存在著勞損或者痛點的時候,會對溫度的變化非常敏感,可以通過推拿的方式把肌肉痛點解除掉,從而讓症狀消失!

⒉頸椎微錯位



有很多人在推拿之後,感覺當時舒服,但是很快症狀就會反覆發作,這要考慮可能存在著頸椎小關節紊亂,如果只處理肌肉,不去矯正關節,症狀就會解除不掉,這是需要通過正骨來解決的!

⒊頸椎間盤突出

還是談一下頸椎間盤突出,雖然頸椎間盤突出症發病概率要小於腰椎間盤突出症,畢竟頭部的重量是比較輕的,但也有少部分人會出現頭頸部、肩背部、或上肢的疼痛或者麻木,這個問題除了處理好肌肉和關節,還要牽拉減壓!

自己處理?



頸椎病,如果是肌肉問題,有耐心的話,可以自己處理,試著在頸部產生疼痛不適的區域,按壓一下有沒有痛點?如果有且感覺和平時症狀表現一致,可以疼痛感覺舒服的力度,堅持按摩,每天一次,每個痛點3分鐘左右,最後痛點消失,症狀就可以得到明顯改善!


喬棟談健康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da90000cd2debfbb54d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