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耕地面積比中國大得多,為什麼糧食產量不如中國?

焦點數據


中國的人均耕地面積不但遠遠低於美國,而且耕地總面積也低於美國,中國18億畝,美國38億畝。從耕地質量比較,美國的中部大平原一馬平川,極有利於大型農機耕作的機械化和自動化;而中國是多山地丘陵的國家,除了東北平原和河南豫東平原外,不少耕地在丘陵緩坡上,影響了耕作的機械化。

但中國的耕地資源應該說是有儲備的,就是嚴重缺水的大西北,只要開發出“紅旗河”(即西線的南水北調工程),中國就可以在新疆甘肅青海陝西等省開墾出10億畝以上的平原耕地,像美國的中部大平原那樣大,用以色列人的節水灌溉技術,用美國的高度機械化自動化的耕作技術。那樣的話,天下第一糧倉真正奠基於中國的大西北,讓十四億人的中國飯碗端在中國人的手中。

真乃中國共產黨人的千秋偉業啊!


永遠愛國ABC111213141


美國是930萬平方公里,我們國家是960萬平方公里,為什麼說美國產的糧食沒有我們多呢?是因為美國土地休養生息進行輪作,就是說每種兩年到三年修養生息1至2年,然後再開始種,而且,美國農業是高度發達的農業全部實現大型機器化,自動化,美國三億兩千萬人口,其中1%是農民,農民只有300萬,生產的糧食卻夠六億人吃的,除了本國糧食供應以外,出口3億人吃的糧食,由於規模經營,機器化經營,所以糧食價格比較低,有利於出口,所以,美國農民是世界上收入最高的農民,美國農民的人均收入是我國農民人均收入的15倍,這就是美國強大的農業,美國不但有強大的農業,強大的工業,還有強大的軍事強大的國防,這就是美國,一個高度發達,人民富裕,社會公平,法律制度完善的國家,朋友認為說的對,請點贊並點擊關注啊!





137965修德忠


40億畝vs18億畝,為何美國糧食產量反而不如我們?

世界上耕地面積最多的國家是哪個?很多人以為是美國,其實美國的耕地總面積已經被印度超過。按照世界銀行最新數據,目前印度耕地面積為15646.3萬公頃。而美國為15226.25萬公頃。

可是,另一數據顯示美國國土總面積為96291萬公頃(合962萬平方公里,美國自己的數據,明顯誇大了),其中耕地達19745萬公頃,佔世界耕地總面積(150151萬公頃)的13.15%,是世界上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

也就是說,美國的耕地面積大約在1.9億和1.5億之間。大家比較認可的是1.5億這個數據,因為我們傳統的講1.9億,指的是可耕地面積,包含了美國的後備耕地面積。美國退耕還林還牧,耕地面積更有彈性,耕地質量更有保障。

(美國農民40%收入來自於補貼,這是美國農業碾壓世界的殺手鐧)

我國耕地有多少呢?我們都知道一個18億畝紅線。沒錯,我們的耕地面積只有18億畝多一點,換算成公頃(除以15)就是1.2億公頃。而美國的可耕地面積,換算成畝,可能接近40億畝。這樣的耕地面積,不僅比不上美國和印度,還被俄羅斯超越了。

總之,在農業上,我們絕對稱不上地大物博這四個字。

有同學說了,我們至少人多啊!

也不對,美國只有350萬農民,這些都是成熟的農業產業工人,熟悉各種現代化農業生產工具和生產方式。而我國農業人口,絕不是某些人說的八九億人,目前我國農村人口5.7億人,超過一半人在戶籍在農村,工作在城鎮,實際上已經城市化。現在我國很多地方的農業人口,實際上只剩下了留守老人、留守婦女和留守兒童,就是人們說的389961人員。

世界上農業人口最充裕的國家,當屬印度。印度現在擁有13.53億人口,其中80%從事農業,就是10.8億人。

不管是耕地面積還是農業人口,我國都不佔優勢,為何能獲得世界糧食產量第一?

我國糧食產量世界第一,世界上總產量25億噸的糧食,有6億噸由中國生產。中國用世界不足十分之一的耕地面積,生產了世界四分之一的糧食。這是中國人對世界的貢獻,也是中國人最自豪的地方。

即便如此,中國還在大量進口糧食,因為,人均500公斤每年的糧食,不足以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每年1億噸的糧食進口量,正好是中美糧食生產的差額。

毋庸諱言,美國糧食生產商確實有很多優勢,如高度的機械化水平、高額的糧食生產補貼、專業的農業生產貿易公司。可是,這些可能並不一定適合我們。

我國目前的農業勞動生產率,排世界第16位,每公頃土地出產穀物5520公斤,遠超過世界平均水平3563公斤每公頃。

中國農業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原因有三:

1,中國人精耕細作的傳統。中國人有6000多年農耕歷史,眾多的人口讓精耕細作成為唯一選擇,直到現在,中國農民依然加倍愛惜土地和種子。

2,科學技術的廣泛運用。改革開放以來,化肥、良種、殺蟲劑、農業機械等科技廣泛運用到農業生產中,在農民的精打細算中,這些農資都發揮了最大的效用。

3,市場作用的充分發揮。農業要面向市場而生產,這是提高農業產能和效率的主要經驗。現在我國的蔬菜水果越來越成為出口大宗農產品,這正是面向市場調整種植結構的主要結果。

可是,我們也要警惕一些不好的趨勢。比如,美國研發轉基因作物提高單產搶佔市場,我們卻因為無腦公知不敢研發不敢推廣,已經失去了先機。再比如,農業生產過於依賴某國市場(如日韓),以至於這些國家故意找茬狙擊,造成巨大損失。

向以色列學習農業科技化,向日本學習農業市場化,農業人口轉移到工業服務業,中國農業現代化應該信心滿滿!


歷史知事


雖然美國國土面積比中國略小,但可耕面積比中國多得多,本人曾在美國學習期間親身經歷的看到,他們的耕地基本採取輪作方式進行耕種,即今年這快地種植待收穫後將農作物的廢料打碎返田,明年這塊地就休養,每塊地都是這樣,至於糧食總產量與中國相比是多還是少,本人從沒考量過


洶湧的大海波濤


目前,我國是全世界糧食產量最高的國家,產量穩定在6億噸以上,美國,雖然耕地面積比中國要多出許多,但是全年產量僅有5億噸左右。看到這樣的數據很多國人表示自豪。不過,專家們卻認為,中國在世界糧食產量第一的情況下,每年還要進口糧食超億噸,也是全球最大的糧食進口國,其中:大豆進口量全球第一、高粱進口量全球第一、大米進口量全球第一。而美國每年的糧食出口量超億噸,是全球最大的糧食出口國。

資料顯示,美國的耕地面積大約在1.9億和1.5億之間。大家比較認可的是1.5億公頃。這個數據,我們的耕地面積只有18億畝多一點,換算成公頃(除以15)就是1.2億公頃。那麼,美國耕地面積要比中國大,為什麼糧食產量不如中國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美國在農業生產方面,與我國糧食生產以三大主糧不同,美國的種植業生產更加多樣化,從高粱、大麥到苜蓿牧草都有大量種植,美國是各種農作物都生產,所以主糧方面的生產就不如中國數量多了。而中國要保證三大主糧自給自足,每年就要確保三大主糧的種植面積,中國14億人口,糧食問題肯定是要由自己來解決。

第二,美國糧食產量不如中國,主要是可耕地面積,還包含了美國的後備耕地面積。美國退耕還林,耕地面積更有彈性,耕地質量更有保障。其實,我國農民也並非不懂得耕地要休養生息,只是田地休養生息就不能長糧食了,國內糧食產量就要滑坡,無法滿足14億人口日益增長的糧食問題。而美國農民40%的收入都來自於政府的補貼,這是美國農業碾壓世界的獨門利器。所以,美國的很多耕地才能得到休養生息。

第三,中國農民的種地水平在提高,化肥、良種、殺蟲劑、農業科技等都廣泛用到了農業生產中去。不過,樣樣東西都要有一個限度。化肥用得太多或者頻繁使用,雖然從短期內能夠促進糧食產量的增加,但是會造成土地板結,土壤呈現酸性,生產糧食能力衰減,不利於糧食產量的可持續發展。而美國是搞現代化農業,美國農民在使用化肥方面都比較科學,並不片面追求短期的產量,美國這5億噸糧食,卻只有300多萬農民在種地,而且本國人吃不完,還要出口到全世界。

從目前情況看,中國糧食產量佔世界第一,世界上總產量25億噸的糧食,有6億噸是由中國生產。中國用世界十分之一的耕地面積,生產了世界四分之一的糧食,這是值得我們中國人自豪的地方。不過,中國每年有一億噸糧食需要進口,未來國內糧食供應方面還存在著兩大隱憂:一方面,過去我國農村有八九億人,目前我國農村有5.7億人,還有超過一半人戶籍在農村,打工在城鎮。現在很多農村很多地方,留守的是老人、婦女和兒童,很多土地被長期拋荒。再加上城市徵用農村土地建造大量商品房,所以,國內耕地面積在不斷消退之中。

另一方面,美國是農業現代化的國家,不僅是耕地面積比中國大,而且農業的核心實力遠超過中國。美國僅以350萬人口不僅是養活了本國居民之外,還要把多餘的糧食出口海外。現在,中國成為了全糧食最大的進口國家,這種糧食需求,隨著我國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也在大幅提升。雖然,中國糧食產量全球第一,但是進口糧食數量也在逐年增加。中國的糧食的自給率達到85%。如果更大的糧食缺口,過多的依賴於國際市場,恐怕國際市場的糧食價格也會水漲船高。更關鍵的是,中國人糧食的對外需求過多,則會處處受制於國際糧食市場價格波動。

美國的耕地面積比中國大,而中國的糧食產量卻是第一,這主要是美國可耕地是退耕還林,是搞輪休制度,美國政府對農民還有一定的資金補貼。同時,美國生產的農產品是多種多樣的,並不像中國那樣的主要是三大糧食,更關鍵的是,中國農民農藥用得多,生產出來的糧食可能在短期內維持較不錯的產量。而美國農民就不會使用太多的農藥,要保持耕地的可持續生產。綜合來看,中國糧食產量雖然略勝於美國,中國農業技術與現代化農業的美國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中國農業要想趕上美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不執著財經


的確,跟據世界銀行公佈的數據來看,美國耕地面積高達152.26萬平方公里,僅次於印度,位居世界第二;而中國耕地面積為119萬平方公里,比美國少了33萬平方公里左右,位居世界第四。

美國糧食產量也不如中國。截止2017年,中國糧食產量高達6.179億噸,位居世界第一;而美國糧食產量則為4.4億噸,位居世界第二。但這只是指穀物類糧食產量,小麥、玉米和水稻等,而廣義上的糧食的範圍很廣,不僅包括小麥、玉米和水稻等,還可以包括豆類、薯類、油菜籽等油料作物。把它們算進來,那麼中美兩國的糧食產量差距就進一步縮小了。如果加上其他油料作物,2017年中國糧食產量合計超過了6.6億噸,美國則超過5.5億噸。



美國耕地面積比中國大,糧食產量不如中國是事實,這沒什麼好說的,但這並不代表美國農業沒有中國發達。要知道,美國只有1%左右的人口從事農業,即300多萬,而中國則有6~7億,誰的效率高就不言而喻了。美國農業現代化、機械化程度已經相當高了,而中國仍然是以小農為主。另外,中國農業單位面積糧食產量高,但同時化肥、農藥等的使用量幾乎也是最高的。而美國是實行間歇式農耕,也就是說種一年,慌一年,或者種兩年慌一年,這主要是讓土壤有修養生機的機會,有持續生產的能力。



其實美國還有很多可開發的耕地,想要在糧食產量方面超過中國,也未必不可以。但美國人口只有3.3億,不到中國的1/4,生產那麼多糧食,也吃不完。美國現在已經是世界上第一糧食出口大國,生產再多的糧食,也會壓低糧價,所以對美國來說未必是好事。而我們國家則是世界第一糧食進口國,每年都要進口上億噸的糧食。


錦繡中源


從數據上來看,目前我國是全世界糧食產量最高的國家,產量穩定在6億噸以上,而美國,雖然耕地面積比我國要多很多,但全年產量僅有5億噸左右——看到這裡你是不是很自豪?別急,我們再看看下面一組數據:

我國年產6億噸糧食,有7億農民;美國5億噸糧食,有300萬農民

我國每年糧食進口超億噸,是全球最大的糧食進口國,其中:

大豆進口量全球第一、高粱進口量全球第一、大米進口量全球第一、油菜籽進口量全球第一……

美國每年的糧食出口量超億噸,是全球最大的糧食出口國,其中:

美國大豆出口量佔全球出口比重的四成、美國玉米出口量佔全球出口比重的六成、美國還是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

即便如此,在我國的糧食生產中,由於耕地面積受限,加上城建工業用地的不斷增加, 基本上能開荒的地方都被種上了糧食,農藥、化肥的使用總量和單位用量都高居世界前列——這在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中是非常有害的現象,好在目前隨著我國糧食產量的穩定,也開始逐步進行耕地的休養生息。

而在美國農業生產方面,與我國糧食生產以三大主糧為主不同,美國的種植業生產更加多樣化,從高粱、大麥到苜蓿牧草都有大量種植,加上在美國更多實施的休耕政策,使得其耕地的利用率遠遠低於我國,因此,其糧食總產在數字方面要低於我國不少,但農業核心實力卻遠遠高於我國。

以上是中美之間農業的真實差距,它並不僅僅是體現在總產方面的數字對比,更是對未來農業可持續發展、種植者的種植收益的全面衡量。


每日糧油


根據國際糧農組織公佈的數據,美國的耕地面積大概是150萬平方公里,中國是120萬平方公里。美國比中國多出了30萬平方公里的耕地面積。30萬平方公里,大概是什麼概念?就是4.5億畝。黑龍江是我國耕地面積最大的省份,約為2.4億畝。也就是說,美國耕地面積比中國接近多出了兩個黑龍江。



一個數據是,美國這幾年糧食產量基本維持在5億噸左右,中國也連續多年糧食產量超過了6億噸。2018年的全國糧食產量接近6.6億噸。我們可以發現我國的糧食產量比美國高出了不少超過1億噸。以一個人每一年消耗500斤糧食計算,1億噸(2000億斤)糧食可以養活4億人口。

為什麼我國可以在耕地面積不如美國的情況下,糧食產量反而超過他呢?具體數字是中國耕地面積比美國少了20%,但糧食卻多出了30%。全下來的話,中國耕地但產量要比美國高了很多。

第一,美國耕地實行輪休制,中國基本不輪休。就是說雖然美國耕地面積為150萬平方公里,但實際上種植面積沒有達到150萬平方公里。有的地方耕地是一年種草,一年種糧食以保護地力。但是我國由於糧食需求的壓力巨大,耕地實行輪休制。像南方的水稻田一年種植兩次,而且第2年第3年繼續種植,中間不間斷。算下來的話,中國耕地面積的利用率要比美國高了很多。

第二,我耕地面積基本分佈在溫帶一年一種,但我國有相當的耕地面積分佈在亞熱帶一年兩種。在溫帶地區種植小麥一般就是一年一熟或者兩年三熟。在亞熱帶種植水稻,一般可以做到一年兩熟,甚至可以做到一年三熟。在畝產相同或者相近的情況下,你一年一熟,我一年兩熟,那麼我的產量就是你的兩倍。

第三,兩國種植糧食的結構有所區別。美國的糧食以玉米、小麥為主,水稻種植的不多。我國水稻在南方地區廣泛分佈。從產量高低看,作為主糧的小麥和水稻,後者的產量更高。在耕地面積相同的情況下,種植小麥的產量就會比種植水稻更低。

我認為,以上三個是造成中國在耕地面積在低於美國的情況下糧食產量反超的主要原因。如果你還認為有其他原因,歡迎留言補充。


財經知識局


中國的國土面積是960萬平方公里,美國的國土總面積只有937萬平方公里,表面上看,中國領土要比美國面積大。

可是什麼都怕比較,不比不知道,一比就得跳,我們上學的時候,有一課專門講我的祖國,說祖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可是中國雖然地大物博,可耕種土地的面積比美國要少的得多,中國的可耕種土地面積只有1.21億公頃,佔國土總面積的8%左右,人均耕地面積為0.101公頃。

美國的可耕種土地面積有1.715億公頃,佔國土面積的13.15%。隨著建設用地的增加,雖然我們有18億畝紅線,可耕地面積還在逐年減少也是事實。

我們中國用佔全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佔22%的人口,這樣的人家奇蹟,也只有社會主義制度下的中國才能創造出來。

2019年10月14日,我國發表《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指出,我國糧食總產量40年來逐年增加,連上新臺階,連續4年都穩定在6.5億噸以上水平。我國現在已經基本實現了糧食自給。糧食是一個國家穩定的基礎,無糧不穩,確保口糧絕對安全,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我們知道美國的可耕種土地面積比中國多,美國的年糧食總產量卻只有5 億噸左右,比我國少出1億多噸。

看到這個數據不少人都會納悶,美國政府的農業政策是全世界最好的。對農民的補貼是最高的,科技水平也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但為什麼耕地面積多的美國糧食總產量不如中國呢?

說實話,美國政府對農業非常重視,政府給農民的補貼高的驚人,往往是不計成本。美國政府對農業和農民的高補貼一直招致歐盟的強烈反對,好多歐洲國家德國、法國等經常去世貿組織控告美國的農業補貼。

反正美國不差錢,他們就是花錢來養活農民來提高就業率的。 這樣才會出現美國農民收入高,但糧價往往跟發展中國家持平甚至要低於其它國家。比方說,美國賣給中國的大豆是兩塊錢一市斤的話,美國政府每斤要給農民一塊錢的補貼。所以儘管美國是個工業化國家,在美國農民的收入也並不低,農民的地位非常高。

在美國是沒有農民工的,也沒有人敢歧視農民,農民的收入不比科學家、律師和大學教授甚至官員低。如果你問一箇中國人的職業是什麼,農民就羞於開口,因為在中國實際生活中,農民地位太低,農民就是素質差的代名詞。(這裡沒有歧視農民的意思,說的是人們的觀念有問題。)

而美國人都會非常自豪地說我是農民,那神情比說自己是教師和公務員都神氣。 好多人也許不知道,發動伊拉克戰爭幹掉薩達姆的那位灑脫的美國西部牛仔小布什,他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美國農民,人家自己有農場嘛。

小布什前總統的農場在美國南方的得克薩斯州中部,農場名字叫克勞福得,位於一片美麗的大草原旁邊。小布什在位的時候偶爾邀請各國政要去自己的農場聊天喝茶、用餐,人家毫不諱言自己是個農民,只有最尊貴的客人才有去小布什農場做客的資格。小布什退休後經常到自己的農場,美國時代週刊的一篇報道名字就是:克勞福得農場——小布什永遠的"白宮"。

美國的農民地位高,美國政府對農民實行政策優惠,美國農業的科技水平也最高,早在50年以前,中國民都是用耕牛和鋤頭耕作,揹著手搖噴霧器滅蟲、除草的時候,美國已經擁全部機械化了。

機械滅草,機械噴霧,機械噴灌。所以美國農業效率高,產量高。

可說到這裡你又不樂意了,美國產量明明比中國低啊。美國糧食產量為什麼低?

因為它的土地耕種方式跟中國不一樣。中國的土地除了北方個別地區外,一年至少兩熟,嶺南都是三熟。中國不這樣不行,因為人口太多,不能餓肚子。美國就沒有這個壓力,他們三億人口,而且膳食結構以肉蛋奶為主,糧食在一日三餐中佔的比例太小,所以他們的土地才用輪休的耕作方式。

讓土地跟人一樣,有上班有下班,有工作時間,有休息時間。

這樣的話有兩個好處,一是少用化肥也能高產,少用化肥的農作物更安全、是絕對的綠色食品,對人健康有好處。

二是這樣的美國農產品品質好,能通過國際安全認證,在世界上更搶手,更有競爭力。 美國人往往自戀的很,以世界警察自居,以救世主自居,他們賣給世界各國無汙染的糧食覺得是自己多麼偉大似的,滿足了自己的虛榮心。

我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民以食為天,人們一日三餐還是以糧食為主,我們只能堅持自己傳統的精細作模式,保證人們的生活需要,因此兩國的農業耕種方式不能相提並論。


歷來現實


中、美二國的農業生產,還是有著較大的差距。

首先美國區位和耕地面積比我國有很大的優勢。美國處北緯25度到北緯50度間,氣候帶縱跨:熱帶、亞熱帶、溫帶、暖寒帶,相當於中國的福建省到黑龍江省。全國水、早作物,水稻、小麥、玉米都適宜種植;其次,國界的東、西二面均靠大海,全年雨量充沛;中部大面積的平原,使全國耕地面積超22億畝,且大部分都是平原農田。

我國耕地15億畝,有一半為丘陵崗地。地理緯度與美國差不了多少,但只國界東部頻大海,西部、北部都是大面積的高原、山地、草原、戈壁、沙漠。氣候、降水、土圵等農業生產先天條件,均不如美國優。

美國農業工人只300餘萬人,全年總產糧食達全世界的1/5。為什麼能達到如此大的總產量?因為他們的農業生產,從種到收、到顆粒歸倉,均由機械化操作,集約化經營。全年光玉米總產即達3.6億T,已佔中國糧食總產之半了。為什麼種這麼多玉米?因為美國有發達的畜、禽養殖業,玉米是飼料的主要成份,這樣可實現糧食的產業再轉移。他的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農產品的產量,在全球均佔領先地位。

我國現有耕地約15億畝,從事農業生產人員超5億,實行半機械化作業。年自產糧達6億丅左右(2017年:6.18億丅;18年:6.6億丅)。其中水稻、小麥、基夲能做到自給,但玉米、大豆需進口。尤其大豆,以往美國末加增關稅打貿戰時,我國每年從美國進口的大豆,就達9000萬丅左右。

耕地經營最科學的做法就是能做到:換茬、輪作、休閒。這樣既可恢復土圵肥力,又可抑制作物病蟲害的發生。但我國做不到,為什麼呢?這麼多的人口,就這麼點耕地,別說耕地輪休了,只要南方的稻田一換茬,糧食總產馬上下來,全國將缺幾億人的糧食,這麼大的人口基數,哪個國家承擔得起?國外即使有糧食,國際不法糧商乘機哄抬糧價,你手裡就是有大把、大把的外匯,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啊?!所以袁老最大的功績,是雜交選育出優質、高產、抗病、抗逆的水稻新品種,使我國水稻單產從300公斤一下增至800餘公斤,且稻田年年重茬,主要病蟲害可控。這一成果造福當代,惠及子孫!

我國農業的根夲出路,惟有依靠科技創新,必須另闢蹊徑。如能:工廠化生產蔬菜(已初步試驗成功)、工廠化生產糧食(無實例)、海水種稻(袁老已著手試驗)、雪域高原的青稞畝產能達300斤以上、戈壁沙漠凡是有人居住的地點都能產糧,起碼能生產如:山竽、土豆這些含有澱粉的作物等等,這些項目如果都在世界領先,那時再說已超過了別人,才更有底氣。但就目前這點耕地,解決了14億人的溫飽,中國的農業確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我國目前還只是發展中國家,不能取得一點成績就沾沾自喜。中、美二下一對比,目前的差距不是一點、二點。這決非崇洋媚外。只有找出差距、看清不足,才好制訂出目標和措施,才能儘快地趕超世界農業一流的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