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的道公佬

有粉絲問,廉江的道公佬那最多?


廉江的道公佬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廉江的道公佬以平坦的最聞名。廉江平坦道公佬的活動由來已久,民國期間操此業者比較多。道公佬分大道公和小道公兩種,大道公(道公頭),俗稱為“承行”,小道公俗稱為“散仔”或“道公鏟”。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據資料統計,民國期間平坦地區有大小道公佬80多人,他們散居於鶴山、三角塘、松屏(即楊梅湧)、峰背村等村,其中道公頭(承行)有鶴山村陳定麟、三角塘村戴其光(綽號“闊口金”)、松屏村陳耀德、峰背村林慶桂等村莊的四大家,而其中又以林慶桂一家為出名,因其一門四代(林秀成---林耀祥--林仲芬--林慶桂)都是“承行”,風靡一時。


廉江的道公佬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大道公(道公頭)有道印,道印又分為“老君”、“三洞”、“金魚”、“紫微”等四級,各級道公印都有個典故或來歷。例如“老君”,是指李耳(道家始祖,西遊記中的太上老君);“三洞”,是指“洞真”、“洞玄”、“洞神”,皆出自道家語言;“金魚”,是指“金魚符”,意為道士借用“金魚符”以顯示其高貴;至於“紫微之印”,一說是指恆星中三恆之一的“紫微恆”,所以又有人稱為“北極紫微星君”,另一說法為來自民間“舞貌貅”。民間傳說貌貅是一種兇猛野獸,見人便咬,見獸便吞,是一種不祥之物,但它在紫微童子的“紫微神鏡”下被制服了,不敢再作惡,因而道土借用紫微童子神通廣大之法力,以鎮壓“邪神惡鬼”。


廉江的道公佬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道公頭的道印並不等於“承行”的銜頭,因為“承行”可以父傳子,子傳孫;而道印則必須由高一級的道土來傳授,其名稱,由“老君”--“三洞”--“金魚”逐級上升,但從來未見升過最高級“紫微”印這一級的。因為,“紫微”之印,必須有道行很深的人始能承受,否則就會折損壽命。因此本地的“承行”,最高晉升到“金魚”印就適可而止了。道印由“承行”來行使,如“畫符”、寫“鬼狀”、寫“招魂通牒”,以及做“大齋醮”、“打平安”的榜文,皆用道印。


廉江的道公佬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道公頭會做祭禱的各種儀式。其本人備有袍裝、袈裟、道帽、僧帽、靴、鞋、雲帚,以及道家、佛家、冥府菩薩等畫像,如太上老君、三寶(天寶、靈寶、神寶)、十王(秦廣王、初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閻魔王、變成王、泰山王、平等王、都市王、五道轉輪王)等等,同時配有各種響器,如銅鑼、銅鈔、小鼓、木魚、大小鈸、碟子、牛角、靈刀等等,另外還有吹喇叭的吹鼓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