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各地叛亂,為何楊廣偏安江都而不坐鎮洛陽?

大業十二年(616),楊廣的大隋帝國已是黑雲壓城,風雨飄搖,四十八歲的楊廣已經沒有往日的雄姿英發。經過三徵高句麗、各地叛亂、楊玄感兵變,特別是大業十一年的雁門被圍,楊廣身心疲憊,已經打不起精神處理各地的叛亂。

隋末各地叛亂,為何楊廣偏安江都而不坐鎮洛陽?


其實,這時的隋朝雖然千瘡百孔,但還遠未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各地的農民起義雖然日益擴大,但主體上大都是吃不飽飯的農民,他們嘯聚山林,打劫富戶客商,只為填飽肚皮,還沒有政治上的訴求。比如,王薄、孫安祖、張金稱等,翟讓也是到李密加入後,他的瓦崗軍才帶有政治色彩。

楊玄感兵變雖然短時間就聚集了十萬之眾,但短短兩個月就失敗了,他戰略選擇失誤是一方面,更主要是朝廷仍有統治能力,軍隊主力尚在,國家統治的基礎還沒有動搖。

而真正動搖大隋基礎的是大業十三年起兵的李淵、梁師都、劉武周、薛舉、李軌、蕭銑等一批人,這些人都是隋朝的精英,不是官員就是皇親國戚,他們起兵帶有明顯的政治意圖,抱著顛覆隋朝統的目的。

如果楊廣打起精神,坐鎮洛陽指揮平叛,而不下南下江都的話,他成功的概率是很大的。大業十二年正月的大朝會,全國190個郡中有20多個郡沒能參加,所以叛亂的範圍也並不太大,主要在河北、山東與江淮區域。

隋末各地叛亂,為何楊廣偏安江都而不坐鎮洛陽?

楊廣劇照


這時楊廣手下猛將如雲,薛世雄、王世充、屈突通、楊義臣、來護兒、張須陀、裴仁基等;中央軍隊特別是驍果軍的戰鬥力強悍無比;再實行輕徭薄賦的政策與民休息;對反賊加以詔安,既往不咎。用戰爭輔以政策完全可以挽回敗局。所以楊廣是有機會的,但他沒有珍惜!

以楊廣的精明他不會看不到這些,那麼他為什麼執意南下江都呢?我認為有兩點原因:

第一,經過一系列失敗的打擊,楊廣心理與身體狀態已經不正常。

楊廣有著非常自負的性格,大業三年、四年,兩次北巡突厥,四十萬大軍武力炫耀一番,兵不血刃就換得北方少數民族俯首稱臣;大業五年,征服吐谷渾,西巡河右,重開絲綢之路,使西域各國頂禮膜拜;林邑、赤土、琉球、倭國等萬國來朝,使楊廣趕到無比滿足。

隋末各地叛亂,為何楊廣偏安江都而不坐鎮洛陽?

楊廣劇照


但是大業七年一過,幸運之神彷彿離楊廣而去。傾盡國力,三徵高句麗換來一個尷尬的勝利;北巡突厥遇到雁門之圍,楊廣險些喪命;楊玄感兵變竟有四十多個貴族參與其中;各地農民起義愈演愈烈。楊廣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打擊,特別是雁門之圍,突厥人的箭簇竟然射到了他的腳下,嚇得楊廣抱著幼子楊杲號啕大哭。

楊廣心理承受了如此巨大的打擊,使他心灰意冷,無心處理政務。而且這時的楊廣已經變得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了,一次洛陽宮中一座宮殿發生火災,楊廣看到後驚慌失措,慌忙逃進了西苑的草叢裡躲避。

史書記載,說他自大業八年開始,便很難入睡,半夜驚悸,像嬰兒一樣需要好幾個婦人搖撫著才能入睡,這是重度的神經衰弱。

所以此時楊廣想到了江南,他覺得只有回到他的大本營江南,才能獲得一些心理安慰。

隋末各地叛亂,為何楊廣偏安江都而不坐鎮洛陽?

楊廣劇照


第二、江南是楊廣經營多年的大本營。

早在楊廣還是晉王之時,他就在江南經營了十年之久。在與太子楊勇爭奪儲君的過程中,他曾與親信郭衍做過計劃,一旦大事不成,便退居江南,可復梁陳之舊。皇后蕭氏是梁國後裔,而且楊廣可以說一口流利的吳語。所以,在楊廣心裡,江南才是他的故鄉。

楊廣殺掉了一切敢於勸諫他南下的大臣,義無反顧到達了江都。然而,到達江都後他並沒有規劃東山再起的計劃,而是更加放蕩,挑選美女,興修宮殿,沉浸在聲色犬馬之中。從他的詩詞《春江花夜月》中就能看出當時的生活:“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關於楊廣的各種豔史大都是根據他這一時期的生活編排的。

隋末各地叛亂,為何楊廣偏安江都而不坐鎮洛陽?

楊廣劇照


隋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是三徵高句麗,而對楊廣個人來說,他事業的轉折點則是第三次下江南,證明楊廣徹底放棄了自己的事業,以一種鴕鳥心態在江都過起了聲色犬馬、與世隔絕的奢靡生活。而他的事業,他的大隋在日漸消沉中已如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