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十八路反王」,有幾個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

隋末「十八路反王」,有幾個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

隋朝末年,農民起義遍地烽火,亂者如麻。小說《說唐》把隋末農民起義軍稱為“十八路反王”。那麼,這十八路反王都是真實存在的嗎?

我們先看看小說中的名單:

1、瓦崗程咬金稱混世魔王;2、相州高談聖稱白御王;3、蘇洲沈法興稱上樑王;4、山後劉武周稱定陽王

5、濟寧王溥稱知世王;6、濟南唐璧稱濟南王;7、湖廣雷大鵬稱楚王;8、江陵蕭銑稱大梁王

9、河北李子通稱壽州王;10、魯州徐元朗稱淨泰王;11、武林李執稱淨梁王;12、楚州高士達稱楚越王

13、明州張稱金稱齊王;14、幽州鐵木耳稱北漢王;15、夏州高士遠稱夏明王;16、沙陀羅於突殿稱英王

17、陳州吳可宣稱勇南王;18、曹州孟海公稱宋義王

根據岑仲勉先生在《隋唐史》中的統計數據,十八路反王,其中十路是根據真實人物改編的。

隋末「十八路反王」,有幾個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

一、瓦崗軍

瓦崗軍由東郡人翟讓創建,最初在東郡一帶流竄作亂。隋朝沒落貴族、蒲山郡公李密到瓦崗入夥後,先是勸說翟讓建立穩固的根據地,而後籌劃了宏大的戰略計劃,瓦崗軍的規模越來越大,號稱天下義軍之首。

瓦崗軍打破回洛倉,任百姓取食。李密火併翟讓獨霸瓦崗軍後,率兵圍攻東都,部眾擴大到三十餘萬人。瓦崗軍與王世充大戰連年,王世充被打的損兵折將,幸賴洛陽城高池深,才得以苟延殘喘。後來宇文化及率隋驍果軍北上,經過瓦崗軍的地盤。李密錯誤地實行了兩面作戰的策略,不顧死敵王世充仍在後方,貿然與宇文化及開戰。驍果軍是隋末實力較強的軍隊,李密硬碰硬地迎戰,雖然將宇文化及打垮,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瓦崗軍的實力也大受損失。王世充趁機出擊,將李密的殘部擊潰,李密不得已投降李淵,瓦崗軍遂亡。

唐朝開國名將,有許多都是從瓦崗軍中投降來的。諸如胡國公秦叔寶、英國公徐勣、盧國公程咬金、鄖國公張亮等,都是李密的手下。瓦崗軍的首領,起初是翟讓,翟讓被殺後李密成了帶頭大哥。至於小說中所謂的混世魔王程咬金,只不過是李密的心腹部將,從來沒有當過寨主。

二、沈法興

沈法興是江南武康人,是當地數一數二的大家族,沈氏一族幾達數千家。宇文化及在江都弒殺隋煬帝,江南大亂,時任吳興太守的沈法興遂以討伐宇文化及為名,招兵買馬進攻江都。他聚眾六萬餘人,趁亂攻下江都一帶十餘郡,成為江東最大的割據勢力。後來沈法興自稱梁王,與杜伏威、李子通、杜稜等人混戰。沈法興驟然得勢,不免有些忘乎所以,不思建充穩固的根據地,反而先作威作福起來,對待部下殘酷無恩,埋下了失敗的種子。

隋末「十八路反王」,有幾個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

彼時天下農民起義軍戰鬥力,以山東河南為冠,沈法興部下大都是江東子弟,聚眾雖多,大多都是戰五渣,沈法興被山東流竄來的李子通打的連連喪師失地,最終被賊人襲殺。

三、劉武周

劉武周是隋朝軍卒出身,隋末天下大亂,他效法項羽,襲殺馬邑太守王仁恭,因而據州造反。劉武周大開糧倉賑濟貧民,又與突厥聯兵,擊敗前來圍剿的隋朝官軍。突厥可汗遣使封劉武周為“定楊可汗”。劉武周雖然實力一般,胃口卻很大,他不滿足於做突厥人的傀儡,自己建號稱帝,建元為天興。劉武周又招納上穀人宋金剛,封其為宋王,舉眾南下進攻河東。河東是唐高祖李淵的起家之地,但彼時李淵大軍悉數進入關中,河東空虛,被劉武周打的措手不及,幾乎吞併了整個河東。李淵顧不上關中形勢不穩,親率大軍北上反擊劉武周,經歷數年苦戰,終於將其擊敗。劉武周、宋金剛都被突厥人所殺,其帳下大將尉遲敬德歸降於唐朝。

四、王薄

王薄是山東人,號稱知世郎,他作的《無向遼東浪死歌》是隋末農民起義的典型呼號。王薄的根據地長白山,在今山東章丘境內,系一帶低矮的丘陵。王薄聚眾數萬人,縱橫馳騁于山東中部,屢次擊敗官軍。隋朝猛將張須陀受命收剿王薄,由於起義軍屢勝而驕,張須陀又驍勇善戰,王薄被打敗北逃。沒過多久,王薄糾合孫宣雅、郝孝德等起義軍,率師返回章丘再戰張須陀,結果再次戰敗。

王薄遂率殘部轉戰于山東,避開隋軍的鋒銳。此時山東已是遍地烽火,民力困竭,王薄也無法擴大力量,只好來迴流竄,勉力維持,可以說,已與土匪強盜無異。直到宇文化及殺隋煬帝后率兵北上,王薄無法東山再起,便依附宇文化及,做了個可恥的投機分子。

隋末「十八路反王」,有幾個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

竇建德與宇文化及火併,圍攻宇文化及的偽都城聊城,王薄見勢不妙,便開城迎敵,引竇軍活捉了宇文化及。可見所謂的造反英雄,只不過是個徹頭徹尾的小人。

唐軍興起後,隋朝故將和農民起義軍紛紛降唐,王薄被授官為齊州總管,後來因為陷害了潭州刺史李義滿,被李義滿的兒子李武意殺死。

五、蕭銑

蕭銑是南朝梁代的皇族後裔,隋統一後,蕭氏家道中落,賴祖輩餘蔭和族人蕭皇后的關係,做了個小官羅川縣令。隋末大亂時,嶽州一帶的低級武官董景珍、雷世猛等人趁勢舉兵造反,郡縣的官屬想推舉董景珍為主,但董景珍自認名望不足,他看中蕭銑是前代皇族出身,故而把蕭銑拉過來推為首領。蕭銑大悅,遂自稱梁公、梁王,繼而登基稱梁帝,盡復南朝梁代的規制。江漢一帶民眾聞訊都來歸附,兵力達到四十萬人。

蕭銑起兵本非首義,部將又是四方歸附而來,實權都握在諸將手中,蕭銑的控制力不強。早在起兵之初,嶽州系將領董景珍就與潁川系將領沈柳生髮生矛盾,二將火併,導致沈柳生被殺,削弱了自身勢力。

蕭梁集團不斷進行擴張,把都城遷到梁朝舊都江陵,佔據了自荊州以南直至交趾的廣大區域,成為江南勢力最大的割據政權。蕭銑大封其屬下為王,同時為了加強對下控制,實行了“放兵營農”的策略,表面上罷去軍隊,大興農事以恢復民力,實則藉此削奪諸將兵權。諸將對此反應強烈,引發了兵變。元老董景珍、張繡相繼在兵變和政變中被殺。蕭銑本身沒什麼雄才大略,“放兵營農”策略又進行的過急,嚴重削弱了軍事實力。後來隋亡唐興,唐朝派大軍進攻江陵,蕭銑身邊只剩下數千宿衛兵力,根本無力抵抗。為了避免百姓生靈塗炭,蕭銑投降於唐軍,蕭梁政權便告滅亡。

隋末「十八路反王」,有幾個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

蕭銑本事一般,名頭卻大。他被俘入長安後,唐高祖李淵怕夜長夢多,再有人藉著蕭梁旗號造反,便數其罪而殺之。

六、李子通

李子通是東海人,隋末山東大亂,李子通投靠起義軍左才相部。李子通為人仁俠好施,不像其他起義軍首領殘暴寡恩,名聲極好,故而起義才半年,慕名而投者就有萬餘人。左才相非常忌憚,李子通便棄之而去,南下渡淮,與另一大股義軍杜伏威匯合。

農民起義軍首領出身大多較低,一旦擁兵割據,無不是一副暴發戶的心態,他們各自忙於爭權奪利,之間相互火併當時是常態。杜伏威甚有勇力,部眾極盛,李子通害怕他日後勢大,便以精銳騎兵偷襲杜伏威,幾乎將之消滅。 隋將來整趁機來剿殺義軍,李子通便南奔海陵,率眾進攻江都。

其時淮南江東有三大勢力,一是敗而復起的杜伏威,一是江浙本地豪強勢力沈法興,一是李子通部,他們都覬覦江都這個江南政治中心,紛紛出兵進攻。李子通設計引誘杜伏威和沈法興互相攻殺,他趁亂取利拿下江都。於是建立吳國,自立為帝,建元明政。

杜伏威見李子通擅自稱帝建國,便發大兵討伐之。江東三大勢力,沈法興打不過李子通,李子通又打不過杜伏威。李子通一邊不斷蠶食沈法興的地盤,一邊又接連敗於杜伏威之手。李子通的都城江都被攻陷後,急忙打破沈法興的餘杭而遷移過去,結果杜軍窮追不捨,李子通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只好降於杜伏威。杜伏威為討好唐朝,將李子通俘送長安,後來李子通本性不改,企圖逃歸江東,事敗被殺。

隋末「十八路反王」,有幾個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

七、徐圓朗

相比上面兩位,徐圓朗的勢力小的多。徐圓朗是山東兗州人,他在隋末農民起義大潮中趁亂起兵據有本郡,但因為實力太弱,僅有二萬餘兵力,故而一直跟風投奔強者。起初他歸於瓦崗軍系統,李密降唐後,又投入王世充帳下。王世充被唐朝消滅後,徐圓朗又投降唐朝。當時唐朝對山東的控制還比較弱,出於安定人心的考慮,任命徐圓朗為兗州總管,仍領本部人馬鎮守。後來劉黑闥在河北作亂,勾結徐圓朗一同反唐。唐朝派大軍征討,徐圓朗兵少無力對抗,與親信乘夜逃走,被百姓所殺。

八、高士達

高士達是河北蓚縣人,起兵於清河,自稱東海公,部眾僅有千餘人。後來不斷吞併竇建德、孫安祖等小股起義軍,兵力擴大到萬餘人。高士達部下有才能者唯竇建德一人,他自知才略不及竇建德,便任命竇為軍司馬,掌管行軍作戰的大事。

在竇建德指揮下,高部義軍戰勝隋將郭絢,聲勢越發浩大。高士達隱隱覺得自己地位受到威脅,恰巧這時隋名將楊義臣率兵剿殺義軍,高士達便不顧敵我力量懸殊,撇開竇建德,自率主力迎擊楊義臣,結果先勝後敗,被楊義臣於陣上斬殺。高士達的殘餘勢力後來全部歸於竇建德麾下。

九、張稱金

《說唐》中所說的張稱金,本名張金稱。張金稱與高士達同鄉,他勢力較大,流動性也很強,屢敗隋朝官軍。張金稱為人貪狠殘暴,攻下的郡縣統統燒殺一空,在河北南部造成了極大的破壞。隋名將楊義臣率師征討,他避開張金稱的鋒頭,深溝高壘拒不交戰,故意消磨張金稱的銳氣,等到其全無戒備之時,率精兵偷襲,一舉殲滅張金稱的主力。張金稱被官軍擒獲,官軍惱恨其殘暴狠毒,便當眾立一根大木頭,把張金稱“懸其頭,張其手足”,讓遭受張金稱掠害的百姓來割他的肉。張金稱倒是頗有骨氣,他一邊被千刀萬剮,一邊大聲謳歌。所唱內容史書缺載,估計是痛罵隋朝暴政、歌頌起義有理之類。

隋末「十八路反王」,有幾個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

十、孟海公

《說唐》中孟海公有黑白二夫人,武藝高超,與唐朝名將尉遲恭大戰數場,結果都被尉遲恭收去做了夫人。

歷史上的孟海公沒這豔福。他本是山東曹州人,起兵為群盜,眾有數萬人。孟海公是個粗鄙無文的武夫,極其痛恨文人,凡是俘獲“稱引書史”的士人皆殺之。這也註定了孟海公的成色和出息。山東諸股農民軍,有的在本地做大,有的流竄到江南成事,孟海公卻一直居守曹州一地,勢力很弱。後來竇建德勢力擴張,吞併了孟海公。虎牢關之戰後,孟海公和竇建德都被俘入長安,論罪斬殺。

十八路反王中,瓦崗軍、劉武周、王薄都屬於名聲較大者,但除了瓦崗軍之外,實力都一般。反倒是名氣不大的蕭銑等人,做出的聲勢卻著實不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