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初代“反王”的三生三世:從平將門到瀧夜叉姬

一、不仁的中世紀

平安時代,是“風雅的黑暗時代”——也就是說,依舊是一個黑暗時代。

這就好比“美女殺人犯”也是殺人犯一樣,不會有本質上的區別。那時候,統治著日本的是以天皇家及藤原北家為核心的一小撮兒人,也就是貴族。順便說一下,貴族在人類文明史上是一個很普遍的存在,這些人作為一個整體的“階層”既不能簡單地被概括為“好”或者“壞”,因為這些居住在華堂廣廈之中,平日錦衣玉食的男男女女們也和其他的階層一樣,總隨著世事的變遷而不斷地改變。

所以,今日的貴族不同於他們的祖先,而這些祖先也和更古老的列祖列宗們不會一樣。最大的不同不在於衣冠劍佩、樓臺車馬,而是在於內心,在於如何去看待、對待這個世界。

和中國的士大夫階層不一樣,平安時代的貴族們大多數是沒有“恤民”這種概念的,比如編撰了《小倉百人一首》的藤原定家就個明顯的例子。此公生於平安朝末年,正是源平合戰的時代。但是在其日記《明月記》中,他卻很明確的表示過自己對戰爭的冷漠:

“紅旗徵戎非吾事”。

同樣,對於慘絕人寰的大饑荒,定家也只是抱怨道:

“京中餓殍橫野,穢氣襲入內宅”。

之後,就再也沒什麼了······在更早一個時代,紫式部雖然是白居易的擁躉,但是在她留下的作品中卻很少見到那種憂國憂民的情懷。對社會進行《賣炭翁》式的揭露,對“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譴責,在平安時代的貴族階層中是沒有什麼市場的。藤原定家是相當於現在國務委員的高官,紫式部也是一位成功的上流社會女性,僅僅是因為庶民從來沒有和自己生活在一起,所以在這些人眼中即使百姓被生活折磨的做牛做馬,那也就是猶如見到流浪的貓狗一般,可以引發同情,但是很難激發起哪怕是些許的責任感。

換句話說,當時的貴族與庶民之間也存在著巨大的隔閡。

所以,當平將門掀起的承平天慶之亂被平定後,京都的貴族們只是一味的詛咒和痛罵,而沒有任何一個人會站出來反思——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人會跟著將門造反?

日本初代“反王”的三生三世:從平將門到瀧夜叉姬

NHK大河劇《風與雲與虹》,本劇講述了平將門波瀾壯闊的一生。


日本初代“反王”的三生三世:從平將門到瀧夜叉姬

平將門一家。


日本初代“反王”的三生三世:從平將門到瀧夜叉姬

阪東的庶民大多堅定地擁護著平將門的大業,併為之付出了很多。

二、那風,那雲,那虹

平將門是桓武帝的玄孫,鎮守府將軍平良持之子,又名相馬小次郎,按說也是地道的龍子龍孫。但由於外戚藤原北家的獨大,當時旁系的帝子王孫通常會被降為臣籍並外放到地方上,故而將門的祖業就落在了阪東。

紮根於鄉土的阪東武家在生活方式、管理方式上肯定與那些京城中出生、京城中長大、基本不離開京城——認為京城就是全宇宙的貴族們完全的不一樣。最重要的一點是,武家,至少是阪東的武家,似乎正是從平將門開始,有了“恤民”的概念。

將門能有這種想法並不奇怪,因為他在鄉間生長,與庶民朝夕相處,自然會產生對庶民的理解和同情,在揭竿而起時,更是會本能的依靠庶民的力量。所以根據《將門記》記載,在起義之初,將門就特別強調:

“茍將門剎帝苗裔,三世之末葉也。同者始自八國,兼欲虜領王城。今須先奪諸國印鎰,一向受領之限,追上於官堵。然則且掌入八國,且要附萬民者。”

首先,我是“剎帝利”中的一份子,也就是說,我是武士的兒子;最後,我的理想就是要成為“附萬民者”——百姓所擁護的解放者。

等到平將門佔領了阪東八國,並打算宣佈獨立時,又動用了兩條神諭:

“八幡大菩薩使,奉授朕位於蔭子平將門。其位記,左大臣正二位菅原朝臣靈魂表者,右八幡大菩薩,起八萬軍,奉授朕位。”

在日本歷史上,凡覬覦帝位者,假託八幡大菩薩而進行神道設教者不乏先例:比如高野女帝的男朋友法王弓削道鏡在企圖篡奪皇位時就曾經假託過八幡宮的神諭;但是平將門此時抬出菅原道真,就說明這次造反活動不一般了。


日本初代“反王”的三生三世:從平將門到瀧夜叉姬

加藤剛在《風與雲與虹》所飾演的平將門。


菅原道真是中層貴族出身,也就是藤原北家這些“權門”眼中的“寒門”子弟。在擔任右大臣時,道真不僅擔任了與關白同待遇的內覽之職,而且還分別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嫁與當時的太上皇宇多帝以及齊世親王這父子二人。

成為天皇的親信,之後再與皇家聯姻,這不就是藤原北家等權門一以貫之的操作麼?所以察覺到威脅的從二位左大臣藤原時平便聯合醍醐帝發動了“泰昌之變”,將道真及四子同日左遷,流放於邊郡。被貶為太宰權帥的道真於延喜三年(903AD)抑鬱而終,直到最後一刻仍舊對自己的"信而見疑,忠而被謗"感到恨恨難平。

菅原道真歿後,藤原時平與醍醐帝身邊近臣接二連三發生意外,社會輿論一致認為這是道真的冤魂化為厲鬼前來索命。所以也在道真含冤而逝後第二十年,醍醐帝宣佈給他平反昭雪,恢復名譽。但貌似是道真的怨靈已經不吃這一套,於是在延長八年(930AD)六月二十六日,便發生了雷電擊中了清涼殿的詭異災害。正在殿中祈雨的朝臣數人當場斃命,而醍醐帝也在數月之後驚懼而亡。


日本初代“反王”的三生三世:從平將門到瀧夜叉姬

《雷落清涼殿》繪卷,紅色的雷公在烏雲中。


日本初代“反王”的三生三世:從平將門到瀧夜叉姬

被雷火擊中的貴族們。


社會上瘋傳這一切都是菅原道真所為。而這種“口碑”某種程度上也說明了藤原北家的專擅朝政早已引發了眾怒,所以便將近三十年間的種種災異皆歸因於一個政治鬥爭的敗北者的怨念——關鍵一點,他是藤原北家的敵人。

平將門這種假託菅原道真神諭的宣傳似乎起到了宣傳作用:

“爰將門捧頂再拜.況四陣舉而立歡,數千併伏拜······喜悅譬若貧人之得富,美咲宛如蓮華之開敷。”

《將門記》的這一段描寫十分生動。

平將門的旗開得勝讓很多人看到了希望,而此時的將門也確實是一位有著英雄氣概的領袖。之後更以數千人馬攻略四方,迅速佔有了常陸、武藏、安房、相模等阪東八國,之後下總國為本陣,在石井鄉為修建王城,設左、右大臣及八省百官及文武百官。

這要提一下的就是將門的新朝廷之中無關白一職。有人認為這是平將門對藤原北家的宣戰,表示與這些腐敗貴族勢不兩立;也有人認為,將門在浪跡京洛之際結識了一位名叫藤原純友的豪傑,而此時的純友正在西國的海上組織義軍抗拒官兵。關白的職務,是要預備給純友的。


日本初代“反王”的三生三世:從平將門到瀧夜叉姬

平將門在阪東百姓的歡呼中登上了帝位。


但是這兩種說法,其實都不太可靠。先說第一種觀點:雖然有百姓的擁護,但是平將門的獨立運動恐怕還沒有後人想象的那麼具有“革命性”,證據之一就是他在登基之後還給當時的攝政藤原忠平寄信,說明自己獨立的理由,並且在結尾處寫道:

“相國,攝政之世,不意舉此事。歎念之至,不可勝言。將門,雖萌傾國之謀,何忘舊主貴閣。且賜察之,甚幸。以一貫萬。將門謹言”。

口氣十分謙和,幾乎是在替自己為何稱帝而進行辯護。至於平將門想任命藤原純友為關白恐怕就更是後世的傳說了——雖然同時弄兵於潢池,也不排除兩人曾在京都有過來往,但是再後來他們彼此之間相隔絕遠,怎麼也不可能聯繫到一起,而且從現存記錄來看,出了來自於朝廷的推測之外,也找不到任何能夠證明純友在西國舉事是為了“響應”將門的一手史料。

至於阪東的新朝廷中不設關白的理由,恐怕同樣是崛起於草莽的明太祖會很理解吧?

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朝廷利用武家豪門常見的鬩牆之怨,調動與平將門有殺父之仇的堂兄弟平貞盛來鎮壓將門。天慶三年(940AD)二月十三日,阪東新皇平將門戰歿於北山之役,時年三十九歲。

但是,從某種角度上講,平將門對歷史行程的影響才剛剛開始。


日本初代“反王”的三生三世:從平將門到瀧夜叉姬

平將門戰死之後,阪東的父老時時刻刻的都盼著有朝一日,他能夠回來。


三、自有後來人

轟轟烈烈的承平天慶之亂就這樣結束了。此後一百多年,由藤原北家在日本的統治幾乎稱得上固若金湯,而平貞盛的四男平維衡則開創了伊勢平家,在晜孫平清盛一代最終取藤原北家而代之,成了朝廷的新貴。但是,這個武士出身的政權很快就像《動物莊園》中的豬一樣,變成了和之前的人類幾乎無以異也的壓迫者。也就是說,平家武士政權仍舊沒有“恤民”概念。這是因為伊勢平家這種西國的武家和阪東的武家在生活方式是很不一樣——前者基本上是王家或攝關家——在地方上的代理人,其權力、財富的來源都是來自貴族的認可;而後者則是與農民一同歌哭在鄉間熱土上的豪傑。所以直到平家覆滅,源氏崛起,並在阪東建立了鎌倉幕府之後,貴族一統天下的時代才算宣告結束。

源氏一門在鎌倉幕府的統治喪失而亡,外戚北條氏遂取而代之。這也標誌著武家社會的主導權開始完全由阪東本土的武士掌握。永貞元年(1232AD)第三代執權北條泰時制定了第一部武家法典《御成百式目》,其中第四十二條明確的規定:

“諸國住民逃脫之時,其領主等稱逃毀。抑留妻子、奪取資財,所行之企甚背仁政。”

泰時第一次將仁政作為政權的合法性加以強調,並且推出了一系列“恤民”政策,使武士成為了完全不同於以往的統治者。再加之北條一門素來生活簡樸,不尚奢靡,所以就更顯示出“恤民”和“仁政”不是一紙空文。比如第五代執權北條時賴就有以豆醬為下酒菜的軼事,這些傳說無論真假,至少說明了當時作為統治階層重要組成的阪東武家完全認同儒家社會對於君子品質的界定:寬厚、勇武、簡樸。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各種關於平將門的神話大量產生。最多的就是:將門戰死沙場後被傳首京洛,但卻因為英魂不滅,終為鬼雄。所以在阪東地區遍佈著供奉將門的祭壇,甚至在武藏國的鳥越附近還有一處被稱為“將門冢”的孤墳,當地的百姓們深信,這一捧黃土之下,安葬著一個為民請命併為之身名俱裂的英雄······


日本初代“反王”的三生三世:從平將門到瀧夜叉姬

東京將門冢——據說這裡安葬著平將門的頭顱。


日本初代“反王”的三生三世:從平將門到瀧夜叉姬

供奉著平將門的神田神社。


日本初代“反王”的三生三世:從平將門到瀧夜叉姬

神官為信眾祈福。


日本初代“反王”的三生三世:從平將門到瀧夜叉姬

等待著入殿內參拜的信眾。


王者歸來

物轉星移,數百年後,大城江戶在阪東崛起,並在短短的三十年間不僅成了武家社會的政治中心,也迅速成長為日本的經濟、文化中心。而最早的幾代德川將軍也都和平將門、北條執權們一樣,是土生土長的阪東武家——打心眼裡信不過上方,也就是京都的那些貴族們。

於是德川幕府以平將門的英魂能夠保護江戶百姓平安為由,隆重的祭祀著供奉將門的神田神社。到了三代將軍家光的時代,在幕府授意下,由大納言烏丸光廣向朝廷提議,平將門之名便從“朝敵”的名單中剔除。而阪東的武家們從此便公開以將門的繼承人自居,並總結了一套完全不同於以往武家的頭銜,聲稱這是當年阪東獨立時的古制,這套頭銜被稱之為“東百官”或“相馬百官”。

同時,在民間流行的各種曲藝,如淨琉璃、歌舞伎中,表演者開始毫不掩飾的對平將門及其家人充滿了同情。這種被稱之為“將門物”通俗文藝之所以能夠被下層社會喜聞樂見,除了江戶百姓根深蒂固的鄉土之情外,更重要的恐怕就是出於弱者對強權的一種反抗。在所有的“將門物”中,被後世流傳最廣的便是《相馬の古內裹》的傳說,講述了一個平將門的遺孤——美麗的瀧夜叉姬以精衛填海之志為父報仇的神話:

平將門敗亡之後,他的女兒(也有的版本是小妹)瀧夜叉姬為朝廷的殘虐而憤怒異常,於是立志為父老鄉親們報仇。但是被仇恨所折磨的瀧夜叉姬最終卻墮落成了妖女,為了能夠召喚陰兵,她二連三地吃掉無辜的婦孺,以獲取黑暗的力量。當瀧夜叉姬拐走源氏武將大宅太郎光國的妻子之後,太郎光國便獨闖已經淪為魔窟的相馬古內裡——這裡曾是阪東新皇的宮廷,與瀧夜叉姬展開激烈戰鬥。正當雙方難分勝負之時,大宅太郎光國的援軍趕來。自知不敵的瀧夜叉姬拔劍自盡,一股妖氣破體而出,飛向遠方,只留下一具屍體,猶如這荒涼的故宮,美麗而淒涼。


日本初代“反王”的三生三世:從平將門到瀧夜叉姬

歌舞伎《善知鳥安方忠義傳》中瀧夜叉姬的扮相。


日本初代“反王”的三生三世:從平將門到瀧夜叉姬

最經典的一個亮相。


日本初代“反王”的三生三世:從平將門到瀧夜叉姬

歌川國芳的代表作《相馬の古內裹》


在德川幕府垮臺之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戰為止的幾十年間,雖然出於對武士階層的清算和皇權的空前膨脹,平將門又一度被當做“國賊”而遭到汙名化。但是在戰後,以民主主義的社會改革為契機,曾經義旗高舉,正面對抗暴政的平將門又得到了新的評價,甚至一些左翼人士更是罔顧將門也曾登上帝位的事實,將這位阪東新皇塑造成了一位共和主義者。而同時另外一些保守主義者則從將門的傳說中身上看到了那種封建時代古老的美德,所以便認為平將門命乃是一位捍衛著傳統價值觀的先驅者。

總之,平將門成為了日本歷史上永遠的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