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南宋都撑不下去了,为什么日本、越南、埃及能击败蒙古?

头号英雄程心


这个话恰恰相反,事实蒙古与南宋交锋已有半个世纪,在中间蒙古可是吃尽了苦头,一直把他拖到大元建立后,才重新开始布局将宋朝给统一,而相对于对这些边陲小国而言只是一次小战争,后来由于蒙古帝国内部变化导致代价太大最终放弃,他们对这三个小国用兵主要是战术上犯了错误,始终改不了骄兵必败的习惯。



恰恰对南宋而言,蒙元却很是用心,从1235年太宗窝阔台六年,一直维持到世祖忽必烈中期所谓1279年,时间跨度也是相当的长,两方先后对决都是大规模的,蒙古则显示出更自信,于1229年窝阔台继承成吉思汗汗位以后没几年,成绩已是相当突出,对西夏战事已经熄火,父汗生前宁可身死地方一直的未愁的大事,征服西夏也算给解决了。


金国面对西无靠山,南又与宋朝因靖康之耻结怨,想联合宋朝合纵对抗蒙古,以唇亡齿寒为由,但被宋理宗拒绝,金哀帝只有自个单干,在面对即将成为被等待宰的羊羔时候,在蒙古汗位的窝阔台已不寂寞了,正好来了个回马枪,开始施行另一项头等计划,就是完成成吉思汗甚至蒙古千百年来心愿就是灭金。他们不忘与金朝的种种惨败,金朝也因此在窝阔台与拖雷的合围下走向灭亡。

正如金哀帝所言,蒙古灭夏,金如果亡了必牵扯于你,唇亡齿寒自然之理,曾经帮助蒙古灭金想得一份羹,自己却适得其反,窝阔台以宋朝端平入洛背约为由,决定展开针对宋朝战争,目的就是直接一统中原 ,完成更宏图的伟业。但却一路上南下磕磕碰碰,本来三路大军声势浩大,监军的都是些帝国主干,像口温不花,史天泽,张柔,还有皇子阔端,准太子阔出,却没想到在长江襄阳一线成为绝唱,因对方寸土必争,导致损失惨重,阔出丧命也因此结束。



第二次规模更大,是窝阔台第二位继任者蒙哥发动的,他也是不简单的人物,年青就英勇善战,在西征欧洲中屡立奇功,除了战功以外,还把窝阔台家族挤出中央权利宝座,把拖雷家扶上大汗后,为此他重新在帝国布局,命五弟旭烈兀再次西征,四弟忽必烈继续经营蒙宋战事,自己则想做出历史上大的决定,那就是御驾亲征,自己亲手临战解决宋朝。除个人雄心以外,他这人人品很特别,有区别于其他同辈一向沉默寡言,不奢酒色,只喜欢涉猎,也是蒙古中智商很高的皇帝,精通几何学。



但也逃不了身死宋朝的命运,就这样因他的死,拥有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瞬间土奔瓦解,一切蒙哥生前雄心的计划被打乱,就在此时与埃及的碰撞也受影响。五弟旭烈兀本来遵循蒙哥遗愿,继续向西,直到埃及边缘,却不料在半路一听蒙哥去世立马率主力返师奔丧抢夺汗位,只留部分两万兵留在叙利亚以南一个叫艾因贾鲁特的地方,事实已与埃及木马鲁克接壤,这也就有木马鲁克为什么乘机而入的机会。于是就在这块地方爆发了大战,蒙古由于犯了胜利症,轻敌妄进,导致中了埋伏,由于对方人多势众,最终惨败,所以蒙古并没有轻易击败埃及,相反他却被没有在防备下被对方给击败的,这也为蒙古西征彻底划上了句号。

而日本和越南呢?是在元朝建立后的事,相反也没有在他们身上得到便宜,对日本由于不熟悉海战,疏于对敌人的了解,过于轻敌,最终因台风给挂没了。越南同样,占城一战,由于不适应于气候和地形中了敌军埋伏,最终不得而终,所以元朝对日本和越南那可是吃尽了苦头,最终因消耗国力太大以失败结局最终取消。然而对南宋向上题说了,蒙元也付出太大代价才将其艰难拿下,其实宋朝是里面最难对付的一个,要不是地形接壤,距离近,说不定是另一回事。


龙文说史


南宋和蒙古从头到尾打了44年,甚至熬死了一任可汗,并且蒙古和宋朝离的很近,后勤补给很方便,再加上南宋重文轻武,才导致最后灭国,其实南宋很厉害了,当时有哪个国家能和蒙古一打就打了40多年。

蒙古一共远征日本2次,第一次2.5万人,加上后勤补给不便,日本又坚壁清野,没有后援,就是用人堆也能怼死这2万来人,第二次兵力达到了10多万,但日本根本就不让你上岸,活活耗死了蒙古,简单来说,蒙古是败在了海洋上面,13世纪远洋征服一个准备充分,又上下一心的海岛国家,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越南当时叫安南,一个雨林国家,蒙古人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一个习惯平原突击的玩山地作战,这不是找死吗?别说他们了,就是几百年后强大的美帝,还不是在小小的越南碰个头破血流,这里蒙古是输给了地利。

埃及距离蒙古14000多公里,横跨了一个州,还有一个洋,后勤就能让蒙古人够呛,事实也是如此,因为没有足够的粮食,十万人不得不撤走八万多,留下了一万二左右,埃及需要对付的只有这一万多人,再加上天时地利人和,蒙古岂能不败。


彩虹宝宝不哭


打日本,草原兵去做海军?

打越南,骑兵去做丛林军?

打埃及,去这里有什么抢?

😆


Sunny哥68459366


当时的世界上能够击败蒙古的国家基本没有,如果世界是一个板块,蒙古军队基本能够统一世界,比现在的美国大兵都厉害。一个国家在蒙古铁骑的扫荡下,能够苟延残喘基本都是靠天时地利人和运气。

我们许多人都有错误的认识,认为蒙古军队取胜靠的是游牧民族的剽悍和野蛮杀戮,大错特错了。蒙古军队不但有骑兵,而且有炮兵,最早的大炮都配在军队中。并且有工程兵,许多汉人工匠都在为蒙古军队服役。蒙古人野蛮杀戮不假,但是有技术的技工匠人蒙古军队是不杀的,并且给于一定待遇,为蒙古军队服役。我们从南宋和蒙古军队的开战就可以看出来,蒙古军队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撤退,许多战役都是靠偷袭和计谋和大炮攻城打赢的。我们汉人军队的挖地洞,水淹,火烧,下毒,断水断粮,蒙古军队都会。并且加上天生的骑手和剽悍,蒙古军队做到天下第一没有问题。


的确有些国家幸存了,亚洲的日本 越南,印度,缅甸,蒙古军队都吃了败仗。原因不是他们比南宋军人更加骁勇善战,而是天时地利加上幸运造成的。日本靠的是台风帮助,两次蒙古军队伐日都失败了,任何军队都有弱点,蒙古军队的弱点就是海战差,不耐久战。台风让蒙古军队多次折戟沉沙。连日本人自己胜利后都下跪感谢老天爷,称之为神风。二战末期,日本还指望神风帮助他们战胜中国和美国,把军队名字都改了,称之为神风特攻对,这一次老天爷没有帮助他,日本人失败了。


越南靠的是丛林瘟疫,大山恶水,让擅长快速攻击的蒙古军队深感无力,军队无法集中,无法决战,最后被小股小股消灭了。后来的美国,法国也是这样战败。包括我们79年和他们打,也是占不到便宜。说明地利对一个国家是很有用的。


埃及能够打败蒙古军队,靠的是幸运,不是自己有多牛,当旭烈兀准备一鼓作气拿下开罗的时候,从伊儿汗国的东方边境传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金帐汗国的君主别儿哥打着为巴格达复仇的名义,对伊儿汗国进行了入侵。得知消息后的旭烈兀立即率领主力部队返回,前去和来犯的金帐汗国军队进行较量。主力部队撤走,给埃及军队留下了空间,打败了蒙古军队的残留部队。


通过以上战例可以看出,能够打赢蒙古军队的国家基本没有。无非都是靠的是天时地利和运气。


飘飘妖冶


蒙古、金和后金运气好,遇见了腐儒化的中华帝国,要是放在汉和唐哪怕是王朝后期的割据势力诸侯或者节度藩镇,都能把他们按在地上摩擦。


阿豆最棒


你们都说蒙古人厉害,说大汗厉害,要我说不是他们厉害,是对手太熊。

蒙古人的作战方式和匈奴,鲜卑,突厥都一样,幸运的是遇到宋,和被宋化了的金,辽,夏。

蒙古人的战术就是游击战,无赖打法。

先射箭,敌人追过来了就跑,边跑边射箭,你还追不上他,追着追着,队形就乱了,一追就几十里,蒙古人一看你没劲了,重骑兵就过来冲阵。

说白了就是我开着摩托车在前面跑,边跑边扔石头,泰森在后面骑着自行车追,一追就是几个小时,我一看你没劲了,我就叫大哥来开车撞你,结果泰森就死了。

这种战术就怕遇到同样的敌人,而汉唐就是射箭比你远,跑的比你快。

宋的劣势就是打赢了追不上,消灭不了几个人,打输了跑不了,全军覆没。

蒙古人的打法对越南,日本不管用。越南到处都是原始森林,打日本还得渡海。

埃及吗,只是人多打人少,蒙古军还不是主力军。大部队都回去打内战挣汗位去了。

一个只会放羊的民族,统治了中国100年,被打跑了后除了放羊,还是啥也不会,

统治了东欧,中亚200年,被打跑后还是只会放羊,啥也没学会。这样笨的民族现在也只能唱歌跳舞了。


再逼逼炮烙你


南宋,是对蒙作战坚持最长时间的国家,没有之一。

南宋对蒙作战持续了42年,期间打死了蒙古大汉蒙哥,极大的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和南宋受到的打击相比,题主提到的几个国家就像被蚊子叮了一下而已。

埃及的马穆鲁克,只不过和蒙古偏师中的偏师打了一战,侥幸取胜而已,宋蒙之间的作战,这种程度的胜利多如牛毛。

对日作战,连对方的毛都没摸到一根,就败给了两场台风,可以说是日本的地理条件救了它。

只有越南的抵抗,可以说一说。

一方面越南人的勇气,还真是不错的,另一方面越南的炎热天气,不利于骑兵作战的地形也帮了它。

元越第一次碰撞,只不过是蒙古灭大理后,分军攻越南失败,可以说是试探,因为此时蒙古最大的敌人是南宋,此次元军人数也仅3万而已。而越军战胜后,马上表示愿意称臣纳贡,元朝也就顺水推舟。

元越第二次碰撞,是南宋灭亡8~9年后,元朝在原南宋地方征发了50万人攻越,被强迫的军队作战能力,和蒙军是有区别的。

元越第三次作战,也是在南宋故地征发30万人入越。

后两次战争,给元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越军战略得当,作战英勇,而且胜后及时求和,忽必烈一看这骨头这么难啃,在对方愿意纳贡的情况下,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如果,这些国家收到南宋这种长时间,有系统,有计划的打击,没有一国能超过南宋的坚持时间。


京猪大将军


蒙元两征日本,在军事上可以说完全占了上峰,但输在了天时。用西方常用的话语来说就是:胜利女神的天枰倾向了日本。而且是两次,蒙元和朝鲜仆从军损失惨重。

跟安南打是输在了地利,因为蒙古人不喜炎热,元大都在我们中原人看来属于北方了,但他们还是待不惯,还要在更北方修避暑山庄。越南那种热带气候加上毒虫瘴气让士兵非战斗减员,自然是打不下去的。

埃及的话应该输于人和,劳师远征加之征服的土地无法变成战士们的牧场,那打下来干嘛?


1314吐槽星君


首先蒙古大军共攻击日本两次:

第一次蒙古入侵日本是在公元1274年。进攻日本的远征军从朝鲜扬帆出海,驶往九州岛,远征军共两万五千人,其中蒙古人和高丽人大约各占一半,还有部分女真人和少量汉人。远征军的统帅为蒙古人忽敦,两位副统帅为高丽人洪茶丘和汉人刘复亨。元军航行至博多湾,首先攻占了对马岛和壹歧岛,然后分三处在九州上岸攻入内陆。三路入侵军队中,一路为主力,两路为策应,主力部队的登陆地点大约在长崎附近。面对第一次“蒙古来袭”,日本镰仓幕府调集部分正规军迎战,九州沿海各藩也紧急组织武士和民兵参战。惨烈的战斗进行了二十多天,刘复亨在激战中阵亡,元军折损大半后退回海滩依托回回炮防守。至此元军伤亡惨重,败局已不可避免,由于箭和粮用尽,无法继续守住阵地,元军只得登船撤退。

第二次蒙古入侵日本是在公元1281年。忽必烈统一中国之后,便着手准备第二次入侵日本。元帝国庞大的远征军从江浙和朝鲜同时出发。此次出征的军容更为壮观,共有大小船舶近五千艘,军队约二十万,其中蒙古人四万五千,高丽人五万多,汉人约十万,其中汉人大半为新附军(收编的南宋军),远征军中蒙古人自然是作战的中坚力量。六月上旬,元军开始登陆作战,登陆地点九龙山距上次战争主力部队登陆的地点不远。这次远征军遇到了更顽强的抵抗,高丽军统帅洪茶丘被俘杀,几名蒙古高级指挥官也相继阵亡。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个多月,远征军的损失已超过三分之一。由于日本沿海滩构筑了一道坚固的石墙,元军屡屡进攻始终无法突破。到七月下旬,元军的粮草和箭已基本告罄,以元军的撤退收场。

蒙古攻击越南三次:

第一次蒙越战争

1257年越南国王陈煚在接到了元朝军队入侵的消息之后亲临战场、积极督战,在与元军交战的初级阶段越军一直都处于下风,战况于越南不利,后来在越南主战派大臣和国王的同仇敌忾下,元军最终被越军击败,退出了越南,1284年心有不甘的蒙古人又卷土重来,越南人依旧延续了他们之前那种战斗到死的精神,不畏战,不投降,但是由于双方的军事力量相差太过悬殊,元军人多势众、装备精良且个个都身经百战,而越军虽然气节顽强,但元军的攻击太过猛烈,越军有点招架不住了,之后元军以这种绝对的优势一鼓作气拿下了越南的驩州、爱州、西结等地,1286年元世祖忽必烈再度出兵越南,为了快速的占领越南忽必烈调来了五十万大军,委任张文虎为大将,并让湖广地区制造了三百艘战船,命令湖广、江浙、江西三个省联合夹击越南,第二年元军在与越军的交战中再度受挫,云屯之役中元军大量被俘,伤亡及其惨重,不得已败退而走,1287年长安府之役元军再次大败,撤回了北方,1288年元军进犯龙兴府,在龙兴府附近的海域元军与越军数次交战,交战的结果是越军缴获了元朝的军船300艘,元朝军队的士卒被淹死了一大半,元朝的侵略之战最终折戟于此。

仔细想来蒙古大军始终没有打进越南的原因无外乎有以下几点:

1、蒙古人的扩张能力已接近饱和。蒙古帝国是扩张能力最强的帝国之一,但是没有一个帝国可以做到无限扩张。当扩张到一定程度时,需要分散力量守卫各地,甚至要应对已被征服区域的造反,这对人口有限的蒙古限制作用尤为明显。对被征服地区的同化难度很大,而且也需要时间。这也是为什么蒙古帝国在埃及和欧洲最终都停下脚步的原因。作为元朝,吃掉了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需要时间和精力来消化,很难像扩张初期那样可以倾全力出击了。


明道若昧


蒙古铁骑称霸一时,也曾对元寇发动战争,第一次是文永之役,使用高丽船工民夫,但由于隔海登录作战元军失去了铁骑优势。第二次是弘安之役,元军使用的是内河航运的平底船,并非远洋舰,虽然元寇损失惨重元军最后还是吃亏在海洋。至于安南国地处热带,蒙古军必然及其不适应,加上敌军奋起反抗。埃及则是太过遥远,加上忽必烈急于北上争夺汗位,才召回进攻欧洲和非洲的蒙古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