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说2019年将家庭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让父母也接受教育,你怎么看?

心外无理无物


目前我正在从事家庭教育,教育部长的这一提议,是我们工作小组非常激动,但激动之余,我觉得如果把这一提议落到实处,还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家庭教育的师资力量。目前,做为学校的老师,甚至部分优秀教师,尽管能把教学做好,但真正懂得家庭教育的并不多。解决家庭教育的师资力量问题,首先需要把在教学过程中,优秀的家庭教育老师挑选出来,全职去做学校的家庭教育工作;其次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把社会上优质的家庭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出来;再次,有计划地培养家庭教育老师。

二是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家庭教育,要涉及到家长参与其中,但往往由于大部分家长因工作或其它家庭问题,无法按照学校的要求统一到指定地点参加学习或培训。这就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比如学校定期举办,通过网络授课。

三是家庭教育的经费保障。家庭教育具有极强的公益性,它的经费应该政府出一部分,家长承担一部分,社会其它力量赞助一部分,从而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以上三点,是本人从事多年家庭教育的感悟,希望带给大家更多更好的思考。


八点家长课


这个做法非常赞!今天上午我们在一个群里,好多老师都在争论这个问题,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问题,都觉得有必要对家长进行一些指导和培训。前两天我也回答了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熟重熟轻,我觉得二者并重!各有侧重罢了!

说实在的,我虽然从事教育工作。但是对孩子幼儿时期的教育也不是太懂,所以我觉得作为家长多学学这方面的知识,有百益而无一害,身边有许多这样的例子,由于家长不懂教育的问题,护忽视对小孩儿小的陪伴,导致长大后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我们班有个孩子,父母非常的忙,都在挣钱,所以把她就丢在了学校,就算周六周日他们也不在家,孩子很孤独,很少与人交往,就爱沉浸在那些幻魔的小说之中。家长们总觉得我现在挣钱就是为了孩子,将来好啊,或者说我为了孩子更好地学习提供更好的条件,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感受,在需要陪伴的年龄,他们却抛弃他,当然,你可以说无数条理由,但是错过了这个陪伴的时期,当他长大了,时光再也不会倒流,孩子的性格已经形成,再怎么后悔也来不及了。我同事的两个表妹也是这样,他舅舅和舅妈都是很成功的商人,孩子小的时候,他们就雇了保姆来陪伴孩子,只顾在打拼事业,现在事业是成功了,但是两个女儿却废了。不 出去工作,不谈恋爱也,不出去跟人交往,对什么都提不起来精神。就宅在家里,吃、玩手机,他们想尽了一切办法,可是收效甚微,你说他们要再多的钱,有什么用呢?



我做一个老师,不是想为自己开脱,不是想为老师们推卸责任,真的是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好好的陪伴,需要家长更多的智慧。当然,孩子成不成才因素很多,有些虽然你也陪伴了,未必就能成才,但是我觉得起码他能成长为一个正常的人。不要等也没成才,也没成人,那个时候再后悔就晚了!

另外,希望家长们千万不要以我忙为托词,不参加这种培训,你看似耽误了一点时间,但是今后你家庭少了很多的麻烦,我觉得这样算的话,还是划算的!

也许有些家长会说我们小时候家长谁学过习,我们不也都长大成了人,也不都成才了。但是毕竟过去的时代跟现在时代不可同日而语,当今的社会,对孩子的诱惑太多太多,孩子们过早的接触到社会上很多的东西,他必定会早熟,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很容易误入歧途。

我希望家长不要说要你们老师干啥,老师学就行了,我们学它干嘛?这个问题我在那篇文章已经说了,这里不再赘述。《家庭教育高于学校教育吗?》

即便是老师,也需要学习,也有老师的孩子,并没有成才,这说明不要想着把孩子交给老师,就万事大吉了,孩子教育真的是需要各个方面,家庭,学校,社会合力来完成。家长和老师相互的配合,及时地关注到孩子的一些身心的变化,我们共同想办法,可能要比单一的、相互的埋怨要好得多!

国家把家庭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说明国家已经看到了教育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有一些农民工的子女,父母不在身边,好多孩子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所以希望家长朋友们要珍惜这样的机会,不断的充实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孩子也会受你的影响。你也许说我就这样了,不可能再变了,那你总希望自己的后代,自己的家族会变得越来越好吧!就像鲁迅先生《故乡》里写的“然而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那你就要从现在从自身改变,不要光盯着眼前的利益,把眼光放长远点,关注孩子的成长,让他们成为栋梁之才,不再走自己的老路!


总之,国家重视教育,不惜物力财力,为我们创造学习机会;我们要更重视,抓住这个契机,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让我们的后代更好的成长!


初中语文摆渡人L


我的父母动不动就把一切责任都怪罪于我的旁系亲人身上,我觉得这一点都不符合逻辑,难道父母亲没有错误吗?我的外婆把我带到七八岁才过世,那时候我已经懂的很多道理了,外公和小姨我的姨丈他们都没有错,错在于他们自己对子女关心的程度真的是不够持平。到他们现在年纪大了,看的好憔悴,就觉得心疼和一种心酸感,就想他们的余生多看看他们,而他们的态度古板化,和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心里就有种火气[流泪]唉😔


三宝妈妈的生活日记


女儿初中时有位家长,有一次见到我就倾诉,田老师你说怎么办,学习这么紧张,孩子居然还有时间看课外书,让我看到了,我立刻给她没收了。

后来从女儿那儿了解到,此位家长视课外书为洪水猛兽,只让孩子看考试范围内的书。并且每到假期就带孩子报补习班,学习下一学期的内容。她本人是中石油的一位普通员工,技校毕业。从家长的行为就可以想到,她的孩子不会特别优秀,虽然孩子小学时学习不错,但后来到了高中成绩就下滑的厉害。

反观一些懂教育的人的孩子。比如我们的校长,她的孩子小学成绩一般,她总是说,没事,多读点课外书,让孩子喜欢上阅读,应该将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果然,她的儿子小学高年级就有明显进步,初中成绩就很不错了,后来以很高的分数进入一所全国知名的高中。

两个例子只是反映了课外阅读对开发孩子智力的影响,只是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的一个方面。再天才的孩子遇到第一位家长也会被耽误,可见让父母接受教育是多么的必要!

不懂教育的家长说他们会耽误孩子的一生并不为过,将家庭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心外无理无物


只能说是教育改革的失败,不要把结果归到家长上。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那是肯定的,别人是代替不了的,但是学校的教育我认为始终是第一位的。把孩子教不好就说家长做的不够好,问问你们这些改革者把教材改成啥了?只重视成绩升学率,不重视其他教育能教出好孩子吗?你看看现在一些大学出来的孩子,到了社会简直就是一个傻子。什么都不懂,见了别人怎么称呼都不知道。古代的老师为啥教出来孩子懂礼懂节,那是他们首先教育孩子怎么做人再教知识。而现在改革把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国学知识给去了,而这部分最重要的知识转给家长去完成了。而家长们文化层次不一样,各自条件不一样工作性质不一样,对孩子们的影响就不一样。所以专家的建议就是垃圾建议,误国误民。


手机用户易宗


对,这完全正确。为什么?

一、学生是家长的孩子,你不教育谁教育?

二、虽然学校是教育学生的地方,但是老师与学生没有血缘关系啊,没有亲情的师生关系是不能融合的。因此,学生必须由家长教育。

三、老师只分工对学生灌输知识,不负责学习辅导和家庭作业监督及批改,更不负责其德育教育,这是家长的义务。

四、家长负责上述教育理所当然。因为,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理由充分吧……

也真是的,那些长年在外打工的父母们,把孩子“扔”给他年迈地父母,既不养老,又不管小;既不在家监督和辅导孩子学习,又不插翅飞家批改作业。这太不负责任了。

他们,就知道打工挣钱。不挣钱不行吗?喝点凉水塞塞牙缝,回家陪陪孩子不行吗?

还有那些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的人们,成天家加班加点的干啊干啊!你不会按时上下班,按时回家“教育和辅导孩子”吗?你有这个“权力”啊!

看看这些家长们,真是应该好好的“教育教育”啦!为什么?

因为,学校“教育学生”已经是“无能为力、黔驴技穷”了……

关键是,先把家长教育好,然后家长才能全面地承担起“教育学生孩子”的重任啊……


仙人脱俗


我们知道,一个优秀的孩子,必然是家庭教育和学学校教育的完美结合,学校,家庭各司其职,互相配合,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然而遗憾的是,现在依然有一些家长缺乏基本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其言行对孩子产生了很多的负面影响,也使得学学校教育的效果受到了影响。

多年以来,我所带的均是重点班,由此也接触了很多优秀的家长,感叹于他们对孩子的付出和家庭教育的智慧。家长中有一个是同事,没带她还在之前,觉得是个大大咧咧,嘻嘻哈哈的人,带了孩子才发现,在教育孩子方面非常有一套,难怪孩子进入高中成绩突飞猛进!


在我看来,孩子上学,家长也需要学习,但不是说学习课本知识,而是育儿、陪伴、引导孩子的知识和方式方法。特别是等孩子进入初中,面临青春期的时候,很多家长的做法不够恰当,直接的影响到孩子的成长,这些家长需要学习,需要转变观念。

家庭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必将大幅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可喜可贺!


优学优考策略


什么时候执行,执行是否到位暂且不说,就政策本身而言,这绝对是好事。

现在中国的教育,很大的问题都是家庭教育问题。由于家长不会教育,导致孩子在上学前就已经被家长惯出各种不好的习惯,或叫毛病。或是灌输了不正确的思想。这些习惯和思想一旦形成。老师很难改正。

比如,我家有个远方亲戚,他家的孩子才六岁。在幼儿园就不负老师管教。老师有一次吓唬他,说如果再不听话,就开除他。可他却说,你不敢,你还指望我挣钱呢,我不来,你挣谁的钱?这些话如果不是家长说的,孩子怎么可能知道?

多数家长不会教育孩子。祖父母就是一味地溺爱。父母要么是棍棒之下出孝子办法,男子单打,女子单打。更严重的就是混合双打。前几天和朋友吃饭,有个朋友就说:孩子不听话我就揍他。不敢告诉他爸。他爸要知道,那就是火山爆发。这还是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家长。那些不懂教育的家长更是可想而知。

要么就是把孩子捧上天。孩子是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反正有钱,干嘛苦了孩子?小的时候溺爱,到大了发现管不了了,不听话了。那就开打吧。你敢打?我跳楼!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过去的家长也不懂教育,但是他们都会叮嘱孩子,上学听老师的话。可现在有的家长可能说,你们老师尽胡说八道。本来孩子对老师还有点信任,你这么一说,那点信任荡然无存。有的甚至从小就不把老师放在眼里。

所以,家庭教育应该是先行于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单位了,和学校的教育保持一致,学生在学校和在家接触的都是一致思想意识。她就不会在内心里产生疑惑,究竟是老师说的对还是父母说的对?

可喜的是,教育部终于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了。现在咱们就翘首以盼吧。


散木17


拼爹拼娘,大家普通觉得是拼爹娘的金钱生产力,这有失偏颇。更是在拼爹娘的知识生产力,对生活的感悟。孩子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认识世界的。

我所接触的多是农民工子弟。家长们忙于生计奔波,日常思考的是如何赚钱,很少琢磨怎么教育孩子。家长们只要看到孩子高高兴兴地上学,放学,不惹是生非,平安健康已是万事大吉了。

在教育农民工子弟的过程中,有一个环节显得很吃力,甚至行不通。与家长沟通不顺畅,他们有一个普遍观念:我把孩子交给学校了,我又不懂教育,那些教育孩子的事与我无关。我们在询问他们的家教情况时,一般就是打骂来惩罚出错的孩子,表现好的上街大吃一餐。在打骂孩子时,大多是为了发泄家长的愤怒情绪,发泄完了,这场打骂教育也结束了。

在这些情况下,我们与家长沟通时一直担心自己会无意地伤害孩子,让他们回家受皮肉之痛,而其它正面的教育很是空白。我们也很想扭转家长的一些观念,多想他们能真正地爱孩子,帮助孩子。有时候,这份用心要得到家长的反驳,他们也用一套生活经验在教育孩子的,但有时候就是欠妥当。

我深深感受到教育是一种艺术,更应该是要普及于成年人的一种常识,这是非常美好的愿景,是一条漫漫征途。哪个人在生活中不接受再教育?有人说生活是一位最好的老师,圣人说学无止境,我们说终生学习嘛。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土壤,囊括了许许多多。

如果全社会从上而下,从下而上地重视家庭教育,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那学校教育可以比现在上一个层次,更有质量,我是这么认为的。

家庭教育纳入公共教育的体系,发动社区的作用,增强社区之间在家教上的互动,争取每位为人父母也得到引导,也学习怎样发挥正面的家教的作用!


晨听鸟鸣


现在有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事,这是片面的。

从孩子生下来时起,家长就成了他(她)的第一任教师,即使长大入学了,因为孩子与家长仍然生活在一起,家长的言行必然对孩子的思想、性格、为人处世等起着很重要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家长的素质将决定孩子的素质。因此,家庭教育特别重要,家长必须懂教育。

现实中,有些家长溺爱孩子,有些家长过于粗暴,有些家长自身有不良生活习惯甚至三观不正,有些家长自以为是、总是对老师指手划脚,有些家长心理不太健康,等等,这些都需要通过公共服务来对家长进行教育和指导。在一些有不良行为的孩子身上,往往能找到其父母的影子,因此家庭教育很需要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来干预。

最近发生的一些地方的家长不满学校对学生的减负,就是思想上没有认识到过重的学业负担对孩子的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对素质教育还没有认识到位。因此家长与学校必须达成共识,才能配合顺利,形成合力。对于家长思想上走进误区或认识不到位这种情况,就必须通过公共服务体系对家长进行引导。

教育是个综合工程,不是哪一个主体所能解决的,家庭、学校、社会都必须加入到教育阵地,不能让学校唱独角戏。而家庭教育不仅靠家长自身努力,还有必要从社会公共服务中不断”充电“和提升。当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同步得到良好发展时,中国的教育就一定会焕发出空前的生机。

我是百姓茶馆,感谢您的阅读,请一边饮茶,一边聊聊教育里的那些事儿。让我们一起重视家庭教育,重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