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說話丨現存最早明代北京城圖,大明風華盡顯其中

《北京城宮殿之圖》(1531-1561年)


地圖說話丨現存最早明代北京城圖,大明風華盡顯其中


《北京城宮殿之圖》成圖於嘉靖十年至四十年(1531-1561年),萬曆年間(1573-1619年)刻本,墨印,為民間繪製。圖廓縱100釐米,橫50釐米。原圖藏日本宮城縣東北大學圖書館。該圖是已知現存最早的單幅北京城地圖,也是唯一的明代單幅北京城地圖。


地圖說話丨現存最早明代北京城圖,大明風華盡顯其中


從圖的範圍來看,遠遠超出了紫禁城,而包括了北京的整個內城。由於當時北京的外城尚未建成,所以,此圖實際上是一幅較概括的“北京內城圖”。該圖中除街道、河道用線條表示外,其他如宮殿、衙署、壇廟、城垣都用形象繪圖形式表現。描繪了明代中期北京內城建築雄偉、歌舞昇平的景象。


地圖說話丨現存最早明代北京城圖,大明風華盡顯其中


該圖突出表示北京城宮殿建築。並採用了古代地圖常用的形象縮繪手法,將北京城區的主要建築與街道概括地繪畫出來。從南端正陽門起,向北有大明門(今毛主席紀念堂一帶),承天門(今天安門)、端門、午門、奉天門、奉天殿(今太和殿)、華蓋殿(今中和殿)、謹身殿(今保和殿),南北一字排開,極為壯觀。在承天門的東西兩側,將明代主要軍政機構的設置和分佈情況詳細繪出,也顯出了明代宮殿衙署的雄偉佈局。


地圖說話丨現存最早明代北京城圖,大明風華盡顯其中


《北京城宮殿之圖》圖上沒有註明作者和繪製年代。但是在地圖上端有三十行文字,以歌謠的形式,把明朝自洪武至萬曆各代皇帝的年號和在位時間,都扼要地表示了出來。例如“……洪武昇平帝業成,三十五歲憲威聲……”歌謠最後的年號止於“萬曆”,並且稱為“當今”。可以說明,該地圖刻印時間為萬曆年間。


地圖說話丨現存最早明代北京城圖,大明風華盡顯其中


該圖中宮殿建築,大多為嘉靖年間的名稱。據《世宗實錄》和《明會典》記載,嘉靖四十一年,更名奉天殿曰皇極;華蓋殿曰中極;謹身殿曰建極。而圖中三大殿仍稱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又見圖上已經繪出了嘉靖十年建成的“歷代帝王廟”(位於今阜成門內大街)。由此推斷《北京城宮殿之圖》應繪畫於明嘉靖十年至四十年(1531-1561年),萬曆年間刊行。


地圖說話丨現存最早明代北京城圖,大明風華盡顯其中


值得注意的是,圖上明確繪出了海子胡(今積水潭)有一走向西南流入北溝沿的河道,這是現今最早繪出這一段河道的明代地圖。為爭議多年“北溝沿河上源無水”的問題,提供了珍貴實物史料。


地圖說話丨現存最早明代北京城圖,大明風華盡顯其中


由於《北京城宮殿之圖》沒有精確的比例,圖上建築物的位置和距離都不大準確,還有錯誤的地方,但該圖仍為研究明代北京宮苑建置,城市歷史地理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