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有哪些结婚的习俗是城市里没有的?

谷宝


农村的左邻右舍基本上都是本家亲戚,一到结婚的时候,大家都来帮忙。有掌勺做饭的,端盘洗碗的等等。农村的结婚习俗也是很有趣,有很多寓意的。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村子里结婚的一些习俗吧。

01新房前一天晚上要有同辈未婚兄弟和新郎睡

农村结婚的时候,新房一般会提前布置好。在结婚前一天晚上,新房里要有同辈的,没有结婚的兄弟陪新郎一块睡,为新房积攒人气。


02被褥有多子的长辈缝制,铺好

农村结婚的时候会给新人缝制好多新被子。缝被子的人要儿女双全,寓意着新人也会多子多福。铺被子的人也要子孙满堂。如果父母希望新人生个男孩就找一个生男孩多的人来铺被子,如果想要女孩的话,就找一个生女孩多的人来铺被子。


03“避公婆”

我们村子里有一个结婚的习俗,结婚前的一天女方不能到男方家里。因为结婚前男方家大人多,风头比较足,如果这个时候女方来男方家见了公婆后,婚后的日子,肯定会被公婆压一头。所以,女方结婚前一天不能来男方家里。

04“拦婚车,五谷接新娘”

农村有拦婚车的习俗,在婚车离男方家不远的地方,会有同辈人用鞭炮去拦婚车,让新郎背新娘入家门。在背的过程中,同辈人或者长辈会用五谷打新郎和新娘,寓意五谷丰登。在新房里面的床上也会放些红枣桂圆等等,寓意多子多福。


05新娘下婚车的左右脚有讲究

新娘到新郎家,下婚车的时候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是有说法的。至于说新娘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得结合新郎新娘的八字和新郎家的正门方向测算出来的。

总的来说,农村结婚的习俗各种各样,但总体的寓意都是为新人好,希望新人美满幸福,多子多福。我们村是这样的结婚习俗,你们村呢?


杞果果


每年进了腊月门,婚礼经常扎堆举行。有时,婚庆公司一天要接几十单的生意,实在找不到婚拍的,老板便商议我去帮忙。我去过两次,都是外地的媳妇儿,需要赶早,四点多钟天还不亮就到了,去了一看,农村的规矩真不少。

结婚为农村家庭的大事,天价彩礼不说,程序繁琐也够人受

。结婚之前要看家,女方的七大姑八大姨来男方家里看看。吃完后,一人送一个包,里面装着糖、饼干、烟酒等物件。看家后还要定亲,彩礼如数交上,开始商议结婚的日子。结婚的前一天要上头,本家的叔叔带着猪肉、粉条,喜饽饽和淡水鱼,商议结婚当天的安排。

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迎来结婚的当天。日子一般都是找人看的,几时几分回来,记在红纸上,但出发时间必须趁早不趁晚。所以,四点钟我去的时候,家族的妇女正忙活上轿的饺子呢。吃过后,父亲送儿子上车,儿子拥抱父亲。

到达丈母娘家后,要用红包来敲门。农村的敲门不简单,有时敲好长时间街门都敲不开,这能把人急出一身汗。随行的朋友有施展拳脚爬进去接应,打开房门。见到新媳妇就开始闹了,什么藏鞋啊,表演小节目之类,然后,上轿前再吃饺子。女方的父母送女儿上车,一般要哭,俗称撒金豆。兄弟扶着车走一段,有兄弟的要当送人客。在丈母娘家,女婿还有偷盅子的风俗,图的是将来生个忠孝之子。

女方到达婆家都是有时辰的,早回来就在村口等一小会。吉时一到,鞭炮齐鸣,新娘子下车,有专门儿拆媳妇的,新媳妇一般不落地,地上铺的红地毯,也有壮小伙儿抱着走。到达中堂,烧香拜祖,拜天地,然后送入洞房。

洞房的窗户上贴着红纸,燃着红蜡烛。拆媳妇的给媳妇儿梳头,希望新媳妇顺和听话,然后吃面条。床上摆着早生贵子的图案,若吃到栗子要问一句生不生,女方要回答生 。

仪式完成就是吃喜宴了,如今农村都有专门做红白喜事的大厅,和城市的饭店差不多。结婚的风俗也差不多就这些。

农村娶媳妇是家庭大事,老话说的好,一婚脱层皮,一点不假,怕的是高价的彩礼,怕的是丑陋的婚闹现象,这些都是风俗中的毒瘤,真心希望农村尽早地移风易俗。

朋友们,你们那的规矩也这么繁琐吗?


流水无声


村里比较要好的哥们结婚。一般还是家里经济好的就要办酒席。男女两家择好日子,男方叫人把女方的嫁妆(家具)抬回男方。天刚朦胧亮,就一一叫醒昨晚打好了招呼的人员,我也是其中之一,大概有二十多号人。走到新郎官门口时,看到红纸对联都黏好了。一派红红火火、喜洋洋的气息迎面而来。吃好早餐(打早伙),席上同时每个人都发一红包,一包烟。帮新郎抬嫁妆是义务,也是传承的习俗。再拿着调度员准备好的绳子、竹杠(绳子竹杠要红纸黏住或者染红)出发,调度员手里拿着鞭炮,同时嚷着话都准备好了吗?站着最前面新郎官西装笔挺、皮鞋光滑明亮,右胸前戴着小红花。真的是英俊潇洒、玉树临风!这时调度员也走到了前面,理生(红白喜事写对联做文的)也走了过去跟调度员嘀咕了几句,可能嘱咐了什么。调度员连连点头,然后往路边一迈就用烟头点燃鞭炮。噼里叭啦噼里叭啦的鞭炮声中出发了,向新娘家迈进。队伍浩荡荡一会儿就到了新娘的村口,新娘家早已准备好鞭炮迎接。新郎的调度员也准备好了鞭炮,又一次在噼里叭啦噼里叭啦的鞭炮声迎我们进屋,而新郎他们去了祖厅里上喜香、喜蜡烛、烧喜钱纸。大门小门上也都黏好红纸对联,洋溢着红红火火、喜气洋洋的气氛。喝喝茶聊聊天,不一会儿又吃中午饭。席上调度员打招呼来个眼神暗示少喝点酒。待会抬嫁妆不能误事,因为农村的习俗讲究一帆风顺!八人座十个菜,都上起了,就基本上也吃完了。抽了两根烟的时间,新娘家安排把嫁妆搬出来。我们大伙搬的搬,棒的棒(用绳子竹杠棒好)。一会儿调度员检查一边,都差不多了。新娘家点燃鞭炮,我们抬嫁妆队伍就出发了,队伍里有抬的、有挑的,都是当时流行的家具。走到半路上要歇一会,等新娘送亲的队伍汇合进村子。期间有个年长的又爱开玩笑的说了句,你们说新郎现在最迫切的是什么?大伙都一脸茫然,他接着说希望天早点黑。天黑了就可以睡觉了,大伙都嘻嘻哈哈的笑。其实这个句话也认证一个时代的变迁!后来喝醉了,闹洞房都没参入了。这就是昔日农村记忆里的结婚习俗。


山沟马列


关于农村地区结婚有哪些风俗是城市里没有的我谈谈个人想法:

在农村如果结婚在结婚前的一天街坊邻居就要都过来了帮忙干活了、现在农村虽然都流行包桌、但是天刚刚亮就要过来、哪怕帮一点小忙、帮忙把青菜洗洗、洗洗鸡鱼肉蛋的这些材料、把桌子凳子人家送过来的帮忙从车上给弄下来、把厨师的家伙事都给弄好、然后基本上就是中午了、到了中午我们这里就是传说中的大杂烩、我一直到现在都很喜欢吃我们农村办酒席前一天的大杂烩、有好多现在的年轻人在城市打工、每当回想起都会说、吃喜酒不吃都可以、能换一碗大杂烩比什么都好吃、大杂烩里面有五花肉、白菜、豆腐泡、冬瓜、粉丝、猪血、丸子、豆芽等还有几种我想不起来了、好久好久没有吃过老家农村的大杂烩、也基本淡忘了、大概的都还能记得、这一顿饭吃过以后街坊邻居就暂时可以下午忙自己家里的事情、或者在主人家里找个地方打打麻将、打发打发时间、等到了四点钟前后就必须要到主人家里了、因为晚上在主人家里还有正式的饭菜供街坊邻居吃、晚上吃饭就不是大杂烩了、那就是有盘子有碗的那种、有炒菜、有炒碗、有肉、有汤的、反正就是一桌子饭菜、虽然不能和结婚当天比但是也是很丰富的、来吃饭的也都是自己家里人、都可以晚上喝点酒、啦啦呱、等大家都吃完饭了、我们这边农村流行结婚不管你家里穷还是家里有钱都要请唢呐团来主人家里演唱、一旦吃完晚饭、舞台上面就要开始准备晚上需要的东西、请的演员也就陆续到位、随着时间一点点推移、唢呐演出就正式开始了、首先要有一套唢呐吹完、然后接着就是一个漂亮女孩演唱流行歌曲、在后面就是小品杂技都有、在后面就是有国粹豫剧或者其他的戏剧节目,基本上演出结束不下雨的情况下、最少到十点半才能结束、等演出结束基本上也是夜色很晚了、大家就都各自回家休息了、等待着第二天早上在早早过来、这个时候最辛苦的就是主人家里人、他们还要在收拾收拾、想想第二天办事情有没有哪里忘记的、别因为自己的大意而耽误了事情、然后就可以入睡了。

第二天一大早、新浪首先夜里五点前就要把新娘送到婚纱店化妆、然后回来就是迎亲的车队都已经在主人家里集合、集合以后又婚纱摄影店统一给车子装饰、都弄好就是等待着出发接亲去、农村接亲队伍要选择年轻点的、但是有一个人必须年龄大点、就是主要问事负责人、他必须稍微年龄大、因为年龄大经验多到了女孩家里不容易出错、想的事情也会多一些、大概也就是九点多就接亲的车队就全部整顿好、大家一起出发、唢呐团还必须跟着一起去接亲、一路上大家就是车子挨着车子进行慢走、到了新娘家里基本上农村就是和城市差不多了、也有就是先发红包无数,然后唱歌、找鞋子、提问题回答、对老婆读承诺等这类的事情、等这些事情差不多了就基本上可以了、然后家里人就一起拍照留作纪念、拍完照片家里没有啥情况就可以上车等着出发了、等新娘到了车里、然后鞭炮一放完、男方的车队就可以慢慢来有秩序的出发回去了、在回去的路上摄影师会全程录像、等到了男孩子家里就是先等一下、要有男孩子姐姐拿着香还要帮着开门这也是一风俗、等姐姐开了门以后男孩子就可以把新娘抱起来走到家里的大院里、在去接亲的同时家里已经给全部布置好了、大大的婚礼舞台、婚礼也可以自己选择什么样的舞台方式、就这样抱过去走向舞台最前端剩下的就交给司仪了、司仪让你干啥你跟着他的节奏走就行了、这一切都没有提前彩排、全靠现场跟着司仪来发挥、但我结婚的时候我实在反应慢了司仪会在我旁边轻轻的给我说的、鞭炮一放婚礼开始、众人都围观、祝福、呼喊、鲜花、喜糖、这一系列都是象征着祝福、祝福新人白头偕老的意思、婚礼结束以后就是所谓的吃大席了在农村、不管是亲戚朋友都要各自找到自己的桌子然后坐下来、等着忙人把东西统一发放、然后就可以开席吃饭了、酒席时间边喝边聊、趁着这个世界还有好多很久不见的多人在一起可以多聊会、边喝酒边聊天、一般的酒席持续一个半小时就可以结束了、吃了饭、基本上就是打个招呼亲戚朋友就各自回家了、毕竟有的路程也远、基本上到了这个环节婚礼就是结束了在农村、剩下的时间就是自己的亲人在一起吃点剩菜剩饭、虽然是剩下的但是喝酒啥的都很开心、毕竟都是自己一家人。

而在城市里、首先结婚前一天是没有什么酒席的、结婚前一天也没有晚上的唢呐团演出、就是和平常一样、无非就是家里多了好多喜庆的字符、提前布置了一下婚房、没有多大的变化、第二天早上也是来的亲戚或者朋友随便吃点包子豆浆之类的、婚车都是在花店去弄的、接亲的车队一般就是弄好之后到小区门口集合一下子就可以出发了、接亲回来之后也不会去住的地方、直接都是去饭店、在饭店里前一天就搭好了一个舞台、而且所有的婚礼现场前一天都已经让新娘新郎彩排好了、都是按照婚礼公司的设计路线在走、你也不能有特别的想法、就是想有也要提前给婚庆公司说、在饭店婚礼一边进行一边开始吃饭、饭店的菜都是前一天做好的、当说开始吃饭的时候那好家伙、所有菜基本上很快就给到位了、吃的有时候都不愿意吃了、就这样吃饭和婚礼同时进行、也是一个多小时就结束了、结束后也是各自回家了该上班的也要回去上班了。

总之:在农村的婚礼肯定要比在城市的排场大、比城市的婚礼要热闹、也比城市婚礼也好玩好看些。


萧县鹏哥


农村和城市里结婚习俗的区别在,农村结婚的头一天就要准备食物了,而且呀,婚礼当天有些地方还有拿粽子,红枣,花生,瓜子,桂圆,来藏在被子下面,寓意是早生贵子,还有女方嫁过去的礼,还有被子,有多少都要拿出来铺堆在一起,我记得有一次我表姐结婚,被子都要铺到房顶去了,农村的酒席超热闹的,城市里的话,基本上就是酒店吃个饭,下一场就是唱唱歌,然后就各自回各自家,没有在农村里热闹


山村小钰


一个地方一个规矩吧。结婚是人生的一大喜事,也是特别让人兴奋的,不管是男方,还是女方,都早早的开始准备,早早的盼着这一天的到来!

在我们农村,结婚的前一天,新娘子要去男方家,好像是压柜,还是啥,也记得不太清楚了,然后一家人在一块陪女孩吃个饭,然后还要给她点钱,最后把女孩送回家。

天还不亮,就集合车,早早的去新娘家接新娘。以前新郎都不用去接,在家等就是了,现在都是新郎官去接……天刚刚亮,就把新娘子给接过来了,到家之后,先用火把围着车转3圈,火把里还有鞭炮……然后新娘子就可以下车了,下车要换鞋,接着就是拜堂什么的,剩下的估计都差不多吧。




墨小贝杞缘


结婚习俗每个地方都不一样,像我们这边结婚,感觉还是农村比城里喜庆,热闹,农村一般接亲的队伍大概有个四十个,(打灯笼2个,敲锣2个,放鞭炮8个,举彩旗的8个,乐队8个,接亲车队10个司机,然后媒人加理事的也有3.4个),一般到了女方家还的吃饭,一桌8个,最少的5桌,城里接亲敲锣,打灯的举彩旗的,现在基本都没了。现在也不让放鞭炮,都是那种气泡,皮卡车后面带的那种,有时候突然来一炮,能把人吓一跳,总体感觉还是农村结婚接亲一项看着热闹


晓辉全屋装修123


一个地方一个规矩吧。结婚是人生的一大喜事,也是特别让人兴奋的,不管是男方,还是女方,都早早的开始准备,早早的盼着这一天的到来!

在我们农村,结婚的前一天,在院子里搭好帐篷,准备第二天的流水席,

天还不亮,就集合车队,因为这是有时辰的,看好时辰,早早的去新娘家接新娘。接新娘一路过路口就放炮,等迎亲车队进了新郎村里那鞭炮就不停了,接着就是拜堂什么的,剩下的估计都差不多吧。


蓟州大魏子


一个地方一个习俗。结婚是人生的一大喜事,也是特别让人兴奋的,不管是男方,还是女方,都早早的开始准备,早早的盼着这一天的到来!

在我们农村,结婚的前一天,在院子里搭好帐篷,准备第二天的流水席,

天还不亮,就集合车队,因为这是有时辰的,看好时辰,早早的去新娘家接新娘。接新娘一路过路口就放炮,等迎亲车队进了新郎村里那鞭炮就不停了,然后就是村里人也闹老公公老婆婆,拉车,接着就是拜堂什么的,朋友闹,剩下的估计都差不多吧。


用心去爱你


结婚习俗的话,我们这里城区和乡里的话差异就比较大了。

先从吃早饭开始,我们这里乡下结婚一大早,街坊四邻,还有七大姑八大姨就会天刚刚亮的时候都来到新郎家。开始干什么呢?我们这里的习俗是结婚当天早上吃饺子和豆腐粉条菜两种。但是饺子要做大概几千个吧,具体也没细算。反正光饺子的够几十口子人吃的,剩下的人就只能吃豆腐菜了。

城里人的话,一般早上就是买点包子豆浆之类的,毕竟城市里面地方有限,总不能也弄个大锅下饺子吧!再说城里的街坊四邻好多也不是那么熟悉,不想乡里的几本上是从小长大的都熟悉,这周围好多都是陌生的面孔。所以还是买点比较省事,不那么麻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