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40了還給我壓歲錢”。“窮家富路”:老人的話,讓兒子感動


“我都40了還給我壓歲錢”。“窮家富路”:老人的話,讓兒子感動

【1】一顆“平常心”

大劉在親朋眼裡,是一個特別值得依靠的人,關心父母,關愛家人,對朋友“有裡有面”。

大劉的父母是普通的退休職工,就他這一個兒子。畢業之後,大劉留在了外地,工作快二十年了,每逢過年過節,都會帶著一家子人回老家陪著父母。

從小大劉就特別懂事,沒讓父母操過什麼心。工作之後能力也不錯,雖說收入不是那麼光鮮,但是安安穩穩,踏踏實實。十幾年下來,工作成績、為人處世做的都特別好。

對於自己的家庭、父母,包括愛人的家人都特別上心。有時候朋友們開玩笑:“大劉,照著你的能力和人脈,再混好點一點問題都沒有”。每聽到這些話,大劉總是笑笑,用經常掛嘴邊的一句話說:

“家人好就什麼都好,咱沒啥大志向,一家人平平安安、快快樂樂的就足夠了。咱就是顆平常心。”

“我都40了還給我壓歲錢”。“窮家富路”:老人的話,讓兒子感動

父母退休之後,大劉跟爸媽提過好幾次,要把老人接過去住,父母不樂意,捨不得離開自己住了半輩子的地方,也怕給兒子添麻煩。大劉從來不強迫父母做什麼,既然老人不願意,自己就多跑跑而已。

剛開始參加工作的時候,沒那麼多時間,加上年輕有衝勁,一般都是過大節的時候才回去。隨著年紀慢慢增長,大劉都40多了。父母年紀越來越大,大劉回家的次數也越來越頻繁。大劉的愛人也很好,倆人商量好每個月都要回雙方父母家一趟。

有時候愛人開玩笑:咱們掙的錢都捐給鐵路了。大劉卻不這麼認為:“千金難買父母一笑。這錢花的值!”

【2】“壓歲錢”

大劉經常講起小時候的事兒。

“我小的時候,就盼著過年,還沒放寒假就開始惦記,那時候過年,就四件事兒:穿新衣服,吃好吃的,放鞭炮。當然最重要的就是,還有壓歲錢。

我記得那個時候,有個儲蓄叫零存整取。小時候我覺得我爸媽挺‘摳’的,每年過年收的壓歲錢,他們就給我一點點。剩下的,他們湊個整數,每個月再補一點給我存起來,一存存一年。

沒記錯的話,我記著他們給我存了十年。到我上大學的時候才告訴我,我一看,好幾千塊錢了,那可是一筆巨資啊!就這也沒全給我,還是分期分批的給,怕我不知輕重,一下子‘造’光了。”

大劉參加工作之後,父母沒向孩子要過一分錢,有時候還時不時的要“補貼”給兒子,大劉從來都拒絕。要說普通家庭,對“錢”還是很看重的,誰不想多有點錢,讓生活條件更好一點?但是一家子人在“錢”的相互幫持上,從來都是“大手大腳”。


“我都40了還給我壓歲錢”。“窮家富路”:老人的話,讓兒子感動

工作之後,一開始的時候,大劉每年過年都會包一個大紅包給爸媽,每次給他們,老人都笑呵呵的收著,但是轉眼老人就再“回”給兒子一個加倍的“壓歲錢”。每到這個時候大劉都有點不太高興:

“爸媽,這是我孝敬你們的,你們留著自己花就行了。我都這麼大人了,還要啥壓歲錢啊。再說,我這不是從你們這兒‘套’錢麼,給1塊就賺1塊的……”

大劉的父親說道:

“給你你就拿著。我和你媽沒啥大花銷,不缺錢。咱們是窮家富路,你們現在工作忙,花銷的地方多,手頭有點錢能用上。”

後來,大劉就不敢再給錢了,大包小包帶著年貨回家看父母。即使這樣,父母還是給“壓歲錢”,只不過錢數他們自己定了而已:

“在我們眼裡,你就算是再大,也是孩子。是我們的孩子,就拿著。”

老人的話讓大劉實在無法拒絕……

又一年的春節。大劉陪著爸媽吃飯的時候聊了起來。大劉的父親先說起來了:

“兒子,咱家一家子都和和氣氣的,你對我們的心意我們全收著,爸媽給你的,也是應該的。打小你就特別懂事,我和你媽都特別高興。

記得你小時候,有一年過年,你嫌我們給你的零花錢少了,還鬧不高興,記得當時你媽怎麼教育你的麼?你媽說,這些錢都給你攢著留給你娶媳婦用。你怎麼說的?你說不娶媳婦,要買鞭炮。你要記住,錢要用到該用的地方。你從小的壓歲錢,我和你媽可一分錢沒‘貪’過,哈哈。”

大劉聽到這些話,心裡特別感動,真正能體會到父母對兒女的用心和呵護。自己有能力養活家用了,爸媽都七十來歲的人了還年年給自己“壓歲錢”。是啊,在父母眼裡,孩子再大,始終都是那個長不大的孩子……

“爸,媽,我明白。小時候不懂事,現在我們也都大了。其實我就一個願望:讓你們二老能高高興興的生活。什麼事兒都比不了你們的健康快樂。

你們給的壓歲錢,我都收著。小時候,你們給我攢著。現在,我也給你們存著。聽爸的,啥時候該用的時候咱們再用!”

【3】家,是感情交織的單元

可憐天下父母心。

每個家庭都是一個感情的單元,是一個感情交織的單元。

“我都40了還給我壓歲錢”。“窮家富路”:老人的話,讓兒子感動

對於大劉來說,無論自己多大,父母都把自己當做孩子,年過40還給壓歲錢,其實表達的是父母對子女的惦記和呵護。就像大劉的父親所說:窮家富路,只是為了讓孩子手頭寬裕一點。壓歲錢能有幾個錢?更多表達的是老人對子女的情感。

大劉從開始孝敬老人錢、到擔心“套錢”改為給老人買東西,表達的是作為子女給老人的孝心。錢的多少、東西值不值錢,不重要,重要的是表達子女對老人的情感。

從父母退休之後,大劉和愛人商定“常回家看看”,是對父母的關愛和陪伴——陪伴就是最好的孝敬,與金錢的多少無關。

至於大劉把父母給的壓歲錢替父母存著、用到該用的地方,我相信,從他內心來講,是肯定會為老人養老的。父母給的錢用於養老肯定是不夠的,但是,這份心思,也同樣,跟錢無關。

家庭的情感,尤其是父母與子女之間,從來不應該建立在利益的基礎之上。看重錢財的、看重感情的,什麼樣的家庭都有。但是,錢財和感情,是兩件事兒,無論對於父母還是子女而言。情感到位了,一切都不是問題。情感不到位,就會在利益上產生爭端——老人去世之後,子女之間手足相殘的、甚至孩子跟親媽打官司的,比比皆是。

人都會變老,錢財也終會離自己而去。唯有家庭情感,是可以一直年輕、一直延續下去的。

通過大劉家庭這個事情,希望給出一些啟示:

對於已為人父母、甚至爺爺奶奶的老年人,公平的善待自己的孩子。子女對自己孝不孝順,不是簡單的子女一方的原因。

對於兒女,善待、孝敬自己的父母。不要讓“子欲養而親不待”這種事兒,發生在自己身上。


99%以上的家庭都會面臨繼承問題!請關注“一紙家書”頭條號,持續為您講述身邊的遺囑、繼承故事,為您系統講解遺囑、繼承專業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