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40了还给我压岁钱”。“穷家富路”:老人的话,让儿子感动


“我都40了还给我压岁钱”。“穷家富路”:老人的话,让儿子感动

【1】一颗“平常心”

大刘在亲朋眼里,是一个特别值得依靠的人,关心父母,关爱家人,对朋友“有里有面”。

大刘的父母是普通的退休职工,就他这一个儿子。毕业之后,大刘留在了外地,工作快二十年了,每逢过年过节,都会带着一家子人回老家陪着父母。

从小大刘就特别懂事,没让父母操过什么心。工作之后能力也不错,虽说收入不是那么光鲜,但是安安稳稳,踏踏实实。十几年下来,工作成绩、为人处世做的都特别好。

对于自己的家庭、父母,包括爱人的家人都特别上心。有时候朋友们开玩笑:“大刘,照着你的能力和人脉,再混好点一点问题都没有”。每听到这些话,大刘总是笑笑,用经常挂嘴边的一句话说:

“家人好就什么都好,咱没啥大志向,一家人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就足够了。咱就是颗平常心。”

“我都40了还给我压岁钱”。“穷家富路”:老人的话,让儿子感动

父母退休之后,大刘跟爸妈提过好几次,要把老人接过去住,父母不乐意,舍不得离开自己住了半辈子的地方,也怕给儿子添麻烦。大刘从来不强迫父母做什么,既然老人不愿意,自己就多跑跑而已。

刚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没那么多时间,加上年轻有冲劲,一般都是过大节的时候才回去。随着年纪慢慢增长,大刘都40多了。父母年纪越来越大,大刘回家的次数也越来越频繁。大刘的爱人也很好,俩人商量好每个月都要回双方父母家一趟。

有时候爱人开玩笑:咱们挣的钱都捐给铁路了。大刘却不这么认为:“千金难买父母一笑。这钱花的值!”

【2】“压岁钱”

大刘经常讲起小时候的事儿。

“我小的时候,就盼着过年,还没放寒假就开始惦记,那时候过年,就四件事儿:穿新衣服,吃好吃的,放鞭炮。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还有压岁钱。

我记得那个时候,有个储蓄叫零存整取。小时候我觉得我爸妈挺‘抠’的,每年过年收的压岁钱,他们就给我一点点。剩下的,他们凑个整数,每个月再补一点给我存起来,一存存一年。

没记错的话,我记着他们给我存了十年。到我上大学的时候才告诉我,我一看,好几千块钱了,那可是一笔巨资啊!就这也没全给我,还是分期分批的给,怕我不知轻重,一下子‘造’光了。”

大刘参加工作之后,父母没向孩子要过一分钱,有时候还时不时的要“补贴”给儿子,大刘从来都拒绝。要说普通家庭,对“钱”还是很看重的,谁不想多有点钱,让生活条件更好一点?但是一家子人在“钱”的相互帮持上,从来都是“大手大脚”。


“我都40了还给我压岁钱”。“穷家富路”:老人的话,让儿子感动

工作之后,一开始的时候,大刘每年过年都会包一个大红包给爸妈,每次给他们,老人都笑呵呵的收着,但是转眼老人就再“回”给儿子一个加倍的“压岁钱”。每到这个时候大刘都有点不太高兴:

“爸妈,这是我孝敬你们的,你们留着自己花就行了。我都这么大人了,还要啥压岁钱啊。再说,我这不是从你们这儿‘套’钱么,给1块就赚1块的……”

大刘的父亲说道:

“给你你就拿着。我和你妈没啥大花销,不缺钱。咱们是穷家富路,你们现在工作忙,花销的地方多,手头有点钱能用上。”

后来,大刘就不敢再给钱了,大包小包带着年货回家看父母。即使这样,父母还是给“压岁钱”,只不过钱数他们自己定了而已:

“在我们眼里,你就算是再大,也是孩子。是我们的孩子,就拿着。”

老人的话让大刘实在无法拒绝……

又一年的春节。大刘陪着爸妈吃饭的时候聊了起来。大刘的父亲先说起来了:

“儿子,咱家一家子都和和气气的,你对我们的心意我们全收着,爸妈给你的,也是应该的。打小你就特别懂事,我和你妈都特别高兴。

记得你小时候,有一年过年,你嫌我们给你的零花钱少了,还闹不高兴,记得当时你妈怎么教育你的么?你妈说,这些钱都给你攒着留给你娶媳妇用。你怎么说的?你说不娶媳妇,要买鞭炮。你要记住,钱要用到该用的地方。你从小的压岁钱,我和你妈可一分钱没‘贪’过,哈哈。”

大刘听到这些话,心里特别感动,真正能体会到父母对儿女的用心和呵护。自己有能力养活家用了,爸妈都七十来岁的人了还年年给自己“压岁钱”。是啊,在父母眼里,孩子再大,始终都是那个长不大的孩子……

“爸,妈,我明白。小时候不懂事,现在我们也都大了。其实我就一个愿望:让你们二老能高高兴兴的生活。什么事儿都比不了你们的健康快乐。

你们给的压岁钱,我都收着。小时候,你们给我攒着。现在,我也给你们存着。听爸的,啥时候该用的时候咱们再用!”

【3】家,是感情交织的单元

可怜天下父母心。

每个家庭都是一个感情的单元,是一个感情交织的单元。

“我都40了还给我压岁钱”。“穷家富路”:老人的话,让儿子感动

对于大刘来说,无论自己多大,父母都把自己当做孩子,年过40还给压岁钱,其实表达的是父母对子女的惦记和呵护。就像大刘的父亲所说:穷家富路,只是为了让孩子手头宽裕一点。压岁钱能有几个钱?更多表达的是老人对子女的情感。

大刘从开始孝敬老人钱、到担心“套钱”改为给老人买东西,表达的是作为子女给老人的孝心。钱的多少、东西值不值钱,不重要,重要的是表达子女对老人的情感。

从父母退休之后,大刘和爱人商定“常回家看看”,是对父母的关爱和陪伴——陪伴就是最好的孝敬,与金钱的多少无关。

至于大刘把父母给的压岁钱替父母存着、用到该用的地方,我相信,从他内心来讲,是肯定会为老人养老的。父母给的钱用于养老肯定是不够的,但是,这份心思,也同样,跟钱无关。

家庭的情感,尤其是父母与子女之间,从来不应该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之上。看重钱财的、看重感情的,什么样的家庭都有。但是,钱财和感情,是两件事儿,无论对于父母还是子女而言。情感到位了,一切都不是问题。情感不到位,就会在利益上产生争端——老人去世之后,子女之间手足相残的、甚至孩子跟亲妈打官司的,比比皆是。

人都会变老,钱财也终会离自己而去。唯有家庭情感,是可以一直年轻、一直延续下去的。

通过大刘家庭这个事情,希望给出一些启示:

对于已为人父母、甚至爷爷奶奶的老年人,公平的善待自己的孩子。子女对自己孝不孝顺,不是简单的子女一方的原因。

对于儿女,善待、孝敬自己的父母。不要让“子欲养而亲不待”这种事儿,发生在自己身上。


99%以上的家庭都会面临继承问题!请关注“一纸家书”头条号,持续为您讲述身边的遗嘱、继承故事,为您系统讲解遗嘱、继承专业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