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出逃时向乔家借十万,赏赐时为何乔家只要了4个字?

用户64589163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1900年,是庚子年,这一年,大清事情比较多,先是义和团蔓延北方,然后八国联军也来闹事,入侵北京,直逼京师。

慈禧太后被这阵势吓怕了,于是就带上光绪皇帝和众随从,几百人浩浩荡荡,从京师逃往西安。这是一条大明末年李自成走过的路,如今慈禧太后也踏上了西行之路,号称“庚子西狩”。

慈禧西行虽然是逃难,但是还是奢华之心不改,极度铺张浪费。白花花的银子花得像流水一样,这些银子当中,就有一些是沿途官员富商捐献的。

山西的富商中,有乔家掌门人乔致庸,我们看过《乔家大院》这个电视剧的,都不陌生,生意做得很大,遍布大清数省。就趁着这个机会,向慈禧太后捐献了白银十万两。

古有捐纳得名,有捐纳得官,都是花钱向朝廷买点什么。

但是乔致庸什么也不想买,等到慈禧回宫后,问乔家想要什么赏赐,乔致庸就要了四个字——就是上文第一个图片上所示的四个字——福种琅嬛。

乔家是做生意的,当然不会做赔本的买卖,花十万两白银,买四个字,还是很好用的。首先借此搭上了和朝廷的关系,大大提升了乔家的知名度,在做生意时,就会有各种便利。

其次朝廷有什么好事,也会记着乔家。果然,《庚子赔款》税费汇兑业务需要商人承接,这个好事就落到了乔家手里,以乔家为代表的一批山西票号的诞生,成为山西商人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一次闪亮登场,也成就了一时晋商传奇。


更多历史文化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实际上乔家当时进奉了30万两白银,事后也并不是单单只要了四个字。乔家当时不仅向慈禧间接的要回了所有的钱,并且连带利息也要了回来。



1900年5月28日,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为名出兵中国,当时慈禧紧急召开了御前会议,提出了向“万国”宣战。6月21日,慈禧发出了拟定好的宣战诏书,明确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匈等十一个帝国主义列强开战。

战争的进程超过了慈禧的预料,宣战后仅仅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清军一路败退,8月15日凌晨,慈禧携光绪帝仓皇出逃,一路向西逃去。



当时慈禧一行人由于出逃过于匆忙,所以一路之上缺衣少食,日子难以为继,这让靠着搜刮民脂民膏过上锦衣玉食生活的慈禧非常不习惯。但为了活命,慈禧在路上也吃上了野菜,啃起了窝窝头。

等慈禧等人到了山西祁县境内后,由于当地战乱影响较小,所以接待慈禧的工作也比较充分。当时慈禧被安排住在了乔家的“大德通”总号,受到了乔家的隆重接待。这时的慈禧又想起了自己的排场,于是他命令董福祥等人向山西巡抚借银渡过难关。



山西巡抚得到命令后,召集了省城商界、金融界的头面人物开会,并宣谕慈禧的圣意,希望大家慷慨解囊。这时被邀请来的票号、钱庄的掌柜大多沉默不语,谁也不愿意捐款。只有乔家“大德恒”票号的掌柜贾继英率先进奉了30万两白银,因此乔家和贾继英给慈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次投资对于乔家来说收入颇丰。八国联军退兵后,慈禧也回到了北京重新掌握了政权,之后自然也对这些在路上帮助过自己的人大肆封赏。当时慈禧问老乔家想要什么封赏,乔家人考虑到送出去的银子也没有要回来的道理,而且也看不上这区区几十万两银子,所以为了光耀门楣便向慈禧要了【福种琅嬛】四个字。



福种琅嬛的意思为琅嬛福地,琅嬛的意思为神仙宫殿或者洞府,另外琅嬛还有天帝藏书之地的说法。实际上这个牌匾是乔家向世人宣布和慈禧搭上了关系,从此乔家的生意有了慈禧保护。后来也证明慈禧的这幅牌匾也为乔家提供了太多的便利。

最后说一下,乔家并不是什么都没要,相反乔家还要了一样东西,那就是经手《辛丑条约》中规定的庚子赔款。事后慈禧也将漕运银两陆续存入“大德恒”票号,让老乔家再次发了一笔横财。


我是越关


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被迫西行。一路上,感受了无尽的颠簸挫折,也吃了不少的粗茶淡饭。到达山西境内时,“皇家团队”竟然没钱了,毕竟不是强盗,吃穿用度都得拿钱说话。

但,“没钱的事情”得解决,怎么解决?借。

于是,山西祁县的大商贾乔家,成了慈禧等人借钱的对象。借不借?当然得借;还不还?朝廷说还。

事后,慈禧问乔家赏赐时,乔家不要还钱,只要求慈禧赐字,于是慈禧赐了四个大字“福种琅嬛”。

为什么乔家只要了字呢?为啥不要钱呢?

不敢要钱

乔家是商贾之家,而慈禧所代表的是清朝政府。在大清做生意,还要依靠政府多多支持。曾经政府困难时,向你乔家借了些款子,你如果回头再要这笔款子,那就不识趣了。

乔家几代都是商人,对于和政府关系地把握是很有一套的,别说是十万,再多一些,乔家也不会要的,也不敢要,万一惹恼了政府,生意还做吗?

所以,乔家众人在乔致庸的领导下,对于庚子事变引起来的“借款”,绝口不提。就算是事后,慈禧提出要什么时,乔家只是要了四个字“福种琅嬛”。

慈禧看到乔家的表现,很满意,而乔致庸得到慈禧赐字,也很欢喜。

不能要钱

八国联军撤了后,慈禧回了宫。

此时,面对曾经的“借款”,乔家不仅不敢要,关键是不能要。因为,大清和八国联军签订了《辛丑条约》,要分期付给八国四亿五千万两银子,国家四处筹款不容易,要还乔家的账,也是有难度的,如果乔家要钱,慈禧太后说“没钱,以后再说”怎么办?这就有可能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在国家危难之时,乔家不给国家增加负担,不主动要钱,只要“字”,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

但可喜的是,乔家没要钱,慈禧和光绪所率领的清政府却送了乔家一个“机会”,这个机会的价值远远大于借给慈禧等人的钱。

这个机会就是:由各省督府解缴中央的款项,全部由山西票号来操作运营。而山西最大的票号就是乔家的大德通、大德丰了。

有慈禧和清政府来给乔家背书,而且地方政府都支持了,那票号生意能差吗?从此乔家的票号生意发展迅速,真正达到了“汇通天下”,在中国首屈一指,一家独大。

这其中产生的收益,何止是10万,早就是很多个10万了。而乔家也因此真正成为全国数一数二的商贾了,也因此达到了乔家生意的顶峰。

乔家是为了讨个顺利,做个“广告”

(乔致庸画像)

乔家没有要钱,但慈禧赐的这四个字“福种琅嬛”意义重大,这是什么意思呢?

通俗说:就是福气从此扎根到你家。还有别这更好的祝福吗?

山西巡抚根据慈禧的安排,把四个字做成匾,送给了乔家。

乔家从此名声大噪,名传千里。拿现在的话说,这个广告不得了,有全国最高领导给你背书做了个广告,生意想不好都难。

看来,乔家很善于“广告”,很善于借力。

乔家向慈禧要字不要钱,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能要,不敢要,重要的是“做广告”。


蓝风破晓


1900年8月14日,洋人攻陷京城,当天下午珍妃被逼投井,次日清晨慈禧和光绪踏上西逃之旅。慈禧改着平民素服,半新不旧的深蓝色褂子,浅蓝旧裤子,新的绑腿带和白布袜子,黑布蒙帮的鞋,这就是慈禧出逃时的行头。

为了逃命,慈禧连自己留了好多年近两寸长的指甲也剪掉了。光绪也是一身店里伙计的打扮,其他人等均已乔装。由于事发突然,慈禧没有来得及带多少钱粮。整个西逃初期是食不果腹,只能用沿途的玉米杆和红薯来充饥。

慈禧在西逃中吃到的第一餐美食,竟是怀来县令吴永的一碗绿豆粥,这让几天来水米未进的慈禧感动到落泪。西逃队伍来到山西境内,内阁大臣桂春便给乔家大院的当家的乔致庸写信,恳请乔家能承担慈禧到达后的所有费用。

接到信的乔致庸自然不敢怠慢,皇帝能亲临乔家,那是千年可遇而不可求的好事。他立即令旗下大德通的掌柜高钰着手准备接待事宜,高钰花巨资将大德通装饰了一番,准备作为慈禧和光绪皇帝的临时落脚点。

据传乔致庸当时请了几十人的厨师队伍,专门给慈禧和光绪准备膳食。这让一路受苦的慈禧甚是感动,在乔家的第一顿饭就给吃撑了,数天来的食不果腹告一段落。慈禧在酒足饭饱之后,便与一行人等商量筹备银两之事。

慈禧当时想到了向当地的朝廷官员或商人借钱,但向官员借又怕有损尊严,经过一番慎重考虑后,慈禧就将主意打到乔致庸身上。慈禧心理非常清楚,就算普通百姓向人借钱也要有所承诺,何况堂堂皇家,更是不能失信。

乔致庸得到消息后,立即答应愿意借钱。乔致庸知道,朝廷向私人借钱那基本上都是肉包子打狗的下场。但他也深深明白“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朝廷处于水深火热的动荡之中,乔家作为百姓的一份子,理应出钱捐物。

慈禧对乔致庸能如此深明大义,也是感到很吃惊。当即说了一些感激乔家的话,随后便问乔致庸想要得到朝廷什么承诺,乔致庸笑着说:为大清为皇上为太后孝敬一点钱财乃是小人的福分,也是乔家的福分,如何敢谈条件。

慈禧还未开口时,乔致庸立即将话锋一转,慢慢说:不过小人听闻慈禧老佛爷的书法是堪称一绝,不知道老佛爷能否赏赐致庸几个字,也让乔氏后代知道乔家曾招待过大清的皇上和太后。此话一出,慈禧显然是大喜过望。

乔致庸一面提出了在慈禧看来不是条件的条件,一面将慈禧一顿猛夸。这是一个极其完美的操作,既彰显了乔致庸的大度,又给了慈禧台阶下,还为乔家日后生意兴隆铺平了道路,乔致庸的这个主意可谓是一箭三雕。

笑不拢嘴的慈禧接着问乔致庸想要什么字,乔致庸开口便说: 福种琅嬛。乔致庸为何要这四个字?这四个字很有讲究,福种琅嬛是指居住之地乃是一块风水宝地,如今慈禧太后亲笔题词,就等于亲口承认乔家是块宝地。

承认乔家为宝地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是今后无人再敢打乔家地皮的主意,二是为子孙后代能长久居住于此创造了条件。慈禧听到乔致庸的要求后,连连点头叫好,随即叫人拿来纸笔来,亲手写下“ 福种琅嬛”四个字。

乔致庸的这个条件,在慈禧看来就是一桩小事,赐墨宝既简单又能显示自己的本领,还能轻松得到十万两白银,简直是一桩非常划算的买卖。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乔致庸的这个条件其实是早已计划好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这四个字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十万两白银的价值,它会给乔家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面对当时的国内外形势以及朝廷财政的紧张,乔致庸如果要求慈禧赏赐宝物,这明显带有趁机敲诈之嫌,也显得乔家太过功利。

如果乔致庸提出回京还钱的要求,这更是下策,会显得乔致庸目光短浅,朝廷很有可能无钱可还,最终显得乔家既小气有痛失白银十万两。如果是要官做,精明的乔致庸早已看清天下形势,这种要求他是万万不会提。

有人说不要了会更好,这样确实能彰显乔家的大度,可能十万两对乔家来说也不算什么事。但这对商人出身的乔致庸来讲,千年难逢的绝佳发财机会放在眼前,如何会让它这样白白溜走。借钱事小,利用机会壮大乔家才是大。

如今“ 福种琅嬛”这四个字还高高悬挂在乔家大院,是乔家至高荣耀的象征,庇护了乔家世代富贵。不要小看乔致庸索要的这四个字,这可是货真价实的一字千金。从这件事情也可以看出乔致庸的聪明绝顶,不得不让人佩服。


野史也是史


这是晋商乔家高情商,有远见的典范之作。

这笔买卖不仅不亏,而且赚大了。为什么慈禧太后落难中借给她10万两银子的乔家,最后只要了4个字的赏赐,是慈禧太小气,不肯还钱吗?但是乔家太胆小,不敢要钱呢?其实都不是,真正的原因乔家具有非常具有长远眼光,懂得及时抄底,长期投资的道理。

太后落难,西狩太原

话说当年八国联军进军北京,慈禧太后带着一帮子皇亲国戚仓皇西逃,毕竟走的比较匆忙,来不及带特别多的钱,可是又美名其曰为西狩,依旧摆着极大的排场。即便在路上风餐露宿,吃尽了许多从未吃过的苦头,但作为至高无上的皇太后,依旧有很多的伺候的人。那么作为这么多人的火食开销,又是一比极大的巨资。而且作为太后的慈禧自然标准是不能下降的太厉害的,还有一大帮包括光绪在内的主子,所以又要花费很大一笔钱。

在西行的途中他们,他们途经榆林堡,到达怀来县,再去大同府,过忻州,最终到了太原。沿途他们是怎么做的呢?都是要求当地的地方官绅自愿向太后献礼,要求百姓捐款捐物。但是很多官员士绅也都是象征性的给慈禧太后献上一点所谓的献金,西狩的慈禧太后当然也不能强抢自己官员百姓的财产,所以当时的清廷面临着很拮据的财政状况以及很头疼的经济现实。甚至逼的没有办法,不得不向当时的山西各商号宣布借钱。但是对慈禧以及清廷未来局势持观望态度的晋商们,并没有轻易的答应。主要的原因是害怕收不回来这笔款。

千年一遇贾继英,慷慨借钱

但有一个当时乔家大德丰票号的业务员,名叫贾继英。初生牛犊不怕虎,审时度势,竟然一口气答应了下来,借朝廷十万两白银。后当时的内阁大学士桂香十分高兴,立即给在山西祁县的乔家大德通掌柜高钰写了一封信,明确表示慈禧和光绪的行宫驻扎在乔家的大德通票号。乔家开始正式与慈禧太后扯上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乔老板乔致庸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对贾继英和高钰都进行了极大的嘉奖。甚至大掌柜还说到:500年必有王者兴,1000年也出不了一个贾继英。因为抄底投资这个落难的太后,后来带来的收益可是极其可观的,不是只有的赏赐4个字那么简单,大掌柜和东家乔致庸自然是看得明白!而且乔家借给清廷的并不只是十万两,而是前后拢共借给朝廷40万两。

一笔超级回报率的成功投资

慈禧太后毕竟也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更何况他要向世人证明,那些在危难中帮过她的人,一定会得到巨大的回报,不然以后谁还会帮她呢?这些回报是什么呢?首先就是题目说的那4个大字“福种琅环”。这是乔家向太后要的赏赐,太后命当时的山西巡抚丁宝全亲自将这块匾送到乔家。让全山西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乔家的晋商声名,从此有皇室加持的乔家更是名满天下,在当时的那个乱世却实现了家族产业的一路青云直上,在官场之中更是如鱼得水。何太后老佛爷这棵大树,乔家在商业发展中又有谁可以阻拦呢?这块匾的价值又何止10万两呢。

此外,因为乔家仅仅只要了4个字。慈禧太后仍然觉得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并且对乔家感到有些亏欠。她将庚子赔款的本息10亿两白银以及各省督抚缴纳中央的税款,给山西的乔家票号来管理运营。还解除了山西票号进行公款汇兑的禁令,解除这条禁令之后,山西票号的生意一路飙升,巨大的资本在手中,乔家更是其中的翘楚。也让乔家的生意进入到空前辉煌的一个阶段。

一贯有远见的晋商乔家

这也只是乔家的与官家打交道的其中一个典型范例。除了拥有慈禧太后的匾额之外。他们乔家还有左宗棠和李鸿章的对联,所以索要相好名人的尤其是封疆大吏以及这种重要政治人物的笔墨,其实是乔家一贯的作风。

子孙贤,族将大 兄弟睦,家之肥
——李鸿章

甚至有远见的乔家,还在八国联军与清交恶的时候,在山西当时的巡抚要大杀洋人之际,救下了7位意大利女修士,因此还得到了意大利政府给的的表彰国旗,在抗日战争中因为悬挂日本盟友意大利国旗而免于乔家大院被破坏。

可以说狡兔三窟,而鸡贼至极的乔家可是留了好多窟。但人再怎么算也干不过天,即便乔家极富远见,多手准备,但他们也没有料到时代会发生巨变。新中国后,乔家的后人更多不复当日祖先的辉煌,如今多为工薪阶层。这大概叫30年河东,30年河西的道理吧。


历史好奇怪


官商,官商,古代凡是经商把买卖做大的,都想跟官搭上关系,哪怕是花钱买官也要沾上一个官字,不然总感觉心里不踏实,山西乔家也不例外。

话说八国联军侵华,部队在天津登陆,一路杀向北京,清军望风披靡,刚刚向十一国宣战的慈禧老佛爷立刻像泄了气的皮球,带着光绪皇帝狼狈出逃。

由于出发太过仓猝,慈禧在逃难时还是受了一些罪的,头几天连饭都吃不饱,水也不敢喝(据说是担心井水被投毒),以致于后来喝到一碗小米稀饭,慈禧竟感到十分幸福。

等到了山西境内,慈禧的日子就好过多了。

山西当时并未受八国联军侵扰,条件比较好,各地官员听说慈禧来山西避难了,一个个就像闻到一股臭鱼烂虾味的苍蝇,趋之若鹜,有的给她建行宫,有的给她送奇珍异宝,有的给她送山珍海味,反正想方设法拍慈禧的马屁,好为自己将来飞黄腾达做铺垫。

但慈禧最缺的不是这些,而是真金白银。

慈禧一行抵达山西祁县时,把“行宫”设在了大德恒总号。

“大德恒”是山西祁县乔家开设的票号所谓票号,也称"票庄"、"汇票庄"或"汇兑庄",是现代银行的原型,晋商的辉煌很大程度靠的就是“票号”业务,这一点慈禧很清楚,所以她把下榻地点设在这里,完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果然,慈禧很快就召集山西的富商大贾来到祁县,告诉他们说,老佛爷我最近手头紧,缺钱花,想跟你们借点钱应急,但不是白借,我打欠条,到时一定归还。

这桩生意放在以往,山西这些土豪一定会抢破头,可按现在这形势,大清说不定很快就要玩完,到时候别管谁打的借条都成了废纸一张,所以他们表现地很不积极。

但有一个人却毫不犹豫地站出来说:我献白银30万两,不用还,就当孝敬老佛爷的!

慈禧定睛一看,此人正是"大德恒"票号掌柜——贾继英。

贾继英是山西榆次人,以擅长理财著称,所以才被乔家聘为"大德恒"票号掌柜,此人虽是生意人,却很有远见,他深信“自古以来帝王家不会短下庶民百姓的钱”,官府虽然有时会赖账占便宜,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信守承诺的,所以做出了带头捐款的决定。

事后,慈禧曾问乔家想要什么赏赐,乔家人回答说,能为老佛爷服务乃是乔家荣幸,什么赏赐都不要,只希望老佛爷能给乔家赐一副牌匾,悬挂在乔家大院门额上,光耀门楣。

慈禧一听乐了,这还不简单,于是亲笔手书“福种琅嬛”四字,赐给乔家。如今乔家大院门楣上的匾额“福种琅嬛”就是这么来的。

事实证明,乔家和贾继英确实眼光独到,这笔“政治投资”一点都不亏。

在贾继英的率先垂范下,慈禧如愿募集到了大量捐款,这让她对贾继英和"大德恒"票号好感倍增,她下令但凡各省上缴的款项,都通过乔家的"大德恒"、"大德通"等票号办理。

满清气数未尽,慈禧回到北京,仍念念不忘"大德恒"救驾的功劳,不但把30万银两悉数归还,还把漕运银两、各地上缴的税银等存在"大德恒",让"大德恒"狠狠大赚了一笔,以致于当时有人说“山西票号是大清的国库”,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当初如果不带头捐款,这钱肯定也是要出的,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与其等着被人捆起来宰割,不如主动献金,还能直接跟慈禧太后搭上关系,捞取政治资本。

不但乔家从慈禧身上获益颇丰,贾继英个人也从此事中受益匪浅。

1905年,慈禧准备筹办中国第一家官办银行——户部银行(后改名大清银行),她第一时间就想起了贾继英,下令让贾继英负责筹办户部银行太原分行,并让他出任太原分行行长,贾继英完成了从民营银行到国有银行高官的转变,金饭碗端的比以前更稳妥。

清朝灭亡后,贾继英帮助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理财,掌管山西全省金融行业,山西在抗战爆发前曾有一段繁荣的黄金期,这主要是阎锡山的功劳,其中也有贾继英的一份贡献。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乔氏家族的衰败也是从慈禧时开始的。

清朝的票号类似如今的银行,吸收存款是他们最主要的利润来源,而当时清朝廷是全国最大的银行客户,每一家票号都想争取这个金卡客户,乔家这次“不经意”的举动使得慈禧对他好感大增,拿下了这个金卡VIP客户,这当然是好事一桩。

但事情总有两面性,慈禧发现这些民营银行生意很好,就想不如官府也来办银行,前面说过的户部银行(后改名大清银行)就是慈禧举办的第一家官办银行。

这些官办银行一开张,官府的巨额资金就源源不断流入官办银行,乔家这种民营票号无力与之竞争,业务受到极大冲击,公司存款大幅减少,再也不复往日辉煌。

辛亥革命爆发后,跟清政府关系密切的乔氏家族又遭重挫,后来再加上军阀混战、抗日战争等政治军事因素影响,到解放前夕,整个乔氏家族已是奄奄一息,苟延残喘。

解放后,乔家顺应历史潮流,主动把乔家大院捐献出来,才有乔家大院这处旅游景点。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山西乔家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祁县,晋商乔致庸曾是此房产的主人,现在已经被开发成一处旅游景区——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大门上悬挂着一块牌匾,上书:“福种琅嬛”,这块牌匾于乔家而言意义深远,不但体现了乔家为商的仁义精明,同时也展现了乔家的做人之道。


正如《易经》所言:“与时偕行,该进则进,该止则止。”

一、八国联军进城,慈禧仓皇出逃

1900年8月15日凌晨6点,八国联军已经开始进攻紫禁城东华门,慈禧见情况不妙,和光绪皇帝、隆裕皇后、瑾妃及大阿哥,在王公大臣和随从的护送下,千余人的一支队伍,浩浩荡荡由西华门一路向西出逃。


慈禧本来并没准备逃跑,她觉得自己这一把年纪了,逃与不逃都无所谓。但是载漪、载澜这两个推动慈禧和洋人宣战的倡导者,害怕的不行。

他们怕被八国联军追究,于是极力劝说慈禧出逃。在他们的劝说下,慈禧也害怕了,担心洋人不知道会怎样处理自己,才选择了逃跑。

二、逃亡途中,慈禧遇乔家

既然出逃的比较仓皇,准备工作自然做的不充分,钱物带的不够用度,再加上慈禧是一个极其享受的人,在出逃的路上花销也很大,出来没多长时间费用就开始变得紧张。于是走过路过不会错过,慈禧这向北走的一路之上,钱不够的时候,就找官员,富户,让他们捐助钱物。

有的人觉得慈禧这趟出来是逃命的,以后她的清朝还不一定存在,她自己能不能再回去北京都是一个问题,就不想给慈禧钱物。也有的人觉得,慈禧虽然现在是出逃,但是以后有可能彻底倒台,也有可能以后没事了,她还能再回北京继续统治,还是应该给自己留条后路,就少给拿点钱。


而到了山西乔家的时候,乔家竟然特别大度的给慈禧拿了十万两。这些钱,在慈禧眼里真不算多,但是现在的情况不一样,这不是在北京的时候,这是在逃亡的路上啊,这钱给的真是雪中送炭啦。

现在这个情况,与从前比较真是此一时彼一时,这些钱在当下这个时候可是真帮助慈禧解决了很大的问题。

慈禧很是开心,觉得这乔家是好样的,等以后回宫一定重重赏赐。对于乔家来说呢,这十万两数目也不大,乔家是有名的晋商,正宗的大门户。

慈禧一行人,离开山西之后入陕西逃至西安,觉得安全了,才停下来。

三、晋商乔家,昔日“亮财主”

乔家始祖乔贵发,在乾隆年间就开始创业经商,靠着卖黄豆这小买卖起家,做到“在中堂”,一直传承到后代乔致庸这里更是发扬壮大。

乔致庸经商曾经历了嘉庆、道光、咸丰和同治四个朝代,为乔家事业的昌盛立下汗马功劳。乔致庸经商最看重的是信;其次是义;最后才是利。


正因为乔家做人做事有这样的理念,在面对慈禧的求助时,才会很大方很义气的拿出钱来,解救慈禧于为难之中。

也正是因为乔家有这样的理念,在慈禧回宫以后,准备赏赐乔家的时候,乔家才拒绝了要官职,也不要钱财,只要了一副字:“福种琅嬛”,让福气住在乔家。

乔家为人做事大仁大义,将信用和仁义放在利益之上,这才让生意几百年常胜不衰。


柴米花茶说历史


“吃亏是福”这四个字用在“亮财主”乔致庸身上恰如其分。具体缘由还得追溯到八国联军攻占京城那会儿。

众人皆知,清朝末年,大清国已摇摇欲坠,国不成国家不成家,外国倾略者们更是觊觎大清财富,时不时地来场“大演习”,因长期受到压迫,慈禧太后决定来个先入为主,主动宣战。1900年5月28日,八国联军的到来,使得北京城血流成河,经过两个多月的殊死搏斗,义和团将士虽奋勇抗敌,仍无力回天,节节败退。无奈之下,8月15日凌晨,慈禧太后便携光绪帝往西逃难。

一路上,他们是风餐露宿,常常食不果腹,因为走得匆忙,身上未带多少银两,本以为可以从京城周边的人家吃口饭,哪成想,战事波及太广,百姓们也都逃难去了。就这样他们一路往西,一直逃到山西祁县,才见到一丝曙光,这里富绅甚多,又未受战况影响,慈禧一行人总算有了落脚之地,当地最大的富商乔家隆重接待了他们,将他们安排在乔家大德通总号,为了替太后和皇帝接风洗尘,乔致庸还请了由几十人组成的厨师团队,为他们献上美味佳肴。慈禧见状甚为感动,但她深知,这只是解了燃眉之急,后续还有更大的难题,于是她与陪驾的一行人商量,决定来个借钱之举,虽说皇家向人借钱有些别扭,但非常时期非常举动,乔致庸也看出了太后的心思,主动愿意借钱,慈禧喜出望外,对乔老板的深明大义佩服的五体投地,遂问之有啥条件,老乔不以为然,只是笑笑说,作为大清子民,国难当头,尽些绵薄之力,也是理所应当,怎敢图回报。还未等太后开口,他又接着说:致庸听闻太后书法一绝,能否借御笔赏赐几个字,乔某将不甚荣幸。这四字即是“福种琅嬛”。慈禧听后,心里真是乐开了花,随即命人拿来纸笔,亲笔题写四个大字。

后来闻八国联军退兵,太后一行人准备回宫,离开时,乔家送给了慈禧十万两白银,兑现当时的承诺,也作为对太后赐字的回馈。或许对于皇宫里的老佛爷来说,十万两不算什么,但如今身陷窘境,无异于雪中送炭,想必慈禧对这份恩情也是没齿难忘。

然而对于乔致庸要的这几个字,看似一无是处,其实内涵深远,它代表着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也将庇护着乔家世世代代繁荣富贵。而今这四字仍挂于乔家大院。可见乔致庸深谋远虑,格局颇大,最终的收获又岂是区区十万两银子所能获取的。


游子dream


“庚子之变”是我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1900年8月4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联军两万余人从天津租界出发,步步进逼北京城。到了14日,北京便失陷。就在清军与联军激烈决战之际,慈禧太后却携光绪皇帝仓皇西行,一路跑到了西安。

对于慈禧的这次出行,很多人称其为庚子“西狩”。自古帝王狩行,一般是吃吃喝喝,惬意无比,而慈禧“西狩”,则慌不择路,仓皇无状,狼狈不堪。

慈禧西行,事发突然,并没有过多的筹划,所携的金银细软并不充盈。到了山西境内,慈禧稍作安顿后,一向讲究排场的她,便打起了借钱的主意。

当时,慈禧行至祁县时,将行宫设在“大德恒”总号,并受到了乔家的隆重接待。过惯了奢华日子的慈禧并不满足,她要借钱渡过难关。山西巡抚得到指示后,召集全省富商表明了意思。众人犹豫之下,“大德恒”票号驻并主事贾继英主动站出来,他率先进奉白银三十万两。慈禧得知后,甚为满意,祁县乔家和贾继英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两宫回銮后,慈禧对这件事念念不忘。论功行赏时,慈禧根据乔家意愿,赐予“福种琅嬛”四个大字。

三十万两银子换来四个大字,很多人觉得这是一桩赔本的买卖,其实不然。首先,区区几十万虽多,但对于乔家来说或许并不算什么,况且在古代哪有向皇家要钱的道理;其次,慈禧是晚清的实际控制人,其御笔亲书“福种琅嬛”,一则对乔家来说是无上的荣誉,而且能将自家的品格提升到另一个高度,二则有慈禧赐书相当于取得了朝廷票号强势经营的通行证,这比任何金字招牌都要实在。

如果说以上都是虚的,我们看不到,那么乔家最后得到的“实惠”则让人目瞪口呆了。一方面,庚子赔款的本息10亿两白银经由“大德恒”票号管理;另一方面,慈禧将漕运银两陆续存入“大德恒”票号,使票号获利颇多。乔家此中获利,已远非当时借出的30万两。

在借钱这件事上,还有一个人获益最多。他就是贾继英。贾继英与随驾大臣桂月亭、董福祥等人往来密切,加之慈禧又对他印象深刻,后来清廷试办银行时,贾继英直接被赋予筹办户部银行的重任。贾继英实现了由一介草民向金融家的华丽转身。一定程度上讲,贾继英才是最大的赢家。

这件事我们可以有多个角度进行解读。从商业角度来看,乔家在慈禧落难时进行投资,把握住了“时”;又借庚子赔款,经手管理事项,巧妙了利用了“势”。我们常说,时势造英雄,时势未尝不是造就了乔家。


史趣


事实上,当时的乔家不止借了十万,而是陆陆续续共借出了四十万两白银。按理说,慈禧回到北京城重掌权利后,要还掉这笔钱轻而易举,为什么最终只是给了4个字呢?其实,乔家之所以只要4个字的赏赐,主要原因还在于,乔家作为一个真正的商贾之家,有着看待事物发展的长远眼光,抱着长期周旋和投资的心理,准备长期持有“慈禧”这支股票。她能带来的收益,远不是40万两白银可以比较的。

这件事情是发生在当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城,慈禧太后无奈之下只能带领皇族仓皇西逃,因为逃跑的过程中比较匆忙,并没有带过足够的金钱银两。但是即便是乞讨,慈禧仍然维持着,作为皇太后的皇家做派,所行人员阵营非常庞大,这就需要极大的开销。这些皇亲贵戚就要求他们在途经的地方府城,官员士生需要自愿向太后敬献礼金,百姓要自发捐款捐物,很多人碍于,所谓的指派只能象征性的献上一点银两,不过这点钱,相比慈禧队伍的庞大开销,完全就是杯水车薪,屁用不顶。

但是要知道慈禧去的是哪里?他去的是山西,这是当时中国经济发展最好的地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时山西出现了非常多的票号,也就是我们现代商业银行的由来。慈禧也知道山西票号的晋商们是非常有钱的,他低下头来要向山西各商号借钱,但是这些商号的商人们,对于慈禧以及清王朝未来的发展走向,普遍持比较消极的态度,不愿意借钱。万一这钱借出去要不回来,那损失就太大了。

这时山西大德通票号也就是乔家开办的票号,同意,借给朝廷十万两白银。当时的官员在看到了,关于营养问题的事情可以解决的时候非常高兴,他给乔家的大掌柜写了一封信,表示慈禧的行宫将会驻扎在乔家的票号里,以此来嘉奖乔家票号对于朝廷的帮助。就这样,乔家票号自己抓住机会,在中国的“大熊市”抄底了“慈禧”这支大股票,为乔家的发展打下更加强有力的基础,也是在这件事情后,乔家和朝廷扯上关系。

后来慈禧回到北京之后,众众嘉奖了,在危难之中帮助了她的乔家,她自己也明白,做人就应该知恩图报,并且他是清朝的掌舵人,帮了她的人就应该享受到,跟别人不一样的待遇和回报,这样她手底下的人才会一直忠心耿耿地追随他。乔家人也知道,如果慈禧把所欠的音量归还,那么相当于两不相欠的,对于乔家的帮助并没有好处,所以他就上书慈禧太后,要求所要的赏赐只是4个字“福种琅环”。这4个字被打成一块巨大的匾额,由当时的山西巡抚这样一位封疆大吏亲自送到府上,瞬间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乔家这位晋商的名头。

乔家这种做法,无异于给自己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首先,乔家,和皇室有了关系,有这样一座大靠山在身后,相当于帮助乔家在当时那种混乱的局势下,烙上了通行无阻的标志,普通的商业对手也无法阻拦乔家,在商业领域的强势崛起。慈禧太后自己也明白,单纯这4个字并不足以报答乔家,在他危难之际伸手帮他的情义,所以也主动解禁了,当时在山西票号中公款汇兑的禁令,并且将庚子赔款中的,好几亿两白银以及各省缴纳的税款,都交由乔家商票号打理。至此,乔家票号一路青云直上,最终成为了山西晋商的翘楚,成为那个时代的传奇。

小芊芊说,其实乔家这种商业眼光,在历朝历代都曾经有出现过,比如秦朝的吕不韦,明朝的沈万三,清朝的胡雪岩等等,他们都是在乱世中寻到一缕商机,果断出手投资落魄之人,待危难过去之时,都给他们带来了取之不尽的回报,这或许就是优秀商人的本质吧!

我是【小芊芊爱历史】,一个喜欢戏说历史的小妞,每天聊点趣味历史小知识,留下你对历史的见解,友情分享,欢迎留言评论,欢迎你关注我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