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出逃時向喬家借十萬,賞賜時為何喬家只要了4個字?

用戶64589163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1900年,是庚子年,這一年,大清事情比較多,先是義和團蔓延北方,然後八國聯軍也來鬧事,入侵北京,直逼京師。

慈禧太后被這陣勢嚇怕了,於是就帶上光緒皇帝和眾隨從,幾百人浩浩蕩蕩,從京師逃往西安。這是一條大明末年李自成走過的路,如今慈禧太后也踏上了西行之路,號稱“庚子西狩”。

慈禧西行雖然是逃難,但是還是奢華之心不改,極度鋪張浪費。白花花的銀子花得像流水一樣,這些銀子當中,就有一些是沿途官員富商捐獻的。

山西的富商中,有喬家掌門人喬致庸,我們看過《喬家大院》這個電視劇的,都不陌生,生意做得很大,遍佈大清數省。就趁著這個機會,向慈禧太后捐獻了白銀十萬兩。

古有捐納得名,有捐納得官,都是花錢向朝廷買點什麼。

但是喬致庸什麼也不想買,等到慈禧回宮後,問喬家想要什麼賞賜,喬致庸就要了四個字——就是上文第一個圖片上所示的四個字——福種琅嬛。

喬家是做生意的,當然不會做賠本的買賣,花十萬兩白銀,買四個字,還是很好用的。首先借此搭上了和朝廷的關係,大大提升了喬家的知名度,在做生意時,就會有各種便利。

其次朝廷有什麼好事,也會記著喬家。果然,《庚子賠款》稅費匯兌業務需要商人承接,這個好事就落到了喬家手裡,以喬家為代表的一批山西票號的誕生,成為山西商人在中國歷史舞臺上的一次閃亮登場,也成就了一時晉商傳奇。


更多歷史文化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實際上喬家當時進奉了30萬兩白銀,事後也並不是單單隻要了四個字。喬家當時不僅向慈禧間接的要回了所有的錢,並且連帶利息也要了回來。



1900年5月28日,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為名出兵中國,當時慈禧緊急召開了御前會議,提出了向“萬國”宣戰。6月21日,慈禧發出了擬定好的宣戰詔書,明確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奧匈等十一個帝國主義列強開戰。

戰爭的進程超過了慈禧的預料,宣戰後僅僅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清軍一路敗退,8月15日凌晨,慈禧攜光緒帝倉皇出逃,一路向西逃去。



當時慈禧一行人由於出逃過於匆忙,所以一路之上缺衣少食,日子難以為繼,這讓靠著搜刮民脂民膏過上錦衣玉食生活的慈禧非常不習慣。但為了活命,慈禧在路上也吃上了野菜,啃起了窩窩頭。

等慈禧等人到了山西祁縣境內後,由於當地戰亂影響較小,所以接待慈禧的工作也比較充分。當時慈禧被安排住在了喬家的“大德通”總號,受到了喬家的隆重接待。這時的慈禧又想起了自己的排場,於是他命令董福祥等人向山西巡撫借銀渡過難關。



山西巡撫得到命令後,召集了省城商界、金融界的頭面人物開會,並宣諭慈禧的聖意,希望大家慷慨解囊。這時被邀請來的票號、錢莊的掌櫃大多沉默不語,誰也不願意捐款。只有喬家“大德恆”票號的掌櫃賈繼英率先進奉了30萬兩白銀,因此喬家和賈繼英給慈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次投資對於喬家來說收入頗豐。八國聯軍退兵後,慈禧也回到了北京重新掌握了政權,之後自然也對這些在路上幫助過自己的人大肆封賞。當時慈禧問老喬家想要什麼封賞,喬家人考慮到送出去的銀子也沒有要回來的道理,而且也看不上這區區幾十萬兩銀子,所以為了光耀門楣便向慈禧要了【福種琅嬛】四個字。



福種琅嬛的意思為琅嬛福地,琅嬛的意思為神仙宮殿或者洞府,另外琅嬛還有天帝藏書之地的說法。實際上這個牌匾是喬家向世人宣佈和慈禧搭上了關係,從此喬家的生意有了慈禧保護。後來也證明慈禧的這幅牌匾也為喬家提供了太多的便利。

最後說一下,喬家並不是什麼都沒要,相反喬家還要了一樣東西,那就是經手《辛丑條約》中規定的庚子賠款。事後慈禧也將漕運銀兩陸續存入“大德恆”票號,讓老喬家再次發了一筆橫財。


我是越關


1900年,八國聯軍進北京,慈禧被迫西行。一路上,感受了無盡的顛簸挫折,也吃了不少的粗茶淡飯。到達山西境內時,“皇家團隊”竟然沒錢了,畢竟不是強盜,吃穿用度都得拿錢說話。

但,“沒錢的事情”得解決,怎麼解決?借。

於是,山西祁縣的大商賈喬家,成了慈禧等人借錢的對象。借不借?當然得借;還不還?朝廷說還。

事後,慈禧問喬家賞賜時,喬家不要還錢,只要求慈禧賜字,於是慈禧賜了四個大字“福種琅嬛”。

為什麼喬家只要了字呢?為啥不要錢呢?

不敢要錢

喬家是商賈之家,而慈禧所代表的是清朝政府。在大清做生意,還要依靠政府多多支持。曾經政府困難時,向你喬家借了些款子,你如果回頭再要這筆款子,那就不識趣了。

喬家幾代都是商人,對於和政府關係地把握是很有一套的,別說是十萬,再多一些,喬家也不會要的,也不敢要,萬一惹惱了政府,生意還做嗎?

所以,喬家眾人在喬致庸的領導下,對於庚子事變引起來的“借款”,絕口不提。就算是事後,慈禧提出要什麼時,喬家只是要了四個字“福種琅嬛”。

慈禧看到喬家的表現,很滿意,而喬致庸得到慈禧賜字,也很歡喜。

不能要錢

八國聯軍撤了後,慈禧回了宮。

此時,面對曾經的“借款”,喬家不僅不敢要,關鍵是不能要。因為,大清和八國聯軍簽訂了《辛丑條約》,要分期付給八國四億五千萬兩銀子,國家四處籌款不容易,要還喬家的賬,也是有難度的,如果喬家要錢,慈禧太后說“沒錢,以後再說”怎麼辦?這就有可能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在國家危難之時,喬家不給國家增加負擔,不主動要錢,只要“字”,這是一個非常明智的決定。

但可喜的是,喬家沒要錢,慈禧和光緒所率領的清政府卻送了喬家一個“機會”,這個機會的價值遠遠大於借給慈禧等人的錢。

這個機會就是:由各省督府解繳中央的款項,全部由山西票號來操作運營。而山西最大的票號就是喬家的大德通、大德豐了。

有慈禧和清政府來給喬家背書,而且地方政府都支持了,那票號生意能差嗎?從此喬家的票號生意發展迅速,真正達到了“匯通天下”,在中國首屈一指,一家獨大。

這其中產生的收益,何止是10萬,早就是很多個10萬了。而喬家也因此真正成為全國數一數二的商賈了,也因此達到了喬家生意的頂峰。

喬家是為了討個順利,做個“廣告”

(喬致庸畫像)

喬家沒有要錢,但慈禧賜的這四個字“福種琅嬛”意義重大,這是什麼意思呢?

通俗說:就是福氣從此紮根到你家。還有別這更好的祝福嗎?

山西巡撫根據慈禧的安排,把四個字做成匾,送給了喬家。

喬家從此名聲大噪,名傳千里。拿現在的話說,這個廣告不得了,有全國最高領導給你背書做了個廣告,生意想不好都難。

看來,喬家很善於“廣告”,很善於借力。

喬家向慈禧要字不要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能要,不敢要,重要的是“做廣告”。


藍風破曉


1900年8月14日,洋人攻陷京城,當天下午珍妃被逼投井,次日清晨慈禧和光緒踏上西逃之旅。慈禧改著平民素服,半新不舊的深藍色褂子,淺藍舊褲子,新的綁腿帶和白布襪子,黑布蒙幫的鞋,這就是慈禧出逃時的行頭。

為了逃命,慈禧連自己留了好多年近兩寸長的指甲也剪掉了。光緒也是一身店裡夥計的打扮,其他人等均已喬裝。由於事發突然,慈禧沒有來得及帶多少錢糧。整個西逃初期是食不果腹,只能用沿途的玉米杆和紅薯來充飢。

慈禧在西逃中吃到的第一餐美食,竟是懷來縣令吳永的一碗綠豆粥,這讓幾天來水米未進的慈禧感動到落淚。西逃隊伍來到山西境內,內閣大臣桂春便給喬家大院的當家的喬致庸寫信,懇請喬家能承擔慈禧到達後的所有費用。

接到信的喬致庸自然不敢怠慢,皇帝能親臨喬家,那是千年可遇而不可求的好事。他立即令旗下大德通的掌櫃高鈺著手準備接待事宜,高鈺花巨資將大德通裝飾了一番,準備作為慈禧和光緒皇帝的臨時落腳點。

據傳喬致庸當時請了幾十人的廚師隊伍,專門給慈禧和光緒準備膳食。這讓一路受苦的慈禧甚是感動,在喬家的第一頓飯就給吃撐了,數天來的食不果腹告一段落。慈禧在酒足飯飽之後,便與一行人等商量籌備銀兩之事。

慈禧當時想到了向當地的朝廷官員或商人借錢,但向官員借又怕有損尊嚴,經過一番慎重考慮後,慈禧就將主意打到喬致庸身上。慈禧心理非常清楚,就算普通百姓向人借錢也要有所承諾,何況堂堂皇家,更是不能失信。

喬致庸得到消息後,立即答應願意借錢。喬致庸知道,朝廷向私人借錢那基本上都是肉包子打狗的下場。但他也深深明白“覆巢之下無完卵”的道理,朝廷處於水深火熱的動盪之中,喬家作為百姓的一份子,理應出錢捐物。

慈禧對喬致庸能如此深明大義,也是感到很吃驚。當即說了一些感激喬家的話,隨後便問喬致庸想要得到朝廷什麼承諾,喬致庸笑著說:為大清為皇上為太后孝敬一點錢財乃是小人的福分,也是喬家的福分,如何敢談條件。

慈禧還未開口時,喬致庸立即將話鋒一轉,慢慢說:不過小人聽聞慈禧老佛爺的書法是堪稱一絕,不知道老佛爺能否賞賜致庸幾個字,也讓喬氏後代知道喬家曾招待過大清的皇上和太后。此話一出,慈禧顯然是大喜過望。

喬致庸一面提出了在慈禧看來不是條件的條件,一面將慈禧一頓猛誇。這是一個極其完美的操作,既彰顯了喬致庸的大度,又給了慈禧臺階下,還為喬家日後生意興隆鋪平了道路,喬致庸的這個主意可謂是一箭三雕。

笑不攏嘴的慈禧接著問喬致庸想要什麼字,喬致庸開口便說: 福種琅嬛。喬致庸為何要這四個字?這四個字很有講究,福種琅嬛是指居住之地乃是一塊風水寶地,如今慈禧太后親筆題詞,就等於親口承認喬家是塊寶地。

承認喬家為寶地有兩方面的內涵,一是今後無人再敢打喬家地皮的主意,二是為子孫後代能長久居住於此創造了條件。慈禧聽到喬致庸的要求後,連連點頭叫好,隨即叫人拿來紙筆來,親手寫下“ 福種琅嬛”四個字。

喬致庸的這個條件,在慈禧看來就是一樁小事,賜墨寶既簡單又能顯示自己的本領,還能輕鬆得到十萬兩白銀,簡直是一樁非常划算的買賣。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喬致庸的這個條件其實是早已計劃好的,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這四個字的價值遠遠超出了十萬兩白銀的價值,它會給喬家帶來源源不斷的財富。面對當時的國內外形勢以及朝廷財政的緊張,喬致庸如果要求慈禧賞賜寶物,這明顯帶有趁機敲詐之嫌,也顯得喬家太過功利。

如果喬致庸提出回京還錢的要求,這更是下策,會顯得喬致庸目光短淺,朝廷很有可能無錢可還,最終顯得喬家既小氣有痛失白銀十萬兩。如果是要官做,精明的喬致庸早已看清天下形勢,這種要求他是萬萬不會提。

有人說不要了會更好,這樣確實能彰顯喬家的大度,可能十萬兩對喬家來說也不算什麼事。但這對商人出身的喬致庸來講,千年難逢的絕佳發財機會放在眼前,如何會讓它這樣白白溜走。借錢事小,利用機會壯大喬家才是大。

如今“ 福種琅嬛”這四個字還高高懸掛在喬家大院,是喬家至高榮耀的象徵,庇護了喬家世代富貴。不要小看喬致庸索要的這四個字,這可是貨真價實的一字千金。從這件事情也可以看出喬致庸的聰明絕頂,不得不讓人佩服。


野史也是史


這是晉商喬家高情商,有遠見的典範之作。

這筆買賣不僅不虧,而且賺大了。為什麼慈禧太后落難中借給她10萬兩銀子的喬家,最後只要了4個字的賞賜,是慈禧太小氣,不肯還錢嗎?但是喬家太膽小,不敢要錢呢?其實都不是,真正的原因喬傢俱有非常具有長遠眼光,懂得及時抄底,長期投資的道理。

太后落難,西狩太原

話說當年八國聯軍進軍北京,慈禧太后帶著一幫子皇親國戚倉皇西逃,畢竟走的比較匆忙,來不及帶特別多的錢,可是又美名其曰為西狩,依舊擺著極大的排場。即便在路上風餐露宿,吃盡了許多從未吃過的苦頭,但作為至高無上的皇太后,依舊有很多的伺候的人。那麼作為這麼多人的火食開銷,又是一比極大的巨資。而且作為太后的慈禧自然標準是不能下降的太厲害的,還有一大幫包括光緒在內的主子,所以又要花費很大一筆錢。

在西行的途中他們,他們途經榆林堡,到達懷來縣,再去大同府,過忻州,最終到了太原。沿途他們是怎麼做的呢?都是要求當地的地方官紳自願向太后獻禮,要求百姓捐款捐物。但是很多官員士紳也都是象徵性的給慈禧太后獻上一點所謂的獻金,西狩的慈禧太后當然也不能強搶自己官員百姓的財產,所以當時的清廷面臨著很拮据的財政狀況以及很頭疼的經濟現實。甚至逼的沒有辦法,不得不向當時的山西各商號宣佈借錢。但是對慈禧以及清廷未來局勢持觀望態度的晉商們,並沒有輕易的答應。主要的原因是害怕收不回來這筆款。

千年一遇賈繼英,慷慨借錢

但有一個當時喬家大德豐票號的業務員,名叫賈繼英。初生牛犢不怕虎,審時度勢,竟然一口氣答應了下來,借朝廷十萬兩白銀。後當時的內閣大學士桂香十分高興,立即給在山西祁縣的喬家大德通掌櫃高鈺寫了一封信,明確表示慈禧和光緒的行宮駐紮在喬家的大德通票號。喬家開始正式與慈禧太后扯上了千絲萬縷的聯繫。

喬老闆喬致庸知道這件事情之後,對賈繼英和高鈺都進行了極大的嘉獎。甚至大掌櫃還說到:500年必有王者興,1000年也出不了一個賈繼英。因為抄底投資這個落難的太后,後來帶來的收益可是極其可觀的,不是隻有的賞賜4個字那麼簡單,大掌櫃和東家喬致庸自然是看得明白!而且喬家借給清廷的並不只是十萬兩,而是前後攏共借給朝廷40萬兩。

一筆超級回報率的成功投資

慈禧太后畢竟也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更何況他要向世人證明,那些在危難中幫過她的人,一定會得到巨大的回報,不然以後誰還會幫她呢?這些回報是什麼呢?首先就是題目說的那4個大字“福種琅環”。這是喬家向太后要的賞賜,太后命當時的山西巡撫丁寶全親自將這塊匾送到喬家。讓全山西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喬家的晉商聲名,從此有皇室加持的喬家更是名滿天下,在當時的那個亂世卻實現了家族產業的一路青雲直上,在官場之中更是如魚得水。何太后老佛爺這棵大樹,喬家在商業發展中又有誰可以阻攔呢?這塊匾的價值又何止10萬兩呢。

此外,因為喬家僅僅只要了4個字。慈禧太后仍然覺得欠下了很大的人情,並且對喬家感到有些虧欠。她將庚子賠款的本息10億兩白銀以及各省督撫繳納中央的稅款,給山西的喬家票號來管理運營。還解除了山西票號進行公款匯兌的禁令,解除這條禁令之後,山西票號的生意一路飆升,巨大的資本在手中,喬家更是其中的翹楚。也讓喬家的生意進入到空前輝煌的一個階段。

一貫有遠見的晉商喬家

這也只是喬家的與官家打交道的其中一個典型範例。除了擁有慈禧太后的匾額之外。他們喬家還有左宗棠和李鴻章的對聯,所以索要相好名人的尤其是封疆大吏以及這種重要政治人物的筆墨,其實是喬家一貫的作風。

子孫賢,族將大 兄弟睦,家之肥
——李鴻章

甚至有遠見的喬家,還在八國聯軍與清交惡的時候,在山西當時的巡撫要大殺洋人之際,救下了7位意大利女修士,因此還得到了意大利政府給的的表彰國旗,在抗日戰爭中因為懸掛日本盟友意大利國旗而免於喬家大院被破壞。

可以說狡兔三窟,而雞賊至極的喬家可是留了好多窟。但人再怎麼算也幹不過天,即便喬家極富遠見,多手準備,但他們也沒有料到時代會發生鉅變。新中國後,喬家的後人更多不復當日祖先的輝煌,如今多為工薪階層。這大概叫30年河東,30年河西的道理吧。


歷史好奇怪


官商,官商,古代凡是經商把買賣做大的,都想跟官搭上關係,哪怕是花錢買官也要沾上一個官字,不然總感覺心裡不踏實,山西喬家也不例外。

話說八國聯軍侵華,部隊在天津登陸,一路殺向北京,清軍望風披靡,剛剛向十一國宣戰的慈禧老佛爺立刻像洩了氣的皮球,帶著光緒皇帝狼狽出逃。

由於出發太過倉猝,慈禧在逃難時還是受了一些罪的,頭幾天連飯都吃不飽,水也不敢喝(據說是擔心井水被投毒),以致於後來喝到一碗小米稀飯,慈禧竟感到十分幸福。

等到了山西境內,慈禧的日子就好過多了。

山西當時並未受八國聯軍侵擾,條件比較好,各地官員聽說慈禧來山西避難了,一個個就像聞到一股臭魚爛蝦味的蒼蠅,趨之若鶩,有的給她建行宮,有的給她送奇珍異寶,有的給她送山珍海味,反正想方設法拍慈禧的馬屁,好為自己將來飛黃騰達做鋪墊。

但慈禧最缺的不是這些,而是真金白銀。

慈禧一行抵達山西祁縣時,把“行宮”設在了大德恆總號。

“大德恆”是山西祁縣喬家開設的票號所謂票號,也稱"票莊"、"匯票莊"或"匯兌莊",是現代銀行的原型,晉商的輝煌很大程度靠的就是“票號”業務,這一點慈禧很清楚,所以她把下榻地點設在這裡,完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果然,慈禧很快就召集山西的富商大賈來到祁縣,告訴他們說,老佛爺我最近手頭緊,缺錢花,想跟你們借點錢應急,但不是白借,我打欠條,到時一定歸還。

這樁生意放在以往,山西這些土豪一定會搶破頭,可按現在這形勢,大清說不定很快就要玩完,到時候別管誰打的借條都成了廢紙一張,所以他們表現地很不積極。

但有一個人卻毫不猶豫地站出來說:我獻白銀30萬兩,不用還,就當孝敬老佛爺的!

慈禧定睛一看,此人正是"大德恆"票號掌櫃——賈繼英。

賈繼英是山西榆次人,以擅長理財著稱,所以才被喬家聘為"大德恆"票號掌櫃,此人雖是生意人,卻很有遠見,他深信“自古以來帝王家不會短下庶民百姓的錢”,官府雖然有時會賴賬佔便宜,但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信守承諾的,所以做出了帶頭捐款的決定。

事後,慈禧曾問喬家想要什麼賞賜,喬家人回答說,能為老佛爺服務乃是喬家榮幸,什麼賞賜都不要,只希望老佛爺能給喬家賜一副牌匾,懸掛在喬家大院門額上,光耀門楣。

慈禧一聽樂了,這還不簡單,於是親筆手書“福種琅嬛”四字,賜給喬家。如今喬家大院門楣上的匾額“福種琅嬛”就是這麼來的。

事實證明,喬家和賈繼英確實眼光獨到,這筆“政治投資”一點都不虧。

在賈繼英的率先垂範下,慈禧如願募集到了大量捐款,這讓她對賈繼英和"大德恆"票號好感倍增,她下令但凡各省上繳的款項,都通過喬家的"大德恆"、"大德通"等票號辦理。

滿清氣數未盡,慈禧回到北京,仍念念不忘"大德恆"救駕的功勞,不但把30萬銀兩悉數歸還,還把漕運銀兩、各地上繳的稅銀等存在"大德恆",讓"大德恆"狠狠大賺了一筆,以致於當時有人說“山西票號是大清的國庫”,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

當初如果不帶頭捐款,這錢肯定也是要出的,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與其等著被人捆起來宰割,不如主動獻金,還能直接跟慈禧太后搭上關係,撈取政治資本。

不但喬家從慈禧身上獲益頗豐,賈繼英個人也從此事中受益匪淺。

1905年,慈禧準備籌辦中國第一家官辦銀行——戶部銀行(後改名大清銀行),她第一時間就想起了賈繼英,下令讓賈繼英負責籌辦戶部銀行太原分行,並讓他出任太原分行行長,賈繼英完成了從民營銀行到國有銀行高官的轉變,金飯碗端的比以前更穩妥。

清朝滅亡後,賈繼英幫助山西土皇帝閻錫山理財,掌管山西全省金融行業,山西在抗戰爆發前曾有一段繁榮的黃金期,這主要是閻錫山的功勞,其中也有賈繼英的一份貢獻。

但凡事都有兩面性,喬氏家族的衰敗也是從慈禧時開始的。

清朝的票號類似如今的銀行,吸收存款是他們最主要的利潤來源,而當時清朝廷是全國最大的銀行客戶,每一家票號都想爭取這個金卡客戶,喬家這次“不經意”的舉動使得慈禧對他好感大增,拿下了這個金卡VIP客戶,這當然是好事一樁。

但事情總有兩面性,慈禧發現這些民營銀行生意很好,就想不如官府也來辦銀行,前面說過的戶部銀行(後改名大清銀行)就是慈禧舉辦的第一家官辦銀行。

這些官辦銀行一開張,官府的鉅額資金就源源不斷流入官辦銀行,喬家這種民營票號無力與之競爭,業務受到極大衝擊,公司存款大幅減少,再也不復往日輝煌。

辛亥革命爆發後,跟清政府關係密切的喬氏家族又遭重挫,後來再加上軍閥混戰、抗日戰爭等政治軍事因素影響,到解放前夕,整個喬氏家族已是奄奄一息,苟延殘喘。

解放後,喬家順應歷史潮流,主動把喬家大院捐獻出來,才有喬家大院這處旅遊景點。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山西喬家位於山西省晉中市祁縣,晉商喬致庸曾是此房產的主人,現在已經被開發成一處旅遊景區——喬家大院。

喬家大院大門上懸掛著一塊牌匾,上書:“福種琅嬛”,這塊牌匾於喬家而言意義深遠,不但體現了喬家為商的仁義精明,同時也展現了喬家的做人之道。


正如《易經》所言:“與時偕行,該進則進,該止則止。”

一、八國聯軍進城,慈禧倉皇出逃

1900年8月15日凌晨6點,八國聯軍已經開始進攻紫禁城東華門,慈禧見情況不妙,和光緒皇帝、隆裕皇后、瑾妃及大阿哥,在王公大臣和隨從的護送下,千餘人的一支隊伍,浩浩蕩蕩由西華門一路向西出逃。


慈禧本來並沒準備逃跑,她覺得自己這一把年紀了,逃與不逃都無所謂。但是載漪、載瀾這兩個推動慈禧和洋人宣戰的倡導者,害怕的不行。

他們怕被八國聯軍追究,於是極力勸說慈禧出逃。在他們的勸說下,慈禧也害怕了,擔心洋人不知道會怎樣處理自己,才選擇了逃跑。

二、逃亡途中,慈禧遇喬家

既然出逃的比較倉皇,準備工作自然做的不充分,錢物帶的不夠用度,再加上慈禧是一個極其享受的人,在出逃的路上花銷也很大,出來沒多長時間費用就開始變得緊張。於是走過路過不會錯過,慈禧這向北走的一路之上,錢不夠的時候,就找官員,富戶,讓他們捐助錢物。

有的人覺得慈禧這趟出來是逃命的,以後她的清朝還不一定存在,她自己能不能再回去北京都是一個問題,就不想給慈禧錢物。也有的人覺得,慈禧雖然現在是出逃,但是以後有可能徹底倒臺,也有可能以後沒事了,她還能再回北京繼續統治,還是應該給自己留條後路,就少給拿點錢。


而到了山西喬家的時候,喬家竟然特別大度的給慈禧拿了十萬兩。這些錢,在慈禧眼裡真不算多,但是現在的情況不一樣,這不是在北京的時候,這是在逃亡的路上啊,這錢給的真是雪中送炭啦。

現在這個情況,與從前比較真是此一時彼一時,這些錢在當下這個時候可是真幫助慈禧解決了很大的問題。

慈禧很是開心,覺得這喬家是好樣的,等以後回宮一定重重賞賜。對於喬家來說呢,這十萬兩數目也不大,喬家是有名的晉商,正宗的大門戶。

慈禧一行人,離開山西之後入陝西逃至西安,覺得安全了,才停下來。

三、晉商喬家,昔日“亮財主”

喬家始祖喬貴發,在乾隆年間就開始創業經商,靠著賣黃豆這小買賣起家,做到“在中堂”,一直傳承到後代喬致庸這裡更是發揚壯大。

喬致庸經商曾經歷了嘉慶、道光、咸豐和同治四個朝代,為喬家事業的昌盛立下汗馬功勞。喬致庸經商最看重的是信;其次是義;最後才是利。


正因為喬家做人做事有這樣的理念,在面對慈禧的求助時,才會很大方很義氣的拿出錢來,解救慈禧於為難之中。

也正是因為喬家有這樣的理念,在慈禧回宮以後,準備賞賜喬家的時候,喬家才拒絕了要官職,也不要錢財,只要了一副字:“福種琅嬛”,讓福氣住在喬家。

喬家為人做事大仁大義,將信用和仁義放在利益之上,這才讓生意幾百年常勝不衰。


柴米花茶說歷史


“吃虧是福”這四個字用在“亮財主”喬致庸身上恰如其分。具體緣由還得追溯到八國聯軍攻佔京城那會兒。

眾人皆知,清朝末年,大清國已搖搖欲墜,國不成國家不成家,外國傾略者們更是覬覦大清財富,時不時地來場“大演習”,因長期受到壓迫,慈禧太后決定來個先入為主,主動宣戰。1900年5月28日,八國聯軍的到來,使得北京城血流成河,經過兩個多月的殊死搏鬥,義和團將士雖奮勇抗敵,仍無力迴天,節節敗退。無奈之下,8月15日凌晨,慈禧太后便攜光緒帝往西逃難。

一路上,他們是風餐露宿,常常食不果腹,因為走得匆忙,身上未帶多少銀兩,本以為可以從京城周邊的人家吃口飯,哪成想,戰事波及太廣,百姓們也都逃難去了。就這樣他們一路往西,一直逃到山西祁縣,才見到一絲曙光,這裡富紳甚多,又未受戰況影響,慈禧一行人總算有了落腳之地,當地最大的富商喬家隆重接待了他們,將他們安排在喬家大德通總號,為了替太后和皇帝接風洗塵,喬致庸還請了由幾十人組成的廚師團隊,為他們獻上美味佳餚。慈禧見狀甚為感動,但她深知,這只是解了燃眉之急,後續還有更大的難題,於是她與陪駕的一行人商量,決定來個借錢之舉,雖說皇家向人借錢有些彆扭,但非常時期非常舉動,喬致庸也看出了太后的心思,主動願意借錢,慈禧喜出望外,對喬老闆的深明大義佩服的五體投地,遂問之有啥條件,老喬不以為然,只是笑笑說,作為大清子民,國難當頭,盡些綿薄之力,也是理所應當,怎敢圖回報。還未等太后開口,他又接著說:致庸聽聞太后書法一絕,能否借御筆賞賜幾個字,喬某將不甚榮幸。這四字即是“福種琅嬛”。慈禧聽後,心裡真是樂開了花,隨即命人拿來紙筆,親筆題寫四個大字。

後來聞八國聯軍退兵,太后一行人準備回宮,離開時,喬家送給了慈禧十萬兩白銀,兌現當時的承諾,也作為對太后賜字的回饋。或許對於皇宮裡的老佛爺來說,十萬兩不算什麼,但如今身陷窘境,無異於雪中送炭,想必慈禧對這份恩情也是沒齒難忘。

然而對於喬致庸要的這幾個字,看似一無是處,其實內涵深遠,它代表著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也將庇護著喬家世世代代繁榮富貴。而今這四字仍掛於喬家大院。可見喬致庸深謀遠慮,格局頗大,最終的收穫又豈是區區十萬兩銀子所能獲取的。


遊子dream


“庚子之變”是我國近代史上重要的歷史事件。1900年8月4日,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聯軍兩萬餘人從天津租界出發,步步進逼北京城。到了14日,北京便失陷。就在清軍與聯軍激烈決戰之際,慈禧太后卻攜光緒皇帝倉皇西行,一路跑到了西安。

對於慈禧的這次出行,很多人稱其為庚子“西狩”。自古帝王狩行,一般是吃吃喝喝,愜意無比,而慈禧“西狩”,則慌不擇路,倉皇無狀,狼狽不堪。

慈禧西行,事發突然,並沒有過多的籌劃,所攜的金銀細軟並不充盈。到了山西境內,慈禧稍作安頓後,一向講究排場的她,便打起了借錢的主意。

當時,慈禧行至祁縣時,將行宮設在“大德恆”總號,並受到了喬家的隆重接待。過慣了奢華日子的慈禧並不滿足,她要借錢渡過難關。山西巡撫得到指示後,召集全省富商表明了意思。眾人猶豫之下,“大德恆”票號駐並主事賈繼英主動站出來,他率先進奉白銀三十萬兩。慈禧得知後,甚為滿意,祁縣喬家和賈繼英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兩宮迴鑾後,慈禧對這件事念念不忘。論功行賞時,慈禧根據喬家意願,賜予“福種琅嬛”四個大字。

三十萬兩銀子換來四個大字,很多人覺得這是一樁賠本的買賣,其實不然。首先,區區幾十萬雖多,但對於喬家來說或許並不算什麼,況且在古代哪有向皇家要錢的道理;其次,慈禧是晚清的實際控制人,其御筆親書“福種琅嬛”,一則對喬家來說是無上的榮譽,而且能將自家的品格提升到另一個高度,二則有慈禧賜書相當於取得了朝廷票號強勢經營的通行證,這比任何金字招牌都要實在。

如果說以上都是虛的,我們看不到,那麼喬家最後得到的“實惠”則讓人目瞪口呆了。一方面,庚子賠款的本息10億兩白銀經由“大德恆”票號管理;另一方面,慈禧將漕運銀兩陸續存入“大德恆”票號,使票號獲利頗多。喬家此中獲利,已遠非當時借出的30萬兩。

在借錢這件事上,還有一個人獲益最多。他就是賈繼英。賈繼英與隨駕大臣桂月亭、董福祥等人往來密切,加之慈禧又對他印象深刻,後來清廷試辦銀行時,賈繼英直接被賦予籌辦戶部銀行的重任。賈繼英實現了由一介草民向金融家的華麗轉身。一定程度上講,賈繼英才是最大的贏家。

這件事我們可以有多個角度進行解讀。從商業角度來看,喬家在慈禧落難時進行投資,把握住了“時”;又借庚子賠款,經手管理事項,巧妙了利用了“勢”。我們常說,時勢造英雄,時勢未嘗不是造就了喬家。


史趣


事實上,當時的喬家不止借了十萬,而是陸陸續續共借出了四十萬兩白銀。按理說,慈禧回到北京城重掌權利後,要還掉這筆錢輕而易舉,為什麼最終只是給了4個字呢?其實,喬家之所以只要4個字的賞賜,主要原因還在於,喬家作為一個真正的商賈之家,有著看待事物發展的長遠眼光,抱著長期周旋和投資的心理,準備長期持有“慈禧”這支股票。她能帶來的收益,遠不是40萬兩白銀可以比較的。

這件事情是發生在當年八國聯軍攻進北京城,慈禧太后無奈之下只能帶領皇族倉皇西逃,因為逃跑的過程中比較匆忙,並沒有帶過足夠的金錢銀兩。但是即便是乞討,慈禧仍然維持著,作為皇太后的皇家做派,所行人員陣營非常龐大,這就需要極大的開銷。這些皇親貴戚就要求他們在途經的地方府城,官員士生需要自願向太后敬獻禮金,百姓要自發捐款捐物,很多人礙於,所謂的指派只能象徵性的獻上一點銀兩,不過這點錢,相比慈禧隊伍的龐大開銷,完全就是杯水車薪,屁用不頂。

但是要知道慈禧去的是哪裡?他去的是山西,這是當時中國經濟發展最好的地方,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當時山西出現了非常多的票號,也就是我們現代商業銀行的由來。慈禧也知道山西票號的晉商們是非常有錢的,他低下頭來要向山西各商號借錢,但是這些商號的商人們,對於慈禧以及清王朝未來的發展走向,普遍持比較消極的態度,不願意借錢。萬一這錢借出去要不回來,那損失就太大了。

這時山西大德通票號也就是喬家開辦的票號,同意,借給朝廷十萬兩白銀。當時的官員在看到了,關於營養問題的事情可以解決的時候非常高興,他給喬家的大掌櫃寫了一封信,表示慈禧的行宮將會駐紮在喬家的票號裡,以此來嘉獎喬家票號對於朝廷的幫助。就這樣,喬家票號自己抓住機會,在中國的“大熊市”抄底了“慈禧”這支大股票,為喬家的發展打下更加強有力的基礎,也是在這件事情後,喬家和朝廷扯上關係。

後來慈禧回到北京之後,眾眾嘉獎了,在危難之中幫助了她的喬家,她自己也明白,做人就應該知恩圖報,並且他是清朝的掌舵人,幫了她的人就應該享受到,跟別人不一樣的待遇和回報,這樣她手底下的人才會一直忠心耿耿地追隨他。喬家人也知道,如果慈禧把所欠的音量歸還,那麼相當於兩不相欠的,對於喬家的幫助並沒有好處,所以他就上書慈禧太后,要求所要的賞賜只是4個字“福種琅環”。這4個字被打成一塊巨大的匾額,由當時的山西巡撫這樣一位封疆大吏親自送到府上,瞬間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喬家這位晉商的名頭。

喬家這種做法,無異於給自己未來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首先,喬家,和皇室有了關係,有這樣一座大靠山在身後,相當於幫助喬家在當時那種混亂的局勢下,烙上了通行無阻的標誌,普通的商業對手也無法阻攔喬家,在商業領域的強勢崛起。慈禧太后自己也明白,單純這4個字並不足以報答喬家,在他危難之際伸手幫他的情義,所以也主動解禁了,當時在山西票號中公款匯兌的禁令,並且將庚子賠款中的,好幾億兩白銀以及各省繳納的稅款,都交由喬家商票號打理。至此,喬家票號一路青雲直上,最終成為了山西晉商的翹楚,成為那個時代的傳奇。

小芊芊說,其實喬家這種商業眼光,在歷朝歷代都曾經有出現過,比如秦朝的呂不韋,明朝的沈萬三,清朝的胡雪巖等等,他們都是在亂世中尋到一縷商機,果斷出手投資落魄之人,待危難過去之時,都給他們帶來了取之不盡的回報,這或許就是優秀商人的本質吧!

我是【小芊芊愛歷史】,一個喜歡戲說歷史的小妞,每天聊點趣味歷史小知識,留下你對歷史的見解,友情分享,歡迎留言評論,歡迎你關注我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