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本山的本山傳媒和郭德綱的德雲社你認為將來哪個發展的能好一些?為什麼?

果敢40


德雲社創立至今22年,除了北京總部之外,全國有7個分部,以及海外德雲社墨爾本分社。

本山傳媒旗下的劉老根大舞臺旗下的劉已在全國開設7家連鎖劇場,暫無國外的分部。

郭德綱的弟子共88位,雲字科15人、鶴字科42人、九字科31人、被除名弟子10人。

有名的就岳雲鵬一個(曹雲金等已退出,郭麒麟不算)

趙本山共75個弟子,小瀋陽、宋小寶、大鵬等都是國內一線明星

相比於盈利呢,本山傳媒比德雲社好的多,雖然同樣未上市,估值就有50億,本山傳媒光靠投資了《鄉村愛情繫列》就賺了大錢,2011年,劉老根大舞臺連鎖劇場全年演出1744場,演出收入突破2.2億元。

德雲社2016年巡演票房總額為2100萬元,扣除成本,純利潤在1500萬左右,不過郭德綱的商業版圖還包括開飯店、做服裝、賣紅酒、拍影視(德雲社飯店已經倒閉,電影賠本),但主要還是相聲帶來的收入。

給位親,你們覺得趙本山和郭德綱誰會發展的更好呢?


外國人研究社


毫無疑問,德雲社和本山傳媒(現已改為遼寧民間藝術團)這兩個藝術團體,在未來發展的更好的,肯定是前者,原因如下:

一、德雲社和本山傳媒,都是屬於北方語系藝術的民間社團,他們的共同點,都是將不景氣的、甚至可以說即將消亡的曲藝類型重新煥發了生命,一個是相聲,一個是二人轉。

這兩種藝術形式,都有著多年的傳承,也都形成了相對完善的“師徒”制度,正是這種制度,讓它們能夠一代一代的把這種藝術形式傳接下去。在迎來第二春之後,郭德綱和趙本山都清楚地認識到,一定要將這種行業內部的師徒關係傳承下去,而做更好的,顯然是郭德綱。

對於傳統藝術來說,“跟師傅”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不僅要學習師傅的業務,還要學習做人。郭德綱的徒弟中,現在能夠撐得起場面的,有很多都是“兒徒”,也就是說從小就住在郭德綱家的,這種言傳身教的渲染,力量是最強大的。反觀本山傳媒,目前走紅的徒弟們,很多都是帶藝投師,有的甚至是通過選秀招入麾下的。

雖然德雲社和本山傳媒都開辦了學校,面向社會招生,但德雲社的課堂中,對傳統藝術更為重視,而且還逐漸形成了類似體育屆的梯隊制度。

而本山傳媒出來的學生,很多人是不會唱二人轉的。

德雲社的劇場裡,相聲、評書、大鼓、快板等傳統曲藝花插表演,有時還有京劇、評劇等演出,可以說,在傳統藝術傳承這方面,德雲社做得更好。

二、雖都為北方語系的曲藝形式,但相聲相對於二人轉來說,因其表演時要求說的標準京味語言更容易讓人聽懂,所以受眾區域更廣,甚至南方也有很多擁躉,導致市場更寬一些。

而二人轉,雖然趙本上成功的去除了糟粕,淨化了舞臺,但他的活躍區域仍舊限於東北,並沒有完全的走向全國,這從近十多年本山傳媒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影視劇製作上就可以看出。

三、現在的郭德綱,依舊活躍在各種舞臺上,相聲、評書、戲劇、電影、主持,線上線下、國內國外,處處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而趙本山早已退居二線,做的更多的是所謂的藝術總監、總執導,距離他上一部的電影《過年好》已過去將近四年時間,小品近八年沒演過,本山傳媒的電視劇中雖有演出,但戲份已經非常少,馬上上映的《劉老根3》中趙本山的戲份幾何,也還是個未知數。

綜上,從整體來看,更為年輕、更為穩健的郭德綱所率領的德雲社,未來的走向和發展規模會大大超過本山傳媒。


印記電影


本山傳媒和德雲社是當下最火的兩個民間演出團體,曾經本山傳媒要強大的多,連郭德綱2013年在“郭的秀”中和趙本山做節目都承認,他的理由是趙本山的弟子都是帶藝投師,進了本山傳媒就能獨當一面,而他的徒弟則需要從相聲的基本功學起,起碼要十多年才能登臺賣票。

但從近兩年的發展趨勢來看,德雲社勢頭強勁,發展越來越好,岳雲鵬、張雲雷等都成了走紅的一線明星,第二梯隊的郭麒麟、張鶴倫、孟鶴堂等也能開專場了。德雲社有四百多相聲演員,後備力量充足。

兩家團體最相似的是都有一個大牌明星做老闆,而且都是主打傳統曲藝這張牌。趙本山靠二人轉成名,但使他名滿天下的則是春晚小品。後來他成立“劉老根大舞臺”,主打劇場二人轉,其實並不是傳統的二人轉,而是將二人轉中插科打諢的內容放大,整場的二人轉大戲從來不演。他的諸多弟子也是這樣,標榜自己是“二人轉演員”,但幾乎都是靠演小品成名。趙本山自己也說過,他認為傳統二人轉已經不適合現代人欣賞,所以他演的是改良後的二人轉。他的做法讓很多國家非物質遺產二人轉傳人詬病,認為他不是在發揚二人轉,而是將二人轉帶進了死衚衕。十幾年前他也曾帶團隊去海外做商演,但被美國人認為是諷刺殘疾人,被媒體公開批評,所以後來很少去海外商演。

而現在郭德綱和他的德雲社卻每年都去海外做商演,做的風生水起。他從小劇場相聲起家,從開始他就堅持說傳統相聲,他商演節目可以說沒有一個是新相聲,都是傳統相聲段子,儘管經過他的改良,但內核都是傳統的。他自己從開始就堅信傳統的東西有市場,而這個市場被他做起來了。他和所有弟子都是靠相聲成名,儘管出名後都涉足影視,但卻沒有一個丟下相聲,都在堅守著相聲這個根本。

未來的發展趨勢,很明顯德雲社會比本山傳媒發展的更好。縱觀趙本山和郭德綱,一個打破傳統,一個堅持傳統,結果堅持傳統的越來越有市場,這也說明中國傳統文化的春天來了,這絕對是弘揚普及中華傳統文化工作者的幸事。





大廠評劇歌舞團


其實對於民眾來說,無論是趙本山的民間藝術團,還是郭德綱的德雲社,他們至少從名聲上來說是相同的,地位也是相差不多,畢竟這兩個團體的名字已經成為了當下一個非常響亮的名號,但是因為涉足的領域不同,所以本山傳媒要比德雲社更加巨大。

其實作為趙本山來說,他希望將自己的本山傳媒打造成一個巨型的商業帝國,當然這個商業帝國也包括影視製作和民間藝術等諸多形式,所以趙本山的野心是非常大的。

而縱觀當年郭德綱成立德雲社的時候,他只是希望為自己能夠找一個品牌,這個品牌可以養活跟自己走南闖北的小夥伴們,所以他並沒有趙本山想得那麼多,看得那麼遠,所以這也是兩者的最大區別。

如今趙本山也是退居二線了,不過前段時間還有人看到他和範偉正在討論《馬大帥3》的劇本問題,可以看得出來,兩個人產生了爭議,而且還爭執了起來,但是兩個藝術家之間單純的討論藝術,其實兩個人並沒有產生矛盾,所以這也是讓粉絲虛驚一場。

有人算過,如今德雲社一年光演出的收入就差不多有1.2個億,所以這個規模其實如今看來也是非常的龐大了,但是畢竟郭德綱下面有那麼多張嘴需要養活,他也不得不去賺更多的錢去養活這些人。

有很多人問究竟是本山傳媒厲害還是德雲社更加厲害?我認為這兩個喜劇團體都很難得,首先說,他們都是獨一無二的,其次他們藝術水準都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所以他們都值得我們去尊敬。


夢三年等三年


趙本山是小品界當中的喜劇之王,影響力也是非同凡響,曾經在央視春晚的舞臺上給我們帶來給我非常多經典的小品,更是連續多年獲得春晚小品一等獎的稱號,後來的時候因為自己身體的原因,再加上年齡比較大了,想要把更多的機會讓給年輕人。在帶著自己的徒弟參加過幾次春晚以後,也是慢慢的轉戰到了幕後的,並且成立了自己的本山傳媒公司。 德雲社更是這兩年發展得非常迅速的娛樂公司,不過德雲社在這裡面算是後起之秀,所以說發展的勢頭也是非常的迅猛,聽相聲當中可以說是德雲社和獨佔鰲頭,不過在小品界當中可並不是只有本山傳媒這一個小品團隊,還有開心麻花等知名團隊在這裡,所以說競爭力也是非常強。但是在相聲界當中,是沒有人能夠乾的過德雲社的,所以說德雲社的未來前景可能要比本山傳媒好得多。


耗子拿刀滿街追貓1


目前郭德綱的德雲社與趙本山的本山傳媒根本比不了。

首先做人方面郭德綱比不了趙本山。人脈,心胸,目光以及手段都是比不了的。趙本山徒弟出事從來不會強詞奪理,該道歉就道歉。徒弟出走也不會弄群噴子,這就是趙本山手段和心胸高明之處。

人們都知道,以前的二人轉大多是小劇場,低俗不堪,但趙本山有能力後把二人轉推向正式舞臺,老少都可以欣賞,這種遠見這種目光是德雲社比不了的。

出了山海關,有事找本山,多數人當做了一句譏諷詞話,反過來說明本山願意幫助人,否則能量比趙本山大的有的是,為什麼不找他們?

本山傳媒這些年的電影電視劇都是賺錢的(因為我不看,所以沒用成功兩字),郭德綱的都是賠錢的,.至於它的裁縫店效益多數也就是出在徒弟們身上。沒法比。

但是趙本山年紀大,幹不動之後什麼樣誰也不敢保證。


粗俗的真語


地域性特點,德雲社要強於劉老根大舞臺,相聲市場本身具備廣泛的群眾基礎和較強的群眾認知度,全國各地的相聲園子和團隊也比較多,德雲社全球巡演後,全球也開始掀起了一場相聲熱的高潮,但是劉老根大舞臺主攻的二人轉,帶有東北典型的地域特色,一旦出個那個風俗習慣區域,很難在全國鋪開場面,這就是為何當年小瀋陽帶著二人轉團隊去廣西巡演失敗的主要原因,有些東西太不容易被人接受。


明天你好21273


德雲社,因為二人轉趙本山是優秀的但不是唯一的,而相聲郭德綱是最優秀的,唯一優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