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现在房价涨到这么高,喊逃离北上广的声音却没了,原因是什么,你怎么看?

寻找戴维斯


已经马太效应了,从趋势来看,一线城市强者恒强,小城市经济已经无法像以前异军突起了,自身内部供给不足只能为大城市服务而存活,小地方的人已经不可能像以往那样靠小作坊翻身了。想要实现财富,阶级跃迁,只有在相对公平的一线城市才有可能。以前不是这样,但今后一定是这样,知识改变命运,搭不了一线城市车的筒子们,现在唯一的机会是强二线城市,错过了那只有让孩子重新来一遍,面临你曾经历过的窘境


头号职场玩家


可能是时代不一样了,现在这个时代是互联网时代,而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充满机会的时代。

我本科的一个好基友,毕了业我去读研,他去了北京的一家互联网公司(不是码农)。那会是16年,北京的房价好像不止3万,至少4万左右。当时的互联网公司待遇非常一般,一个月8K,管吃不管住,所以他就跟4个人挤在一个90平的套间里。尽管平时联系的时候,他会抱怨北京很堵、看病很难、消费很高、房子很贵,但是他从来没有提过想逃离北京。

2017年,国家发展重点向互联网、人工智能领域转移,2018年达到高潮。而所有的新政策、新红利的出现,首都北京永远是第一个施行并享受的。这两年北京的互联网公司纷纷涨薪,尤其是对那些有过几年工作经验的员工,待遇都翻倍了。我们学校是一个纯理工科院校,计算机专业非常一般。但是来我们学校招聘的企业给我们专业(能源类)开的工资一般都是7-9K,给计算机专业的没有低于15K的。

2019年,我也要毕业了,前阵子又跟这个老铁联系了一下,他告诉我他又换工作了。我听到这个的时候还苦口婆心的劝他说:你这样跳来跳去的对自己不好,平均在一家公司呆不到一年啥也学不到,工资什么的刚有起色你就离职了,这样永远挣不到钱啊。但是他告诉我说:老哥,你就是在学校呆的太久,互联网行业基本都是一年一跳,而且我在一家公司呆一年能学到很多东西,但是互联网行业里面太大了,要想学不同的技能必须多尝试不同的部门。

最近他在微信上给我发了一个他制作的宣传片,问问我的意见。我点进去看了一下,从背景音乐到配图、再到整个视频的剪辑都令人印象深刻。然而最让人震惊的还不止于此,这个视频的主题是他们公司邀请了一个牛人来给他们的学员做培训,我一看,这个人竟然是让·梯若尔(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陷入震惊的我冷静后对他一顿狂赞,而他只是淡淡的说了句:常规操作常规操作。

仅仅过了3年,从他的表达、思考上都能看到明显的进步,而且现在我们两的格局也已经完全不同了,我还是那个追求稳定的传统小子,而他早就变成一个有想法、有目标、有规划的三有青年了。

另外,这几次聊天再也没听到他抱怨北京房价高,也许这小子现在已经发财了吧。而他的变化,可能从侧面解释了为什么这几年没人喊逃离北上广了。


唐岛湾大侠


“逃离北上广”,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本人一家人在深圳已经居住了15年,在深圳认识自己的老婆,然后组成家庭生孩子,可以说深圳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相比较其他内地城市,有人先天性的优势。一,深圳有大量的工作机会,只要你不是很懒,无论你处在什么阶层或者文化水平有多高,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二,深圳是一个靠真实水平吃饭的城市,竞争相当激烈。如果你水平不错,富有挑战性,那么深圳是你不二的选择,而且很快有你的一席之地。三,如果你想做生意的话,小到在马路边开个面馆,大到开一个百人的工厂,只要你敢想,而且敢做,年入几10万到几百万那都不是梦。四,深圳的创业和就业环境比较好,城市管理比较先进,特别是现在深圳的治安相当的好,本人做生意很多年了,除了打架基本上很难看到敲诈勒索和抢劫等恶性案件。

说到逃离北上广深,我想大概应该说的是北上广深的快节奏给大家工作和创业的带来的巨大压力和紧迫感,以及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不断上升而造成的。就以我来说吧!本人在深圳经营饭店已经7、8年时间了,老婆,在一家知名的经营图书文化的商场担任店长,一年下来也有几十万的收入,现在养有两个小孩。现在我们可是一天都不敢停下来,每天的开支巨大,每个月还房贷,交房租,小孩上学,朋友交际应酬,还有我们两的保险,车险还有养车的费用。算下来一个月固定1万元的开支,这还不算买菜买奶粉等等,其他的隐形开支。作一个收入不算太差的我们来说,在深圳这个城市,我们也是压力山大,所以才有了很多人逃离北上广深的想法,我身边很多朋友,包括亲戚,确实很多人从深圳回到了老家,可能老家工资稍微低一点,但各种开支确实少很多,压力也少了,上班可能也不用跑步了。但至少对于我来说,至少目前我还没有离开深圳的打算,因为深圳能给我的,其他城市给不了我,深圳给我们巨大压力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巨大的机会,只是看我们愿不愿意去争取而已?我想说,如果你还年轻,还有奋斗的资本,深圳一定是你最好的选择。


深圳80后老王


想说“逃离”不容易——深圳:回头率为什么高?


有的人曾经离开深圳,但又再次拥抱深圳。

有的公司曾经告别深圳,但又掉头反身,再次进驻“二进宫”。

确实,有人说,深圳“看上去很美”,但高成本、高地价、高房价,想说爱你不容易。

但又是什么原因,让深圳“回头率”挺高——想说分手还真不容易!

2018年,在经济下行的趋势中,高地价、高房价让华为难以忍受,将终端总部、工厂“迁徙”到东莞松山湖,搬家阵势可谓浩浩荡荡——这成为“逃离”深圳的一个标志性的事情。

华为起了一个头,“逃离”现象开始增多。一些中小企业包括一些高新企业也收拾行囊,忍痛挥别深圳,忍痛挥别一线,转移前往二三线。

然而仅仅相隔一年,却又有一些中小企业回流,陆续返回或准备返回深圳。

毫无疑问,在各大城市“抢人”的背景下,深圳当然是张开双臂欢迎!

“逃离”一线,说易行难,这当然远不是感情问题。一线城市高大上,但绝不仅仅是“看上去很美”。

首先,宜业优先——营商环境没的说。一线城市的营商环境当然是中国最好的,而且还会越来越好。例如,最新出炉的省级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指数广东名列全国第一,而城市的这一能力指数深圳、广州等7个城市名列前茅。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现代观念、行政成本、服务精神、技术依托、高效便捷等方面,象深圳这样的一线当然是榜样,特别是各种营商场景、细节的具体比较,有比较才会有伤害。不比不知道,一比可能会吓一跳。就是办一个手续,都能体现出明显的差距来。诸如此类,更加强化了人们“就高不就低”的切身认识和感受。

第二,乘法效应——各项顶层利好政策落地生根。利好政策不仅是预期,而且正在变为现实;利好政策也不是加法作用,而是乘法效应,起的是化学反应,比如,从全国、到广东乃至深圳都在加大力度落实减税降费等政策,切切实实地利好企业,整个经济逐步向回暖方向发展;比如,湾区发展的大好前景开始显现,硬联通发展一流,软联通开始强化,深圳的科创、金融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掀起了创新创业的新热潮;又比如,全国户籍政策放宽,门槛降低,而深圳近些年在住房、教育、税收、积分入户等出台了很多措施,对国内外人才的吸引力进一步加大,竞争力逐步加强……

第三,朝阳气息——创新创业的生态活力焕发。企业创业、科技创新都需要一个优化的大环境和氛围。就象美国硅谷一样,企业需要一个科技扎堆的环境,科技人员也需要一个知识和智慧扎堆的氛围,好的创意,好的点子,好的灵感,好的交流,让技术得以孵化,让智能得以升级,让产品得以落地,让品牌得以风行……深圳有很多中小科技企业,一些正在起步,从0到1,科技扎堆就是氛围,科技扎堆就是生产力。深圳还有一流的领军企业和先进技术,有华为,有腾讯,有大疆,有原创,有5G技术,有人工智能……而且,广深、香港在科创方面联手,优质教育科研资源和高新产业联袂,将进一步催生企业创业,催化技术创新,抢占科技制高点。

第四,“高低错落”——城中村将不拆了。深圳城中村由拆变治,虽城中村然有碍市容,但保留一些城中村,保留一些生产、生活成本的洼地,让初来乍到的中小企业、外来人员、产业工人有一个落地的“基站”,有一个得以起步的生存、生活及发展之所。眼前脚下就是一线,有盼头,有干头,有前景,有未来!在这个一线城市,有高门槛,也有低门槛。有高台阶,也有低台阶。要知道,要迈上高台阶,必须经过低台阶。

潮流为什么总是返回大海,没有别的,因为海纳百川。

开放、包容,这是文化。深圳就是要成为大海。

最前沿,先行者总部——生命本悟,快乐本心。天人本一,智慧本光。——经行天下光未央欢迎交流,欢迎订阅——


经行天下光未央


现在北上基本五六万起步了,广深三四万起步,前几年说逃离的那些大多是月薪一万以下,然后研究怎么挣也不可能在这些地方买房了,绝望了就选择一个二线城市也就是老家省会城市,但是老家省会城市的收入那基本上就是降了一半因为人脉环境技术都要重新了解重新适应,然后这几年眼看着自己选的二线城市升为新一线城市,房价飙升到被一线城市打败的那个时代,所以就感觉自己在二线城市还没混得开,房价已经到自己不可能买得起的时代了,于是这三年在新一线留吧很多事情还没像以前在一线那样熟悉,回去吧,以前的关系都断了,很多业务都开展不了了,要基本上重新再来,再逃离回到地级市县级市或村镇那又怕以后连村镇的房子都买不起了,只能和父母挤着住了,但是说到娶媳妇儿或嫁女娶的不在大城市买房人家不嫁,嫁的不说大城市,回到地级市就和一线城市的优质男的数量没法比,再怎么降低条件都找不到合适的,完全超出自己的底线最后要么单着要么找个农村的,比原来追自己的男生降了几百个档次的就这样嫁了,婚后什么样可想而知。后来离婚了各种抱怨社会的又回到了大城市,然后再怎么找人家也不要二婚女了,还被以前的追求者讥笑讽刺最后也许幸运的找到一个二婚男带孩子给人家当后妈甚至没房没车,收入平常,因为自己不想孤独终老。所以想到这很多就哭了失眠,然后那些在以前二线城市现在新一线城市的慢慢的灰溜溜的又回来了。


D开到荼蘼J


远离容易,再回就难了

选择了就要坚定,在生活中寻找美好!

见过了大城市的繁华与丰富,回到二三线或者自己的家乡,会不自觉产生对比。地铁里拥挤的人潮依然有人学英语,清晨的奥森公园五点多就有人开始跑步,深夜里不便不休的写字楼,在高房租的压力下奔波辛劳,却努力向上的人们....有疲惫,也有快乐。



逃离容易,但不要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人不可能永远都躲在舒适区,即便你这辈子安逸自得,你的孩子呢?再打回原形自己奋斗吗?北上广之所以拥挤,一定有大家追逐的理由。逃离了北上广是否有更好的选择?落荒而逃再安慰自己平凡可贵?北上广给了太多人公平竞争的机会,城市平均工资更高,即便没有学历也可以送外卖,开滴滴,做小生意,只要你想。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北上广不是唯一答案。我们在能选择奋斗的年纪一定不要过早的选择安逸,等到同龄人积攒了财富,拓展了视野,增加了人脉,迈过了一个又一个坎,而你为了给老母亲看病拖家带口在北京的医院挂罕有的专家号,辛酸一样不会少。

向上永远都不能停啊,这就是人生。


抓破美人脸


我来回答一下关于逃离北上广深这个问题。

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生活和工作效率不断提升的过程,而城市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规律,因为城市提高了人们出行,工作和生活的效率和质量。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产业发展从以前的分城发展,慢慢变成了大城市的优势。很多的产业,只能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才可以生存和发展,小城市的人口只会进一步减少。

可以预见,未来十年,中国将会由城镇化向特大城市化发展,人口会集中在一二线的特大城市及大城市圈,而四五线城市的人口会进一步减少。

逃离北上广深,只能是一个情怀而不是现实,而奔向北上广深才是现实和规律,是未来十年人口发展不可逆转的规律。



菜头演故事


以前想逃离北上广,是因为压力太大让人喘不过气来,但是无论工资水平还是生活环境都是一流的,周围的朋友和同事都是和自己差不多水平的人,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也差不多。

但是逃离北上广以后呢,以前被人裹挟着前进,不知不觉中就会前进一大步。现在突然就会没了方向,而小地方那种看似宽松却有一张无形的关系网让你撕不开也扯不断的感觉,有劲儿也使不上。

所以经历过的人都懂,只好重新抖擞精神回到北上广,再一次走上拼搏的道路。


我的房子我做主


不管你喊还是不喊,每年都会有人离开北上广,也会有新的人加入。

三年前很多人喊,其实只是一些自媒体在带节奏罢了。每一波房价的波动,都会引起市民的一阵骚动。而这些骚动恰好被媒体工作者发现了。然后,把那一部分躁动的声音,传播给更多的人知道。加上各大V的吹捧,自然会想成一种热闹的现象。现在的各大媒体平台,大家都知道的。大家关注的,都是热点,流量会吸引流量。然后,只是网上面热闹而已。现在生活中,还不是该干嘛干嘛。

离开还不容易,还不是买个车票的问题。难的是怎么留下来。


阿啶


去年回内地老家一趟,遇见朋友的小孩大学毕业在找工作,我那个朋友说他这一段为了给小孩安排个好的单位,天天找关系、请客喝酒,身体实在受不了,把他请客的故事讲给我听,我感觉内地关系网太复杂了,反复问自己如果在内地能找来关系吗,能给小孩安排好单位吗?我给他说我小孩在深圳找工作,我没操一点心,因为没一点关系,完全帮不上忙,完全靠小孩自己,我也相信找关系没用,面试公开公平全程录像,被录用很顺利。像我这样不会搞关系的人还是留在深圳好,这里完全凭本事吃饭,没有能力就被淘汰,没业绩就没有尊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